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原理图布线图-设计审核表
- 格式:doc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3
1.目的
评价原理图和PCB图能否满足产品定义需求,能否满足产品快速实现要求,是否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产品硬件原理图、PCB图的评审和发放。
3.职责
3.1项目经理负责原理图和PCB图设计评审,保证原理图和PCB图正确性的责任人
3.2项目经理按照评审点检表将评审条目合理分配到评审成员
3.2评审成员根据分工给出准确的评审意见,硬件经理负责对评审成员提出的改进意见
进行确认并完善设计
4.定义
无
5工作程序
5.1项目立项,确定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功能定义和工程实现难度
5.2产品硬件原理图设计,电路原理图设计应遵循元器件通用、尽可能复用成熟电路、
设计简易可靠和易于采购等原则。
5.3原理图设计完成后,项目硬件经理按照《原理图设计评审点检表》将将评审条目分
配到相应评审人员评审进行内部评审,并负责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原理图设计
5.4原理图评审通过后,硬件经理开始PCB图设计、设计完成后,硬件经理按照《PCB
图设计点检表》将评审条目分配到相应评审人员评审进行内部评审,并负责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PCB图。
硬件经理组织由硬件设计、工业设计和生产技术等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结论。
PCB图设计评审通过后,项目硬件经理负责将所有硬件设计文件,包括制板文件、原理图文件、PCB文件和相关技术文档一并发给工程部技术管理组,技术管理负责文档保存备份
5.5项目硬件经理以信息传递表发出制板申请,由硬件经理审核及相关人员评审通过后,
所有设计文档都需备案方批准制板
6.相关记录表
《原理图设计评审点检表》《PCB设计评审点检表》
7.附表
流程图
原理图、PCB图评审流程图。
硬件设计规范
说明
为保证产品设计质量和生产适应性,保证产品设计时部品选择合理并符合通用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在总结产品设计与试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由研发部提出产品设计工作中设计师需进行检查的项目,经整理编制了《硬件设计规范》。
产品设计师应根据所开发产品的具体情况,适时地对产品的设计进行必要的检查。
对不合格项目应及时进行设计改进和修正,以确保产品设计符合该规范的要求。
《硬件设计规范》是产品设计评审时产品设计师必须提供的资料之一。
本规范由研发部提出。
本规范不包含AC-DC电源部分。
一、硬件设计原则:
1.所有的设计依据来自于元器件SPEC,必须详细阅读各个元件的规格书并深入理解;
2.原理图与PCB图对应;
3.原理图与BOM对应,在有不同搭配的地方列表注明差异;
4.关键器件注明供应商,试产结束之后如果替代必须提供规格书,小批量试产验证才能大批量导入;
5.使用标准封装库;
6.元器件选型及设计标准化;
7.线路设计和PCB Layout时要充分考虑EMC和安规要求,确保生产时100%过EMC.
所有的新项目在第一次送样测试时必须附带此表,且作为设计结果存档。
所有测试项目中,可记录数值的需记录测量值,不可记录数值的在“合格/不合格”注明。
“√”表示合格,“X”表示不合格
二、电源设计规范
三、CPU电路设计检查
四、音、视频输入输出电路检查表
USB电压供电,电源预留500MA--------?
五、高频部分检查表
六、整机电路设计伺服部分
七、数字处理电路检查表
八、功放电路检查
更具体的测试项目参照电性能测试表格九、部品适应性检查表。
硬件原理图设计这是一份硬件原理图设计,我们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1. 电源模块:在我们的原理图中,首先是电源模块。
该模块提供所需的电源供应,包括直流电和交流电。
我们使用一个交流电输入插口和一个直流电输入插口。
交流电输入插口连接到交流电源,经过整流和滤波电路后,转换为所需的直流电压。
直流电输入插口则直接连接到外部直流电源。
在原理图中,我们使用一个稳压电源模块来确保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2. 控制模块:紧接着是控制模块。
该模块包括微控制器和相关的电路元件。
微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并根据程序进行逻辑控制。
我们的原理图中还包括与微控制器连接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和检测外部输入信号,例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执行器用于执行控制指令,例如马达、继电器等。
3. 接口模块:这个模块用于提供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我们原理图中包括了串口接口和以太网接口。
串口接口可用于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以太网接口可以连接到局域网或互联网,实现远程数据传输。
另外,我们还添加了一些其他的接口模块,例如蓝牙模块和无线射频模块,以提供更多种类的连接方式。
4. 存储模块:在原理图中,我们还包括了存储模块。
该模块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我们使用了闪存芯片来存储程序代码和相关的数据。
此外,我们还用了一些EEPROM芯片来存储一些关键数据,例如用户配置信息和历史记录。
这只是我们原理图中的几个关键模块,整个硬件设计还包括其他许多部分,例如时钟模块、通信接口、传输线路等。
然而,由于本文要求没有标题相同的文字,因此无法在此提供详细说明。
希望以上简要的描述对您有所帮助。
0目录0目录 (2)1概述 ......................................................................................................................... 31、1背景ﻩ31、2ﻩ术语与缩写解释ﻩ42ﻩ设计工具.............................................................................................................................. 53图纸规格及总体要求 .............................................................................................. 53、1ﻩ纸张规格ﻩ53、2标题栏ﻩ53、3其它要求 (6)4器件图库ﻩ64、1ﻩ器件图形符号 (6)4、2管脚............................................................................................................................... 64、3ﻩ封装ﻩ74、4器件代号ﻩ74、5ﻩ器件型号与标称值 (9)4、5、1ﻩ集成电路与晶体管 (9)4、5、2ﻩ电阻类..................................................... 104、5、3ﻩ电容类ﻩ104、5、4电感类114、5、5ﻩ晶体、晶振类ﻩ114、5、6保险管114、5、7开关与接插件ﻩ114、5、8指示灯12124、5、9ﻩ变压器ﻩ4、5、10其它125ﻩ绘图布局 (12)6网络连接ﻩ136、1电气连接线 ................................................................................................................. 136、2总线 (13)6、3网络标号ﻩ13146、4ﻩ端口ﻩ6、5电源与地得连接 ......................................................................................................... 147绘制方法 (15)8注释ﻩ169文件入库命名 (16)1概述1.1背景为提高设计文档得可读性与可移植性、从而提高开发效率与产品质量,必须规范原理图设计,特制定本规范.制定本规范得总体原则就是方便阅读、移植与维护,减少错误。
电气原理图的审核要求
(1)审核整体电路是否能实现设计目标的功能和目标成本。
(2)审核整体电路是否符合设计目标的使用条件,如温度、湿度、EMC环境、振动与跌落条件、电源环境、设备体积、接口等要求。
(3)审核整体电路是否满足所执行标准的相关指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4)审核所有器件和部件的供货、价格、装配使用的难易程度、可靠性等因素是否满足要求。
(5)审核整体电路结构的合理性。
(6)审核整体电路的可操作性,初步评估开发周期是否满足要求。
(7)审核是否尽可能采用一些可靠、成熟、现成的电路或部件。
(8)初步审核各个功能单元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9)审核电路是否能满足重要参数的要求。
(10)对于某些不确定的设计要求,审核电路是否预留了足够的变更空间以方便试制。
(11)对于有EMC、高可靠性、高低温、高湿度、强振动、接口隔离、低功耗等特殊要求的电器,审核电路是否有做相关的设计处理。
(12)对于新手设计的电气原理图,应尽可能详细地审核,包括功能电路单元的器件参数、总线地址分配、重要元部件的选择等,并对PCB图的布局、电源、数字地线与模拟地线LAYOUT设计提出指导意见。
(13)审核图纸格式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管理规定的要求;图形表达方式是否符合GB 4728《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标准的要求。
华为-原理图绘制评审规范-checklist原理图绘制评审规范前⾔本技术规范根据国家标准和原邮电部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系列标准编制⽽成。
本规范于。
本规范起草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本规范批准⼈:本规范修改记录:⽬次1、⽬的 12、范围 13、定义 14、引⽤标准和参考资料 15、原理图绘制评审内容 15.1图纸幅⾯及格式 15.2标题栏 25.3项⽬代号 25.4标称值 25.5原理图布局 35.6 层次化电路的设计 45.7项⽬代号 45.8注释和解释 65.9电源及地⽹络 65.10去耦电容的放置7原理图绘制评审规范1、⽬的本规范规定产品原理图绘制中符合原理图绘制评审的要素,旨在统⼀绘制的评审要素。
2、范围本规范适⽤于公司产品中所有具有符合原理图绘制规范的原理图绘制评审,⽤于指导原理图绘制、中试审查。
3、定义⽆4、引⽤标准和参考资料下列标准包含的条⽂,通过在本标准中引⽤⽽构成本标准的条⽂。
在标准出版时,所⽰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本标准的各⽅应探讨,使⽤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1、原理图绘制评审内容本审查内容表审查的某些项⽬如果与设计的单板⽆关则填“不评审”,如果符合或不符则必须填“是”或“否”。
对于填“否”的项必须说明原因,否则不能通过评审。
对于必须审查⽽没有进⾏审查的项⽬,设计审查⼈要承担设计的全部责任。
1.1图纸幅⾯及格式(1)选择图纸幅⾯尺⼨未超出A0幅⾯。
□是□否□不评审(2)图纸的任何内容没有超出外框线之外,也没有叠加在外框线上。
□是□否□不评审(3)除带有图幅分区的VIEWDRAW图框使⽤模板a3.1,a4.1外,其余采⽤软件⾃带的图框。
□是□否□不评审(4)图幅分区数⽬取偶数。
每⼀分区的长度在25~75mm之间选择。
□是□否□不评审(5)分区的编号,沿⽔平⽅向⽤阿拉伯数字从左向右顺序编写,由1开始⾃左向右排列,最多到6;沿垂直⽅向⽤⼤写拉丁字母从上到下从A开始填写,最多到H。
类别描述检视规则原理图需要进行检视,提交集体检视是需要完成自检,确保没有低级问题。
检视规则原理图要和公司团队和可以邀请的专家一起进行检视。
检视规则第一次原理图发出进行集体检视后所有的修改点都需要进行记录。
检视规则正式版本的原理图在投板前需要经过经理的审判。
差分网络原理图中差分线的网络,芯片管脚处的P 和N 与网络命令的P 和N 应该一一对应。
单网络原理图中所有单网络需要做一一确认。
空网络原理图中所有空网络需要做一一确认。
1、原理图绘制中要确认网格设置是否一致。
2、原理图中没有网格最小值设置不一致造成网络未连接的情况。
网络属性确认网络是全局属性还是本地属性1、原理图中器件的封装与手册一致。
2、原理图器件是否是标准库的symbol 。
绘制要求原理图中器件的封装与手册一致。
指示灯设计默认由电源点亮的指示灯和由MCU 点灭的指示灯,便于故障时直观判断电源问题还是MCU 问题网口连接器确认网口连接器的开口方向、是否带指示灯以及是否带PoE 网口变压器确认变压器选型是否满足需求,比如带PoE 按键确认按键型号是直按键还是侧按键电阻上下拉同一网络避免重复上拉或者下拉OD 门芯片的OD 门或者OC 门的输出管脚需要上拉匹配高速信号的始端和末端需要预留串阻三极管三极管电路需要考虑通流能力可测试性在单板的关键电路和芯片附近增加地孔,便于测试连接器防呆连接器选型时需要选择有防呆设计的型号仿真低速时钟信号,一驱动总线接口下挂器件的驱动能力、匹配方式、接口时序必须经过仿真确认,例如MDC/MDIO 、IIC 、PCI 、Local bus 仿真电路中使用电感、电容使用合适Q 值,可以通过仿真。
时序确认上电时序是否满足芯片手册和推荐电路要求。
时序确认下电时序是否满足芯片手册和推荐电路要求。
时序确认复位时序是否满足芯片手册和推荐电路要求。
复位开关单板按键开关设计,要防止长按按键,单板挂死问题,建议按键开关设计只产生一段短脉宽低电平。
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一、原理图格式标准:原理图设计格式基本要求 : 清晰,准确,规范,易读。
具体要求如下:1.1 各功能块布局要合理,整份原理图需布局均衡.避免有些地方很挤,而有些地方又很松,同PCB 设计同等道理。
1。
2 尽量将各功能部分模块化(如步进电机驱动、直流电机驱动,PG电机驱动,开关电源等), 以便于同类机型资源共享 , 各功能模块界线需清晰。
1。
3 接插口(如电源输入,输出负载接口,采样接口等)尽量分布在图纸的四周围,示意出实际接口外形及每一接脚的功能 .1。
5 每一部件(如 TUNER,IC 等)电源的去耦电阻 / 电容需置于对应脚的就近处 .1.6 滤波器件(如高 / 低频滤波电容 , 电感)需置于作用部位的就近处 .1.7 重要的控制或信号线需标明流向及用文字标明功能 .1.8 CPU 为整机的控制中心,接口线最多 . 故 CPU 周边需留多一些空间进行布线及相关标注 , 而不致于显得过分拥挤。
1.9 CPU 的设置二极管需于旁边做一表格进行对应设置的说明。
1。
10重要器件(如接插座 ,IC,TUNER 等)外框用粗体线(统一 0。
5mm).1.11用于标识的文字类型需统一,文字高度可分为几种(重要器件如接插座、IC、TUNER 等可用大些的字,其它可统一用小些的).1.12元件标号照公司要求按功能块进行标识。
1。
13元件参数 / 数值务求准确标识 . 特别留意功率电阻一定需标明功率值 , 高耐压的滤波电容需标明耐压值 .1.14每张原理图都需有公司的标准图框 , 并标明对应图纸的功能,文件名,制图人名/ 确认人名,日期 , 版本号 .1.15 设计初始阶段工程师完成原理图设计并自我审查合格后 , 需提交给项目主管进行再审核,直到合格后才能开始进行 PCB 设计 .二、原理图设计标准参考:2。
0原理图设计前的方案确认的基本原则:2。
2 根据功能和性能需求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对CPU进行选型,CPU选型有以下几点要求:(1)性价比高;(2)容易开发:体现在硬件调试工具种类多,参考设计多,软件资源丰富,成功案例多;(3) 可扩展性好.a)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是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门、偏门芯片,减少开发风险。
硬件设计流程一. 需求分析及准备工作1、文档先行,项目一开始,就建立一个文档,命名类似090104MyPrj日志_xm.doc,日期放在前面,可以很容易按文件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便于查找;MyPrj 为项目名称,可以写的更详细一些;xm为自己的姓名,在团队设计中很有用。
可以将与本项目相关的任何内容按日期记录在本文档中,必要的时候将部分专题内容分离出来形成相应的文档;2、需求分析,划分功能块;3、为每个功能块选择实现电路,尽量选择成本低、元件容易购买、可靠性高的成熟电路;4、对自己不熟悉的电路进行仿真,并搭面包板进行调试;5、调试时要预先制定书面方案,按照预定方案进行调试;如果需要对方案进行更改,也要落实到书面,然后再按照更改后的方案进行调试;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在试验过程中不会漫无目的,也不会重复无用的试验,所有试验都是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最有效的试验;二是书面记录的试验过程和结果可以作为强烈的客观依据,任何时候说给任何人都可以作为参考。
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经验:对一个试验结果的描述使用“可能”、“也许”等字眼,原因是我们已经记不清试验的过程和结果了;6、单纯硬件电路仿真一般使用multisim;需要用到cpu的可以用protues;7、用面包板搭建电路时,注意走线规范、清晰,搭完电路要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开始调试;有条件的话,电源用红线,地线用黑色,输入、输出和中间连线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如果需要改变输入信号,则输入信号需要布置在容易操作的地方;8、然后就可以开始画原理图了;二. 画原理图1、文档先行。
按功能块确认各部分的电路,选用的元件,为什么选择这种元件,注意事项,参考电路,信号流经的通路等,这些都写清楚了,再开始画原理图。
画图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在这里写清楚了,再开始修改;2、如果有cpu,需要先分配好cpu的管脚,再开始画原理图,分配的管脚也要有书面记录,说明分配的位置、功能、分配原则和这样分配的原因(如c8051f 的中断引脚只能放到P0口)等;3、在原理图上画出各功能块的原理图,不同部分之间使用网络标号进行连接,这样做的好处:容易划分各功能块,方便查看,便于移植。
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审核思路和方法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审核思路和方法1、详细理解设计需求,从需求中整理出电路功能模块和性能指标要求;2、根据功能和性能需求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对CPU进行选型,CPU选型有以下几点要求:a)性价比高;b)容易开发:体现在硬件调试工具种类多,参考设计多,软件资源丰富,成功案例多;c)可扩展性好;3、针对已经选定的CPU芯片,选择一个与我们需求比较接近的成功参考设计,一般CPU生产商或他们的合作方都会对每款CPU芯片做若干开发板进行验证,比如440EP就有yosemite开发板和bamboo开发板,我们参考得是yosemite开发板,厂家最后公开给用户的参考设计图虽说不是产品级的东西,也应该是经过严格验证的,否则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芯片推广应用,纵然参考设计的外围电路有可推敲的地方,CPU本身的管脚连接使用方法也绝对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当然如果万一出现多个参考设计某些管脚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细读CPU芯片手册和勘误表,或者找厂商确认;另外在设计之前,最好我们能外借或者购买一块选定的参考板进行软件验证,如果没问题那么硬件参考设计也是可以信赖的;但要注意一点,现在很多CPU 都有若干种启动模式,我们要选一种最适合的启动模式,或者做成兼容设计;4、根据需求对外设功能模块进行元器件选型,元器件选型应该遵守以下原则:a)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偏芯片,减少风险;b)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好的元器件,减少成本;c)采购方便原则: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d)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e)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pin to pin兼容种类比较多的元器件;f)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g)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5、对选定的CPU参考设计原理图外围电路进行修改,修改时对于每个功能模块都要找至少3个相同外围芯片的成功参考设计,如果找到的参考设计连接方法都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基本可以放心参照设计,但即使只有一个参考设计与其他的不一样,也不能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而是要细读芯片数据手册,深入理解那些管脚含义,多方讨论,联系芯片厂技术支持,最终确定科学、正确的连接方式,如果仍有疑义,可以做兼容设计;这是整个原理图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对于每个功能模块要尽量找到更多的成功参考设计,越难的应该越多,成功参考设计是“前人”的经验和财富,我们理当借鉴吸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起点;b)要多向权威请教、学习,但不能迷信权威,因为人人都有认知误差,很难保证对哪怕是最了解的事物总能做出最科学的理解和判断,开发人员一定要在广泛调查、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最科学正确的决定;c)如果是参考已有的老产品设计,设计中要留意老产品有哪些遗留问题,这些遗留问题与硬件哪些功能模块相关,在设计这些相关模块时要更加注意推敲,不能机械照抄原来设计,比如我们老产品中的IDE经常出问题,经过仔细斟酌,广泛讨论和参考其他成功设计,发现我们的IDE接口有两个管脚连线方式确实不规范;还有,针对FGPI 通道丢视频同步信号的问题,可以在硬件设计中引出硬件同步信号管脚,以便进一步验证,更好发现问题的本质;6、硬件原理图设计还应该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要贯彻到整个设计过程,虽然成功的参考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些原则,但因为我们可能是“拼”出来的原理图,所以我们还是要随时根据这些原则来设计审查我们的原理图,这些原则包括:a)数字电源和模拟电源分割;b)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割,单点接地,数字地可以直接接机壳地(大地),机壳必须接大地;c)保证系统各模块资源不能冲突,例如:同一I2C总线上的设备地址不能相同,等等;d)阅读系统中所有芯片的手册(一般是设计参考手册),看它们的未用输入管脚是否需要做外部处理,如果需要一定要做相应处理,否则可能引起芯片内部振荡,导致芯片不能正常工作;e)在不增加硬件设计难度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软件开发方便,或者以小的硬件设计难度来换取更多方便、可靠、高效的软件设计,这点需要硬件设计人员懂得底层软件开发调试,要求较高;f)功耗问题;g)产品散热问题,可以在功耗和发热较大的芯片增加散热片或风扇,产品机箱也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把机箱做成保温盒,电路板对“温室”是感冒的;还要考虑产品的安放位置,最好是放在空间比较大,空气流动畅通的位置,有利于热量散发出去;7、硬件原理图设计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应该按照以上步骤和要求首先进行自审,自审后要达到有95%以上把握和信心,然后再提交他人审核,其他审核人员同样按照以上要求对原理图进行严格审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分析解决过程同样遵循以上原则、步骤;8、只要开发和审核人员都能够严格按以上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和审查,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所有硬件开发人员设计出的电路板一版成功率都会很高的,所以我提出以下几点:a)设计人员自身应该保证原理图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要做到设计即是审核,严格自审,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审核人员身上,设计出现的任何问题应由设计人员自己承担,其他审核人员不负连带责任;b)其他审核人员虽然不承担连带责任,也应该按照以上要求进行严格审查,一旦设计出现问题,同样反映了审核人员的水平、作风和态度;c)普通原理图设计,包括老产品升级修改,原则上要求原理图一版成功,最多两版封板,超过两版将进行绩效处罚;d)对于功能复杂,疑点较多的全新设计,原则上要求原理图两版内成功,最多三版封板,超过三版要进行绩效处罚;e)原理图封板标准为:电路板没有任何原理性飞线和其他处理点;9、以上提到原理图设计相关的奖励和处罚具体办法将在广泛调查研究之后制定,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发布实施;10、特别说明:a)以上《规范》是我根据自己以前硬件开发和底层驱动开发经验,以及最近对440EP主板原理图、PNX1700编解码PCI卡原理图、VS101A原理图审核发现的问题,并联系老产品中存在的隐患总结出的一些个人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对、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补充完善,本《规范》发布在硬件组工作网页上,硬件组人员可以直接修改补充,修改补充后请注明;b)制定此《规范》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培养硬件开发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开发成功率,保证产品质量;c)希望年轻的硬件开发人员能在磨练中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