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温度及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28.52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倍尔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1
电风扇温升测试规程
温升试验是电风扇的一个重要的试验项目,温升超过规定的限值将会影响风扇电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温升作为电机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其测试方法有许多种。
目前,测量绕组温升的主要方法是电阻法。
1.温升公式
根据绕组导线受热后电阻值增加的原理,其电阻与温度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2.所用设备
变频仪,直流低电阻测试仪,温度计
3.测试方法
3.1将24小时内未运行过的电风扇档位置于最高档;
3.2接通直流低电阻测试仪电源,将测试仪的红黑引线分别夹在电风扇插头的两个插片上;
3.3记录测试仪表盘上的电阻值1R (根据电阻大小,选择合适的量程)。
并同时
记录此刻的环境温度1t ;
3.4打开变频仪电源,调节变频仪电压/频率至127V/60Hz ;
3.5电风扇接通电源,并置于最大档位连续运行4H ;
3.6达到运行时间后,拔除电源插头,同时,将扇叶迅速堵停。
将测试仪的红黑引线夹接在电风扇插头的两个插片上,记录此刻的电阻值2R ;
注意:电机切离电源后,绕组温度会立即降低,从而影响温升数值。
故电机停转后应尽快测得热态电阻,必要时可用外推法进行修正。
3.7记录测试完成时的环境温度2t ;
3.8将上述测试数值,代入温升公式,从而计算出温升值Δt 。
6.标准(UL507)。
关于电阻温度换算公式
1、电阻温度换算公式:
R2=R1*(T+t2)/(T+t1)
t1-----绕组温度
T------电阻温度常数(铜线取235,铝线取225)
t2-----换算温度(75 °C或15 °C)
R1----测量电阻值
R2----换算电阻值
2、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线性地增大,即ρ=ρ0(1+αt),式中ρ、ρ0分别是t℃和0℃的电阻率,α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多数金属的α≈0.4%。
由于α比金属的线膨胀显著得多(温度升高1℃,金属长度只膨胀约0.001%),在考虑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时,其长度l和截面积S的变化可略,故R =R0 (1+αt),式中和分别是金属导体在t℃和0℃的电阻。
3、电阻温度系数
当温度每升高1℃时,导体电阻的增加值与原来电阻的比值,叫做电阻温度系数,它的单位是1代,其计算公式为α=(R2-R1)/R1(t2--t1)
式中R1--温度为t1时的电阻值,Ω;
R2--温度为t2时的电阻值,Ω。
牵引电机定子绕组温升测试与计算方法研究一、定子绕组温升测试方法:1.热敏电阻法:使用热敏电阻测量定子绕组温度变化。
在定子绕组中安装多个热敏电阻,根据电阻的变化来计算温升。
2.红外线测温法:利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电机外壳和定子绕组表面的温度。
通过测量的温度差值来计算绕组的温升。
二、定子绕组温升计算方法:ΔT = Rth * (P - Pc)其中,ΔT为定子绕组温升(℃),Rth为电机的热阻(℃/W),P 为电机有功损耗(W),Pc为电机冷却功率(W)。
2.有限元分析法: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电机进行建模,通过模拟电流通过绕组产生的损耗来计算绕组温升。
这种方法能够考虑电机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等因素,计算结果更准确。
三、定子绕组温升测试与计算方法的研究:1.温升测试方法:可以结合热敏电阻法和红外线测温法,通过比对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来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温升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电机运行监测系统记录电机的实时工况数据,利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温升计算和分析。
同时,还可以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电机进行数值模拟,提高温升计算的准确度。
四、定子绕组温升的影响因素:1.运行条件:包括电机的负载大小、转速、起停次数等因素。
负载越大,电机的功耗越高,绕组温升越大。
2.冷却方式:包括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
自然冷却方式下,绕组散热较差,温升较大;强制冷却方式下,能够提供更好的散热条件,温升较小。
3.绕组材料和绝缘材料:绕组和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对定子绕组温升有很大的影响。
选用导热性能好、耐高温的材料可以降低绕组温升。
综上所述,牵引电机定子绕组温升测试与计算方法的研究是电机安全运行和寿命评估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选择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结合运行监测系统和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能够准确评估定子绕组的温升情况,为电机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1. 主变绕组温度计算公式•主变绕组温度计算公式:T w=T a+K w⋅I2其中,T w为主变绕组温度,单位为℃T a为环境温度,单位为℃K w为温升系数,单位为℃/AI为电流,单位为A2. 主变绕组电流计算公式•主变绕组电流计算公式:I=S √3⋅U其中,I为主变绕组电流,单位为A S为主变容量,单位为VAU为主变额定电压,单位为V3. 示例解释假设一个主变的环境温度为30℃,温升系数为℃/A,主变容量为1000VA,额定电压为220V。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出主变绕组的温度和电流。
首先,根据公式2,计算主变绕组的电流:I=1000√3⋅220≈接下来,利用公式1,我们可以计算主变绕组的温度:T w=30+⋅()2≈°C所以,在这个例子中,主变绕组的温度约为℃,电流约为。
总结通过以上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主变绕组的温度和电流。
这对于设计和运行主变电气设备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设备参数,利用这些公式进行电热计算和选型。
4. 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的补充除了上述提及的主变绕组温度和电流计算公式,还有其他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评估和预测主变的热特性和电流负载。
热模型计算公式主变绕组的热模型计算公式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它考虑了更多的因素,如冷却方式、材料热导率等,从而能够更准确地估算主变绕组的温度分布和温升情况。
热模型计算公式的形式比较复杂,需要详细的参数和变量。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热模型计算公式示例:T w=T a+I2⋅R tℎ其中,T w为主变绕组温度,单位为℃T a为环境温度,单位为℃I为电流,单位为AR tℎ为热阻,单位为℃/W非线性电流负载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运行中,主变的电流负载往往是非线性的,特别是在启动或过载等工况下。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主变绕组的电流和温度,我们可以采用非线性电流负载的计算公式。
电机的温升实验及误差分析柴修山〔立奇电器〕1 引言温升实验是一个重要而费时的型式实验工程,超过规定的限值将会阻碍电机的寿命和靠得住性。
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电机的温升裕度一样不宜取得过大,但电机的电磁参数、材料性能、通风构造的制造质量等都会直接或间接阻碍电机的损耗和散热冷却。
电磁计算时,温升计算的准确度不高。
因此,电机的温升指标必需通过实验考核确信。
2温升实验电机温升是电机运行的重要参数之一,温升实验的方式有许多种,但应用在电机绕组中的温升实验,测量绕组温升的要紧方式是电阻法。
依照绕组导线受热后电阻值增加的原理,其电阻与温度间的关系符合式(1)。
若是测得温升实验前冷态电阻R1及实验完毕刹时绕组的热态电阻R2,就可直接按式(1)计算绕组的平均温升θ。
θ=R2−R1R1∗(K+t1)+t1−t2式中t1—实验开场时的绕组温度,℃t2—实验完毕时的冷却介质的温度,℃K—铜绕组取235上式中,要求定子绕组的热态电阻R2需在电机切离电源前用带电测量装置测量,但由于条件有限,一般直流电桥用以测量绕组电阻时,规定应在交流电源断开后再接赢流电桥,绕组热态电阻就只能在电机切离电源并停车后测量。
可是不管动作何等迅速。
也总需要一段时刻才能测取电阻的数值,而在这一段时刻内,可能电机绕组的温度已经开场下降了,因此新测出的电阻值不是运行中的电阻值,不可能正确反应运行时的温度,而是冷却了一段时刻后的绕组温度。
可见,绕组热态电阻的测量足电机温升实验的重要步骤,温升计算的准确与否,关键要看所测量的方式是不是正确,测量的数据是不是准确。
3绕组电阻的测量电机切离电源后,绕组温度会当即降低,既使在断电后15~20s内测得的热态电阻,计算温升也比实际温升低5℃左右,故电机停转后测得的热态电阻,可用外推法进展修正。
在不具有效带电测量定子绕组热态电阻装置时,准确估算热态电阻,不仅可提高温升的测试准确度,而且可方便地测取电机的发烧血线。
电机绕组阻值温度换算
电机绕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温度系数来进行换算。
一般情况下,电机绕组材料的温度系数为每摄氏度(℃)单位的电阻变化比例。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与电阻材料的电阻率(ρ)和长度(L)、截面积(A)有关,即R = ρ* L/A。
当温度变化时,电阻材料的电阻率也会发生变化,即ρ= ρ₀* (1 + α* ΔT),其中,ρ₀为参考温度下的电阻率,α为温度系数,ΔT为温度变化量。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电机绕组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变化率为:
R₂= R₁* (1 + α* ΔT)
其中,R₂为温度为T₂时的电阻值,R₁为温度为T₁时的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ΔT = T₂- T₁为温度变化量。
需要注意的是,温度系数(α)是电阻材料的物理特性,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温度系数。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电机绕组所使用的材料的温度系数来进行相应的换算计算。
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实用版)目录1.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概述2.主变绕组温度计算公式推导3.影响绕组温度的主要因素4.绕组温度与电流关系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5.结论正文一、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概述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是电力系统中用于计算主变绕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通过电流产生的热量而导致的温度升高的公式。
该公式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主变的运行状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主变绕组温度计算公式推导主变绕组温度计算公式通常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绕组电阻产生的热量:Q = I^2 * R * t,其中 Q 表示产生的热量,I 表示电流,R 表示绕组电阻,t 表示时间。
2.绕组漏磁产生的热量:Q = L * I^2 * ΔT,其中 Q 表示产生的热量,I 表示电流,L 表示绕组漏磁,ΔT 表示漏磁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
三、影响绕组温度的主要因素影响绕组温度的主要因素包括:1.电流: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导致绕组温度升高。
2.绕组电阻:绕组电阻越大,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导致绕组温度升高。
3.绕组漏磁:绕组漏磁越大,漏磁产生的热量越多,导致绕组温度升高。
4.绝缘材料的热容量:绝缘材料的热容量越大,绕组与油之间的温差越小,影响绕组温度的变化。
四、绕组温度与电流关系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可以通过测量绕组温度与电流关系,对主变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主变在安全温度范围内运行。
同时,可以根据绕组温度与电流关系,对主变的负载能力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结论主变绕组温度与电流计算公式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计算公式之一,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主变的运行状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概述变压器用绕组温度控制器(以下简称绕组温控器)是专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设计的,采用“热模拟〞方法间接测量变压器绕组温度的专用仪表。
变压器绕组温度T1为变压器顶层油温T2与绕组对油的温升△T之和即T1=T2+△T。
绕组对油的温升△T决定于变压器绕组电流,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正比于绕组电流,绕组温控器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互感器取出与负荷成正比的电流,经变流器调整后,输入到绕组温控器弹性元件内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使弹性元件产生一个附加位移,从而产生一个比油温高一个温差的温度指示值。
绕组温控器就是用这种间接的方法得到绕组温度的平(2)提供四组开关接点(AC250V/15A),分别用于分级控制变压器冷却装置,超温报警和超温跳闸;(3)输出(4~20)mA电流信号作为安装控制机房内的数显温控仪的输入。
绕组温控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见图一,出口绕组温控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见附录〔供国外变压器消费商选用〕图一绕组温控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2.变流器变流器的作用是从主变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获得电流,经过调整变换后输送到绕组温控器中的电热元件,从而使绕组温控器指示出一个比油温高一个温差△T的温度指示值。
变流器根据主变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额定电流(5A,3A,2A,1A)不同,而分为四种类型接线,详细接法见表二或变流器盒盖内接线图。
变流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见图二XMT —288FC —Ⅲ数显温控仪安装在控制机房内,绕组温控器内的变送器将温度信号转 化为(4-20)mA(1)(4-20)mA (2)(0-5)V 或(3)RS232,RS485四、主要技术指标1.BWR-04绕组温控器主要技术指标:(1)正常环境温度:(-40~+55)℃(2)温度测量范围:(0~150)℃(3)指示准确度:±3℃(4)控制性能:①设定范围:全量程可调②设定准确度:±3℃③开关差:6±2℃④额定功率:AC250V/15A(5)标准设定点:K1=55℃K2=75℃K3=90℃K4=130℃(6)防护等级:IP552.变流器技术指标:(1)正常环境温度:(-40~55)℃(2)防护等级:IP55(3)主要技术参数见表一3.XMT-288FC-Ⅲ主要技术指标:1.正常环境温度:(-10~50)℃2.测量范围:(0~150)℃3.输入信号:DC(4-20)mA4.精度:1.0级5.分辨率:0.1℃6.控制性能(1)控制方式:上限接点(2)设定范围:全量程可调(3)接点容量:AC220V,3A7.输出:DC(4-20)mA,DC(0-5)V注:可根据用户要求定制RS232,RS485通讯接口或其它输出信号五、仪表的安装1.绕组温控器表头与变流器的安装绕组温控器表头通过四个Φ10安装孔用M8螺栓固定在主变安装板上。
计算温升的公式是什么?电机绕组温升公式
绕组温升公式:
△t=(R2-R1)/R1*(234.5+t1)-(t2-t1)
▽t---绕组温升
R1---实验开始的电阻(冷态电阻)
R2---实验结束时的电阻(热态电阻)
k---对铜绕组,等于234.5;对于铝绕组:225
t1---实验开始时的室温
t2---实验结束时的室温
电机温升公式θ=(R2-R1)/R1*(235+t1)+t1-t2(K)
R2-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Ω;
R1-试验初始时的绕组电阻,Ω;
t1-试验初始时的绕组温度(一般指室温),℃;
t2-试验结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一般指室温),℃。
235是铜线,铝线为225
电阻发温升计算公式:Q=(Rr-Re)/Re x (235+te)+te-tk Rr:发热状态下的绕组电阻。
Re:冷却状态下的绕组电阻。
te:测量Re时的环境温度,也就是实验开始时的绕组温度。
tk:做温升实验结束时的环境温度。
你可以用电阻表测电机在冷态及热态时的电阻,该电阻值一定要尽量的精确(所以一般的万用表精度是不够的,除非你认为计算出的误差在5--10度也可以接受)。
而且,测热态电阻时,一定要在停机后的最短时间内测得。
测试完毕就是计算的问题了。
计算公式为:
R1/R2=(235+t1)/(235+t2).R1,R2分别为冷热态电阻值,t1,t2为其对应的温度值。
此公式是对绕组是铜线的电机温升计算公式,对其它的材料,一般需要把235改为273(绝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