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早期肢体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7.39 MB
- 文档页数:37
脑卒中早期偏瘫康复计划护理摘要】目的为减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通过2010年至今由门诊收治入院,经临床医生确诊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共60例,按入院单双日机械分为两组,即功能康复计划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每组30例,采用两种不同康复护理经4周后观察两组患肢肌力与正常肢体肌力进行标准对照是否有差别。
结果经整理资料,绘制成表,用构成比来阐明其肢体康复的规律性。
结论康复计划护理是按预期肢体功能目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训练,故对促进肢体康复有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康复计划护理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传统护理,护士多半是机械式执行医嘱,以任务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注重药疗,忽视患肢功能训练,故患肢康复率偏低,既影响日后生活质量,又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压力。
作者为了改变以上护理弊端,自2010年至今对患者实施肢体康复计划护理,取得较好效果,且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2010年至今由门诊收治入院,经临床医生确诊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共6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4岁;病例分型:缺血性脑卒中40例,出血性脑卒中20例;文化程度:无文化4例,小学文化15例,初中以上文化41例;以上患者神志清楚,心、肺、肝、肾等均正常的轻中型脑卒中患者。
2 康复计划护理组护理要点2.1康复与家属相关知识与心理准备护士以热情态度,亲切语言将该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治疗与护理原则,目的与意义进行健康指导,且知情同意接受护理。
2.2 制定肢体功能评估表,且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为制定功能康复计划护理提供参考。
2.3 制定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与进程2.3.1床上运动与康复2.3.1.1 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制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用安抚性质的按摩使其放松,肌张力低者则给予按摩和揉捏。
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宋云锋(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准确置入掀针,最后使用胶布进行固定,通过掀针持续刺激相关穴位而发挥一定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5]。
本次研究行掀针治疗时选取肝俞、胆俞与三阴交作为体穴,选取角窝上、角窝中、心、缘中作为耳穴,通过刺激体穴与耳穴的方式疏通经脉,改善患者心率。
肝俞属太阳膀胱经,针刺该穴位可缓解目眩;胆俞具有疏肝利胆之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肝炎等疾病;三阴交调补肝肾,选取该穴位进行针刺可对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进行调整。
在养血平肝止眩汤基础上联合掀针治疗,能够增强疗效,通过内服与针刺平衡阴阳与调理肺腑,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养血平肝止眩汤联合钦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改善其血压水平、临床症状、心率与体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汪细球.养血平肝汤联合硫酸镁对肝肾阴虚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清Hcy 、vWF 水平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125-126.[2]郝爱聪.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15):119-12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4]孔婉文,何逸,麦玉妹.加味平肝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心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237-1239.[5]谈晓东,潘玉璟,蒋文波,等.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系统评价的再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7):794-799.(收稿日期:2020-12-09)【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作用。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进展摘要:临床上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疾病与障碍并存为特点。
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致残率仍呈上升趋势[1]。
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重返社会,减轻社会压力和家庭的经济负担[2,3]。
现将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8-02临床上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疾病与障碍并存为特点。
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
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病人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致残率仍呈上升趋势[1]。
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早日重返社会,减轻社会压力和家庭的经济负担[2,3]。
现将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早期康复的机制和意义现代康复医学强调早期康复,扭转了以往重治疗,轻康复的错误观念。
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的中枢运动神经损伤及病灶水肿带来某些运动神经的不完全损伤。
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某些神经通路中断不能再接通。
此时功能的恢复有赖于神经细胞的代偿功能,而功能的代偿一般不会自动发展而有赖于学习和训练[4]。
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来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5],通常经突触功能的调整,远隔功能抑制,芽生、代替论,神经递质等机制实现脑功能重组[6]。
早期康复的介入,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受到破坏的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7],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根据脑卒中康复评估和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推荐临床评估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
该指南参考了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采用了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等标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间应该是在患者稳定后的24小时内。
康复强度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而定,并且应该逐渐增加。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良好的肢体位姿和体位转移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应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避免肌肉僵硬和关节强直。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肌力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障碍程度,逐步进行肌力训练。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是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肌张力和痉挛。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语言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早期的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认知功能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和营养管理,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应该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脑卒中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造成的脑部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受损。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下面将介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一、个体化定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肢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
根据患者的瘫痪程度、受损部位和功能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二、循序渐进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初期可以从简单的肢体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性。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训练中过于困难和挫败,提高训练效果。
三、功能导向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功能,因此训练内容应该与功能需求紧密相关。
例如,训练患者握笔写字的能力时,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患者练习书写常用词语。
四、重复性训练肢体运动功能训练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同一动作,可以加强患侧肌肉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因此,训练应该坚持长期进行,每天进行多次的训练。
五、功能整合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注重整体功能的恢复和整合。
不仅要训练患侧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还要注重肢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
同时,还需要结合认知和感觉的训练,促进大脑功能的全面恢复。
六、积极性和主动性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
患者要有良好的训练态度和积极性,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和训练要求。
只有患者主动参与并坚持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七、综合性康复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与其他康复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康复。
例如,可以结合物理疗法、理疗、语言训练等,全方位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合性康复可以提高康复效果,加速患者的功能恢复。
八、定期评估和调整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目标。
评估可以帮助康复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法和内容,提高康复效果。
脑卒中康复指南脑卒中(Stroke)是指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或死亡的临床病症。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康复是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和重新适应生活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脑卒中康复的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早期康复脑卒中发生后的早期康复对于恢复功能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在就医的第一时间,患者应得到专业的急诊治疗,包括溶栓治疗等。
随后,患者应进入康复治疗的阶段。
1. 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康复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基本生理功能稳定。
2. 运动治疗:早期康复的重点是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
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情况设计恰当的运动方案,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锻炼,以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度和协调性。
3. 情绪支持: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阶段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二、康复阶段脑卒中康复的时间跨度长,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康复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运动康复: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康复性运动等。
通过系统训练,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肌力增强。
2. 语言康复:脑卒中患者常常伴随着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理解障碍等。
语言治疗师会通过言语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
3. 吞咽康复: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这可能会导致进食和喝水困难,甚至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康复治疗师会通过吞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5. 家庭支持和教育: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在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康复治疗师会向家属提供必要的康复教育和指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照顾患者,并且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并恢复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