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危机的一点看法
- 格式:docx
- 大小:26.08 KB
- 文档页数:3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针对自身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反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强化了金融监管。
本文拟从回顾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入手,观察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的新动向,努力找出我国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金融监管;新动向;对策一、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发展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各个国家想方设法加快本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努力抢夺金融制高点。
2007年底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进而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这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在保证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金融产品创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强化金融监管意识,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深入发展尤为重要。
(一)金融监管是应对外部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需要外部效应主要是指负外部效应。
相对于其他类型机构而言,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要更强一些,当银行的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风波的时候,由于银行的资产价值一般是大于清算价值,根据先到先得原则,金融机构更容易产生系统性问题。
同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杠杆率较高,金融机构倾向于短债长用,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金融市场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此次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继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金融机构较强的外部效应和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都要求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二)金融监管是应对市场不完善和市场失效的需要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可能出现市场失效。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以及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双方信息不对称,特别是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结果可能就是市场失效。
同时,现代社会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产品日益复杂化,消费者无法评估金融产品的风险状况,评价金融机构的稳健程度。
[转载]经济危机后,钱都去哪了?作者:止止辰最近突然发现博客里几乎都是神学性的文章,但是作为一个基督徒绝对不能忽略文化使命感。
我学经济多年,所以今后就写一些经济学的文章。
很多人从小孩子时期就听说过经济危机这回事,就是知道经济危机过后大家都没钱了,个人亏损,公司倒闭,银行关门,甚至有些国家的政府也会破产。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危机后大家损失的钱都去哪里了?思考这个问题不用听那些经济学家胡扯,他们那些理论和原理只能在大学课堂里拿分,所以有人就提出最好的经济学理论就是没有理论。
而分析那些钱去哪了的问题,从四个方面就能解释明了。
1.大多数人赔的钱被少数人赚去了整个市场经济就一个很庞大的生意体系,不过生意就是生意总是有赚与赔,不管是在任何的情况下,有人赔钱就一定要有人赚钱。
虽然经济泡沫有多米诺骨牌的蝴蝶效应,但是供应链的某个环节中一定是有赢利的,因为没有利益供应链也就断了,只要供应链还在继续,就一定是有赢利的环节。
即使当时的赢利之后可能因为经济萧条而再次损失,但是总是会有人(也许是极少数的人)在危机前而抽身而退的,那么损失的钱很小的一部分是被赚钱的人获得了。
2.损失的钱是为未来埋单现在许多的人都明白什么是超前消费,目前欧美许多国家的为了维持经济持续发展也都是采取这种模式。
所以当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银行的借贷就十分宽松,无数的个人和公司就从银行获取资金进行投资,并用自己的未来的收入来填补。
可是一旦经济危机来到,大多数人是要亏钱的,亏的钱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向银行借钱的人就失去了用未来收入偿还贷款和利息的能力。
之后银行就会去收你贷款前的相关抵押,可是经济危机后抵押的财产很多时候也不可能再保持原有的价值了,这样银行的坏账也就随之出现了。
可是提前支出未来的钱一定要还上,因为国家发行的货币量是总体来说固定的,银行就拿你抵押资产来弥补超前消费的窟窿了。
3.很多钱因为虚拟价值而蒸发掉了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而在市场经济中并不完全是现金与等价物的交换。
经济学书籍读后感经济学类书籍读后感篇1:金融类书籍《峭壁边缘》读后感读《峭壁边缘》有感说来惭愧,作为主修经济的大学生,时至今日,若让我谈谈对08年经济危机的看法,实在列不出那么一二三点,此次便选择峭壁边缘一书,也算是倒逼自己对那次贷危机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峭壁边缘一书,是美国时任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对08年前后的回忆录,以第一人称叙述,分别讲述了其本人如何从高盛入主财政部,在08年次贷危机中,如何在国会、华尔街、白宫之间斡旋,先后尝试插手管理房利美和房地美,以保住整体经济不垮,并尝试“拯救”贝尔斯登、雷曼和花旗,其中,各方利益纠缠,政治斗争也时时阻碍着救市的进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进行,也有极尽心思,无论如何,从美国财长这一视角来纵览整个经济危机,无疑能更全面地,多切入点地感受经济危机是如何牵连着世界上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人。
本书语言风格整体更偏向讲述故事,在同类书籍中也算通俗,但苦于翻译的问题,某些篇章看起来仍略艰涩,甚至让读者联想到其英文原版的表达方式,其实在经济金融学科上,西方研究不可否认地走在更前列,若要及时地跟上他们的步伐,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此,阅读相关书籍时能选择原版,或许更能意会作者的思想,能得到更多。
翻开书本,在正式章节开始之前,是书中涉及的人物一览表,人物之多,整整占据了8个版面,人物之复杂,从国会到华尔街,从白宫到财政部,从美国金融领袖到世界各国主要领导人,甚至未看正文一字,便已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
从而监管者在其中监管、协调、周旋的难度之大,情况之复杂。
读了几页,便深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大而不倒”的主题。
保尔森上任后不久,发现贝尔斯登已摇摇欲坠,匆忙帮其找买家,最终成功撮合摩根大通买下了它。
其中,几番波折,而作为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始终坚持并尽力地保住贝尔斯登,主动与各方协商,让贝尔斯登尽快找到归宿,其中行文之快,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时间之紧迫,收购前的尽职调查来不及做,甚至很多法定的程序都用各种渠道加速推进,一旦消息发布得稍微迟了一点儿,市场便迅速反应,股价、息差等大幅波动,又可以反应出人们对贝尔斯登的关注以及恐慌。
从奥地利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的比较讲起,经济学太复杂了。
我学经济学学得不好,讲了将近15年的公共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课程,知道经济学里面有一些东西是有问题的。
我在讲理论之前,举一个例子,昨天我在杭州,我问了一下,杭州有八百多万人,其中600多万是外地人,其财政是七百多亿,上交一半,自己用的财政有三百多亿,所以是三百多亿的财政,八百多万的人花。
我们从来不认为杭州不是天堂,至少在中国杭州绝对是天堂,很多杭州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超过美国了。
中国有一个省,这个省叫青海,青海是500万人口,自己财政前些年是110亿,国家给它财政170多亿,加在一块280亿,最近可能增加一点,估计大约是300多亿的财政,500万人花。
财政似乎和杭州差不多,但是你可以看一下青海,我们不会认为青海和杭州是一样的。
如果要选择去杭州工作,还是青海工作,很多人会选择杭州。
所以你会看出来,财政实际上不是经济中最重要的,你给他300多亿财政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我们鼓励就业,鼓励外边人到青海去,未必有人去。
杭州的经济,你看它的GDP的发展的比例,不是一般来说8%的安全数,杭州人均GDP 最近八年翻了三番,如果它是作为一个经济体,按道理应该是需求不足,本地700多亿的财政,抽走一半,也许返还花一点,国家给他们花一点,但是花不了多少。
在钱被抽走的情况下,在GDP增长三番的情况下,没有导致内需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的问题。
这个事情,经济学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在笔者看来,杭州没有导致经济危机,原因是杭州是开放的经济,而不是封闭的经济。
如果按照封闭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估计会出现严重的失衡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理论问题。
说到危机,大家可以看出来,有一个危机,左派说经济危机是资本剥削劳动,我是资本家,100块钱挣了,他是劳动者,我给他20块钱,加成本共80元,我的资本就剥削了20元,100块钱的产出总是超过80块钱的消费,累计一下,积少成多,危机就爆发了。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摘要:对于经济安全的保障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因此要有争对性。
在冷战之后,各国对于经济安全的重视程度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已经将经济安全作为一个重点的研究方向进行研究。
经济安全保障就是,我国的经济受到由国际要因引起的重大威胁时,主要有效地运用经济手段来保护。
本文主要介绍新形势下的保障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介绍世界上各个国家在保障经济安全方面的相关内容,接着讨论到我国现有的如何保障经济安全的方法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会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关键词:经济安全;保障;措施Summary: For the protection of economic security is very strategic thing, so to have a fight about sex. After the Cold War, national security emphasis to economic problem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specially in the majo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have economic security as a focus of research studies. Economic security is that our economy has been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be a major threat because of the time, the main effective use of economic instruments to prote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secur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each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economic security-related content,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n how existing methods to protect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and the problems of its existence, the last will put forward their point of views of the issues raisedKeywords: economic security; protection; measures目录前言 (1)1 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 (3)2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安全战略与措施 (3)2.1美国经济安全战略与措施 (3)2.2 日本经济安全战略与措施 (4)2.3俄罗斯经济安全战略与措施 (5)3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6)4对我国实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几点建议 (7)4.1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部门。
冷战后美国频繁发动战争缘故及金融危机美国人并非钟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
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打过四场对外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国家。
什么缘故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这四场战争的联系在哪里?一样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未必完全明白。
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而且冠冕堂皇。
有谁能想到,把这几场战争联系在一路的竟然是一张轻飘飘的绿纸:美元!一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从1971年8月15日到今天(2012年7月)整整过去了差不多41年,美国在全世界推行了一场可谓“完美风暴”的运动——全世界化(事实上是美国的全世界化),在纸币美元基础上建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帝国。
这一帝国的触须伸向地球各个角落,在每一个地址都机械般上演同一个来复式动作:美元流向世界,财富流向美国。
为了使这种绿纸换财富的游戏看上去更像是一波接一波的经济自由化浪潮的结果,而不是少数美国人精心构建的金融大战略的阴谋(产物),美国人从不在他们公布的国家战略中谈论那个话题。
听说,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职当天,就从警告他的同僚:在那个地址(美联储)你们能够谈论一切,确实是不准谈论美元。
这是禁忌,美国人对着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因此,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最好不要听美国人说了什么。
美国人会告知你许许多多他的国家战略构思,而所有这些战略构思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那确实是保护美国在那个世界上的霸权地位。
那么,美国人极力保护它的霸权地位又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为了延续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因此,了解美国国家战略的最好方法,不是听美国人自己说什么,而是要了解美国的生存方式。
在过去40连年里,美国完成了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眼里是最好的,也是最便利的国家生存方式,那确实是利用金融手腕从全世界向美国转移财富。
美国人发觉自己能够不用生产其他的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能够够致富,就能够够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那个方式确实是印刷美元。
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几点看法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完全是按照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编造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建立和发展的。
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垮台,共产党失败以后,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原则进行反思我认为是必要的。
1、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法则“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的。
”既然如此,那么存在商品生产,就存在商品交换。
存在商品交换,就存在用钱赚钱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商品交换中用钱赚钱的活动就是资本。
因此,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实质上就是存在资本。
2、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下存在商品生产,是列宁“策划的”。
斯大林说:列宁“为了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的经济结合,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商品生产(通过买卖的交换)这个为农民唯一可以接受的与城市进行经济联系的形式,并且要以全力展开苏维埃贸易,即国营贸易和合作社--集体农庄贸易,把所有一切资本家从商品流通中排挤出去。
”事实是,列宁在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遇到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前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种条件下消灭商品生产进入社会主义生产,占人口大多数的小农不答应,因此行不通。
怎么办呢?列宁确实认为要通过商品交换解决工人阶级政府和农民的关系问题。
如果仅仅抓住这一点就断定列宁“策划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这是对列宁的诬陷。
为了解决农民问题,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和1922年3月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制订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不仅仅要进行商品生产,进行商品交换,更重要的是要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这种资本主义生产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有什么不同呢?首先,这种资本主义生产仅仅是为了解决农民问题不得已采用的后退的改良的临时办法。
决不是为了私人发财致富。
其次,这种资本主义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为无产阶级国家服务的,也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因此,这种资本主义是受到无产阶级国家领导的,受到限制的,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大家都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在此,我阐述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对于国际经济形势,我比较悲观。
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国际经济很可能会危机四伏。
国际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很可能会像日本自1991年以来一样,陷入比较长期的发展相对缓慢、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一个时期。
目前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欧债危机,学界普遍的看法是那些主权债务危机比较严重的国家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他们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任何短期的金融稳定方案只能是赎买时间,就像吃止痛药一样,仅能见效一时,一段时间之后,这些问题都会再卷土重来。
所谓结构性改革就要减少社会支出、减少政府赤字和债务、金融去杠杆。
但是我们知道,这些结构性改革的共性,基本上都是减少需求、减少资金供给,这会使失业率上升,放缓经济增长速度。
其他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金融经济危机,过去在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实是整个现代宏观经济学主流框架,会建议这些国家在进行结构改革时,同时通过货币贬值增加本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由外需拉动来补偿内需不足,为结构改革创造空间。
但是目前发生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如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货币。
所以这些国家没有降低汇率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选项。
当然欧元区整体可以进行贬值,以提高欧元区整体的出口竞争力。
可是目前面临的现实条件是,不仅欧元区存在当前这种结构性问题,美国、日本也存在类似问题。
而且,目前不仅欧元区失业率高企,美国失业率也始终居高不下,日本失业率相对于欧洲和美国确实低一点,但是相对日本自身长期的历史水平又高出许多。
欧元区跟美国、日本都属于发达国家,他们的产品是相互竞争的。
如果欧元区用贬值的方式增加出口,美国、日本就要减少出口,失业率就会增加,他们的经济会无法承受。
因此,如果欧元区真的用贬值的方式增加出口,很可能会导致美国和日本也同样用贬值的方式来对冲欧元贬值的影响,出现竞争性贬值,最终达不到实际效果。
高中政治思想品德-辨析题1、辨析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2、辨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伴侣,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处在危机中。
3、辩答题:有人认为英国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所以可有可无。
请评析这一观点。
4、辩答题: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发生了质的改变。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广泛性和真实性6、是否充分行使政治权利是判断公民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标准。
7、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8、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9、写信给报社反映情况,是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1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21——2021),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11、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12、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4、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15、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16、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1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8、联合国是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19、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
2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应该以“走出去”为主,以“引进来”为辅。
2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下一轮经济危机,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作者:李晓菲李羡来源:《支点》2013年第05期核心提示:中国经济的二元性,决定了中国在应对未来的危机时,手中可动用的牌远比当年的日本和今日的美国要多得多,因为我们还存在大量的改革空间。
编者按:韩和元被称之为“中国的克鲁格曼”,其新著《下一轮经济危机2》预言了下一轮经济危机发生的时间、必然性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能否走出危机,取决于两种经济体各自采取的改革措施,对中国来说,是如何避免转型陷阱,防止社会被既存的二元结构的裂痕撕裂,而对西方来说,则是如何克服创新的停滞。
本文是《下一轮经济危机2》的摘选章节。
韩和元:经济学家,曾担任美国经济研究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现为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2006年成功地利用米塞斯—哈耶克货币供应与经济周期模型对本轮危机予以预警,被称作“中国的克鲁格曼”。
代表作:《告别恐慌:经济兴衰的秘密与复苏之路》、《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通胀的真相》、《我们没有阿凡达:中国软实力危机》、《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精彩书摘在下一个大选年2016年前后,无限膨胀的债务泡沫将在欧元解体后全面崩溃,世界经济也将陷入全面的衰退中。
即使欧元崩溃,进而引发全球性债务泡沫破灭,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幸免于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那么,中国凭什么可以在债务泡沫破灭后的再一次全球“去杠杆化”过程中,令衰退对其的影响有限呢?克鲁格曼曾指出美国避免重蹈日本覆辙的四大理由是:美联储有足够的空间来降低利率;即使降息不足以解决问题,还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通过财政刺激来应对;美国有优秀的公司管理机制;美国也许存在股市泡沫,但没有房地产泡沫。
中国房地产泡沫52.8万亿?而对于中国,客观地说,第三项“公司的管理机制”显然不能构成我们可以抵御衰退的理由。
中国的公司管理机制如果不是太糟的话,至少也不会太优秀。
在社会科学界,最先试图描绘华人文化特色的,是费孝通在1948年所提出的“差序格局”。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摘要:凯恩斯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主要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为应付频繁的经济危机,一种以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为主要特征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经济理论之一。
但自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走向衰落。
本文试图论述凯恩斯主义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及其贡献,并指出了凯恩斯主义自身的理论缺陷,阐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前提及其特征,最后分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经济危机,新的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其贡献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之后, 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日益遭到严峻的挑战,此时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凯恩斯主义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有了新的观点和新的见解:一是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
而传统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供给恒等于需求,从根本上否认普遍意义上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二是确认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而恢复均衡, 因而主张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对危机进行紧急救治。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 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具有很高的完善性和协调性, 可以自动调节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 因此主张自由放任, 反对政府干预。
三是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观点改变了资产阶段经济学家从经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原因的一贯传统。
他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 分析了有效需求原理以及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进而分析了消费与投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
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核心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西方资本主义未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
《摩登时代》观后感影评800字摩登时代观后感【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不包括最近一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
《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影片开始的镜头是一些巨型齿轮,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动作。
主人公夏尔洛也是如此——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
总的看来,影片里的工人已经等同于机器部件,自由几乎被机器剥夺了,人的健康也被机器毁坏了。
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
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当然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
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
工厂老板不停地催促工人做工,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休息时间,其中发明喂食机来缩短用餐时间这一成产模式又用能用另一个理论来解释——泰勒管理方式。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实现缩差共富的“五个提高和五个降低”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总体经济虽已得到飞速发展,但仍有较多百姓的生活水平未得到同步提高。
结合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五个提高,五个降低”的建设性诉求;一是提高居民消费,降低国家投资;二是提高劳动性收入,降低资本性收入;三是提高竞争性收入,降低垄断性收入;四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降低高收入群体收入;五是提高合法性收入,降低非法性收入。
以期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朝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标签:共同富裕;缩差;提高;降低改革开入三十几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由1980年的200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4000美元,已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确实有不少的家庭过上了不仅是小康,而且是富裕的生活,但就80%以上的多数家庭而言,并未实现小康目标。
究其原因,较为复杂,但我认为主要是用于居民消费占GDP比例过低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非越来越小所致。
如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用于居民消费比例约占GDP 的60%,而现在降至40%,当时人民的唯一收入工资级差控制在十倍以内,也就是说社会贫富差距只在十倍以内。
而现在已大大的扩大了,基尼系数处于较高水平,社会财富的相当部分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已至于多数老百姓生活水平未达到小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党中央、国家政府和全社会已开始高度关注此问题,并明确提出了许多实现共同福裕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如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每年10%的速度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扩大医保范围至农村居民等实现全社会覆盖等。
但离老百姓的愿望还有一定距离,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共同致富的和谐社会目标也有一定差距。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看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提高居民消费,降低国家投资1.以“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为主变为以消费为主。
由于国际国内众所周知的原因,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我国靠政府投资4万亿拯救了我国经济下滑,也可以说拯救了世界经济危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投资的收益并不令人乐观,且继续靠此显然不行。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正确认识凯恩斯主义【摘要】人们普遍认为此次金融危机预示着凯恩斯主义的归来,本文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这并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崩溃,相反,正如张维迎所说,这是埋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机会。
本文首先提出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对金融危机的不同解释,然后探讨了两大流派的主要思想和分歧,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及其对对中国宏观调控的启示。
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危机时期的政府干预是一种利用政府信用稳定市场预期、恢复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危机之后,还是要回归本源,还是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监管的缺失会导致金融危机,政府干预的过度会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市场经济的关键就是在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现代主流经济学已经融合了这两个学派的精华,在互相兼收并蓄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纪初全球宏观经济调节的前景将是需求财政金融政策与供给经济政策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市场政府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一次动摇着着整个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危机之后, 凯恩斯主义重新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
这场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的热烈讨论。
有的人认为,金融危机意味着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并呼唤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的回归,有的人则认为,金融危机源于政府的过多和不当干预,干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此次危机的发生是否预示着对现有理论进行颠覆性的革命?是否意味着凯恩斯主义再次成为时代的主题?针对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新凯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述,从而提出了不同的危机应对策略。
1.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关于金融危机的解释1.1两大流派关于金融危机的解释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前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无不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遏制经济恶化。
中国经济在受到这次危机影响后,政府迅速制定公布了刺激经济政策和行业振兴规划,这些政策方案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对经济危机的一点个人看法
二零零八年,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收购,AIG急需巨额现金来摆脱财务困
境。至此,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而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与影响,此次经济危机
迅速波及了整个世界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此次经济危机的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之强显而易见。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首先,各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金融危机发生后,无论
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过度投资与放贷,大量金融衍
生产品推出后监管失控,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致使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
无法正常运转。再者,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给国际经营
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虽然在近期金融危机中美元表现强势,但根据分析,
美国为缓解经济颓势,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
美元随时可能停止升值而贬值。所以,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
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 从宏观角度看,众多实体经
济公司企业遭遇订单消费减少的困扰,随时面对倒闭的风险,从而裁员加剧,导
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最新经济数字显示,9月份企业裁员近16万人,失业
率达6.1%,创2001年“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高点。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
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
将达到创记录的2.1亿。 此外,世界各国股市连连暴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
等近段时间来被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导致的。
毋庸置疑,此次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而沉重的灾难。个人看来,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作为普通市民的我们更应该有清醒的头脑进行理性的分析与
应对。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
这是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决定的,当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这是一个普适的经济规律,既然是规律,它的发生发展便有历史的必然性,是经
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作为个体的我们也就不应该对之过于恐慌,应把它当做
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其实上述的影响中,对绝大多数市民影响最大的是失业率
的上升和股市的暴跌。失业率是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需求共同决定的,所以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顺从市场的导向,摸清市场各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择业时面向
市场的需求,把自己培养成市场需要的人才。而针对暴跌的股市,我觉得作为一
般市民,我们如果无法很好把握股市的资金流向,此时就最好避开股市,即使有
一定量的亏损,否则只会套牢得更加紧。
针对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也出台了不同政策来应对。以我国为例,
首先,财政政策由稳健变为积极,如我国投资四万亿进行基础建设和重点项目建
设以及民生工程,同时试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地方发展融资;再者放松银根,
鼓励银行放贷,同时加强对金融投机的监管;三是加大政府指引和扶助的力度,
促进产业投资的进步升级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鼓励新型能源、推进节能环
保、以及重大产业工程项目;四是通过提供融资便利、税费减免、出口退税、提
供培训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业,鼓励出口、刺激就业;最后是提
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养老医疗制度改革,刺激国内消费。可以说,这些措施具
有完整全面、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特点。温家宝总理把这一揽子政策概括为五
个方面:第一,扩大内需,大规模增加财政投入。第二,调整和振兴产业。第三,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第四,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保持金融的稳
健以支撑经济。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效果正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收入的增幅也描绘出渐进式下行的曲线:一季度全国财
政收入增长14.7%、二季度增长10%、三季度增长8.1%,财政数据在10月份出
现回暖的确传递出积极信号。最近几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不
断回升,8月为8.9%、9月为9.2%、10月达到9.6%,从企业所得税看,10月彻
底扭转9月下降11.1%的态势,同比增长18.4%,固定资产投资回升,社会资本
投资保持回升势头,这对财政收入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对相关的营业税、增
值税等都起到拉动作用。作为普通市民,我很高兴的看到了我国经济在国家的调
控下渐渐回暖。实际上放眼整个经济危机,我国相对来看受之影响不是特别大,
这都是和政府的宏观干预分不开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银行的监管不严
格,也没有在国家层面上给予太多资金上的支持,经济危机来临时这些银行负担
不起巨额债务便纷纷倒台,从而直接影响到金融业和保险业,进而向实体经济蔓
延,对全国经济造成重创。我国的情况不同,我们的主要支柱银行都是由国家扶
持的,因而发展良好,没有大面积负债,再加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市场自身调节困难很大时可以出台有强制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人为的对市场进
行扶持和调控,达到减小经济危机冲击的效果。如今有不少网友,在网络上对于
政府调控不利破口大骂,这是不理智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还是那句话,希
望作为市民,我们能应该客观的对待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处理,看到我们政府的
成效和努力。国外的政府也在努力调控,但经济复苏的脚步也都很缓慢,说明如
何化解经济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解决的办法。作为一
个理性的人,我们所能做的应该是耐心的等待市场的复苏,并且相信政府有能力
帮助人民走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