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
- 格式:pdf
- 大小:451.87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1.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
2.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
3.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4.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1.尹少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4.尹少淳.《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5.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美术课改新视野丛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
7.《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教学大纲《中小学教学论》是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专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美术课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美育)、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课程。
对美术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是每一位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师范学生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掌握规范的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探索中学美术教学规律,促进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美术教材教法学科的应用理论特色,力求有所创新,反映现代美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新经验,为教育实习和做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好准备。
掌握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树立起素质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地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前导课程《教育学》的学习,对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程是关于美术学科的专业教育理论的知识,与《教育学》有着相关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3学时)第一节,美术教学论的学科位置第二节,美术教育的本质第三节,中外美术教育简史1.基本要求:(1)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五大原则(2)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论的学科位置。
2.重点:了解美术教育的本质3.说明:讲授、课件、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
4.重点考核:美术教育本质(二)第一章美术教学的主体(3学时)第一节、美术教学的对象-----学生第二节、美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第三节、美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1.基本要求(1)了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主体,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
(2)美术教学的构成要素2.重点难点重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难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说明:讲授、课件、讨论、多媒体教学手段。
少儿美术培训计划教学大纲一、培训目标本美术培训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美术修养,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训对象适合7-12岁的儿童三、培训内容1. 素描基础学习素描基础包括线条、构图、透视等知识,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色彩基础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颜色的搭配、调和、明度、饱和度等,通过色彩练习,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 绘画材料的运用学习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包括铅笔、彩色笔、水彩、油画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绘画材料的运用技巧。
4. 静物写生通过观察静物写生,让学生掌握写实技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5. 创意绘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创意绘画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6. 名家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美术作品,学习名家的绘画风格和技法,启发学生的美术思维,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培训方法与手段1. 示范教学老师通过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绘画技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 练习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 个性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作品展示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鼓励学生通过作品展示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五、培训周期本美术培训计划为期一年,每周1-2次课,每次1-2小时,共计36-72小时。
六、培训评估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绘画成绩和综合评估,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进行评估,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依据。
七、培训师资本培训计划将聘请具有专业美术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美术老师,保证教学质量。
八、其他注意事项1. 保证学生的安全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出现各种意外事故。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我校中职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净化他们的灵魂。
主要任务:本课程从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和实用性美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欣赏”、美术欣赏的性质;掌握美术欣赏的过程以及美术欣赏的目的是什么教学重点:什么是“美术”;理解美术欣赏课程的终极目的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三个环节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什么是美术欣赏第二部分美术欣赏的性质第三部分美术欣赏的过程第四部分美术欣赏的目的第一章外国绘画艺术教学目标:学生对外国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最终达到使学生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点:各时期代表作品赏析,代表画家的介绍。
教学难点:各时期外国绘画作品的鲜明特色。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一)史前和上古绘画1.史前绘画2.上古绘画第二部分(二)古希腊罗马绘画3.古希腊绘画第三部分(三)中世纪绘画第四部分(四)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五部分 17-18世纪欧洲绘画1.现实主义画派2.巴罗克艺术风格3.革命古典主义第六部分 19世纪绘画1.浪漫主义2.现实主义3.印象主义第七部分西方现代派绘画1.野兽派特征2.立体派特征3.表现主义特征4.抽象派特征超现实主义特征第二章中国绘画艺术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国各时期绘画的特征,代表画家及其作品等,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绘画作品的能力。
学校美术课程教学大纲导言:美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学校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内容安排,进一步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一、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首先,制定美术课程教学大纲需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
其次,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最后,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制定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需要兼顾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具体安排包括:1. 美术史与艺术欣赏:通过学习艺术史和欣赏名家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创作技巧与实践:引导学生掌握绘画、素描、剪纸等基础技巧,培养创作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
3. 艺术设计与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艺术表现与表演:通过表演、舞台剧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艺术的表演与表达。
5. 社会实践与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培养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教学大纲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2. 增强创作能力:美术课程教学大纲注重学生的实践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艺术素养: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参与到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中,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美术课程教学大纲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美术课程教学大纲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一方面,需要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引入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技术,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践性。
《中学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热爱美术教育事业,树立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
2.了解学校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了解国内外著名美术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了解国内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养成良好的教学创新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美术教学研究及组织中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能力。
3.能准确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并能将课程理念与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中加以运用。
4.能熟悉中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掌握学校美术教学的过程、原则、内容和方法;运用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独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中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的美术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设,2009年.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2.主要参考书(1)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2)张小鹭.《日本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3)黄梅.《德国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4)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5)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6)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胡知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8)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版(9)帕尔默《教育究竟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