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1)
- 格式:pptx
- 大小:46.84 KB
- 文档页数:8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三顾茅庐原文: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
”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
《三顾茅庐》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三顾茅庐汉语成语
"三顾茅庐"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原指刘备三次拜
访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前去诸
葛亮的住处茅庐,表示诚意和诚心。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表示尽
最大努力去邀请或招揽某人或办成某事情。
从历史上看,刘备三顾
茅庐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也因此建立了蜀汉政权,被后人称
颂为忠诚、恳切、诚心的表现。
从文学角度来看,"三顾茅庐"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尊重师长、礼仪尊贤的传统。
刘备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在求贤若渴的态度上
表现出了谦虚和诚恳。
从现代社会角度来看,"三顾茅庐"也可以被理解为不轻言放弃,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
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总的来说,"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
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
种品格的体现。
三顾茅庐的故事详细内容(一)
三顾茅庐的故事详细内容
背景介绍
•曹操才智出众,一代天骄。
•诸葛亮智勇双全,被誉为“千古奇才”。
曹操求贤若渴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智者来辅佐。
•许多人向曹操推荐诸葛亮,称其才华出众。
第一次请诸葛亮
•曹操派使者前往请诸葛亮三次,但都被拒绝。
•使者回报曹操,称诸葛亮在“茅庐”之中隐居。
第二次请诸葛亮
•曹操派军士负责送请书给诸葛亮。
•诸葛亮再次婉拒,请军士将请书交给曹操。
第三次请诸葛亮
•曹操决定亲自前往请诸葛亮。
•曹操从军中挑选了数十名壮士,前往诸葛亮的茅庐。
曹操三次登门
•曹操第一次拜访时,诸葛亮装作不在家。
•曹操第二次拜访时,诸葛亮独自在茅庐中弹琴。
•曹操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终于出门相见,并表示愿意为曹操效力。
诸葛亮出山的原因
•诸葛亮担心曹操只是以自己为幌子,实际目的是困害他。
•诸葛亮通过观察曹操三次来访,确信曹操是真心需要他的才能。
结局
•诸葛亮出山后,成为曹操重要的谋士。
•他的智谋和计策为曹操赢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
结语
•三顾茅庐的故事展示了曹操对诸葛亮才华的认可,也展现了诸葛亮高尚的品德和谨慎的性格。
•这个故事至今流传千古,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求贤行动之一。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
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第三次刘备精心准备才去。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情节1.关羽(关云长)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赚城斩车胄——擒王刘二将——屯土山约事——救白马解围——斩颜良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斩蔡阳释疑——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单刀赴会——攻拔襄阳郡——放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败走麦城——玉泉山显胜2.刘备(刘玄德)桃园三结义——斩黄巾立功——三英战吕布——北海救孔融——会古城聚义——荆州依刘表——跃马过檀溪——南漳逢隐沦——用计袭樊城——三顾茅庐——定三分隆中决策——携民渡江——东方续佳偶——智激孙夫人——自领益州牧——进位汉王中——正位续大统——雪弟恨兴兵——征吴赏六军——遗诏托孤儿3.曹操(曹孟德)谋董贼献刀——发矫诏谋卓——报父仇兴师——吕布濮阳破曹操——大战吕布——移驾幸许都——败师淯水——会和三将——下邳城鏖兵——许田打围——煮酒论英雄——行凶杀贵妃——劫乌巢烧粮——仓亭破本初——宴长江赋诗——割须弃袍——抹书间韩遂——平定汉中地——左慈戏曹操——兵退斜谷——洛阳城感神——传遗命数终4.周瑜(周公瑾)诸葛亮智激周瑜——群英会蒋干中计——献密计黄盖受刑——三江口周瑜纵火——诸葛亮三气周瑜5.董卓(董仲颖)议温明叱丁原——废少帝立献帝——焚金阙行凶——大闹凤仪亭——吕布除暴凶6.吕布(吕奉先)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三英战吕布——助司徒除暴凶——濮阳破曹操——大战曹操——乘夜袭徐郡——射戟辕门——白门楼殒命7.张飞(张翼德)怒鞭督邮——擒王刘二将——斩蔡阳释疑——大闹长板桥——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急兄愁遇害8.诸葛亮 (诸葛孔明)定三分隆中决策——公子荆州三求计——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智辞周瑜——痛哭庞统——定计捉张任——柴桑口吊丧——智取汉中——巧布八阵图——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伐中原上表——智取三城——骂死王朗——乘雪破羌兵——弹琴退仲达——挥泪斩马谡——讨魏国再上表——大破魏兵——斗阵辱仲达——出陇上妆神——造木牛流马——五丈原禳星——陨大星归天——预伏锦囊计9.赵云(赵子龙)单刀救主——计取桂阳——截江夺阿斗——力斩五将——据汉水寡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教科版《三顾茅庐》电子课文教科版《三顾茅庐》电子课文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三顾茅庐》电子课文快乐读书屋一读了课文,你对三顾茅庐有什么感想?三顾茅庐刘备非常仰(yǎng)慕诸(zhū)葛(g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一天,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gāng)诸葛亮住的茅草屋。
刘备上前敲门,里面走出一个书童,说:先生今天早晨出门了。
刘备问:上哪儿去了?书童说:不知道上哪儿去了。
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书童说:那更说不定了。
或者三五日,或者十几天,没准儿。
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
回到驻(zh)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
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诸葛亮字孔明)是当今大贤(_in)。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
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
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
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ku)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
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
三人只得怏(yng)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
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j)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
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gōng)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好久,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24《三顾茅庐》(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24课三顾茅庐(第1课时)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本文的故事背景。
2.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3.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
2.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
把握小说情节,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诗歌《蜀相》,学生自由朗读。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古来君主礼贤下士的例子并不少见,为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广为人知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本文的作者罗贯中。
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
2.了解《三国演义》。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3.了解故事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背景,并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本文的故事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拜谒()拱立()衣襟()叩门()傲慢()茅庐()疏懒()鄙贱()愧赧()倾颓()鹤氅()沔水()迄无所就()存恤()昼寝()顿开茅塞()末胄()衣冠()箪食()拜谒:____傲慢:____纶巾:____鹤氅:____愧赧:____存恤:____屏人促席:____汉室倾颓:____奸臣窃命:____用武之地:____思贤如渴:____箪食壶浆: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活动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标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三顾茅庐原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
”玄德惆怅不已。
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
”玄德曰:“且待片时。
”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
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
”玄德便教备马。
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
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
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刘备的英雄人物,他在战乱之中四处流浪,最终
遇到了诸葛亮这位智慧非凡的谋士。
而“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故事,正是讲述了刘备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的传奇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刘备在东吴的周瑜的帮助下,成功夺取了荆州。
当时,
刘备迫切需要一位智谋过人的谋士来辅助他,于是听说了诸葛亮的名声。
于是,刘备决定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
第一次茅庐之约,刘备礼遇有加,但诸葛亮却婉拒了他的邀请。
第二次,刘备
仍然不放弃,再次前往茅庐,希望诸葛亮能够出山相助。
然而,诸葛亮仍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第三次,刘备再次前往茅庐,这一次,他向诸葛亮保证,只要诸葛亮肯出山相助,他愿意将荆州的一半土地让给他。
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答应出山相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刘备三顾茅庐,不放弃的毅力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也成就
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成语之一,用来形容尽心尽力,不放弃,最终获得成功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汲取到很多启示。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像刘备一样,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不轻言放弃。
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
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努力,不断追求,直至成功。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中有一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意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故事很精彩。
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一天,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一位天下奇才诸葛亮。
第二天,刘备和张飞、关羽一起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书童说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回去。
第二次,刘备又选了一个好日子,和张飞、关羽又来到诸葛亮的房子前,诸葛亮的弟弟说诸葛亮出去了,刘备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又回去了。
第三次来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没有叫醒他,一直等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见刘备这样有诚心,决定帮助刘备,最终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
读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请别人办事一定要有耐心、有诚心,这样才能成功。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二)在寒假中,我读过一些书,但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像胶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我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8 三顾茅庐(1)【基础须知】我会解词语茅庐(máo lú):用茅草盖的屋,泛指草屋。
拜访(bài fǎng):访问他人的敬词。
诚心诚意(chéng xīn chéng yì):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统一(tǒng yī):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
结拜(jié bài):因为感情好或有共同目的而相约为兄弟姐妹。
清澈(qīng chè):清而透明。
恭恭敬敬(gōng gōng jìng jìng):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形势(xíng shì):局势;情况。
策略(cè lüè):谋略;手段。
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
顿,立刻。
【重点梳理】“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两句中的“轻轻”和下文中“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的“快步”矛盾吗?不矛盾。
前一个“轻轻”表示注意轻敲,尽量使敲门声不太大,体现了对贤者的尊重;后一个“轻轻”表示刘备已知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以免惊醒先生,小心之态、恭敬之意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后句中的“快步”表现了刘备的急不可待,含有渴望尽快与诸葛亮见面、聆听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高见的意思。
【难点再现】第三自然段中的景色描写有何价值?文中描绘的山冈蜿蜒、松林疏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的景象与隐居其中的诸葛亮的品格很协调。
因为诸葛亮为人刚毅、执法严明,性情淡泊,正直无私,正好与山冈、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将山冈的蜿蜒起伏比喻为宛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和“卧龙先生”这一称呼相契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中有一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意是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故事很精彩。
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一天,徐庶向刘备推荐了一位天下奇才诸葛亮。
第二天,刘备和张飞、关羽一起来到诸葛亮的茅庐前,书童说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回去。
第二次,刘备又选了一个好日子,和张飞、关羽又来到诸葛亮的房子前,诸葛亮的弟弟说诸葛亮出去了,刘备知道后并没有生气,又回去了。
第三次来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没有叫醒他,一直等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见刘备这样有诚心,决定帮助刘备,最终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
读了这篇故事,我知道了,请别人办事一定要有耐心、有诚心,这样才能成功。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二)在寒假中,我读过一些书,但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像胶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我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三)读完《三顾茅庐》我发现求贤似渴的感受,以及拜访别人要诚心诚意的情意,同时更让我了解到刘备的用心良苦,用材之道。
⑶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3.检查自读情况。
⑴检查字音掌握情况读准字音:潺潺茅塞顿开同塌辅助见着恭恭敬敬半晌工夫时辰讨论策略蜿蜒起伏青翠欲(将要)滴疏疏朗朗景色宜(适宜)人注意“晌、恭”的读音,辨识2个多音字“塞”“着”⑶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回答)4.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⑴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
边读边评议。
⑵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哪几小节谢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从第三次拜访的三个方面:上路前,责备张飞;到隆中,耐心等待;见面后,茅塞顿开,理清文章脉络。
⑶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三、作业。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时辰.(chen chéng)晌.午(shǎng xiǎng)同榻.(tā tà) 没有见着.(zhe zháo zhuó)山冈.(gāng gǎng)茅塞.顿开(sāi sài sè)(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积累课文中写景的优美词句。
2. 能说出比喻句中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景色描写要注意恰当地运用比喻,使描写更形象;要贴切地运用四字词语,使语句读起来有节奏,琅琅上口。
3.能抓住三个方面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张飞的对比衬托;环境描写的暗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读课题)。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二、新授(一)整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1.过渡:是啊,故事主要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三顾茅庐成语小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带着礼物专程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好留下姓名,失望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外出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又和他俩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就在这间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
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
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比喻访贤求才,真心诚意地邀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