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物理实验(超详细)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超详细的高中物理实验指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
实验1: 马赫-朗伯仪器测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马赫-朗伯仪器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 马赫-朗伯仪器- 运动物体实验步骤1. 准备马赫-朗伯仪器和物体。
2. 将物体放在仪器底座上,并调整光线,使之通过物体底部的夹角最小。
3. 开始测速,记录仪器上显示的速度值。
实验结论通过马赫-朗伯仪器,可以准确地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
实验2: 牛顿冷却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牛顿冷却定律,并了解物体的冷却过程。
实验器材- 试管装置- 温度计- 热水源- 冷却水源实验步骤1. 准备试管装置,并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
2. 将热水源中的水倒入试管中,记录初始温度。
3. 启动计时器,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将冷却水源中的水倒入试管中,继续观察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冷却定律,即物体的冷却速度与温度差成正比。
实验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 光源- 介质实验步骤1. 准备光具和光源,并将光源固定在适当位置。
2. 在介质中装入不同介质,如水和玻璃。
3. 点亮光源,观察通过不同介质后光线的折射情况。
4. 记录观察结果并比较不同介质的折射角度。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以上是三个简单的高中物理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实施,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物理概念和定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项目,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1. 摆钟实验:通过摆钟实验观察摆锤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弹簧振子实验观察弹簧的劲度系数
与振动周期的关系。
3.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利用滑动物体与静摩擦力的关系,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4. 加速度实验:通过利用自由落体的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5. 热膨胀实验:通过测量材料长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观
察热膨胀现象。
6. 透镜成像实验:通过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凸透镜或凹透镜
的成像性质。
7. 光栅实验:利用光栅实验观察光的衍射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8. 磁场实验:通过引入磁场,观察磁力对载流导线或磁铁的作用力。
9. 音速实验:通过利用共鸣管的方法测量空气中声音的速度。
10. 电路实验:包括串联、并联电路实验,测量电阻等电路参数。
请注意,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请确保正确的实验条件和安全措施,并遵循实验室的指导和监督。
高中物理小实验
1.光的折射实验:用一块玻璃板和一束激光,观察激光在玻璃板中的折射现象。
2. 牛顿环实验:用一块凸透镜和一片平板玻璃,观察光在两个透镜表面之间形成的彩色环带。
3. 线性热膨胀实验:用一根金属棒和一个热水浴,观察金属棒在受热时的伸长现象。
4. 阻尼振动实验:用一个弹簧和一块小木块,观察小木块在弹簧上振动时的阻尼现象。
5. 电动势实验:用一个电池和一些导线,观察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的电动势和电流的关系。
6. 马达转动实验:用一个直流电动机和一个电池,观察电动机在电池供电下的转动现象。
7. 共振实验:用一个声源和一个共振管,观察共振管在特定频率下的共振现象。
8. 磁场感应实验:用一个导线圈和一个恒定磁场,观察导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所感应出的电动势。
9. 声速测量实验:用一个共振器和一支频率可调的声源,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0. 万有引力实验:用一对质量不同的物体和一个支架,观察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和引力的大小关系。
- 1 -。
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
实验一:测量木块的密度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木块的密度,学生可以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并掌握密度计算的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木块和一个测量密度的;
2. 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
3. 将木块放入中,记录的初始体积;
4. 添加一定量的水到中,记录的末尾体积;
5. 使用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
实验二: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学生可以了解力学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并研究如何计算加速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小车和一条光滑的倾斜面;
2. 将小车放在倾斜面上,并确保它处于静止状态;
3. 用尺子测量小车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4. 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三: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学生可以了解电压的概念,并掌握如何使用电动势计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电池和一个电动势计;
2. 将电动势计的正负极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 读取电动势计上的电动势数值。
实验四:测量光的折射角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光的折射角,学生可以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掌握如何使用折射仪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折射仪和一束光源;
2. 将光源对准折射仪,使光线通过折射仪的入口面;
3. 通过观察刻度盘上的指示,测量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以此类推,列出所有的高中物理课本实验)
以上是一份高中物理课本实验全的简要列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一、匀速直线运动实验1. 实验原理:通过纸带测量时间,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平衡摩擦力,确保纸带匀速运动,避免手抖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平衡摩擦力,控制小车的拉力,确保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实验1.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实验步骤:打开电磁铁,释放小球,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确保小球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不受干扰,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四、碰撞实验1. 实验原理: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确保两小球在同一直线上碰撞,控制小球的初始速度。
五、电磁感应实验1.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磁场,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磁场的变化和电流表的正负极。
六、电阻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电阻定律是描述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电阻值,测量电流和电压。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保护电阻不被烧坏。
七、焦耳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焦耳定律是描述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电阻值,测量电流、电压和时间。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保护电热丝不被烧坏。
100个高中物理趣味实验1. 空气漏斗2. 球与滑板3. 滑轮组4. 原子固定架5. 简易望远镜6. 雾化器7. 弹簧振动测试8. 分光镜的运用9. 电动力加速器的使用10. 三种物质的密度比较11. 谐振12. 弹簧时间13. 波浪模拟14. 半导体15. 反射16. 超声波测量17. 重量轻轻地挥舞18. 火箭运动19. 角动量20. 热能转换21. 热传递实验22. 锡箔船23. 电线组织24. 透镜实验25. 摆动测量26. 半导体激光器27. 电动泵实验28. 音叉测量实验29. 波浪干涉30. 摩擦力测量实验31. 万有引力32. 声音测量实验33. 运动实验34. 电流实验35. 弹性实验36. 机械势能转换实验37. 热能实验38. 动量实验39. 电流测量实验40. 摩擦力实验41. 活塞和压缩气体42. 棒和弹簧43. 摩擦系数实验44. 反向吹气构造45. 弹簧实验46. 单摆实验47. 声波实验48. 热传导实验49. 磁力实验50. 强制指向实验51. 热容量实验52. 动量定律实验53. 麦克斯韦轮轨道分析实验54. 电学实验55. 凸透镜实验56. 热辐射实验57. 光波实验58. 测压实验59. 摆实验60. 电动力实验61. 光的折射实验62. 热扩散实验63. 磁场实验64. 引力和重力实验65. 投影机实验66. 磁感线实验67. 波速实验68. 压强测量实验69. 摆杆实验70. 电磁感应实验71. 自由落体实验72. 闪光灯实验73. 散热实验74. 两个电场实验75. 摩擦力学实验76. 磁性物质实验77. 动态平衡实验78. 棒实验79. 感应实验80. 火焰根据实验81. 摩擦抵抗实验82. 声速实验83. 混合气体实验84. 滚动摆实验85. 磁通量实验86. 力和能量实验87. 静电实验88. 磁场力和电场力实验89. 爆炸实验90. 磁扭矩实验91. 压力实验92. 电光源实验93. 光的干涉实验94. 海绵实验95. 高阻抗检测实验96. 引力对质量的影响实验97. 地声波实验98. 磁光效应实验99. 自然光的偏振实验100. 地球磁场实验。
高一知识点物理实验大全一、引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系列适合高一学生的物理实验,涵盖了高一物理的各个知识点。
二、力的实验1. 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实验目的: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原理:胡克定律。
实验步骤:(略)2. 摩擦力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不同物体、不同施加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的概念。
实验步骤:(略)3. 动量守恒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动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步骤:(略)三、能量的实验1. 弹性势能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
实验原理:弹簧的弹性能。
实验步骤:(略)2. 重力势能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
实验步骤:(略)3. 动能守恒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动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动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实验步骤:(略)四、电磁学实验1. 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电压的关系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大小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实验步骤:(略)2. 磁场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磁场分布。
实验原理:磁场的概念。
实验步骤:(略)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步骤:(略)五、光学实验1. 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步骤:(略)2.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步骤:(略)3. 球面反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球面反射现象。
实验原理:球面反射定律。
实验步骤:(略)六、声学实验1. 声波传播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原理:声波的传播速度公式。
实验步骤:(略)2. 声音的共振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有许多实验,以下是其中 18 个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列表:
1. 平方反比定律实验:证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单摆实验:证明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外力愈大,振动愈短促。
3. 振动实验:证明物体振动时,振动频率与振幅无关,与外力
有关。
4. 碰撞实验:证明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5.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证明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为止。
6.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证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
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7.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证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反作用力,且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静电场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9. 直流电路实验:证明欧姆定律。
10. 波动实验:证明波的发生和传播依赖于介质。
11. 光的本性实验: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理论。
12. 棱镜色散实验:证明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振幅和频率决定的。
13. 光合作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14. 浮力实验:证明物体沉浮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15. 杠杆原理实验:证明杠杆的平衡条件。
16. 功和能的实验:证明功等于能量转化的量。
17. 温度实验:证明热胀冷缩规律,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8. 万有引力实验:证明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它们证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40个1.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一一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2.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C) 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3.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 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4.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实验物品:水一瓶,稀释盐水一瓶,热电偶两个,温度计一只实验思路:在水和稀释盐水的容器中,分别放入一个热电偶,将另一个热电偶放在温度计上,同时打开温度计和热电偶的电源。
在一定时间段内,一直记录两个热电偶和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情况,以用来计算出两个容器各自的导热系数。
篇二实验题目: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物品:调谐振荡电路、振荡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思路:将调谐振荡电路中的频率调节至一定值,然后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声压级,并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分析出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篇三实验题目:电容器在频率变化条件下的电容实验物品:电容器、变压器、实验台、晶体管、示波器实验思路:将电容器连接到变压器的一侧,另一侧连接到实验台,然后通上晶体管,用示波器观察其频率变化的电容,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其变化的规律。
篇四实验题目:直流电流的测量实验物品:直流电源、电流检测仪、表示电阻的电阻器实验思路:将电阻器和电流检测仪连接到直流电源中,并且调节直流电源上的电压,观察电流检测仪上的读数,记录不同电压下直流电流的读数,以得出直流电流的变化规律。
篇五实验题目:动量定理的实验实验物品:一支木棍,一块牛皮纸,一把牛津钳,一根尼龙绳实验思路:使用木棍削成三段,分别绑上牛津钳,尼龙绳和牛皮纸,重新合并木棍,使用牛津钳作为必要的支撑,然后把尼龙绳和牛皮纸一头连接一侧木棍,另一侧则受到一定的拉力,接下来记录力和动量的变化,以验证动量定理。
篇六实验题目:耦合电感器实验实验物品:两只耦合电感器、两只外形相同的电容元件实验思路:将两只耦合电感器和两只电容元件连接成一个电路,然后测量出电容元件的频率变化,通过计算比较出电感器的耦合程度。
篇七实验题目:重力引起的变化实验物品:空气罐、活塞组、可调节活塞实验思路:将活塞组放入空气罐中,使用可调节活塞控制空气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改变空气压力,记录活塞组大小变化,以此验证重力对物体大小变化的影响。
高中物理常见实验项目总结1. 弹簧振子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 实验装置:弹簧、物块、支架、计时器。
- 实验步骤:1. 将物块与弹簧相连,固定在支架上。
2. 将物块拉至一定位置,释放并启动计时器。
3. 记录物块运动的周期及振幅。
- 实验结果分析:分别绘制周期和振幅与物块质量的图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斜面上滑动物体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装置:斜面、滑块、固定支架、计时器。
- 实验步骤:1. 将滑块固定在支架上,放置在斜面上。
2. 记录滑块的下滑时间及滑过的距离。
3. 分别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滑块下滑的时间与滑过的距离的关系,探究斜面的倾角对物体下滑的影响。
3. 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 实验装置:光源、凸透镜、直尺等。
- 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外,以一定角度照射到凸透镜上。
2. 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角度。
3. 改变光线入射角度,重复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4. 电流和电阻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实验装置:电池、电流表、电阻器等。
- 实验步骤:1. 将电流表、电阻器依次与电池连接。
2. 测量电流表上的电流大小。
3. 分别改变电阻器的阻值,重复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电流与电阻的图表得出结论。
5. 牛顿三定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三定律。
- 实验装置:滑轮、弹簧、物块等。
- 实验步骤:1. 将滑轮和弹簧与物块相连,固定在支架上。
2. 以一定的力拉动物块,使其加速度产生变化。
3. 记录物块的质量、施加的力和加速度。
-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析物块质量、施加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三定律。
以上是高中物理常见实验项目的简要总结,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1.简介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检验和验证物理理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物理原理。
2.实验一:杨氏模量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步骤:使用弹簧秤将金属丝悬挂在水平方向,并固定好。
给金属丝施加一定的拉力,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变化,并记录相应的载荷。
通过计算,得到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以及杨氏模量的定义公式进行理论推导,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
3.实验二:声速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的声速。
实验步骤: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过测量声波传播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得到声速的数值。
实验原理: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以及声学中的声速公式,将实际测得的数据带入公式,计算得到声速。
4.实验三:焦距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测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
实验步骤:使用光屏和凸透镜/凹透镜进行实验,通过移动光屏的位置,找到成像最为清晰的位置,并测量此时的屏距和像距,从而计算出凸透镜/凹透镜的焦距。
实验原理:根据透镜成像公式,结合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进行实验并验证公式的准确性。
5.实验四:电阻测量实验实验目的:测量电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计算得到电阻的数值。
实验原理:利用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阻的组合原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电阻大小。
6.实验五:电磁感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步骤:使用线圈和磁铁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并观察电流变化。
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这两个定律的准确性。
7.实验六: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使用光源和凸透镜进行实验,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变化。
实验原理:根据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定律的准确性。
高中物理12个实验总结实验一:测量物体的密度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简单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和尺寸来计算密度。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实验二: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同时也能够理解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从而深入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三:研究简谐振动现象这个实验主要让我们了解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振幅、周期和频率等概念。
通过调整不同参数,我们可以观察振动系统的变化,并深入理解振动的特性。
实验四:测量重力加速度通过实验四,我们可以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来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重力的理解,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结论。
实验五: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这个实验让我们研究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动能和势能,并理解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实验六:探究压强与面积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压强的概念,并探究压强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平台的面积来观察压强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实验七:验证牛顿定律这个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受力情况,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证明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定性关系,加深对牛顿定律的理解。
实验八:探究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和位移,计算所做的功,从而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
实验九:研究波的传播性质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波的基本性质,包括波长、频率和波速等概念。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观察波的传播现象,加深对波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实验十: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调整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我们可以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加深对光学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及注意事项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
但是,物理实验涉及到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开展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热学实验1.升华实验升华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热学实验,可以用于讲解固体物质的特性。
实验要求将干冰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在加入数滴食盐酸后,可以观察到干冰不融化反而慢慢升华的现象。
这个过程能够简要的让学生了解固体物质的气化过程及物质从固体状态到气体状态的物理变化。
注意事项:干冰有较强的冷却作用,直接接触易导致皮肤冻伤,同时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密闭容器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2.热膨胀实验在热膨胀实验中,我们可以探究物体受到温度变化时的膨胀与收缩情况。
可以使用铁网或是不同材质的棒子及环境温差等物品进行实验。
将铁网或是杆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然后可以观察到由于温度的变化,铁网或是杆的长度产生了变化。
理论上,热膨胀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经典热力学方程中的物体膨胀和收缩规律。
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应该特别注意热膨胀和热收缩的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高温物体。
第二章电学实验3.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研究了解电流、电阻、电压等与电学相关的重要参数。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借助万用表等仪器,观察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欧姆定律的具体实施情况。
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电线安全连结与使用万用表的规范操作。
4. 麦克斯韦桥实验该实验是一种经典的磁学实验,适用于讲授磁场感应定律、法拉第定律、欧姆定律等知识点。
实验要求将铜器高斯计、电压计等放置在麦克斯韦桥上,然后观察铜器高斯计的数据变化,可以研究电流和磁通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强磁场的安全操作,同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安全的处理废弃物等物品。
高中物理居家小实验
1.飞机纸模型实验:用一张A4纸制作一个飞机的纸模型,然后在室内或室外进行飞行实验,观察飞机的飞行特点,如升力、空气阻力等。
2. 磁铁吸铁实验:将一个小磁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另一个小磁铁靠近它,观察它们的相互作用,如吸引或排斥。
3. 钟摆实验:用一根线将一块小重物悬挂在支架上,然后将它轻轻拉到一侧,并放手让它摆动,观察摆动的规律,如周期、振幅等。
4. 光的反射实验:用一条直线放置在一块反光表面上,然后用手电筒照射在直线上,观察光线的反射方向,如入射角等。
5. 水的沸腾实验:将一小杯水放在微波炉或煤气灶上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特点,如温度、气泡等。
6. 电池发电实验:用铜、锌两种金属片和一块小电池制作一个发电电池,然后用万用表或LED灯泡测量它的电压和电流。
7. 声音的传播实验:在一个静音的房间里,用手敲打墙壁或桌面,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声音的强度。
8. 火柴燃烧实验:用一根火柴点燃一片纸或木材,观察火焰的特点和燃烧过程,如燃烧时间、热量等。
9. 空气压缩实验:用一个塑料瓶和一个小气球制作一个空气压缩器,然后将气球塞进瓶子里,观察气球的变化。
10. 万有引力实验:用一块小重物和一根细线制作一个简易的万有引力实验装置,然后测量它的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12个实验总结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学科中的12个实验,涵盖了力学、光学、电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一:测量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掌握使用天平和微量容器的实验技巧。
实验步骤1.使用天平称量小物体的质量。
2.使用水容器装满水,记录初始水平面。
3.将小物体放入水容器中,记录水容器的最终水平面。
4.计算小物体的体积,并计算出它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物体的密度是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
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其他密度相关的问题。
实验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了解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并掌握使用计时器和测高器的实验技巧。
实验步骤1.在垂直高度上设置一个测高器。
2.从测高器的初始位置,让物体自由下落,并记录下物体下落所经过的时间。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记录不同高度下物体的下落时间。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是使其以加速度自由下落。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我们还可以计算出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计算出介质的折射率,并掌握使用光源、直尺和量角器的实验技巧。
实验步骤1.设置一个光源和一个由折射介质构成的透明介质。
2.发射一束光线进入透明介质中,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介质中时,其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一现象是由介质的折射率引起的。
实验四:测量电阻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阻的阻值,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掌握使用电源、电流表和电阻器的实验技巧。
实验步骤1.使用电源、电流表和电阻器搭建电路。
2.分别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实验数据。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电阻的阻值。
高中物理实验讲解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几个高中物理实验,并提供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的讲解。
1. 阻力实验实验目的:测量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
实验步骤:1) 将一个重物(如铁块)缓慢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
2) 用测力计测量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
实验原理:物体在流体中下落时,会受到流体分子的阻力。
通过测量阻力的大小,可以了解物体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杠杆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并测量杠杆系统中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实验步骤:1) 将一个杠杆平衡,使其静止。
2) 用测力计分别测量在杠杆上两侧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3) 测量力臂的长度。
实验原理: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力矩相互平衡。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计算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
3.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放置在平坦的水平桌面上。
2) 用光源照射棱镜,观察光线经过棱镜后的弯曲现象。
实验原理: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通过观察光线在棱镜中的折射,可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4. 电路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步骤:1)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导线和电阻。
2) 测量电流和电压,并记录数据。
3) 改变电阻的阻值,再次测量电流和电压。
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欧姆定律,并了解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总结:高中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
本文介绍了阻力实验、杠杆实验、光的折射实验和电路实验,并详细讲解了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实验能力。
适合高中生动手做的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对于高中生来说,动手做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下面介绍几个适合高中生动手做的物理实验。
1. 测量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所有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
高中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实验装置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装置:一根长直的线杆、一个光滑的小球、一个计时器、一个绳子、一个天平。
实验步骤:1. 将线杆竖直固定在地面上,使其与地面垂直。
2. 在线杆的顶端挂上一个绳子,并在绳子的下端挂上一个光滑的小球。
3. 将小球放在绳子的下端,并靠近线杆的顶端,使小球与线杆成一个小角度。
4. 记录小球下落的时间,并重复测量多次。
5. 使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6. 根据公式 g = 2h/t^2,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g 的数值。
2.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它是由于光在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不同而发生的偏转现象。
高中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装置:一个透明的玻璃板、一个光源、一个直尺、一支笔。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板放在桌子上,使其平放。
2. 在玻璃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两个点 A 和 B。
3. 将光源放在点 A 上方,使其产生一束光线。
4. 将直尺放在点 A 和点 B 之间,使其与玻璃板成一个小角度。
5. 观察光线从空气中射入玻璃板后发生的折射现象。
6. 改变直尺的角度,观察光线的折射角度随着入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3. 测量电阻电阻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它是指电流通过某个物体时,由于物体的电阻而产生的电压降。
高中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测量电阻。
实验装置:一个电池、一根电线、一个电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
实验步骤:1. 将电池、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电路。
高中物理实验计划5篇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五个高中物理实验计划的详细描述,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这些实验计划涉及到物理学的不同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概念和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2. 实验计划1: 弹簧振子实验目的通过弹簧振子实验,学生将研究如何测量振动周期和频率,以及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 弹簧,质量,计时器。
2. 悬挂弹簧并固定质量。
3. 测量弹簧的自然长度和弹性系数。
4. 用计时器测量振动周期和频率。
5. 改变弹簧的质量和长度,观察振动周期和频率的变化。
结论学生将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以及振动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 实验计划2: 焦耳等量实验目的通过焦耳等量实验,学生将研究如何测量物体的热量和热容量,以及了解能量守恒和焦耳定律。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 烧杯,水,温度计和加热装置。
2. 测量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
3. 加热水,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4. 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加热水的热量。
5. 重复实验,改变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
结论学生将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热量和热容量,以及了解能量转化和焦耳定律。
4. 实验计划3: 光的折射实验目的通过光的折射实验,学生将研究如何测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以及了解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 光源,直尺,三棱镜,标尺和纸张。
2. 将三棱镜放在纸上并固定。
3. 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
4. 在纸上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位置。
5.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计算折射率。
结论学生将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光线的折射角,以及了解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原理。
5. 实验计划4: 电路实验目的通过电路实验,学生将研究如何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以及了解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 电池,导线,电阻器,电子表。
2. 搭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测量电流和电压,并计算电阻。
4. 改变电阻和电源电压,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高中物理实验实验简介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思考,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和科学原理。
本文将介绍三个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光的折射实验”和“电路实验”。
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器材:平滑水平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线轴。
实验步骤:1. 将平滑水平面固定在桌上,并将滑块放置在平滑水平面上。
2. 将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线轴上。
3. 逐渐增大滑块上的力,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和施加在滑块上的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滑块的加速度与施加在滑块上的力成正比的结论。
这符合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将以恒定速度运动或保持静止。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玻璃棱镜、直尺、平行光源。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棱镜放在直尺上,并将平行光源对准棱镜。
2. 观察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棱镜后的折射现象。
3. 测量和记录不同角度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角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光线在从空气进入玻璃棱镜时发生了折射现象,且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较为固定的关系。
这验证了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正弦比例关系。
实验三:电路实验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
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测量电流和电压。
2. 改变电阻值,重复测量电流和电压。
3. 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电流和电压之间满足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为比例常数。
同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各电阻之和,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总和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这验证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基本定律。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复习主要内容: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4、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5、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6、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7、练习使用示波器8、传感器的简单应用1、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目的]利用电场中电势差及等势面的知识,练习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
[实验原理]用导电纸上形成的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指针不偏转,当两探针与导电纸上电势不相等的两点接触时,与探针相连的灵敏电流计中通过的电流就不为零,从而可以利用灵敏电流计找出导电纸上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绘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或电池组(电压约为6V),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复写纸,白纸,圆柱形金属电极两个,探针两支,导线若干,木板一块,图钉,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1.在平整的木板上,由下而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要向上,用图钉把白纸、复写纸和导电纸一起固定在木板上。
2.在导电纸上平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约为10cm,将两个电极分别与电压约为6V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作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再把两根探针分别接到灵敏电流计的“+”、“-”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3.在导电纸上画出两个电极的连线,在连线上取间距大致相等的五个点作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4.接通电源,将一探针跟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这一基准点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1cm处再选一点,在此点将另一探针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左右移动探针位置,可以找到一点使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用探针把这一点位置复印在白纸上。
5.按步骤(4)的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逐步由近及远地各探测出五个等势点,相邻两个等势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cm。
6.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四个基准点的等势点。
7.断开电源,取出白纸,根据五个基准点的等势点,画出五条平滑的曲线,这就是五条等势线。
[注意事项]1.电极与导电纸接触要良好,且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2.寻找等势点时,应从基准点附近由近及远地逐渐推移,不可冒然进行大跨度的移动,以免电势差过大,发生电流计过载现象。
3.导电纸上所涂导电物质相当薄,故在寻找等势点时,不能用探针在导电纸上反复划动,而应采用点接触法。
4.探测等势点不要太靠近导电纸的边缘,因为实验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导电纸边缘的电流方向与边界平行,并不与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的电场线相似。
2、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金属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使得一段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发生相应变化.对一只灯泡来说,不正常发光和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值可以相差几倍到十几倍,它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并不是一条直线.即灯丝的电阻是非线性的,本实验通过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的方法来研究钨丝灯泡在某一电压变化范围内阻值的变化,从而了解它的导电特性.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用采用滑线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实验器材]小灯泡,4V-6V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伏特表,安培表,开关,导线若干.图87-1[实验步骤](l)按上图连接好电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臂P调节到靠近A端处.(2)闭合电键S,把滑动臂P调节到某个合适的位置,然后读出此时伏特表的示数U1和安培表的示数I1,并把它们记录到下面表格中.(3)把滑动片P从近A端逐渐往B端调节,重复步骤(2),读出并记录下12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和电流值.(4)断开电键S,拆除电路.(5)以I为纵轴,U为横轴画出直角坐标系,选取适当的标度,在坐标平面内依次描出12组数据所表示的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此曲线就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因被测小灯泡灯丝电阻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因本实验要作I-U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压、电流值,因此变阻器要采用分压接法.3.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移到图中所示的A端.4.电键闭合后,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灯泡的电压逐渐增大,可在伏特表读数每增加一个定值(如0.5V)时,读取一次电流值,并将数据(要求两位有效数字)记录在表中.调节滑片时应注意伏特表的示数不要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5.在坐标纸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纵轴表示电流,横轴表示电压,两坐标轴选取的标度要合理,使得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尽量占满坐标纸;要用平滑曲线将各数据点连接起来.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目的]用伏安法间接测定某种金属导体的电阻率;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R= ,只要测量出金属导线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金属导线的电阻R,即可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实验器材]被测金属导线,直流电源(4V),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50Ω),电键,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米尺等。
[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2.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电键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的值,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5.将测得的R、、d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中,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6.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1.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接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2.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化。
【目的和要求】学会用分流法测定电流表的内阻,进一步理解并联分流的原理;练习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加深对串联分压作用的理解;掌握确定改装电压表的百分误差的方法。
【仪器和器材】电流表(J0409型或J0409-1型),直流电压表(J0408型或J0408-1型),滑动变阻器(J2354-1型),转柄电位器(22千欧)。
简式电阻箱(J2262型),干电池2-3个,单刀开关2个(J2352型),导线若干。
【实验方法】1.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1)按图4.8-1接好电路。
R0为电位器(22千欧),R′为电阻箱(0—9999欧),G 为电流表,选用G0挡(Rg=80—125欧,Ig=300微安),电源为2—3节干电池。
将R0的阻值调至最大,断开S2,试触S1,如果电路中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则应串联一个定值电阻;如电路中电流未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可以开始实验。
(2)调节电位器R0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逐渐指到满刻度。
(3)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最小,闭合S2,这时电流表G的示数很小。
调节(增大)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正好指到满刻度的一半。
(4)记下电阻箱R′的阻值,它就是电流表内电阻Rg的阻值。
2.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根据上面实验结果计算出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g=IgRg,为了将它的量程扩大到U(一般U可取2伏),则它的量程扩大的倍数为n=U/Ug,故应串联的分压电阻为R=(n-1)Rg。
(2)将电流表与电阻箱串联,使电阻箱阻值为R=(n-1)Rg,即组成量程为U的电压表。
(3)弄清改装后表盘的读数。
首先明确表盘上每格表示多少伏。
电流表的原量程为300微安,最大量程处标的是“30”,表盘上“0—30”之间是15格,改装成2伏的电压表后,每一格应表示2/15伏,如果指针指在110微安刻度上,实际电压是2×(110/300)=0.73伏,如果指针偏转3格,实际电压是(2/15)×3=0.40伏。
一般来说可以按公式U′=(I/Ig)U来计算,式中Ig为电流表满偏电流值,I为表盘电流的刻度值,U为改装表的最大量程,U′为改装表对应的刻度。
3.改装电压表的校准(1)按图4.8-3接好校准电路。
滑动变阻器R1采用分压接法,开始时它的滑片置于分压最小的位置。
电源用2节干电池。
虚线框内为改装后的电压表,V为标准电压表。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依次使标准电压表的读数为0.5伏、1.0伏、1.5伏、2.0伏,在下表中记下改装电压表的相应的读数。
实验次数标准表读数(伏)改装表读数(伏)1 0.52 1.03 1.54 2.0(3)按下式计算改装电压表的百分误差:式中U0为改装表的最大量程,U为标准表的相应的读数值。
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目的]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改变R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U值,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几组、r值,最后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用作图法来处理数据。
即在坐标纸上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U值画出U-I图象(如图2)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电阻r的值。
[实验器材]待测电池,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滑动变阻器(10Ω),电键,导线。
[实验步骤]1.电流表用0.6A量程,电压表用3V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一端使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样方法测量几组I、U的值。
4.打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作图法两种方法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值。
[注意事项]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可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干电池。
2.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电动势会明显下降,内阻r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3A,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5A。
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