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1.doc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6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方案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卢瑞艳课题名称《威尼斯商人》总课时 2 第 1 课时科目语文年级初三教学时间1课时(45分)教材分析《威尼斯商人》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选入的全部是戏剧。
旨在让学生了解戏剧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学会阅读戏剧、赏析戏剧,从而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高潮部分,描写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戏剧文学的兴趣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戏剧,加之篇幅较长,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但是形象可感的人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戏剧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戏剧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2、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追求真善美的人性教学重点了解戏剧情节分析夏洛克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把握夏洛克性格的复杂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猜人物:教师介绍有关莎士比亚的文化常识倾听、思考既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介绍了作者的基本情况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模拟法庭要求学生将人物填在图中相应位置2、梳理戏剧情节(1)简介前三幕剧情(2)梳理节选戏剧情节提问:谁的出现使剧情发生了转变?分析在此前后,法庭双方对峙的情形3、介绍戏剧常识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简图2、默读课文,筛选信息3、听教师介绍,了解戏剧常识1、理清人物关系,为梳理情节做准备2、通过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戏剧情节3、加深对戏剧的了解,积累有关戏剧的知识二、分析人物形象1、看戏剧播放戏剧表演视频2、评戏剧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人物形象3、说剧本通过文中人物(夏洛克)语言,分析人物性格4、演剧本任选一段人物(夏洛克)对话,声情并茂的朗读5、分析夏洛克形象的复杂性提问:夏洛克为什么不要几倍的赔款,而要一块无用的人肉?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夏洛克受到的歧视?补充介绍:多媒体呈现第一幕和第三幕夏洛克独白6、总结人物形象1、观看视频2、思考、自由发言3、小组合作,讨论4、生生合作,表演人物对话5、朗读、思考6、思考、自由发言1、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4、培养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5、引导学生认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6、总结归纳对人如果你是陪审员,你会怎样向法官陈述你对夏洛克的意见物形象的分析,深化认识三、体会作者创作意图1、提问:莎士比亚创造夏洛克这一形象的意义2、介绍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3、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讨论,自由发言深化对作品思想内涵的认识作业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形象。
教案一:《威尼斯商人》导入环节一、导入(5分钟)1.显示一张威尼斯城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回忆《威尼斯商人》这个剧目的名称,问学生对该剧的了解程度。
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威尼斯城市的印象,并进行简单描述。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这个剧的故事会发生在哪个背景下?为什么?二、预测(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海报纸,给出设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威尼斯的了解,预测该剧的故事情节,并用图画和文字表达出来。
三、引入(15分钟)1.展示学生预测的海报,并逐一询问每个小组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评选出最能代表剧情的作品。
2.通过学生的描述和小组点评,引导学生了解到《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
3.给学生展示一幅威尼斯的河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风景?2)威尼斯的河道对剧情有何作用?四、学习目标(5分钟)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五、小结(5分钟)1.提醒学生下节课需预习的内容:解读剧中人物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案二:《威尼斯商人》人物角色解读一、复习(10分钟)1.快速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提问学生对《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二、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喜欢或嫌弃的人物,分析原因。
三、学习(30分钟)1.展示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角色,简要介绍他们的姓名、职业和性格特点,并分析他们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引导学生就每个人物的特点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人物角色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四、归纳(10分钟)1.总结学生对每个人物角色的描述和分析,给出每个人物角色的特点和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认为剧中哪个人物最有趣?为什么?五、小结(5分钟)1.提醒学生下节课需预习的内容: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发展。
《威尼斯商人》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分析并理解剧中的人物关系、冲突和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戏剧表演技巧。
1.2 教学内容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概述和人物介绍。
分析剧中的主要冲突和主题思想。
解读剧中的重要段落和台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利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分析剧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提供直观的教学资源。
提供剧本和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利用戏剧表演和小组讨论,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活动3.1 教学安排课时:本章需2-3课时。
教学顺序:先进行剧情概述和人物介绍,进行分析讨论和戏剧表演。
3.2 教学活动观看《威尼斯商人》的片段视频,了解剧情和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台词和表演技巧。
小组讨论:分析剧中的主要冲突和主题思想。
学生报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第四章:评价与反思4.1 评价方式学生表演评价:评估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台词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报告评价:评估学生的研究和报告能力。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应反思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互动交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
剧本和相关阅读材料。
5.2 参考资料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概述和人物介绍。
相关学术研究和评论文章。
第六章:深入学习角色与动机6.1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剧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威尼斯商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排演、教师引导品析。
2、诵读与研究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剧本表现了人性的善与恶,寄托了作者崇尚正义、仁爱和友谊的人文主义思想,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冲突和夹杂其中的民族、宗教的矛盾。
【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
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
【教学难点】1、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
2、体会剧本所用的“夸张”、“对比”、“悬念”、“突转”等戏剧技巧。
【教学方法】1、表演法、2、讨论法、3、点拨法、4、幻灯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
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二、解题(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诗歌作品:十四行诗150多首。
三、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全文,掌握生字词。
(2)概述全文内容,讨论戏剧冲突。
展开,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解说:戏剧冲突是话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概括课文内容,而后理解、体会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
见卡片①。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威尼斯商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剧作《威尼斯商人》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学习并分析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戏剧元素在剧作中的运用,如情节、对白和舞台设定等。
4.培养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威尼斯商人》2.PPT或黑板3.教学资料和习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2. 情节分析 (15分钟)•讲解剧作的基本情节,并通过PPT或黑板将其呈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情节的发展,探讨主要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讨论它们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人物分析 (20分钟)•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葛拉西亚诺(Antonio):慷慨大方,备受人们尊敬;–巴萨尼奥(Bassanio):冒险家,机智聪明;–波提亚(Portia):聪明、善良,机智敏锐;–鲍勃卡里奥(Shylock):狡猾、冷酷、报复心强。
•通过片段对话或剧本中的形象描写,让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来源。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物的行为和动机,了解他们的复杂性和发展。
4. 戏剧元素分析 (25分钟)•分析剧本中的情节发展、对白和舞台设定等戏剧元素。
•通过示范演绎和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元素的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元素如何有助于表达情感和推动情节发展。
5. 课堂讨论和小结 (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剧作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戏剧作品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剧本,并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分析剧作《威尼斯商人》的情节、人物和戏剧元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得到了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戏剧欣赏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剧作的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能力。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
1.2 分析并理解剧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
1.3 掌握并运用剧中涉及的法律、道德和人文主义观念。
1.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剧情梗概:介绍《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
2.2 人物分析: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如安东尼奥、夏洛克、鲍西娅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3 主题探讨:探讨剧中的法律、道德和宗教等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4 文学手法:分析剧中的象征、讽刺等文学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剧情的细节和人物的心理。
3.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3.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4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4.2 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4.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
4.4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作文等题型,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威尼斯商人》剧本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5.2 视频资源:寻找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版本,供学生观看和参考。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文章和讨论,丰富教学内容。
5.4 教具:准备相关的教具,如图片、海报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六章:教学安排6.1 第一周:介绍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阅读剧本第一幕。
6.2 第二周:分析人物关系和冲突,阅读剧本第二幕。
6.3 第三周:探讨法律、道德和人文主义观念,阅读剧本第三幕。
6.4 第四周:分析文学手法,阅读剧本第四幕。
13.威尼斯商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
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赏析后再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莎剧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戏剧的基础知识,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作者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介绍作者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正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知识。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威尼斯商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板书: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下面我将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及内容(第一点)《威尼斯商人》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上承以“生命”为主题的议论抒情散文单元,下启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散文单元。
而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剧本和影视剧本,了解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一些特点,更好的欣赏戏剧和影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重要剧作。
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以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为主题,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
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具有深厚的人文主义内涵,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重点:把握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认识夏洛克、鲍西娅和安东尼奥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莎士比亚戏剧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2.难点:(教学难点确立为)探索戏剧冲突的根源;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与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征,在《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中,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学生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和人文主义思想的领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仔细的揣摩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1 -
《威尼斯商人》在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戏剧和欣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同时关注的核心词。
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把握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理解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欣赏丰富生动的莎剧语言。
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描述了威尼斯法庭审判一磅肉的致命合约案件的经过,歌颂了友谊和爱情,批判了贪婪与残酷,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
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在课前布置预习课文,熟悉故事情节是必要的。
该剧最值得深究的是夏洛克的形象及其意义。
传统观点认为夏洛克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吝啬鬼的典型,嗜财如命又狡诈凶残,《威尼斯商人》也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喜剧的代表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夏洛克有了更人性的理解,而《威尼斯商人》也成了莎翁喜剧中最富于悲剧性者。
如何理解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2、掌握剧本欣赏的基本方法,演读、品味欣赏戏剧语言,学会从语言出发分析人物性格。
3、体会安东尼奥、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鲍西娅的沉着机智,夏洛克的复仇心理,感悟洋溢在剧本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剧中的是非善恶有自己的分辨和关涉社会人生的思考。
2、师生共同评点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品味戏剧语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进一步熟悉上半场戏剧情节。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赏析戏剧矛盾冲突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生动优美、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的反复朗读和品味,感知戏剧文学通过语言塑造人物性格的特点,欣赏文采斐然的莎剧语言。
更深入地解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补充相关背景:莎翁所处的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犹太医生叛国,犹太人在当时成了许多讨厌的特征的现成的象征。
2、你怎么理解《威尼斯商人》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发言,在交流碰撞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
方案B
3、请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的饰演者说说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及台词的理解把握,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第二课时
一、品读人物,解析矛盾
1、请鲍西娅的饰演者说说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同学参与讨论。
并通过分析鲍西娅的智慧具体体现在哪里这类问题进入情节细部。
2、请饰演夏洛克的同学说说对夏洛克的理解,大家讨论。
问题:你想表现一个怎样的夏洛克?其他人物为什么都讨厌他甚至憎恨他?你讨厌他吗?
引导学生关注:一磅肉的纠纷只是外在浅层次的矛盾,更深层次是教派与民族的矛盾,文中人们以犹太人来代替对夏洛克的称呼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幻灯补充第三幕第一场夏洛克的经典台词他曾经羞辱过我一段及有关犹太民族的背景资料。
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台词朗读,然后说说这段台词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感受莎翁语言诗剧般的华美和铺排使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布置阅读《威尼斯商人》全剧,给学生提供从《悭吝人》《死魂灵》《欧也妮葛朗台》《儒林外史》中选出来的关于吝啬鬼的经典描写片段。
主问题:为什么不同时代《威尼斯商人》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思考?(探寻莎剧历久弥新的艺术奥秘,要求从莎剧本身找原因。
)
2、为什么普希金说莫里哀的悭吝人只是悭吝而已;莎士比亚的夏洛克悭吝、机灵、复仇心重、热爱子女,而且敏锐多智?
无论是我找不到我的钱呀,跟着就把自己吊死的阿尔巴贡,一个铁钉,一角碎瓦他都拾了去的泼留希金,还是为了抓住镀金十字架一下就送了命的葛朗台老头,以及临死还伸着两个指头怕两茎灯草费了油的严监生,他们都是纯粹的吝啬爱财,但是夏洛克的形象要复杂立体得多。
)
莎士比亚最初是想表现高利贷者的残忍心肠,也表达了反犹太的思想,但他没有把夏洛克塑造成扁平的标签式人物。
当他在写夏洛克的时候,他就忘记了自己,成了夏洛克本人,不由自主地站在了夏洛克的立场上思考说话。
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对他笔下的人物的多义性的理解,才有了主题多义性解读的可能。
理解到这一层次无疑对于学生以后阅读文学作品包括莎剧都是有益的。
AB两种教学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自己教学的个性特点选择使用。
前一种方案偏重于常规教学,特点是由情节梳理进入人物分析,再到主题探究;后一种方案偏重于学生自主探究,特点是从人物进入矛盾冲突分析,回到语言赏析。
最后的探究设计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是否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