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安史入幕至德元年(756年),李白五十六岁,
在庐山隐居。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 月,郭子仪、李光弼大胜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七月,肃 宗在灵武(今宁夏)即位。九月,山南东道、岭南、 黔中、江南西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到了江 陵(在湖北)准备起兵。肃宗命令他“扫觐于蜀”, 他不听。十二月,肃宗起兵东下,过庐山时,请他参 加他的幕府。
第四部分
诗人典故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诗人典故
剑术超然李白的剑术造诣极为深厚,被誉
为“十五好剑术”“剑休自通达”。尽管在“唐 代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他的剑术水平仅 次于裴旻,位列唐朝第二。据统计,李白的诗作 中共出现了103次武器之“剑”,加上与剑有关的 描述,共计118次出现。这些描述包括“吴 钩”“吴鸿”“湛卢”“干将”“莫邪”“青 萍”“”秋莲”“霜雪”“七首”“龙泉”等。 这些描述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 这说明李白的剑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使得他的诗介
东辞故土开元十二年(724年),二十四
岁的李白决心离开故乡,他从江油出发,途径成 都、峨眉山等地,舟行至渝州(今重庆)后短暂 停留。在登峨眉山之时,他写下《登峨眉山》和 《峨眉山月歌》两首诗,表达了他入蜀时的畅快 以及对前途坦荡的自信。两年后李白离开四川, 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到达扬州。尔后李白卧病 并北上,途径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停留了一 段时间。决定前往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定居。 在返回安陆的途中,李白在陈州结交了好友孟浩 然、李邕、汪伦等人。次年,李白与唐朝旧相许 圉师的孙女成婚,寓居在安陆寿山,并撰写了 《观云梦》这首著名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