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L02:2014《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436.44 KB
- 文档页数:21
DM、 PCM+埋地管道外防腐层检测仪性能比对马庆春;孙占强;莫诚生【摘要】阐述埋地燃气管道外防腐层检测DM、PCM、PCM+检测仪的基本原理、功能及注意事项.以3家检测机构相同规格的DM检测仪和PCM+检测仪为例,对DM、PCM+检测仪在埋地燃气管道外防腐层实际检测中对异常点dB值、电流和管道埋深的检测性能进行比对.比对过程为:通过27组检测数据得出平均值,该值为指定值;根据27组数据得出标准化四分位距,根据比对项目的检测结果、标准化四分位距、指定值得出能力统计量,根据该量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认为3家检验机构所提供的6套仪器性能和精度能满足检测要求.【期刊名称】《煤气与热力》【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5页(P80-84)【关键词】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检测技术;PCM+检测仪;四分位数【作者】马庆春;孙占强;莫诚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北京102249;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安徽合肥230051;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安徽合肥2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6.81 概述石油和天然气长输管道、城市燃气管道等埋地钢质管道的腐蚀与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管道防腐层经常出现破损点、局部老化、阴极保护失效等问题[1],因此防腐层检测技术应运而出。
防腐层检测技术是采用非开挖、非接触方式在地面对防腐层综合性能进行检测,对防腐层老化及破损点进行精确定位,对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对防腐层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维护计划,保证防腐层的完整性及完好性的一种技术[2]。
本文通过阐述缺陷测绘(Defect Mapper,简称DM)、管道电流测绘(Pipeline Current Mapper ,简称PCM)、PCM+管道防腐层检测仪(以下简称DM检测仪、PCM检测仪、PCM+检测仪)基本原理、功能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说明该检测仪在埋地管道外防腐层检测中的实用性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CNAS-CL03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征求意见稿) Accreditation Criteria for Proficiency Testing Provider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O一O年X月目录前言 (4)ISO引言 (5)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6)3.1指定值 assigned value (6)3.2协调者 coordinator (6)3.3客户 customer (6)3.4实验室间比对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6)3.5离群值 outlier (7)3.6参加者 participant (7)3.7能力验证 proficiency testing (7)3.8能力验证物品 proficiency testing item (8)3.9能力验证提供者proficiency testing provider (8)3.10能力验证轮次 proficiency testing round (8)3.11能力验证计划proficiency testing scheme (8)3.12稳健统计方法 robust statistical method (8)3.13能力评定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for proficiency assessment (8)3.14分包方subcontractor (8)3.15计量溯源性 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9)3.16测量不确定度measurement uncertainty (9)4 技术要求 (10)4.1 总则 (10)4.2 人员 (10)4.3 设备、设施和环境 (11)4.4 能力验证计划的设计 (12)4.5 方法或程序的选择 (17)4.6 能力验证计划的运作 (17)4.7 数据分析和能力验证计划结果的评价 (19)4.8 报告 (20)4.9 与参加者的沟通 (21)4.10 保密 (22)5管理要求 (22)5.1 组织 (22)5.2管理体系 (23)5.3文件控制 (24)5.4 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25)5.5分包服务 (26)5.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27)5.7服务客户 (27)5.8投诉和申诉 (27)5.9 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27)5.10 改进 (28)5.11纠正措施 (28)5.12预防措施 (29)5.13记录的控制 (29)5.14 内部审核 (30)5.15 管理评审 (31)附录A(资料性附录) (32)能力验证计划的类型 (32)A.1 总则 (32)A.2顺序参加的计划 (32)A.3 同步参加的计划 (33)A.4 外部质量评价(EQA)计划 (35)附录B (37)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 (37)B.1 总则 (37)B.2指定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 (38)B.3 能力统计量的计算 (39)B.4 能力评估 (43)B.5能力验证物品均匀性和稳定性 (44)附录C(资料性附录) (46)能力验证的选择和利用 (46)C.1 总则 (46)C.2 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 (46)C.3 参加能力验证计划的政策 (47)C.4 参加者对能力验证的利用 (47)C.5 利益相关方对结果的利用 (48)C.6 监管机构对能力验证的利用 (49)前言本准则是CNAS对能力验证提供者能力进行认可的基本依据,也为能力验证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协调一致的基础。
测量审核程序1目的为确保测量审核丄作的正确实施,更有效地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进行判断和确认,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CNAS对实验室的测量审核活动。
测量审核主要适用于校准实验室,但在某些检测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也可适用。
3职责能力验证处全面负责CNAS的测量审核工作,实验室处、检查机构处负责现场评审中测量审核活动的安排。
4参考文件4. 1 APLAC MRA——对能力验证的要求4. 2 APLAC PT004 测量审核4.3 CNAS-GL02能力验证统计•处理和结果评价指南5程序和要求5.1测量审核样品的选择5.1.1测量审核的样品应是稳定的,以期在测量审核活动周期内保持校准状态。
当不可能时,必须进行重校准。
5. 1.2被测的量应避免“精确”的值,例如精确的“十进制”值,这样的值通常不能显示出测量中的误差。
5.1.3测量审核样品应具有适合于参加实验室的最佳测量能力的准确度。
5. 1.4最好选择已经在实验室间比对或测量审核中使用过的样品,这样可以知道该制品的性能和稳定状况。
5. 1. 5通常情况下,测量审核样品的选择及运作程序应使参加实验室在8个小时之内完成测量,但对于专业特性要求的,按照专业要求运作。
5. 1. 6满足上述要求的制品可作为CNAS的测量审核样品。
5.2测量审核样品的校准5. 2. 1测量审核是将参加实验室的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对和判断,因此该参考值通常由国家测量机构提供,也可能山其他经济体的国家标准实验室提供。
5. 2. 2必须确保所选参考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优于参加的认可实验室。
5. 2. 3必须确保样品在符合精确度要求的周期内予以校准。
5. 3参加的要求5. 3. 1 CNAS要求申请认可和获得认可的机构参加测量审核活动。
5. 3.2在列入APLAC测量审核样品目录的制品范围内,CNAS接受其他认可的机构参加测量审核的请求。
5.4测量方法5.4. 1实验室按认可的标准或方法进行测量,必要时应提供工作指导书。
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规范、有效地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强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水文[2010]16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指定检测数据的比对,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测试活动的技术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水利系统各级监测机构实验室能力验证的组织、运作、纠正措施和结果利用等活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水利部水文局负责组织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并按规定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S)报送有关材料。
第五条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受水利部水文局的委托,负责编制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组织实施能力验证活动。
第六条各级监测机构应积极参加水利系统水质监测能力验证活动。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直属的水质检测实验室,可以根据条件和需要,自愿申请参加。
第三章能力验证工作程序第七条水利部水文局下达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组建专家组,按《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 15483.1)》的有关要求,编制能力验证计划实施方案。
第八条部中心作为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机构,根据专家组编制的能力验证计划实施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备能力验证样品,并按《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CANS-GL03)》要求进行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第九条专家组负责审核实施机构起草的作业指导书和制备的能力验证样品。
审核通过后,方可启动能力验证计划。
第十条各级监测机构根据要求,自愿报名参加能力验证计划。
一般应在考核前两周向部中心提交《水利系统水质监测能力验证报名表》。
第十一条部中心向所有参加能力验证的监测机构及时寄送《能力验证样品接收状态确认表》、《能力验证试验结果报告单》和能力验证测试样品。
第十二条参加能力验证的监测机构收到能力验证样品后,应尽快进行测试,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结果报告单等材料。
CNAS—GL02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Guidance on Statistic Treatment of Proficiency Testing Resul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1.目的与范围1.1 本指南对CNAS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根据统计处理结果对实验室进行能力评价的方法提供了指南。
1.2 本指南适用于CNAS的能力验证活动,以及将结果应用于CNAS认可的由其他方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ISO/IEC 指南43-1:1997《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15483.1,IDT)APLAC PT001 《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APLAC PT002 《校准实验室间的比对》《NATA 能力验证指南》ISO 5725:1994 1-6 《测量方法和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3.统计处理3.1统计设计3.1.1能力验证的结果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并构成各种统计分布。
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应与数据类型及其统计分布特性相适应。
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对参加者的结果进行评价,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a)确定指定值;b)计算能力统计量;c)评价能力;d)在某些情况下需预先确定被测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1.2 在统计设计中应考虑下列事项及其相互影响:a) 所涉及测试的精密性和正确性;b) 在要求的置信水平下检出参加者之间的最小差异;c) 参加者的数量;d) 待检样品的数目和对每一被测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测量的次数。
在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应考虑比对的周期;e) 估算指定值所使用的程序,及识别离群值所使用的程序;f) 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中,参考实验室必须能够给出优于参加者的测量不确定度(应尽量选择拥有国家基标准的实验室)。
En值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文章对En值在实验室中的多种应用进行阐述,从而体现了En值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要使实验室决定检测和/或校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技术运行要素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实验室数据准确,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就可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En值方法来验证。
标签:En值;实验室;对比;测量仪器1 En值的计算公式及含义:当│En│≤1,表示合格;│En│>1,表示不合格。
2 对En值的重要性分析2.1 En值在校准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结果中的重要性En值是对校准实验室间能力验证计划结果的评定方法,也可以说是实验室间的比对的评价方法。
用En值来评价校准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计划结果的统计设计。
En比率可以评定单个实验室的一个结果。
对于一个结果,可接受的一个En比率(也称En值)应在-1到+1之间,即│En│≤1。
2.2 测量审核结果可用En值来评定测量审核是能力验证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En值评定特别适用于方法允许差计算无明确规定的测定和试验结果的质量评定,它是测量审核结果评定的基本方式。
2.3 En值在控制图数据分析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控制图法监控人员操作、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使检测结果得到有效控制。
每月数据应按照控制图要求填写,至少使用标准物质进行两次测试验证。
并在控制图上标点,严格按控制圖警戒上下线和控制上下线进行控制,使人员操作仪器运行得到有效控制。
2.3.1 当│En│接近1时操作人员要提起注意,检查环境等因素对试验结果是否造成影响,并迅速采取预防措施。
2.3.2 当│En│超过1时,应由技术人和检测相关人员查明原因,并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2.4 En值在人员之间的比对实验中的重要性检测人员之间比对可采用标准物质进行比对,采用同一样品,同一方法,结果用统计量En值判定。
2.5 En值在留样复测中的重要性对实验室保存样品进行调样再次分析检测,复测方法应与原样检测方法相同可结合比对等试验方法进行。
11 2 3 4 51.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4)稳健统计法:在计算统计参量时将极端值的影响降低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作用和目的在导则43:1997版的基础上,亚太实验室合作组2006年,CNAS先后制修定了《能力验证工作程建工领域2014年2015年2016年(报名中)建研院建工检测中心面向全国组织开1、继续组织开展“检验机构工程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评定”能力验证计划(CABR-2015-PT9);1、继续组织开展“检验机构工程4.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和实施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和实施强制参加者,自愿参加者,参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和实施计算工作评价值和作出技术评定。
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和实施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和实施②确定指定值:一般用参与者结果经数理统计方法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和实施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的组织和实施修订的管理办法中提出:交通运输部及其委托的专业向参加本次比对试验计划的检测机构寄送比对试验计划申请①统计方法。
本次比对试验计划对检测机构的测定结果采幻灯片 32A7 标准化IQR能否在基本概念中介绍一下Administrator, 2013-11-181号样品抗压弹性模量的参考值为1号样品试样的试验结共计(个)所占比例(③比对试验结果③比对试验结果图2 抗剪弹性模量直方图对“不满意”的机构整改方式:限期完成每队采用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各测l根桩,并出具报告,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不同于其他领域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2)声波透射法基桩完整性检测考核评分标准①对“不满意”机构的整改方式:限期整改,。
实验室管理相关标准汇编法规法规名称⽂号实施⽇期国家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国认可(2002)20号2002-05-0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认证认可⾏政处罚若⼲规定国家认监委(2003)17号公告2003-12-09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取得境外认可机构认可备案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4)4号公告2004-02-20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2004)63号2004-08-01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2005)81号2005-11-01认证咨询机构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2005)82号2005-11-01认证技术规范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6)3号公告2006-03-01实验室能⼒验证实施办法国家认监委(2006)9号公告2006-05-01农药良好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农业部(2006)739号2006-12-0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管理办法国家认监委(2007)24号公告2007-12-01⾷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修订)质检总局令(2015)165号2015-06-19认证认可申述投诉处理⽅法国家认监委(2011)1号公告2011-01-11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2011)141号2011-09-0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2015)163号2015-08-01认证机构管理办法(修订)质检总局令(2015)164号2015-08-01 GB标准名称实施⽇期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的通⽤要求2008-08-01GBT 20001.4-2015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法标准2016-01-01GBT 21785-2008 实验室玻璃器⽫密度计2008-09-01GBT 21785-2008 实验室玻璃器⽫密度计2008-09-01 GBT 22272-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建议性⽂件建⽴和管理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的档案.2009-04-01 GBT 22273-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建议性⽂件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体外研究中的应⽤2009-04-01 GBT 22274.1-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第1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符合性监督程序指南2009-04-01 GBT 22274.2-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第2部分:执⾏实验室检查和研究审核的指南2009-04-01 GBT 22274.3-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监督部门指南第3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检查报告的编制指南2009-04-01 GBT 22275.1-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1部分质量保证与良好实验室规范2009-04-01GBT 22275.2-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2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研究中项⽬负责⼈的任务和2009-04-01职责GBT 22275.3-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3部分:实验室供应商对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的符合2009-04-01情况GBT 22275.4-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4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现场研究中的应⽤2009-04-01 GBT 22275.5-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5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短期研究中的应⽤2009-04-01GBT 22275.6-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6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计算机化的系统中的2009-04-01应⽤GBT 22275.7-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要求第7部分: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在多场所研究的组织和2009-04-01管理中的应⽤GBT 22276-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建议性⽂件在另⼀国家中要求和执⾏检查与研究审核2009-04-01 GBT 22277-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建议性⽂件在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的应⽤中委托⽅的任务和职责2009-04-01 GBT 22278-2008 良好实验室规范原则2009-04-01GBT 25915.2-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2部分:证明持续符合GBT 25915.1的检测与监测技术2011-06-01条件GBT 25915.6-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6部分:词汇2011-05-01 GBT 25915.8-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8部分:空⽓分⼦污染分级2011-06-01 GBT 27401-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动物检疫2008-10-01 GBT 27402-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植物检疫2008-10-01 GBT 27403-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品分⼦⽣物学检测2008-10-01 GBT 27404-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品理化检测2008-10-01 GBT 27405-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品微⽣物检测2008-10-01 GBT 27406-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品毒理学检测2008-10-01 GBT 27410-2010 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实验室技术规范2011-07-01 GBT 29471-2012 ⾷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通⽤技术规范2013-07-31 GBT 32146.1-2015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要求2016-07-01 GBT 32146.3-2015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第3部分:⾷品实验室2016-07-01 NY、SC、SN标准名称实施⽇期NYT 1493-2007 农药残留试验良好试验室规范2008-03-01 NYT 718-2003 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良好实验室规范2004-03-01 SCT 7019-2015 ⽔⽣动物病原微⽣物实验室保存规范2015-05-01 SNT 1482-2004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法 MR统计合并动态跟踪监控技术2005-04-01 SNT 2294.1-2009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第1部分总则2009-09-01 SNT 2294.2-2009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第2部分信息系统2009-09-01 SNT 2294.3-2009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第3部分分类2010-03-16 SNT 2294.4-2011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第4部分事故处理规程2012-04-01 SNT 2294.5-2011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第5部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指南2012-04-01 SNT 2294.6-2011 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第6部分放射源安全管理指南2012-04-01 SNT 2723.1-2010 实验室能⼒验证第1部分总则2011-05-01 SNT 2723.2-2010 实验室能⼒验证第2部分名词和术语2011-05-01 SNT 2723.3-2010 实验室能⼒验证第3部分能⼒验证报告的格式和内容2011-05-01 SNT 2984-2011 检验检疫动物病原微⽣物实验活动⽣物安全要求细则2012-04-01 SNT 2989-2011 出⼊境动物检疫实验室能⼒验证技术规范2012-04-01 SNT 2990-2011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实验室过程与测试能⼒指数评定⽅法2012-04-01 SNT 3092-2012 实验室应对公共安全事件能⼒规范2012-11-16 SNT 3509-2013 实验室样品管理指南2013-09-16 SNT 3590-2013 化学分析实验室中的职责和质量控制指南2014-03-01 SNT 3591-2013 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指南2014-03-01 CNAS标准名称实施⽇期CNAS-CC01:2011 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2011-07-01 CNAS-CC03:2014 ⼈员认证机构通⽤要求2014-10-01 CNAS-CC11:2010 基于抽样的多场所认证2010-09-01 CNAS-CC12:2008 已认可的管理体系认证的转换2008-12-14 CNAS-CC13:2008 ⾼级监督和再认证程序2008-09-15 CNAS-CC131:2014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要求2014-05-01 CNAS-CC14:2008 计算机辅助审核技术在获得认可的管理体系认证中的使⽤2008-09-15 CNAS-CC15:2013 管理体系审核时间(QMS、EMS、OHSMS)2014-01-01 CNAS-CC18:2014 ⾷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2015-01-01 CNAS-CC21:2006 产品认证机构通⽤要求2006-07-01 CNAS-CC22:2007《产品认证机构通⽤要求》应⽤指南(IAF GD5:2006)2007-12-08 CNAS-CC31:2010《⼈员认证机构通⽤要求》应⽤指南2010-04-01 CNAS-CC41:2006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要求2006-07-01 CNAS-CC42:2006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要求》应⽤指南2006-07-01 CNAS-R01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2007-04-15 CNAS-R01:2010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2011-01-01 CNAS-R02:2011 公正性和保密规则2011-04-01 CNAS-R03:2010 申诉、投诉和争议处理规则2010-11-08 CNAS-RC01:2013 认证机构认可规则2013-10-30 CNAS-RC02:2013 认证机构认可资格处理规则2013-10-30 CNAS-RC03:2013 认证机构信息通报规则2013-07-01 CNAS-RC04:2013 认证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2013-10-30 CNAS-RC05:2014 多场所认证机构认可规则2014-09-04 CNAS-RC07:2011 具有境外关键场所的认证机构认可规则2011-04-28 CNAS-RI01:2007 检查机构认可规则2008-01-01 CNAS-Rl05:2008 实验室⽣物安全认可规则2008-08-01 CNAS-RL01:2011 实验室认可规则(2013修订版)2013-09-01 CNAS-RL02:2010 能⼒验证规则2011-02-01 CNAS-RL03:2013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2013-03-01 CNAS-RL04:2009 境外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受理规则2009-03-01 CNAS-RL06:2014 能⼒验证提供者认可规则2014-05-01 CNAS-RL07:2014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产者认可规则2014-06-01CNAS-AL07:2011 CNAS能⼒验证领域和频次2011-02-12表CNAS-AL08:2011 能⼒验证机构备案要求及2011-02-12项⽬确认需提交资料清单CNAS-CI01:2012 检查机构能⼒认可准则2013-06-01CNAS-CI02:2006 检查机构认可准则应⽤说明2006-07-01CNAS-CL01: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认2006-07-01可准则CNAS-CL02:2012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认2014-11-01可准则CNAS-CL03:2010 能⼒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2011-01-01CNAS-CL04:2010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产者2011-01-01能⼒认可准则CNAS-CL05:2009 实验室⽣物安全认可准则2009-07-01 CNAS-CL07:2011 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2011-05-01CNAS-CL09:2013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认2015-06-01可准则在微⽣物检测领域的应⽤说明CNAS-CL10-2012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认可2013-01-01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说明CNAS-CL21:201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认2016-10-01可准则在卫⽣检疫领域的应⽤说明(2016-10-1实施)CNAS-CL22:201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认2016-10-01可准则在动物检疫领域的应⽤说明(2016-10-1实施)CNAS-CL23:201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认2016-10-01可准则在植物检疫领域的应⽤说明(2016-10-1实施)CNAS-CL26:2014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认可2015-01-01准则在感官检测领域的应⽤说明CNAS-CL30:2010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证书和2011-01-01标签的内容CNAS-CL31:2011 内部校准要求2011-07-01 CNAS-EC-016:2009 不予受理认证机构认可2009-08-12申请和暂停、撤销认证机构认可资格有关规定的说明CNAS-EC-017:2009 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2009-04-22管理办法CNAS-EC-021:2007 GB/T 19001-2000/ISO2007-07-25 9001:2000应⽤说明CNAS-EC-028:2009 认证机构实施依据2009-03-01 GB/T19001-2008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可转换说明CNAS-EC-031:2011 CNAS-CC01:2011-02-15 201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过渡转换安排的说明》CNAS-EC-033:2011 ⾷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2-01-01机构认可说明CNAS-EC-035:2013 基于PAC-TECH-003 对2013-06-01⾷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说明CNAS-EC-035:2014 ⾷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5-01-01机构认可说明CNAS-EC-041:2014 ⾷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4-07-15机构依据新版专项技术规范实施认证的认可转换说明CNAS-GC02:2014 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的2014-10-27应⽤指南CNAS-GC11:201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2015-12-16证业务范围能⼒管理实施指南(2015年第⼆次修订)CNAS-GC12:2013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2013-07-01证业务范围能⼒管理实施指南CNAS-GC13: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2011-07-01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管理实施指南CNAS-GC18:2013 ⾷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2013-06-01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CNAS-GC21:2013 ⼀般⼯业产品认证业务范2013/10-30围管理实施指南CNAS-GC31:2006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2006-07-01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CNAS-GC41:2006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2006-07-01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CNAS-GI01:2006 检查机构认可指南2007-04-30CNAS-GL02:2014 能⼒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2014-09-15和能⼒评价指南CNAS-GL03:2006 能⼒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CNAS-GL03:2006 能⼒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2006-07-01定性评价指南CNAS-GL04:2011 量值溯源要求的实施指南2011-03-15CNAS-GL05:2011 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2011-05-01指南CNAS-GL06:2006 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2006-07-01估指南CNAS-GL09:2014 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2014-05-20分级指南CNAS-GL12-2007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2007-04-30指南CNAS-GL13-2007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管理评审2007-04-30指南CNAS-GL-26:2014 感官检验领域实验室认可2014-07-01技术指南CNAS-GL29:2010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定值的2011-01-01⼀般原则和统计⽅法CNAS-SC16:2014 良好⽣产规范(GMP)认2015-12-16证机构认可⽅案(2015年第⼆次修订)CNAS-SC21:2014 良好农业规范(GAP)认2014-05-01证机构认可⽅案CNAS-SC22:2014 实施有机产品认证的认证2014-05-01机构认可⽅案。
机动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和要求文章从质量控制在机动车检验机构运行中常用的方法及要求,分别从六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各方面的特性,能够实现机动车检验机构整体运行受到有效地控制。
标签:机动车;检验机构;质量控制;方法;要求引言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为了确保检验检测(以下简称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控制检验风险,应结合机构的检验类别和检验量,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关键检验项目或参数进行质量控制,且覆盖开展检验项目的类别。
质量控制方法是对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进行控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对检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 机动车检验机构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2)机动车检验机构间的比对;(3)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检验;(4)人员比对;(5)设备比对;(6)用核查标准进行核查。
2 质量控制要求质量控制要求就是对采用质量控制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的判定准则。
判定准则是依据有关要求推导出来的一个大概值,不是一个精准值,所以只能供大家参考。
对结果判定时,通常不做合格与否的结论,而是使用满意/不满意表示,因为只有依据法定性的技术文件的判定才使用合格与否的结论,如检定规程JJG、国家标准GB。
3 机动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及要求下面针对机动车检验机构常用的几种质量控制方法分别进行描述,推导出其判定准则。
3.1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和监控机动车检验机构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有标准气体、标准烟度卡和标准滤光片,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主要是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不仅仅是对尾气设备进行核查,还应包括对人员、环境设施、检验方法、被检车辆等过程要素进行监督控制。
所以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尾气排放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应模拟机动车实际尾气检验的过程,否则就不是监控,而是对尾气设备的期间核查或内部校准。
因机动车检验机构使用有证标准气体进行监控需要大量的标准气体,成本太高,所以不适宜使用有证标准气体进行监控,而标准烟度卡和标准滤光片又无法模拟检验过程进行监控,所以检验机构不适宜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可以采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
实验室认可规范目录1、CNAS RL01实验室认可规则。
2、CNAS RL02能力验证规则。
3、CNAS RL0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收费管理规则。
4、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5、CNAS-CL06:2014《测量结果的溯源性要求》。
6、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2011年第二次修订)。
7、CNAS-CL1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2007)。
8、CNAS-CL19:201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9、 CNAS-CL2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中的应用说明》。
10、CNAS-CL31:2011《内部校准要求》。
11、CNAS-CL44:201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12、CNAS-CL52:2014《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13、CNAS-CL56:201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建材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14、CNAS-GL01:2015《实验室认可指南》。
15、CNAS-GL02:2014《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
16、CNAS-GL03:2006《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17、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
18、CNAS-GL08:2006《电器领域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
19、CNAS-GL09:2014《实验室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分级指南》。
20、CNAS-GL10:2006《材料理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21、CNAS-GL12:2007《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
22、CNAS-GL13:2007《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管理评审指南》。
23、CNAS-GL27:2009《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