座椅 CAS 面设计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780.87 KB
- 文档页数:10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卡车座椅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在卡车座椅的规划设计中,我们以用户舒适度和人体工学为主要考虑因素。
以下是我们的设计方案:
1. 坐姿支持:座椅背部设计为符合自然脊柱曲线的形状,以提供良好的坐姿支持。
座椅背部和座面之间的角度也需合理设计,以确保脊柱处于正确的位置。
2. 调节功能:座椅应具备多种调节功能,如高低、前后和倾斜角度调节,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通过简单的操作,用户可以调整座椅以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坐姿。
3. 材料选择:座椅的材料应具备透气性和舒适度,以提供长时间的坐姿舒适感。
我们建议选用优质的软质材料,如织物或皮革,并考虑使用透气孔和缓震材料来提高整体舒适度。
4. 防颠翻设计:考虑到卡车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颠簸和震动,座椅的固定方式和结构设计需要经过认真考虑。
我们建议采用可靠的固定装置和缓冲材料来减轻震动对用户身体的影响。
5. 安全性考虑:座椅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建议在座椅设计中考虑加装安全带,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和固定。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头枕和侧臂等辅助设备,提供更完善的安全保护。
6. 人性化细节:在设计中,我们还应考虑一些细节,以提高用
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可以在座椅上增加一些储物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手机、钱包等个人物品。
此外,也可以在座椅上设置按摩功能,以缓解长时间驾驶带来的疲劳。
总结:
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我们致力于为卡车座椅的规划设计提供舒适、安全和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和人体工学原理,以确保座椅设计能够提供最佳的坐姿支持和使用体验。
卡座设计方案概述卡座是一种常见的座椅形式,通常出现在餐厅、咖啡馆、休息区等场所。
通过合理的卡座设计,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座位空间,还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并提升空间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卡座设计方案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
卡座设计要点1. 尺寸与布局卡座的尺寸和布局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点之一。
首先需要考虑座位的宽度和深度,以确保用户能够舒适地坐下并且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和空间大小,可以选择单人或多人座位。
卡座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人流量和空间利用率。
一般来说,将卡座设计成靠墙的形式可以节省空间,并且利用角落等被忽略的区域。
另外,如果有多个卡座,可以考虑使用分隔墙或者花盆等物件,来划分不同的区域,提供更多的私密性和舒适感。
2. 座椅材料与舒适性卡座的座椅材料和舒适性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常见的座椅材料包括布艺、皮革、仿皮和木质等。
选择合适的座椅材料需要考虑到舒适性、耐久性和易清洁性等因素。
除了座椅材料,卡座的填充物也应该选择适当的硬度和厚度,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
高密度海绵是常用的填充物,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和定制。
3. 灯光与装饰灯光和装饰是卡座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它们可以为整个空间增添氛围和特色。
卡座周围的灯光设计应该兼顾实用性和美观性,可以使用壁灯、吊灯、台灯等,根据场所的风格和需求进行选择。
另外,卡座的装饰也可以通过墙面装饰、艺术品、植物等来实现。
这些装饰物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让人们更愿意停留在这个区域。
4. 电源与设备考虑到现代生活的需求,为卡座提供电源和设备接口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决策。
用户可能需要充电、连接设备或者使用电子设备,因此在卡座设计时要留出合适的位置,考虑到电源插座的布局和使用的方便性。
5. 安全和便捷性最后,卡座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和便捷性。
座位的高度应该适中,方便用户坐起和站立。
卡座的边界和分隔物也应该考虑到用户的安全和避免尖锐的角度。
另外,卡座的布局和设计也应该考虑到清洁和维护的便捷性。
1设计思想1.1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1)设计原则目前,我公司几乎所有车型的座椅均作为借用件或联合开发件开发,即整车厂只需确认前后排座椅的R点、造型、功能及安装方式等输入条件,座椅在车身上的安装位置,座椅涉及到的人机工程可行性分析和空间布置的可行性分析,而座椅骨架及座椅发泡设计、外造型的A面制作等均由供应商完成。
舒适性要求:1.meat to metal:50mm;2.中、后排750mm,前排750-800mm。
(2)设计流程1.2设计参数确认(1)确定座椅H点曲线,定义R点。
在正向设计中,座椅H点需要通过复杂的运算得出,国外也有很多公司是专门设计座椅H点。
实际H点在车身坐标系中位置的不同,针对不同百分位的驾驶员,统计出了一组H点曲线,该曲线表征了不同百分位驾驶员在适意驾驶姿势时,而我们说的座椅R点通常指的是最后位置的H点坐标。
但目前也有些汽车在定义R点后,将H点曲线在R点再向后延长一定的距离(一般为滑道1档距离),这样可以保证体格非常大的人也可以舒适的驾驶,下图为我公司A0车的H点曲线及所定义的R点,由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定义的R点为最后位置的H点向前18.977mm处。
目前我公司采用的方式是在参考样车上将95%的假人摆到舒适位置以确定R点,通过R点在软件上做出H点曲线。
这在目前的车型开发中是可行的,而且可以节省很多开发费用和整改问题,但当我们自己正向开发车型时还是要回到正向开发座椅上来。
图一(2)确定座椅配置定义表我公司配置定义表主要参照参考样车来确定,同时考虑国内同类的竞争车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再结合整车的售价确定的。
下表是A0车的座椅配置表,参考车型C1,国内竞争车型有QQ3,路宝,奔奔等,预计售价3.5-4.5万。
附表1是竞争车型的配置定义表。
表一(3)根据整车设计尺寸、配置定义表及参考样车确定座椅轮廓尺寸范围,前排座椅滑道行程,滑道角度,座椅安装方式,后排座椅翻转角度等。
注:座椅轮廓尺寸需满足国标法规,由其注意后排座椅长度≥人数×400mm1.3材料、加工要求座椅的材料主要分表皮材料、衬垫材料、骨架及弹簧元件材料及座椅靠背翻转的把手和前排座椅两侧护板材料。
客车座椅设计及CAE分析一、引言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出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客车座椅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座椅设计能够提供乘客舒适的坐姿和支撑,减轻长时间乘车带来的疲劳感,并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
同时,采用CAE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更加全面地评估和优化座椅的性能。
二、客车座椅设计原则1.舒适性: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人体工学需求,包括座椅的高度、宽度、倾斜度、腿部空间等。
此外,座椅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也会影响乘坐舒适度。
2.安全性:座椅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安全需求,如头部支撑设备、安全带等。
座椅的结构应能够为乘客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保护,以减少发生碰撞时的伤害。
3.可调性:座椅应具备一定的可调性,以适应不同乘客的需求和身体特点。
例如,可以调整座椅的高度、倾斜度、面积等,以获得最佳的坐姿和支撑效果。
4.耐用性:座椅的设计应考虑到长时间的使用,需要选择耐磨损、易清洁的材料,以延长座椅的使用寿命。
三、CAE分析在客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1.结构强度分析:通过CAE分析软件,可以对座椅结构进行强度分析,验证其在不同载荷下的承载能力。
这可以确保座椅能够承受日常使用和碰撞等情况下的力量,为乘客提供充分的支撑和保护。
2.人体工学评估:采用CAE分析技术,可以对座椅的人体工学设计进行评估。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的使用,可以模拟不同乘客在座椅上的坐姿和姿势,评估座椅的舒适性和支撑性能,为座椅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3.性能优化:通过CAE分析,可以对座椅设计进行优化。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快速评估不同设计参数对座椅性能的影响,如座椅材料、结构形式等。
这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座椅的结构和材料选择,提高座椅的性能和舒适度。
4.碰撞分析:通过CAE分析,可以模拟座椅在碰撞情况下的响应。
这对于评估座椅在发生事故时对乘客的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CAE分析可以确定座椅的变形情况、支撑能力和乘客对碰撞的反应,以评估座椅的安全性能。
客车座椅设计及CAE分析引言:座椅是客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一个优秀的客车座椅并进行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一、客车座椅设计1.乘客舒适度考虑:乘客舒适度是座椅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座椅角度:座椅角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乘客能够保持舒适的坐姿,在长时间的乘坐中减少疲劳感。
-座椅材料:座椅材料应该具有足够的柔软度和透气性,以确保乘客在座位上舒适度高的同时,不会感到过于燥热或不透气。
-座垫设计:座椅座垫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腰椎支撑,通过合适的弧度和材料来保证对腰椎的支撑,减轻乘客腰椎的压力。
-颈椎支撑:座椅的背部设计应该能够提供适当的颈椎支撑,减少颈椎疲劳的可能性。
2.安全性考虑:-安全带设计:座椅上的安全带应该能够有效固定乘客,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乘客的伤害。
-头枕设计:座椅应该配备适当的头枕,保护乘客的头部免受剧烈碰撞时的伤害。
-座椅结构强度:座椅的结构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在事故中乘客的安全性。
CAE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来评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方法。
在客车座椅设计中,通过CAE分析可以预测和优化座椅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
1.结构强度分析:通过CAE分析,可以模拟在碰撞情况下座椅的变形和承载能力,以验证是否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
通过对座椅结构的分析,可以识别并修复潜在的结构弱点,以提高座椅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2.座椅舒适度分析:通过CAE分析,可以预测乘客在使用座椅时的舒适度。
例如,通过评估座椅材料的柔软性和透气性,可以确保乘客在座椅上的体验良好。
此外,使用CAE还可以分析座椅的疲劳试验数据,以评估座椅在长时间使用中的舒适度和耐久性。
3.安全带固定性能分析:通过CAE分析,可以模拟和评估安全带的固定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安全带和安全带锁的受力情况,评估其在碰撞中的性能。
座椅CAS面设计指南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汽车座椅介绍 (1)5 座椅设计输入条件 (3)6 座椅CAS面的贴合感及横向稳定性 (5)7 座椅CAS工程校核及实物验证 (7)前 言本指南是在充分总结本公司多年汽车产品研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各车型开发流程编写而成,作为公司进行汽车座椅CAS设计的指导性文件。
在实际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座椅CAS面设计指南1 范围本指南介绍了座椅CAS面设计的输入条件、法规校核和CAS面的设计要点。
本指南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汽车座椅CAS面数字模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Q/J C039 乘用车座椅设计指南3 汽车座椅介绍现代汽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
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驶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和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
3.1 座椅的构成汽车座椅由座垫、靠背、侧背支撑、头枕等组成,通过对座椅的前后上下、靠背的倾斜角度、头枕前后上下等位置的有限调节,可以使大部分人处于舒适状态。
图 1 座椅构成示意图调角器 (靠背旋转)3.2 座椅的分类汽车座椅按照功能分类见表1。
表1 座椅功能分类表惯用语 英语 用途场所形状 驱动方式 功能(含头枕)左座 Driversseat 驾驶座 单人座椅手动座椅电动座椅4向~12向前座椅 Frontseat 前座椅 单人座椅双人座椅手动座椅电动座椅 4向~12向后座椅 Rearseat 后座椅 55分座椅46分座椅折叠翻转 辅助椅 Auxiliaryseat 辅助椅3.3 座椅的功能座椅系统在汽车中体现四大功能:1)支撑;2)定位;3)提供舒适性;4)保护乘客。
4 座椅造型设计的基本流程座椅造型设计的基本流程图见图1。
图1座椅造型设计流程图5 座椅设计输入条件5.1 座椅效果图启动前需输入的条件1)整车配置、座椅的配置,以及将来销售区域的分布,从而来确认所需遵循的法规条例以及相关保险行业要求;2)座椅的功能要求,结合相应的市场的要求,初步制定座椅的VTS;3)座椅布置方案及相关边界数据;4)参考座椅的相关数据以及骨架,用于座椅的布置,同时尽量考虑座椅骨架的沿用;5)竞争车型以及座椅的分析比较,包括座椅的功能,造型、材料等等。
【干货】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智享导读GEAR SHARE•获取《本文pdf+相关干货资料合集》,进入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原文”获取下载路径。
•免费资料包下载:【干货合集】内外饰篇丨工艺流程—正文—一、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座椅设计应满足的性能要求和应完成的校核内容适用于M1,N1类汽车座椅的设计开发,其它类型车辆可以参考此文。
二、座椅相关的标准本文中座椅适用的国标、行业标准如下: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 11552 《汽车内部凸出物》GB11551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T 5453 《织物透气性试验方法》FZ/T 72001 《涤纶针织面料》GB/T 10802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GB/T 10607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测试方法(压陷法)》GB/T 6670 《软质泡沫塑料回弹性能的测定》GB/T 6669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 6344 《软质聚氨酯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外观(体积)密度的测定》JB/T 5943 《工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484 《汽车油漆涂层》三、座椅总体布置、设计1座椅基本结构手动型电动型2座椅总布置输入条件整车销售区域及性能要求,确定应满足的法规条款;座椅配置及性能要求,确定座椅结构;整车总布置图、造型CAS面、座椅周边环境数据3座椅法规校核座椅在结构设计中的法规校核主要是内部凸出物和头枕两方面的内容。
1)内部凸出物区域一、包含在该区域内的结构圆角需要大于2.5mm内部凸出物校核主要满足GB11552和ECE R21相关要求,具体如下:a、对于不带头枕的独立式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中心线的座椅中心面100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b、对于不带头枕的长条座椅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由制造厂提供的每个外侧座椅纵向中心面10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且过靠背顶点沿基准线向下100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靠背的后面的区域;c、对于带有头枕的座椅或长条座椅,该区域是指位于距座椅纵向中心面70mm的左右两个纵向垂直面间且过R点沿基准线向上635m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区域,试验时,对可调节头枕,一般将头枕在可调节范围内调节到最不利的位置。
汽汽车座椅靠背与座垫中心线设计方法摘要:汽车座椅景中区域造型中心线的设计特别重要,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而且影响座椅鞭打得分及其他强度试验。
本文从设计源头出发,在现有成熟的座椅骨架平台基础上,结合各类设计指导规则、经验等,说明了如何正向设计靠背/坐垫的景中区域造型中心线,避免后期依靠设计校核、实物改制验证等去提升乘坐舒适性、鞭打得分等,能够有效减少开发周期、成本,提升设计效率,为汽车座椅的造型人员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字:汽车座椅、造型中心线、景中、正向开发一、前言汽车座椅造型中心线设计在座椅完整的设计开发环节中,属于源头。
景中造型中心线设计优秀,不仅能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而且可提升座椅鞭打得分、各项试验结果。
本文从正向设计的角度出发,在结合现有成熟的汽车座椅骨架平台的基础上,指导如何科学的设计景中造型中心线。
图1图2图3二、术语说明(见图1-3)H点: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中心点,即胯关节躯干角:座椅处于设计位置时,人体背部靠在座椅上时躯干角度景中:座椅靠背与坐垫的中间区域(与人体接触面积最大的区域)靠背压陷比:人体背部到骨架的距离与景中造型面到骨架距离的百分比坐垫压陷比:人体大腿到骨架的距离与景中造型面到骨架距离的百分比腰部顶点:靠背景中沿躯干线方向支撑人体腰部的纵向位置肩部离去点:靠背景中沿躯干线方向在人体背部离开靠背的顶端纵向位置靠背咬合线离去点:靠背景中沿躯干线方向在人体背部开始接触靠背的底部纵向位置大腿离去点:坐垫景中沿坐垫方向在大腿离开坐垫的前端位置坐垫表面角度:坐垫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坐垫咬合线离去点:坐垫景中沿坐垫方向在大腿(臀部)开始接触坐垫的后端位置三、靠背景中造型中心线的设计步骤步骤一:定躯干线(图4)(1)找出H点;(2)确定躯干线步骤二:定腰部顶点(图5)(1)过H点做一条垂直于躯干线的线a;(2)做平行于线a的线b,距离a(135-150),与躯干线相交点即为腰部顶点步骤三:定腰部支撑宽度(图6)(1)做平行于线b的两条线c/d,距离≥50)步骤四:定腰部支撑线(图7)(1)通过CAS与假人渗透量确定点1/2/3 通过点1/2/3画圆,确定腰部支撑线图4图5图6图7步骤五:定靠背上部线(图8)(1)定肩部离去点2(距离H点460-475mm);(2)定关键点3(距H点200/300/400的),控制与假人的渗透量;(3)通过点2、点3做圆,并与腰部中心线相切,得到上部线步骤六:定靠背高度线(图9)(1)定靠背顶点4,并通过点4做直线或曲线,确定靠背高度线步骤七:定靠背下部线(图10)(1)定靠背咬合点5(距离H点5-15)(2)定关键点6(距离H点10-80)(3)通过点5、点6,并与腰部中心线相切,得到靠背下部线靠背中心截面(1)通过确定腰部支撑线、靠背下部/上部线及靠背高度线,确定靠背中心截面线(2)具体的相关参数需要项目讨论确定(与舒适性密切相关)图8图9图10图11四、靠背景中造型中心线的设计步骤步骤一、定座垫关键点(图12)(1)通过做垂直于大腿线(距离H点325-335),与H假人相交,确定大退离去点1(2)通过H点做垂直于大腿线的线,点3位于此线上,并控制假人渗透量(35-55),确定点3(3)通过点3做与水平线的夹角(13-17°),与距离H点200mm线的交点,确定点2(4)通过距离H点(110-125)垂直于大退线,与假人交点,确定座垫咬合点4步骤二、定座垫中心线(图13)(1)通过圆、直线,并通过点1/2/3/4获得座垫中心线图12图13五、总结(1)学习并掌握座椅舒适性控制点包含哪些;(2)参数化舒适性控制点;(3)通过圆/直线画出中心截面。
航空工程飞机座椅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本文旨在提供一份航空工程飞机座椅设计技术规程,以确保飞机座椅的设计符合航空工程的要求和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飞机座椅设计。
二、设计要求1. 安全性:飞机座椅设计必须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安全标准要求,确保乘客在飞行中的安全。
2. 舒适性:座椅设计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提供最大的舒适性和支持,以减少乘客的不适和疲劳感。
3. 轻量化:座椅设计必须尽可能的轻量化,以减少飞机的重量和燃油消耗,同时保证座椅的强度和耐久性。
4. 维修性:座椅设计必须易于维护和更换,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快速更换和维修。
三、设计标准1. 座椅结构:座椅结构必须符合AS8049B和AS8049C标准要求,确保座椅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座椅材料:座椅材料必须符合BMS 8-286标准要求,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3. 座椅头枕:座椅头枕必须符合AS8049B和AS8049C标准要求,以提供最佳的支持和舒适性。
4. 座椅安全带:座椅安全带必须符合AS8049B和AS8049C标准要求,以确保乘客在飞行中的安全。
5. 座椅附件:座椅附件必须符合AS8049B和AS8049C标准要求,以确保附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设计流程1. 座椅概念设计:根据航空工程和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座椅概念设计和草图制作。
2. 座椅详细设计:根据座椅概念设计,进行座椅详细设计,包括座椅结构、材料、头枕、安全带和附件等。
3. 座椅模型制作:根据座椅详细设计,进行座椅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必须符合AS8049B和AS8049C标准要求。
4. 座椅测试:进行座椅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燃烧测试和热气测试等。
测试必须符合AS8049B和AS8049C标准要求。
5. 座椅生产:进行座椅生产,包括材料采购、加工、装配和测试等。
生产必须符合AS8049B和AS8049C标准要求。
6. 座椅维修:进行座椅维修,包括更换座椅零部件、修复损坏的座椅和进行座椅保养等。
展厅舒适卡座设计方案展厅舒适卡座设计方案为了提供给客户一个舒适、宜人的展厅环境,设计师应注重卡座的设计。
以下是一份展厅舒适卡座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舒适的坐姿和愉悦的观展体验。
1. 座椅选材为了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座椅的选材应该是柔软、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的材质,如椰棕、皮革、木质等。
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坐感,还能够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
2. 座椅布局为了提供更好的私人空间和视觉体验,卡座的布局应该是独立的,相互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
每个卡座应该提供充足的空间,可以让人们伸展开腿,能够自由活动。
此外,卡座的布局应该考虑到观展者的观看角度和观看距离,以便得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3. 卡座配套设施卡座不仅应提供舒适的座椅,还应配备适当的配套设施,如小茶几、便桌、插座等。
这些设施可以让观展者更加便利地享受观展过程,可以放置展览册、咖啡杯、手机等物品,方便观展者随时获取所需物品。
4. 灯光设计灯光设计是提供舒适氛围的关键。
卡座周围的灯光应该是柔和、明亮的,避免过于刺眼和刺耳的灯光。
尽量使用暖光色系,可以给人一种温暖、宜人的感觉。
此外,灯光的照射方向应该是能够提供均匀的光线,避免光线的突然变化和黑暗的角落。
5. 空调和通风系统为了确保观展者的舒适度,展厅的空调和通风系统应该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空调的设置应该均匀分布在整个展厅,避免出现温度不均或者气流不畅的情况。
综上所述,展厅舒适卡座的设计方案包括座椅选材、座椅布局、配套设施、灯光设计以及空调和通风系统的设置。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设置,可以为观展者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展览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观展过程。
办公椅坐面设计浅析办公椅是我们日常办公中最常用的家具之一,它的设计对提升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
办公椅的坐面设计是决定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办公椅的坐面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员工在长时间坐姿下的舒适度。
人体工程学原理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
在办公椅的坐面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体各个部位的特点和需求,例如腰部支撑的设计、脊柱的曲线承托和肩颈部位的放松等。
合理的坐面设计可以减少员工在长时间坐姿下的疲劳感和不适感,提高工作效率。
办公椅的坐面设计应该考虑到不同员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不同身高、体型、习惯的员工对办公椅坐面的需求是不同的。
办公椅的坐面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可调节性,能够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和支撑效果。
办公椅的坐垫高度、倾斜角度和硬度等方面应该是可调节的,以适应不同员工的需求。
办公椅的坐面设计还应该考虑到材质的选择和呼吸性能。
坐面是我们直接接触的部分,材质的舒适性和透气性会直接影响员工的使用体验。
选择合适的材质可以保证员工在长时间使用办公椅时的舒适度和湿气排出效果。
一般来说,办公椅坐面的材质应该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弹性,能够适应身体的曲线,并且能够透气、吸湿,保持坐垫的干爽和清洁。
办公椅的坐面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美观和耐用性。
办公椅是办公室中的重要家具之一,其外观美观与否直接关系到办公环境的整体形象。
在坐面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色彩的搭配和外形的简洁大方。
办公椅是长期使用的家具,其材质的选择应该考虑到耐久性和易清洁性,以延长办公椅的使用寿命。
办公椅的坐面设计对提升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
在设计办公椅坐面时,应该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原理、个体差异和需求、材质的选择和呼吸性能,以及美观和耐用性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员工需求的舒适高效的办公椅。
座椅CAS面设计指南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汽车座椅介绍 (1)
5 座椅设计输入条件 (3)
6 座椅CAS面的贴合感及横向稳定性 (5)
7 座椅CAS工程校核及实物验证 (7)
前 言
本指南是在充分总结本公司多年汽车产品研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公司各车型开发流程编写而成,作为公司进行汽车座椅CAS设计的指导性文件。
在实际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座椅CAS面设计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介绍了座椅CAS面设计的输入条件、法规校核和CAS面的设计要点。
本指南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汽车座椅CAS面数字模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J C039 乘用车座椅设计指南
3 汽车座椅介绍
现代汽车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是“人、汽车与环境”的组合体。
座椅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承装置,在车厢部件中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驾驶者提供便于操纵、舒适、安全和不易疲劳的驾驶座位。
3.1 座椅的构成
汽车座椅由座垫、靠背、侧背支撑、头枕等组成,通过对座椅的前后上下、靠背的倾斜角度、头枕前后上下等位置的有限调节,可以使大部分人处于舒适状态。
图 1 座椅构成示意图
调角器 (靠背旋转)
3.2 座椅的分类
汽车座椅按照功能分类见表1。
表1 座椅功能分类表
惯用语 英语 用途场所形状 驱动方式 功能(含头枕)
左座 Driversseat 驾驶座 单人座椅手动座椅电动
座椅
4向~12
向
前座椅 Frontseat 前座椅 单人座椅双人座椅手动
座椅
电动座椅 4向~12向
后座椅 Rearseat 后座椅 55分座椅46分座椅折叠翻转 辅助椅 Auxiliaryseat 辅助椅
3.3 座椅的功能
座椅系统在汽车中体现四大功能:
1)支撑;2)定位;3)提供舒适性;4)保护乘客。
4 座椅造型设计的基本流程
座椅造型设计的基本流程图见图1。
图1座椅造型设计流程图
5 座椅设计输入条件
5.1 座椅效果图启动前需输入的条件
1)整车配置、座椅的配置,以及将来销售区域的分布,从而来确认所需遵循的法规条例以及相关保
险行业要求;
2)座椅的功能要求,结合相应的市场的要求,初步制定座椅的VTS;
3)座椅布置方案及相关边界数据;
4)参考座椅的相关数据以及骨架,用于座椅的布置,同时尽量考虑座椅骨架的沿用;
5)竞争车型以及座椅的分析比较,包括座椅的功能,造型、材料等等。
5.2 CAS 输入条件
1)效果图;
2)人机数据;
3)边界条件(数据,参数);
4)座椅主断面。
CAS启动前需针对输入条件进行专门的评审,确保输入的完整性及正确性。
5.2 效果图
效果图是指导CAS设计的重要外观输入条件,CAS设计要尽量准确的体现效果图设计意图(图1)。
图2 座椅效果图示意图
5.4 边界条件
座椅CAS需要提供与之相关的地板、控制台或风道、门和门饰板、B柱饰板、座椅安全带、方向盘、地毯和衬垫物等车身边界数据。
与座椅相关的边界示意见图3、图4和表2。
图3 与座椅有关边界
图 4 座椅相关边界尺寸定义
表2座椅CAS面与车身边界关系
序号 座椅CAS面与车身边界关系间距/mm
1 将头枕调至最高位置,座椅前后滑动、靠背调节过程中头枕与顶棚间隙A 不小于20
2 座椅外侧操作手柄到门护板的距离 B 不小于30
3 驾驶座与副驾驶座间距(座垫间隙)C 不小于90
4 前排座椅(司机、副司机)与副仪表间隙 D 不小于10
5.5 座椅主断面
车身根据人机舒适性要素提供可行的座椅主断面,进行CAS设计,如图5所示。
A:H.P坐标;B:设计角度;C:人形与座泡棉的干涉量;D:人形与背泡棉的干涉量;E:HP到最低头枕处;
F:HP到最高头枕处;G:人形与头枕距离。
图5 座椅主断面示意图
6 座椅CAS面的贴合感及横向稳定性
6.1 要求座椅靠背和坐垫的形状与人体背部、臀部及大腿底部的形状相贴合,需考虑压限量,见图6红线所示。
图6 靠背曲线示意图
6.2 侧翼要求有一定的角度及高度,有一定的包裹感,横向对人体有支撑,见图7。
图7 截面示意图
6.3 坐垫分块应有向外张的趋势,以符合腿部人机,见图8。
图8 坐垫线示意图
6.4 坐垫前部对膝关节的有支撑效果,见图9。
图9 坐垫支撑示意图
6.5 座椅头枕的设计
头枕高度尺寸应参考图10,头枕高度及与头部的间距应在绿色区域内为最好。
图10 头枕最佳高度示意图
7 座椅CAS工程校核及实物验证
7.1 座椅CAS的校核包括:突出物校核、舒适性校核、法规校核,由工程部门负责并反馈改进意见。
7.2 座椅的实物验证是座椅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包括模型验证、功能样件验证及首批模具件验证。
在各验证中,通过对造型的评审、工程结构的验证、舒适度的抽样调查等,充分暴露问题,优化造型及结构,达到想的设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