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编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8
手工编织社团第一课时认识编织工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与感受钩织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与意义,认识常见的钩织材料,了解它们的特性。
2.认识常用的编织工具:钩针和毛线。
3.掌握钩针的握法。
二、教学准备:各种钩针编织物件;钩针一枚;毛线一团三、教学过程:(一)钩针的起源(二)钩针编织物的欣赏。
1.请学生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见过哪些钩针的编织物?视频播放编织物的图片,欣赏漂亮的,有创意的手工小物件2.学生说说观看后的想法(三)认识钩针和线1.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钩针,并说一说钩针有哪些特点?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毛衣针有什么区别?2.教师示范钩针的握法以及用法学生模仿教师的手法,体验钩针的运针方法3.教师示范毛线的拿法,学生模仿体验毛线的拿法。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编织短针一、教学目标:学习短针的织法。
二、教学准备:钩针一枚;毛线一团三、教学过程:(一)教师示范拿线的方法。
(二)教师示范短针的编织方法,学生学习(三)学生看着图解练习编织短针,教师巡视。
第三课时编织长针一、教学目标:复习短针的编织法,学习长针的编织方法。
二、教学准备:钩针一枚;毛线一团三、教学过程:(一)在短针的基础上编制长针教师先向学生示范长针的编织方法。
(二)学生看着图解尝试编织长针(三)学生练习编织长针,教师巡视指导。
一、教学目标:复习短针的织法,学习中长针的编织方法,培养手工编织兴趣。
二、教学准备:钩针一枚;毛线一团三、教学过程:(一)教师示范拿线的方法。
(二)学生看着图解尝试编织长针(三)学生练习编织长针,教师巡视指导。
一、教学目标:学习用短针的织法编制树叶,激发学生对编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钩针一枚;毛线一团三、教学过程:(一)教师示范拿线的方法。
教师示范拿线的方法。
教师展示钩织好的树叶,学生欣赏。
(二)学生看视频尝试编织树叶视频分段展示起针方法和编织方法,学生边观看视频,边学习钩织。
(三)学生边看边学,教师示范编织,巡视指导有需要的学生。
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手工艺术的兴趣逐渐升温。
手工编织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还能陶冶情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成立手工编织社团,制定以下活动计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手工编织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3. 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活动内容1. 社团成立大会- 时间:每周五下午3:00-4:30- 地点:图书馆多功能厅- 内容:介绍社团宗旨、活动内容、规章制度,并进行社团成员自我介绍。
2. 编织技艺培训- 时间:每周六下午2:00-5:00- 地点:图书馆手工编织室- 内容: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编织技艺培训,包括毛线编织、钩针编织、十字绣等。
3. 作品展示与交流- 时间:每月第一周周六下午3:00-5:00- 地点:图书馆展览厅- 内容:展示社团成员的作品,邀请其他社团或班级参观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编织作品义卖活动- 时间:每年秋季学期末- 地点:校园广场- 内容:将社团成员的编织作品进行义卖,筹集善款,捐赠给贫困地区。
5. 编织技艺比赛- 时间:每年春季学期末- 地点:图书馆多功能厅- 内容:举办编织技艺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奖品。
6. 社团外出采风活动- 时间:每年寒暑假- 地点:周边手工艺术村或传统文化景点- 内容:组织社团成员外出采风,学习民间编织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社团活动,吸引有兴趣的同学加入。
2. 招募新成员:在社团成立大会后,进行新成员招募,选拔有潜力的编织爱好者。
3. 定期培训: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编织技艺培训,确保社团成员技艺不断提升。
4. 作品创作与展示: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创作,定期举办作品展示活动,提高社团知名度。
5. 活动总结与反思: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借鉴。
幼儿园编织经典教案第一章:认识编织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编织的概念,知道编织是一种手工艺术。
2. 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讲解编织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展示一些编织品,如编织袋、编织玩具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介绍编织的概念,讲解编织的原理。
2. 教师展示一些编织品,让幼儿观察和欣赏。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编织实践,如编织小绳子。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一些编织品,了解其编织方法。
第二章:编织材料的认识与使用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常用的编织材料,如绳子、线等。
2. 学会正确使用编织材料。
教学内容:1. 讲解编织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编织材料。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介绍常用的编织材料,如绳子、线等。
2. 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编织材料,进行编织实践。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编织实践,如编织小绳子。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一些编织材料,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第三章:编织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如打结、编织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
2. 示范如何进行编织。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如打结、编织等。
2.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编织,让幼儿进行实践。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编织实践,如编织小绳子。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练习编织基本技巧,如打结、编织等。
第四章:编织作品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幼儿欣赏各种编织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编织作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组织幼儿进行编织创作。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讲解编织作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 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各种编织作品,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编织创作,如编织小动物、编织花等。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编织作品,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编织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使用简单的编织材料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分享,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编织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
二、教学内容:1. 编织的基本概念:介绍编织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使用线、绳等材料进行编织,创造出各种图案和物品。
2. 编织的材料和工具:介绍常用的编织材料如毛线、棉线等,以及编织工具如编织针、剪刀等。
3. 编织的基本技巧:教授幼儿如何正确地持针、挂线、编织和平针等基本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使用简单的编织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教授幼儿正确地持针、挂线和编织,以及如何创造出不同的图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编织针、毛线、剪刀等编织材料和工具。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编织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编织作品,引起幼儿对编织的兴趣,让他们观察并猜测编织是什么。
2. 讲解:介绍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展示如何正确地持针、挂线和编织。
3. 实践:让幼儿动手实践,尝试编织简单的图案,如平针编织。
4. 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编织体验和感受。
5. 总结:总结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强调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创意编织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材料进行编织创作,如编织一个小围巾或手帕。
2. 参观编织展览:组织幼儿参观编织展览或工作坊,让他们亲眼看到编织作品的制作过程,并与其他编织爱好者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编织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分享环节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收集幼儿的编织作品,对他们的创作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学编织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编织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耐心。
3. 通过编织活动,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耐心。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编织作品。
2.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完成编织过程。
教学准备:1. 编织工具:编织棒、编织针、编织机等。
2. 编织材料:彩色纱线、毛线、编织带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编织作品的样式和方法。
4. 学生的编织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不同编织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编织的定义和作用,例如编织可以用来制作衣物、装饰品等。
主体:1.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编织工具和材料。
- 向学生介绍所选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型编织作品。
- 每个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制作过程和经验。
2. 个人活动:- 向学生介绍不同编织技巧和方法,例如基础的编织、交叉编织等。
-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编织技巧和方法,设计并制作一个个人编织作品。
- 鼓励学生在编织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可以尝试不同颜色和材料的搭配。
- 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制作过程和经验。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强调编织的重要性和乐趣。
2. 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编织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编织工坊或手工艺展览,了解更多编织作品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编织活动,并带来展示和分享。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编织作品的完成度和创造性。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编织过程中的安全,特别是使用编织工具时。
2.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分享经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棒针编织教学教案教案标题:棒针编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棒针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棒针编织方法,如针脚、编织花样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棒针编织技巧完成简单的编织作品。
教学准备:1. 棒针编织工具:棒针、毛线、剪刀等。
2. 教学材料:编织样品、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教室或实验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编织操作。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棒针编织的概念,介绍其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 展示一些棒针编织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 介绍棒针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 解释棒针编织中的基本术语,如针脚、花样等。
- 讲解棒针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3. 操作演示(15分钟)- 演示基本的棒针编织方法,如平针编织、针脚交替等。
- 演示几种常见的编织花样,如直纹、花边等。
4. 学生练习(30分钟)- 学生根据演示内容,使用棒针和毛线进行编织练习。
- 教师逐个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归纳(10分钟)-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编织作品,展示他们的成果。
-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棒针编织技巧和要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编织技巧创作更复杂的作品。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编织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完成。
- 提供参考资料和教师联系方式,方便学生在家中进行作业时寻求帮助。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操作技巧等。
2. 学生完成的编织作品可以作为评估的依据,评价其编织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或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于棒针编织的理解程度。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加棒针编织俱乐部或社团,与其他编织爱好者交流学习。
2. 推荐相关的编织教学资源和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提升技巧。
3. 组织棒针编织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编织成果并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操作棒针时安全,避免针尖伤人。
手工编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手工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掌握基础编织方法。
教学准备:1. 编织材料:毛线、针织针、编织板等。
2. 示范作品:一些已经完成的编织作品,可用来展示给学生参考。
3. 工具准备:黑板/白板、粉笔/马克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编织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猜测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手工编织的基本原理,并介绍编织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毛线、针织针和编织板等。
3. 教授基础编织方法,包括单色编织、多色编织、平面编织和立体编织等。
在黑板上示范每种编织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毛线、针织针和编织板等,并根据教师示范的步骤进行编织。
教师可以在学生操作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5.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6.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加练习和创作。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编织材料和工具,尝试设计和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编织作品。
2. 鼓励学生参加编织比赛或展览活动,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编织技巧和创作能力。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的表现,包括是否掌握了基本编织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展示的作品是否符合编织方法的要求,是否能够体现创意和美观度。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手工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课内积极参与实际操作,通过互相合作和交流,提高了编织的技能。
在课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编织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编织技巧。
编织社团活动计划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编织社团的活动计划,以提供指导和组织活动。
活动类型
- 工艺品展览:展示社团成员的编织作品,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我们的社团。
- 工作坊:组织编织技巧的培训,提升社团成员的技能水平。
- 公益活动:利用编织技术制作物品,捐赠给需要帮助的群体。
活动安排
工艺品展览
- 时间:下个月第二个周末
- 地点:社团活动室
- 内容:展示社团成员的编织作品,包括毛衣、围巾、帽子等。
- 宣传:通过社交媒体、校内公告等渠道进行宣传。
工作坊
- 时间:每月的第三个周六上午
- 地点:社团活动室
- 内容:邀请专业编织师进行技巧教学,并设置练环节。
- 报名:活动前一周开始接受报名,并限定人数。
- 材料费:参与者需自行准备编织所需材料。
公益活动
- 时间:每学期末
- 地点:附近的社区活动中心
- 内容:利用编织技术制作物品,如毛毯、婴儿衣物等,捐赠给需要帮助的群体,如孤儿院、敬老院等。
- 志愿者招募:活动前两周进行社团内部志愿者招募。
预算
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建议申请社团经费用于活动场地预订、
宣传材料制作、礼品购买等费用。
结论
通过制定上述活动计划,编织社团将能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各种
活动,增加社团成员的参与度和技能水平,并为社会贡献一份爱心。
巧手编织教案教案主题:巧手编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掌握编织的基本步骤和工具的使用。
3. 学生能够通过编织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编织的基本步骤和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1. 编织工具(编织棒、编织针、编织橡皮筋等)。
2. 编织材料(纱线、橡皮筋、竹签等)。
3. 编织教材和示范作品。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编织的定义和常见的编织物品(如围巾、帽子、毛衣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编织是如何制作的,为什么编织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的物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材和示范作品向学生介绍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详细解释编织的基本步骤和不同的编织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编织工具和材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使用编织工具和材料进行编织,制作简单的编织作品。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编织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根据学生的编织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 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编织基础,向学生介绍更复杂的编织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尝试更多不同的编织作品,提高编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编织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编织作品可能还不够完善,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提高编织的水平和造诣。
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小学生手工编织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生手工编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耐心。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编织材料:彩色毛线、编织棒、编织扣、剪刀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幻灯片。 3. 教学环境:安静、宽敞的教室,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桌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编织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尝试过编织,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知识讲解: 1. 介绍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编织的起始、基本编织方法等。 2. 通过幻灯片或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编织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实践操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分发编织材料,并向他们展示如何使用编织棒进行编织。 3. 引导学生按照指导步骤进行编织,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 在学生编织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并鼓励他们的进展。 展示和总结: 1. 每个小组完成编织后,邀请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成员展示他们的编织过程。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4.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织的重要性和乐趣。 作业: 1. 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编织实践,完成一件编织作品。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编织方式和材料,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 教学扩展: 1. 邀请一些有编织经验的家长或手工艺人来学校,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编织经验和技巧。 2. 组织编织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造力。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注意力、耐心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学生的编织作品,包括技巧的运用、创意和完成度。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理解。 2. 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手工编织的兴趣和热情。
手工编织教案教案标题:手工编织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手工编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耐心,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学习不同的编织技巧,并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编织技巧。
4.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关键词:手工编织、动手能力、创造力、注意力、解决问题、编织技巧、艺术表达能力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创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学习氛围,介绍手工编织的概念并解释它的重要性。
技巧教学:2. 介绍不同的编织技巧,如基础编织、交叉编织、结实编织等。
为学生展示不同技巧的应用范例,并提供详细的示范和实践机会。
创作时间:3. 学生根据所学的编织技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图案,并进行手工编织创作。
教师可提供一些创作灵感和材料的建议。
团体交流:4.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分享创作的过程和经验。
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和提供反馈,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展示和评估:5.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作表现、应用编织技巧的熟练程度、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展示活动成果:6. 组织一个手工编织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和欣赏彼此的作品。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教师、学生前来参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扩展活动:7.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不同的编织技巧和创作主题,可以组织更高难度和更具挑战性的编织项目,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
总结反思:8.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想,并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导。
教学资源:1. 不同编织技巧的范例和教学图片、视频资料。
2. 手工编织工具和材料,如纱线、编织工具、剪刀等。
幼儿园编织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2. 提高幼儿的手指灵活性;3. 增强幼儿的耐性和坚持力。
二、教学准备:1. 彩色纸条或毛线;2. 编织工具,如编织板。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让幼儿观察教室周围存在哪些编织的东西,如打扫地毯上的图案、墙上的布艺挂饰等。
引导幼儿思考编织是什么,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给幼儿示范:使用编织工具和纸条/毛线,向幼儿展示如何编织简单的图案。
比如,将纸条/毛线穿过编织板的孔洞,形成简单的几何图案。
让幼儿观察并模仿你的动作。
3. 让幼儿动手尝试:将编织工具和纸条/毛线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尝试编织。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4. 引导幼儿思考:在幼儿编织过程中,引导他们在心中思考一些问题,如“我可以编织出什么样的图案?”、“我的编织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等,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5. 实地应用:引导幼儿将编织的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可以编织一条彩色的手链,或将编织的图案贴在纸板上制作成明信片等。
6. 总结回顾:向幼儿展示各种幼儿编织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四、教学延伸:1. 给幼儿提供更多复杂的编织图案,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耐心;2. 引导幼儿在编织过程中,学习如何选择不同颜色的纸条/毛线,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3. 鼓励幼儿利用编织技巧,设计和制作自己独特的手工艺品,展示给家人和朋友。
五、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编织过程中的表现、参与度和创造力,以及他们的成品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手工编织社团实施方案一、社团背景。
手工编织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它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促进校园手工编织文化的发展,我们计划成立手工编织社团。
二、社团目标。
1. 传承手工编织技艺,弘扬传统文化;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社团活动内容。
1. 定期举办手工编织技巧培训课程,邀请专业编织师指导学生;2. 组织手工编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3. 制定手工编织作品展示计划,让更多人了解手工编织的魅力;4. 开展手工编织义卖活动,筹集公益善款,回馈社会。
四、社团运作机制。
1. 社团成立后,将选举产生社团理事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2. 设立手工编织技术交流群,方便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3. 每学期定期召开社团成员大会,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五、社团宣传推广。
1. 制作手工编织社团宣传册,介绍社团成立宗旨、活动内容和成员风采;2. 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手工编织社团的活动;3. 制作手工编织教学视频,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六、社团经费保障。
1. 申请学校相关经费支持,用于社团活动开展和宣传推广;2. 组织手工编织义卖活动,筹集善款,用于社团后续发展。
七、社团成效评估。
1. 每学期末,对社团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活动效果和存在问题;2. 收集社团成员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社团运作机制;3. 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社团运作情况,争取更多支持。
八、结语。
手工编织社团的成立将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相信,在全体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手工编织社团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编绳结社团教案活动设计背景乐班是大班上学期,胜居多,幼儿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注意力方面就会稍微差点,在设计活动方面应该注意吸引班上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目标1、认知: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绳子,了解它们的用途。
2、情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技能:培养幼儿利用绳子展开各种活动的兴趣,并从中体验快乐。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各种绳子。
难点:分辨各种绳子的用途和设计各种绳子的玩法。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绳子:线绳、尼龙绳、绸子胶线、跳绳、中国结、鞋带,收集的一些有关绳子的图等,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师:乐班小朋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绳子,我们来认识这些各种各样的绳子2、介绍绳子(1)、给小朋友展示尼龙绳,问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介绍这是尼龙绳,是一种比较结实的绳子。
小朋友,我们可以尼龙绳来做什么呢?请幼儿回答。
老师总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绳子来捆比较大的东西,比如箱子,还可以用绳子来晾衣服。
(2)、然后给小朋友认识毛线绳师: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有的小朋友戴上了围巾和帽子,这些都是毛线绳编织成的。
(3)、师:这是绸子做的绳子,可以来做装饰品,也可以把打成蝴蝶结。
然后认识中国结,快过年了,小朋友的家里都要挂上灯笼,春联啊,有的家里会挂上老师手上拿的这种中国结,增加过年了喜气洋洋的气氛。
小朋友可以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绳子编织而成的。
(4)、认识鞋带接下来认识后面的各种绳子,教师总结,再请幼儿谈谈生活中有哪些绳子,比如教室里面哪里用到了绳子之类的。
3、播放图片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好看的图片, 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绳子,我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处呢?请幼儿观看图片里面绳子,引导他们说出图片里的绳子是有什么用处的。
绳子拿来做什么的。
第一幅图片:用来扎报纸的绳子。
第二幅图片:绳子编的渔网,渔扶叔叔们用它来捕鱼。
编织手绳活动教案标题:编织手绳活动教案教案目的:通过编织手绳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提高专注力和耐心,并培养创造力和艺术感。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编织手绳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按照指导进行编织手绳活动。
3. 学生能够表达他们的创造力和想法,制作出独特的手绳作品。
4. 学生能够与同学分享和欣赏彼此的手绳作品。
教学重点:1. 编织手绳的基本技巧。
2. 制作手绳时细致和耐心的态度。
教学准备:1. 多种材料(如彩色线、弹性线、羊毛、丝带等)。
2. 编织手绳的图解或视频示范资料。
3. 手绳编织模板(可选)。
4. 分享和展示手绳作品的空间。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介绍编织手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展示一些已完成的手绳作品。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独特的手绳。
步骤一:技巧演示(10分钟):展示基本的编织手绳技巧,向学生解释每一步的操作要领,例如上交叉、下交叉、拉紧等。
通过图解或视频示范指导学生掌握技巧。
步骤二:实践操作(25分钟):1.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颜色,准备开始编织手绳。
2. 学生根据技巧演示的指导,跟随步骤进行编织手绳。
老师可以提供编织模板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3. 在学生编织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技巧。
步骤三:分享和欣赏(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编织的手绳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制作手绳的心得体会。
让其他同学有机会欣赏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步骤四:总结(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编织手绳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讨论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拓展活动:可以邀请一位手工艺术家或手绳爱好者到教室,分享其经验和技巧。
通过参观手工艺品店或手工艺展览,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编织手工的认识和了解。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编织手绳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技巧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手绳作品进行评估,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感。
教后反思:反思学生对编织手绳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质量。
巧手编织教案教案名称:巧手编织教案目标:1.学会基本的编织技巧;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增强学生的观察和耐心。
教学准备:1.编织工具和材料(如编织工具、彩色纱线等);2.编织模板或图片(如编织图案、编织样品等);3.教学PPT或其他教具。
教学步骤:Step 1:介绍编织技巧(10分钟)1.展示编织样品或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2.介绍编织技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交叉编织、扁平编织等;3.让学生理解编织技巧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Step 2:示范编织技巧(20分钟)1.选择一个简单的编织样品或图片,进行详细的示范;2.一边示范一边解释要点和注意事项;3.引导学生跟随示范,亲自尝试编织。
Step 3:让学生动手编织(3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提供编织工具和材料;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编织样品或图片;3.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动手尝试编织。
Step 4:展示成果和总结(10分钟)1.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编织成果;2.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编织的心得和体会;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经验。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编织样品或图片,在家里完成编织;2.要求学生写一个简短的小结,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编织技巧和样品,挑战自己的创作能力;2.组织编织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3.引导学生进行编织创作,设计和制作自己独特的编织作品。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2.检查学生编织的成果和质量;3.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编织技巧,并能够动手编织简单的样品或图片。
教学中,通过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然而,本节课的编织内容相对较简单,可以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更多复杂的编织技巧和样品,以挑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一、《民间编织------猫头鹰》教案
教学方法:欣赏、示范和编织练习相结合民间编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编织的特色及风格,民间编织教案增强学生热爱
传统民间美术的感情。初步掌握民间编织的基本方法,并要求学生按
步骤用棕编或纸编做一个编织小动物民间编织教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间编织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与步骤。
难点:掌握纸板、纸条的软硬程序及纸编时折纸的角度与手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 具:竹编、草编、藤编、纸编工艺品各式各样~2件,绘画纸,
硬纸片,胶水,红毛线,黄毛线,剪刀,引渡针
学 具:绘画纸、硬纸片,胶水,红毛线,黄毛线,剪彩刀,引针。
四、作业要求
按照纸编方法纺织一只猫头鹰,要求图样美观,比例协调,制作精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
引言:我们从小就有一个习惯,用彩绳编织花篮,过端午时用粽叶编织
花篮、斗笠、水桶等民间编织美术教案,这些都是最简单的编织。假
如在这个基础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民间编织。
板书:民间编织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民间编织的艺术特色。
(1)指导、启发学生认识教材上各图编织美的特点。
(2)大家谈谈最喜爱的作品,以及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编织品。
(3)小结:竹编是我国南方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它发竹篾材料,以
造型生动、做工精美著名。请欣赏教材P.21图片竹编的背篓、果盒。
草编装饰品,取材广泛,以草为材料、编制成各式作品,以夸张,变
形为多。民间编织教案,棕编以棕树叶为原料,其作品有乡土气息。
1. 民间编织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融为一体的事例。民间编织教案
用废弃不用的包箱扎带编织的菜篮、提袋等。
用纸条、、毛线、麦秆编织的垫板、薄团、玩具等。民间编织教案
3、棕编蚱蜢制作步骤。
(1) 棕叶泡制,在开水中煮3分钟
(2) 编织:a.触须;b.头;c.背、腹、翅。
(3) 整形修剪:触须、腿、翅。
(4) 用红毛线点眼。
由于棕叶材料较困难,我们学习另一种是人民群众喜爱的工艺品。
1、准备工作。
(1)做线穗。
把一根1米的红毛线裁为三段,其中两段各15cm,一段70cm,把
长段的线毛线缠成8cm的圈,然后用黄毛线(15cm)束紧一端打一个
小结,把另一端剪开,再用一根15cm长的红毛线穿过上端。
(2)用硬纸片裁剪猫头鹰头部。
头高7 cm, 眼睛宽14cm。
a.画图、裁剪头部; b、挖眼洞
(3)用绘图纸裁纸条。
一条3cm×70cm的纸折成1 cm 宽的边,七条1cm×50cm的纸条。
(二)实践操作
1、教师先编织好范样。
2、教师示范,学生仿做,同步进行。
3、编织步骤如下:
外框;先把3cm×70cm的绘图纸折成三折,做猫头鹰的外框,身长
12cm,身宽11cm,尾部的高度4.5cm,再用胶水在图中黑点所表示的
地方固定。羽毛:把1cm×50cm的纸条,用胶水粘接,按图三所示的
折法来回编织,并把靠近外框的纸条用胶水粘住。折时,手法要准、
稳,纸条不能有多次折痕。
尾部:把纸条上下折叠编织。
上线穗:在猫头鹰头部穿一根15cm的红毛线,把线头两端合在一起
打结,再在尾底部中间把线穗装上。
整理定型:把外框修正,羽毛摆匀,线穗拉直。
4、课堂巡视、提示。
在编织过程中,要注意清洁,不要把纸条搞皱搞脏,编织要均匀,
发现普遍的问题及时解决,提示学生按程序进行,牢记操作要领。
5、课堂总结。
(1)选出优秀作品挂在黑板上进行讲评。
(2)从实用变为艺术品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特色,鼓励学生多看
多练多做,为弘扬我国民间艺术作出贡献。
二、手工编织-----小挂件
教学知识目标:
会在不同形状的塑料板模型上进行基本钩织
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十指灵活性以及两手的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作品的创作
重点:会小辫钩织
难点:掌握小辫钩织的手法
教学用具:
各种花色的线、规格不同的塑料板、钩针、其他各种装饰物,学
生准备已塑封好的一、二寸照片或大头贴
教学内容(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交代本节课的内容,和本节课在整个学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上课
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安全。在塑料模型板上钩织小辫再进行各种不同
造型挂件的创作
二、提问: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有关编织的东西?
三、作品欣赏
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编织作品,打开他们的思路。
四、了解钩织艺术以及它的发展史(课件出示)
五、认识各种线和钩织工具(课件结合实物)
钩针、剪刀、珠子、穗头、各种图片
六、学习钩织小辫
第一步:双层塑板,用夹子夹住三点固定住,拉线第一步:注意老师
手的拿线姿
第二步:上线(从一个角开始起线)
注意线尾留长一些以免松扣
第三步:钩小辫
拉线时要注意从下向上从外向里拉 先留出一个边插入事先准备
好的照片再钩最后的边
第四步:锁扣
锁住留一节线作挂绳 ,其余的线用钩针编织到小辫里
第五步:色彩搭配 ,讲解基本颜色的搭配(课件出示)
注意观看听讲思考
第六步:进行挂件造型(配件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也可以添加自己
准备的或喜欢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挂件的用途进行造型,
拼组。
三、编中国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有关中国结的知识,初步学会编中国结的基本方法。
培养看图操作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编结兴趣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编中国结的基本方法
2.难点:编吉祥结和纽扣结时丝线的穿插方向
三、教学过程
(1)观察中国结。教师出示各种中国结,进行美的教育,激发学生
的兴趣。
(2)介绍中国结。
(3)编双线结的方法。
(4)编攀缘结的基本方法。
(5)编吉祥结的方法。
(6)编双头纽扣结的方法。
(7)教师小结。教师评点在巡视指导中发现的情况,鼓励表扬学生
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注意事项。
①可以同桌或自由组合每2人一组,互相帮助完成。
②先把编好的中国结放进煮稀饭的米浆水中浸一下,然后取出,
干后就很结实不易变形了。
③编中国结是实践性强的手工劳动,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
一步反复练习,同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就能编出许多新花样的中国
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