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节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2020秋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堂作业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19
四、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复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阅读课本(2分钟)
1、每小组在30秒内说出一个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
2、练习回声测距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
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3、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敲橡皮膜有什么用?
火焰摇动说明了什么?
4、看几个类似的实例/
5、方法指导
判断声是传递信息还是传递能量,看声是否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或状态。
改变了就是声传递了能量
6、回顾目标
1、声与信息——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声与能量——声波能传递能量。
作业设计
同学们星期天去山里郊游,当大声喊叫时,发现对面山崖产生回声。
如果想测出所在的地方与对面山崖的距离。
请问在当时的条件下你应怎样做最为简单?。
4.4“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质量检测练习题一、单选题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B. 在音乐会中,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特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D. 摩托车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B. 好朋友的声音与陌生人的声音是由音调来分辨的C. 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D. 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C. 关闭门窗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 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 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5.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波具有能量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所听到声音的响度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们小声说话,声音的音调一定低B. 用力敲鼓,站在近处和远处的人听到的鼓声的响度是一样的C. 能听出电话里谁在说话,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的D. 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消除了噪声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波具有能量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8.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大地震、大海啸、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四、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超声波的应用2、次声波的危害3、语音识别的认知二、过程与方法声的利用方面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超声波和次声波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次声波的危害。
教学步骤一、自学目标1、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2、知道超声波最常见的应用。
二、自学检测1、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多少?2、正常人耳朵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3、狗能听到的声音最高频率是多少?4、什么是超声?5、什么是次声6、你知道超声都有哪些应用?三、教学指导(一)超声的应用超声的导航能力声呐超声的穿透能力超声波诊断仪(B超) 检查、治疗疾病探测金属内部缺陷超声的“破碎”能力超声与农业(二)次声的危害语音识别本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第4节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B.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D. 超声波探测鱼群所在的位置和距离2.用硬纸片把一个音响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的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如图所示。
这个实验中小“人”在音乐声中跳舞不能说明的是()A. 声音由振动产生B.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 固体可以传声3.如图所示,某品牌超声波清洁器在清洗眼镜,使用时先向水槽加水使眼镜完全浸没水中,通电清洁器开始工作。
此清洁器工作时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嗞嗞”的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B. 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C. 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D. 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B.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C. 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D. 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5.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 倒车雷达C. 超声波清洗机D. B超诊疗6.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A.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 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C.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 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7.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不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的是( )A.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C.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D. 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中,剧烈的振动使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
8.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A. 用超声波碎石B. 用声纳探测海深C. 利用B超做体检D. 防盗报警装置报警9.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 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B. 铃声能传递能量C. 铃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铃声能传息10.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的第四章《声现象》教学教案设计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蕴涵了哪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声音的产生分小组探究: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感知,有利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把以上实验对比分析如下:发声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声带喉咙部位在振动不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直尺直尺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音叉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手感觉发麻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第四节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答案:(1)洗尘(2)直线(3)频率(4)慢(5)平衡1.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 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它能穿透几米厚的金属板,具有与声波一样的传播速度。
如果你在漆黑的屋子里行走,你很容易会碰到墙壁和家具,然而蝙蝠却可以在黑暗中飞行而不会碰到任何东西。
这是因为蝙蝠能够使用回声定位法确定飞行路线及寻找食物。
蝙蝠飞行时,发出频率高达100 000 Hz的声音脉冲,并能够接收回音。
借助这个本领,蝙蝠可以辨别是否会撞上某个物体。
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测量水的深度、定位沉没的失事船舶、寻找鱼群,或者定位远航的船只(如图所示)。
由于超声具有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容易发生反射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还可以利用超声雷达探测物体的位置。
【例1】下列实例中,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是()A.夜深人静的时候说话特别响亮B.雷雨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昆虫D.渔民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解析:回声定位是声波传递信息的一个应用,是人们模仿蝙蝠的捕食方法而采用的一种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确定目标位置、距离和大小的方法。
所以选项A、B中的声音是我们听到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所以不属于回声定位;选项D中的声呐技术所依据的原理也是蝙蝠的回声定位。
正确的选项为C、D。
答案:CD2.次声波(1)次声波有如下特点:次声的频率很低,波长很长,传播的距离很远,次声的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慢,有“预警”的作用,次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2)次声波的来源: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波;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3)次声波的危害,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4)防止次声波的危害: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性大,但人耳却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波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声现象》的第4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好这节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2)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二、学生分析物理是八年级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有新鲜感.声的利用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 但缺乏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也缺乏对声现象的尖端应用技术的了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分组讨论、观看动画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和创新了解声可传递能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通过声的利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四.教学思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科本位的观念。
将课堂进行了活动化、实践化。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擂台赛式游戏活动考虑到我校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擂台赛式的游戏活动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2﹚自主探究和创新在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法,并且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开展创新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3﹚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