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篇中语码转换的功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14.06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浅析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语码转换的功能包括在课堂上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改善教师的教学表现及教师对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们在接受教师教学时,能够将课堂上所讲内容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来,老师们也能利用语码转换的功能把英文内容及其意思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另外,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还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改进教学表现。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语码转换功能,清楚地知道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或迷惑,并采取适当的调整或做出改进,使教学更加完美。
此外,语码转换还有助于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语码转换的功能,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或问题进行快速回复,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播知识。
以上就是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它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要想实现语码转换的功能,教师应该先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英语进行思维,培养学生在语码转换方面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问题,并能够提供专业的意见或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英语表达方式,力求让学生能够了解专业术语及
传播知识的方式,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很必要的课堂教学工具。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对语码转换的功能把握得当,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探析作者:赵婷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本文运用Jef Verscheren语言顺应论分析小品《笑看风云》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发现,文本中语码转换具有以下特点:从形式上看,语码转换不只是局限于英汉之间的语码转换,还有语言及方言之间的转换;从语用上看,探究喜剧作品中的语码转换所体现出的对语言及社会世界的顺应和由此所产生的语用功能。
通过此次研究,旨在探究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喜剧艺术表演中发挥的作用,为日后喜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码转换;《笑看风云》;Verscheren顺应论作者简介:赵婷婷(1993-),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1、引言语码转换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已得到了语言学领域学者的关注,而对喜剧作品中的语码转换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Jef Versch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喜剧小品《笑看风云》所使用的语码转换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喜剧表演节目中的语码转换类型及其产生的语用效果。
2、喜剧小品《笑看风云》中的语码转换结构类型由下表可知文中存在句内、句间和附加3种语码转换,句内转换居多。
特指出附加语码转换是指在插入的语码后紧接另一个语码解释,解释置于括号中,用来解释说明前面的语码。
例1:薇薇安:漂亮(nice)附加语码的使用是为了使语义表达更明确,易于读者理解,上例中附加语码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据表可知,该小品以句内转换为主。
同时也有句间和附加语码转换来增强喜剧效果。
3、喜剧小品《笑看风云》中的语码转换类型3.1英汉语码转换例3:薇薇安:Oh my god, sorry. 快,送爷爷去ICU例4:薇薇安:你离我远一点,leave me alone喜剧小品中薇薇安是一澳门千金,经商且英语流利,谈话间经常有英汉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语码转换是指在交流中使用多种语言而不引起交流困难的行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具有不同的语言能力和习惯。
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首先,语码转换可以促进学生的听力和语音能力。
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母语或其他外语)进行解释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发音和语音规律。
例如,在教授汉语拼音时,可以使用学生的母语拼音来比较并解释汉语拼音的发音特点,以便学生更快地掌握汉语的发音。
其次,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和词汇。
通过将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外语进行对比和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义。
例如,在教授汉语的动词时,可以使用学生母语的动词来比较并解释汉语动词的用法和变化规律,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动词。
此外,语码转换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通过允许学生在汉语教学中使用他们熟悉和掌握的语言,可以帮助他们更自信地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鼓励他们用汉语进行思考和表达,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母语或其他外语来与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最后,语码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通过使用汉语以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解释和讲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国的文化特点和社会背景。
这可以丰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认知,促进他们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语码转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语音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促进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并丰富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认知。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语码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
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一、引言语码是人们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它既可以指一种语言,一种语言变体,也可以指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
美国语言学家Myers-Scotton 把这种说话者在同一次对话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称为语码转换。
转换不计数量,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语篇、一个分句、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单词,也可以是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所以,语码转换是语言文化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一个言语共同体内很少存在只掌握一种语码的人,因此每个人在说话时都面临着选择一种合适的语码的问题,这就需要考虑语码转换的一些功能和心理影响因素。
著名语言学家甘波兹将语码转换分三种类型:情境型、喻意型和会话型。
情境型是根据具体参与者或话题的变化转换;喻意型是为了引起注意或者强调而进行的转换;会话型也称混合型,一种语码并入到另一中语码中,如“别忘了call我”。
这些类型的划分都有其一定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因素,使得人们能够借助语码转换顺利恰当的交流。
二、社会功能(1)重新明确一种更适合交谈性质的社会场景。
每一种场景都对应一种特定的规范,Scotton社会场景分为三类:对等场景、权势场景和事物场景。
对等场景下的交谈者具备一些共同特征,如在职业、年龄上,可视为一个集团成员。
家庭成员见、同学间或民族间的许多交谈都属于这个范畴;权势场景中的谈话者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谈话者中有几个占着主导,对参与者有着明显的影响,如老师同学,经理职员间等;事物场景中交谈者之间既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也没有相对的权势悬殊,如消费者和商人,陌生人之间。
例如,在英语教师招聘面试时,一些考官开始是和应试者用汉语交流一些个人信息等,随即突然会用英语提问,考查应试者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这时候的语码转换就使得交际社会场景进入事务型,交谈者应相应做出语码转换,以便交流的顺畅。
再如,一个在外地购物的人用普通话同当地卖主进行讨价还价,双方都不让步,相持不下。
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与方法一、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1、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出现了双语或多语现象。
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
严学宭认为,世界上大约有二分之一的人是双语人或多语人。
Wardhaugh也认为只掌握一种语言变体的情况极为罕见。
双语或多语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要更好地理解那些影响并指导我们语言行为的社会、心理及纯语言的因素,就必须联系社会语境来研究语言,并且使我们有机会将语言研究与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真正跨学科的研究课题。
在多语社会生活中,通常都面临着选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
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为重要的工具。
多语言、多方言是国家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共荣是语言和谐的追求。
高林波等指出,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就是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同时容纳多种民族语言和多种汉语方言,容纳多种民族文字和多种汉字字形,和谐共处,使得社会语言生活呈现主体化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江结宝指出(双)多语,和谐语言将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提供科学诚实的语言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精神的文明,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
语言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社会中的语言如果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基石。
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
结合语言和谐研究多语地区的语码转换,是语码转换研究的新视角。
3、国内外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需要完善。
Vo l.32No .6J un.2011第32卷第6期2011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一个社会语言学术语,是指同一次对话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变体的交替使用,是语言交流中的一个普遍而又复杂的现象。
[1]它通常发生在双语或多语者中,即随着语境发展,持双语或多语者在说话时会面临着一种合适语码的选择问题,而且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或需要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一种语码,或使用两种语码混合码。
[2]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之后与其他国家在各方面交流不断加深,英语开始广泛使用,中英文话语转换的情况时有发生。
社会语言学家Wardhaugh 指出,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不像语言、方言、标准语、混杂语言、克里奥尔语等其他术语多少都带有某种感情色彩,它只是一种符号体系。
[3]语码转换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Gumperz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挪威方言时,发现说话人从使用某一方言转而使用另一方言是有社会意义的。
在此之前,语言学家并不认识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语言接触的学者把在一段话里出现两种语言的现象看成是语言干扰的结果。
[4]之后学者们发现语码转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因素和社会规范制约而存在的。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学者更加注重语码转换在文学作品中的研究。
阳志清和申智奇[5]将《傅雷家书》和《围城》作为研究材料从交流层面上研究语码转换现象。
黄国文和于国栋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了出现在报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近几年来,随着网路语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目光投向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的研究。
尽管现今已有大量对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但是却少有学者分析语码转换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言语交际是人们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方式,包括了声音、词汇、说和听等要素,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语码转换及其交际功能摘要:语码转换现象是现代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
正确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语码转化现象,对于我们的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码;语码转换;社会交际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并不一定总是要遵循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变体或者方言,或者某种语言。
总是根据交际的语境等需要,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者从一种比较正式的语体转换为另一种非正式的语体。
这种社会语言学行为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一、语码转换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语码广义上被定义为一种语言符号,它可以被用来指代任何一种语言系统。
语码可指一种正式的语体或者非正式的语体,也可以指代一种方言,或者语言。
例如汉语是一种语码,广东话也是一种语码,英语也是一种语码。
语码(code)是指人们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语言形式,可以是一种语言或它们的变体形式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语码转换可以分为三类:喻意型,即在语码转换过程中,一种在正常状态下仅用一种情景的变体被用于不同的情景,可以创造出另一种气氛,达到引起注意或强调的目的;会话型,即是说话者在一个句子内部进行语码转换,有的情况下甚至可能转换多次,转换过程中不发生情景变化,也不会导致话题发生变化;情景型,由于改变话题及参与者等情景因素而引起的语码转换。
Poplack(1980)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语际间语码转换、语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
二、语码转换的意义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开始说一种语言后根据场景,中途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在一句话中夹杂、交替地使用不同的语言,或是说话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但不会改变其话题。
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重组谈话的参与者、表明中立的立场、用来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
(一)语码转换可以用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语码转换可以用于打招呼,语言交流者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常常进行语码转换,例如一个新来者应用语码转换现象往往可以拉近他和交流者之间的距离。
摘要:本文尝试从语用的角度阐释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主要进行顺应和模因分析。
文章首先量化了语料中语码转换的各种组块情况, 然后分别从顺应论和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了语码转换的成因和作用。
关键词:歌词语码转换顺应论引言语码转换一, 即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 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对语码转换的详细研究始于世纪年代。
社会语言学探讨人们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心理语言学关注语码转换者的语言能力因素而语言学则分析语码转换和语言借用之间的差别。
其中, 社会语言学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深人, 因为语码的运用与社会语境因素密切相关。
最早从社会语用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深人研究的。
他把会话中的语码转换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对待, 并且提出了情景型转换和喻意型转换。
前者指由于情景的变化而引发的语码转换后者指在情景不变的情况下, 交际者为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而实施的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在不同语料中, 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分析了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黄国文研究了广告语篇中的语码转换。
也有学者分析文学文本中的语码转换, 如申智奇、季悦娥等研究了《围城》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近年来, 新闻报刊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吕黛蓉, 叶秀兰, 。
本研究拟从语用的角度, 主要运用顺应论和模因论, 对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本文从“ 光盘世界娱乐中心歌词赏析”网站随机下载了首含英文嵌人形式的中文歌曲作为语料, 并从李凌《主编的《中国民歌精选》、《中国少年儿童歌曲选》收录含有语码转换的有关歌词。
对每首歌词中出现的英语组块单词、词组或短语、句子进行整理和统计, 试图考察各种组块形式在歌词中的总体分布。
对于重复出现的、形式完全相同的组块,我们只计算一次, 不做重复统计。
对于有些既可看作句子又可当作词组的组块, 我们在归类时一方面考虑了其结构形式, 同时考虑其在各句中的位置。
如‘、而” “ ” 被归为词组一类, 因为他们充当中文句子的一部分, 跟前后信息联系紧密。
2007年第3期总第120期林区教学Teaching of Forestry Regi onNo.32007General No.120语言交流中语码的转换及它的社会功能张 敏(威海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山东威海264200) 摘 要:通过介绍语码转换及它的社会功能,说明在人类语言交流中,语码转换是一种共同现象,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语码转换;情景;参与者;话题;社会地位;心理距离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07)03-0071-021 简介在人类语言交流中,语码转换是一种共同现象。
很少有人只会说一种语言。
通常,当你张开嘴,你必须选择一种特定的语言、方言、风格、语域、变体,那就是一种特定的语码。
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你可以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上去。
社会语言学家对此语言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布鲁姆和甘柏兹(1971)把语码的转换分为两类:情景的和隐喻的。
前者是依情景变化而产生的,后者是由谈话内容的变化而转变。
甘柏兹(1976)又提出了一个类型,叫做会话语码转换。
其中,说话人可以在一句话中转换语码,甚至可以多次转换语码。
本文通过对语码转换的原因和它的社会功能的讨论,来探究这个现象。
2 语码转换的因素很难说清楚为什么人们会在一种场合用一种语码,在 收稿日期:2007-02-27作者简介:张敏(1963-),女,山东威海人,讲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另一种场合用另一种语码,在第三种场合可能把两种语码混合成一种新的语码来使用。
而在他讲话之前没有一点预兆要改换。
然而,语言选择并非随意的。
一般说来,有三个方面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对语码的选择:(1)情景情景指时间、地点和社会语境,它或许在家庭中、在公共集会上、在社交舞会、在街头巷尾相遇。
不同的情景要求不同的变体,这在双语体中表现得很清楚。
高变体和低变体在双语体中按情景在功能上完全分开。
高变体用于传道、演说、诗歌、修辞文学、电台、电视新闻广播、报纸、杂志新闻报道;低变体用于对底层工人、仆人下命令、与熟人交谈、电台广播中的大众节目、报纸上的政治漫画、解说词和民间文学。
浅谈语码转换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这样,使用双语甚至多语的人数越来越多,而这种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
他们在沟通过程中,通常都面临着选择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因而语码转换的出现不可避免。
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
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语码及语码转换的定义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者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
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不像方言,语言,洋泾滨语,克里奥尔语,标准语等术语多少都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对语码转换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各有侧重。
Fraomkin的定义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
Scotton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
McKa Hornberger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是语码转换。
Poplack描述的语码转换是在连续的话语中出现不同语言的句子或句子片段的现象。
她认为新插入成分的内部结构必须符合原有语言的句法和词法规则。
我们不妨认为,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
总的说来,对语码转换的定义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操双语或多语者在同一次会话中从一种语言转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
第二,在主要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另一种语言组块(词、词组、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对于这种现象,有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是语码转换,有的则认为它仅是一种语码混合。
第三,指某一语言系统内各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
二、语码转换的类型甘柏兹(Gumperz)和布鲁姆(Blom)最早区别了语码转换的两种类型:一种是情景语码转换,一种是喻意型语码转换。
情景语码转换是指,根据交际情景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语码,即在一种情景下采用一种语码,而在另一种情景下采用另一种语码,话题不变,说话者根据情景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语码。
语码转换及其功能分析李国云【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接触日渐频繁,随之出现了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文章叙述了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语码转换有缓和语气、获得认同、简约语言、强调解释、炫耀地位等功能.【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11【总页数】1页(P100)【关键词】语码转换;功能分析【作者】李国云【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强化,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接触日益频繁,特别是汉、英两种语言的接触更是司空见惯,在人们的日常会话、电视节目、网络小说、博客、歌曲中等等,常常出现混夹着英文成分的语言现象。
这种语码转换现象已经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语码转换的很多方面都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本文选用汉英语码转换的语料,分析了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其功能。
语码转换的产生有社会发展的原因,同时语言本身的特殊性和语码转换所具备的社会意义也促使了语码转换的发展。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扩大,英语成为人们在国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中国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培养了大批懂英语的人才,人们不仅在日常说话时常常夹带英文单词或句子,而且英文单词或句子也出现在博客、歌曲、广告等等不同的语言形式中,英语和汉语间的语码转换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人们使用语码转换的另一个原因是语言本身的特殊性:人们使用语码转换可以方便的表达信息。
例如NBA、CBA等英语缩略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英语词汇,而其汉语对应意思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这两个词汇的英文和中文相较,对应的汉语翻译拙于表达其完整的含义,英文语码不仅简略,而且清晰的向人们传达了所指的事物;某一特定场合使用的语言变体,除了传达它本身的文字内容和所指意义外,同时还或明或暗的透露出各种社会意义,反映说话人的社会背景、经济地位、文化素养、民族出身等方面的信息,这也是语码转换产生的一个原因。
《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摘要: 社会语言学家们对于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之研究较为深入,而较少关注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本文以《围城》中涉及到中外文转换的语言片段为语料,深入研究分析了书面语语码转换的类型,语言特点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 语码转换;类型; 特点;语用功能社会语言学家将任何一种语言及其变体都视作是一种语码(code) ,语码的选择和转换构成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语码转换(code - - switching) 方面的研究论著频频问世,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围绕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会话性语码转换(conversation code - - switching) 进行的, 论及书面语语码转换(written code - -switching ) 的文献寥寥无几。
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中涉及到中外文转换的语言片段为语料,对书面语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围城》中有68 个语言片段出现了中外文转换现象,我们将其中的汉语称为“原码”,将外文(包括英语和法语) 称为“他码”。
本文所说的语码转换指的是汉语和外语,即汉语和英语(有时是法语) 之间的转换。
一、书面语语码转换的类型及特点《围城》有68 个语言片段出现了语码转换现象。
除5 例涉及到汉语与法语间的转换外,其余的都是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
这些他码长短不一,大多数以单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也有的以句子或句群的形式出现。
他码的语言单位不同,其语言特点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当他码是单词或短语时,一般情况下,包含语码转换的句子既符合原码(汉语) 的语法结构,又符合他码(英语或法语) 的语法结构。
因为这种语码转换的位置几乎都出现在原码与他码具有相同句法结构的地方。
这种语码转换可称为“句内语码转换”。
如:(1) (辛楣说)“我宁可娶一个老实‘简单的乡下姑娘,不必受高深的教育,只要身体健康,脾气服从,让我舒舒服服做她的Lord andMaster ??”(P140)(2) 鸿渐道:“??想买副纸牌来打bridge , ,找遍了镇上都没有,结果买了一副象棋, ??”(P251)(3) 柔嘉不耐烦道:“没有结! 要穿,你自己去买。
注:本文是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英汉语言接触与语言规范问题”)(批准号:01JB740011)成果作者简介:吕黛蓉(1977-),博士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黄国文(1956-),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英汉对比;王瑾(1976-),博士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收稿日期:2003-08-21(修改稿)2003年第12期总第17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2003,№12Serial №177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吕黛蓉 黄国文 王 瑾(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选取广州中文报纸中的书面语码转换语料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书面语码转换与语篇体裁的关系及隐藏在语码转换现象之后的制约规律,从而验证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应用于书面语码转换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语码转换;语篇体裁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apply the register theory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the analysis of written code 2switched data in order to examine bo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de 2switched instances and different genres in G uangzhou newspapers and the restrictions underlying this complex language phenomenon.In doing so ,the present study tries to test out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s a theoretical framew ork in the study of code 2switching.K ey word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register theory ,code 2switching ,genre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12-0006-05 1.引言:语码转换研究的简单回顾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