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教案-武术基本功少年拳十二式前六动
- 格式:pdf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6
少年拳武术教案一、教案背景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发扬武术精神,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本教案以少年拳为基础,结合武术的基本功和套路,设计了一套适合青少年的武术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培养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少年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4.通过武术训练,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内容1.武术的基本功训练:包括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力量等方面的训练。
2.少年拳套路学习:教授少年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培养学生的武术技能。
3.武术理论和文化知识:介绍武术的历史、流派、特点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
4.团队协作和比赛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授比赛规则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和步骤1.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包括跑步、拉伸等,准备学生的身体。
2.基本功训练:通过柔韧性、平衡性、协调性、力量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少年拳套路学习:分解教授少年拳的基本动作,逐步组合成完整的套路,让学生掌握少年拳的基本技能。
4.武术理论和文化知识:讲解武术的历史、流派、特点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
5.团队协作和比赛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训练,教授比赛规则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能力。
6.总结和复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武术技能。
五、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技能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表演和比赛,评估学生对少年拳套路的掌握程度。
3.身体素质提升:通过身体素质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情况。
4.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训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计划1.每周进行一次武术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小时。
少年拳十二式教案(一)教案:少年拳十二式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少年拳的十二种基本动作,并能够正确运用在实战中。
教学内容1.前言:介绍少年拳的由来和基本原理。
2.动作一:迎风拳–姿势:站立,双手环抱胸前。
–动作:左手向上,右手向下,腿部伸直。
–目的:练习平衡和呼吸控制。
3.动作二:踢腿拳–姿势: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动作:向前踢腿,同时双手握拳,向前击出。
–目的:训练腿部力量和臂部力量。
4.动作三:侧踢拳–姿势: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向侧面踢腿,同时臂部侧击。
–目的:训练腿部灵活性和侧身攻击能力。
5.动作四:穿梭拳–姿势:站立,双手挥动。
–动作:交替挥动双手并移动身体。
–目的:提升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6.动作五:直拳–姿势: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直线上击出拳。
–目的:训练臂部力量和准确度。
7.动作六:挥拳–姿势: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交替挥拳。
–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速度。
8.动作七:旋风拳–姿势: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身体旋转,右臂向前击拳。
–目的:训练腰部力量和灵活性。
9.动作八:抱拳–姿势:站立,双手抱拳放在胸前。
–动作:向前抱拳,同时迈步前进。
–目的:练习前冲和抱拳动作。
10.动作九:马步横拳–姿势:马步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向前推出横拳。
–目的:训练腿部力量和横击能力。
11.动作十:膝撞拳–姿势: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向前膝盖击拳。
–目的:训练腿部力量和攻击高度。
12.动作十一:后踢拳–姿势: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向后踢腿,同时后踢拳。
–目的:练习后踢和攻击后方能力。
13.动作十二:回手拳–姿势:站立,双手放在腰间。
–动作:回旋回手拳。
–目的:训练手臂力量和角度控制。
教学方法1.组织性指导:老师示范动作,引导学生一起练习。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互相观摩和纠正动作。
3.对练演练:学生两两配对,模拟实战场景互相练习对攻。
4.实战应用:模拟真实场景,学生自由组合动作应用于实战中。
武术基本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武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勇敢、顽强、自信的意志品质。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武术的基本概念:武术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等。
2.武术基本功:包括手法、眼法、身法、步法、跳跃、平衡等。
3.武术基本套路:选择一些简单、实用的套路进行教学。
4.武术礼仪:抱拳礼、鞠躬礼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等。
2.示范法: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5.游戏法:设计一些与武术相关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准备活动(5分钟)a.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绳等。
b.进行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2.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a.讲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分类、特点等。
b.引导学生了解武术的内涵和价值观。
3.基本功训练(15分钟)a.讲解并示范手法、眼法、身法、步法、跳跃、平衡等基本功。
b.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基本套路教学(15分钟)a.选择一些简单、实用的套路进行教学。
b.分解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c.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逐步掌握套路。
5.武术礼仪教学(5分钟)a.讲解抱拳礼、鞠躬礼等武术礼仪。
b.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a.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b.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武术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2.学生基本功的掌握情况。
3.学生基本套路的熟练程度。
4.学生武术礼仪的表现。
5.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纪律、合作、积极性等。
六、教学建议1.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武术少年拳(第二套)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武术少年拳的特点与技击价值,培养对长拳的兴趣;基本掌握少年拳(第二套)的动作名称及动作技术,体现武术“精、气、神”。
体能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少年拳的学练活动,培养互教互学、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以及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尚武崇德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男生:10人,女生:20人)。
该年段的学生虽思想日渐成熟,但心里、生理的发育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尤其是六年级女生,就生理分析,她们偏爱一种不剧烈而又不失激情的运动,对充满韵律感的运动情有独钟。
而男生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通过武术套路的学习可以体现他们的坚韧和力量。
而且农村小学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本课为第4课时,通过本节教学,让80%的学生基本掌握整套动作的连贯性。
而且将现代体育舞蹈和武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弥补了双方的不足,最终使学生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组织纪律性。
重点难点重点:姿势正确,拳法清楚,突出套路演练的精神、节奏、连贯程度难点:表现出少年拳动作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体现武术的“精、气、神”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一)课前准备(一)创设情景,播放音乐,营造健康体育运动的氛围,课间操播放武术健身操和少年拳第二套。
使学生们和教师一起聚集在浓厚武术气氛之中。
活动2【活动】(二)开始热身部分:(9-10分钟)1、执行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组织,强调安全。
2、全体同学成一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3圈,跑中在口令的带领下,激发同学们的运动兴趣,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活动,以愉快的心理状态进入课的学习内容,从而起到激情引趣和热身的目的,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
活动3【练习】(三)学习提高部分:(28-30分钟)1、新授课程:(1)、采用集体练习的教学方法,首先重点强调复习少年拳(第二套)十二个动作中的第三动和第九动,然后,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及时改进和纠正。
体育武术课教案武术少年拳教学分2. 学生尝试学习A.预备式:两脚并拢直立,两手握拳屈肘抱于腰侧,两肩后展,拳心向上,下颌微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B.抢臂砸拳:(1)左脚向左跨一步,以前脚掌着地,上体右转,左拳变掌向右前下方伸出,掌心向下(2)上动不停,向左后方转体180°,同时左手向上、向左、向下绕环屈臂外旋,使掌心向上置于腹前;右手向右后、向上抡起下砸,以拳背砸击左掌心作响,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在砸拳的同时下跺震脚成并步半蹲,上体稍前倾。
目视前下方C.望月平衡:右脚后撤一步起立,同时右拳变掌,两手左右分开上摆,左手在头左斜上方抖腕亮掌;右手至右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注意力集中。
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重点:头与手动作协调一致。
重点:砸拳与震脚要同时完成。
攻防含义:左手抡臂掳抓,右拳抡起下砸。
22 中侧平举部位抖腕成立掌,掌心向右;左腿屈膝,小腿向右上提贴于右膝窝,脚面向下。
眼随左掌转动,在抖腕亮掌的同时向右转头。
目向右平视D.越步冲拳:(1)上体左转前倾,左腿向前提起,左手向左下后摆至体后;右手以掌背向左下后挂至左膝外侧,掌心均向内,目视左下方(2)左脚向前落步,右腿屈膝向前上提,左脚随即蹬地向前跃出,两臂向前向上绕环摆动,目视右掌(3)右脚落地全蹲,左脚随即落地向前伸直平铺地面成仆步;两臂同时继续由上向右、向下绕环,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侧;左掌屈臂成立掌停于右胸前。
目视前方(4)左掌经左脚面向外横搂,同时重心前移,右腿蹬直成左弓步;左掌变拳收抱于腰侧,右拳向前冲出,拳心难点:抖腕、转头、提腿的动作要同时进行。
攻防含义:回顾身后。
难点:步法的学习以及步法与手臂动作的配合。
跃步要远,落地要轻。
跃步时要与两手的动作自然相随。
重点:动作的连贯。
攻防含义:跃步接近对方后,右拳前击。
向下。
目视右拳E.弹踢冲拳: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在膝盖接近水平时,脚面绷平猛力向前弹踢;右掌收抱于腰侧,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武术基本功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步型: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
2. 武术基本手型:拳、掌、勾、指。
3. 武术基本手法:冲拳、推掌、亮掌、劈拳、扫腿。
4. 武术基本步法:垫步、跃步、滑步、转身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慢跑、徒手操等热身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 教学内容:- 讲解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的基本要领和练习方法。
- 示范动作,并让学生跟学。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小结:强调基本步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第二课时:1. 热身活动:重复第一课时的热身活动。
2. 教学内容:- 讲解拳、掌、勾、指的基本要领和练习方法。
- 示范动作,并让学生跟学。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小结:强调基本手型在武术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手型。
第三课时:1. 热身活动:重复第一课时的热身活动。
2. 教学内容:- 讲解冲拳、推掌、亮掌、劈拳、扫腿的基本要领和练习方法。
- 示范动作,并让学生跟学。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小结:强调基本手法在实战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第四课时:1. 热身活动:重复第一课时的热身活动。
2. 教学内容:- 讲解垫步、跃步、滑步、转身步的基本要领和练习方法。
- 示范动作,并让学生跟学。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小结:强调基本步法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如何灵活运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出勤率、练习积极性等。
3. 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和认同感。
五、教学反思1.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武术学习中取得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少年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武术少年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祖国武术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武术少年拳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教学难点:1. 动作的力度和节奏把握。
2. 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教学内容:1. 武术少年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武术少年拳的基本动作:拳法、掌法、腿法、步法等。
3. 武术少年拳套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武术少年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武术少年拳的基本动作,如拳法、掌法、腿法、步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三、套路教学1. 教师示范武术少年拳套路,并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套路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1. 组织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动作不熟练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提高练习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高练习,如加大动作幅度、提高动作速度等。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三、实战演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武术技能。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实战中的错误动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术少年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武术少年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的情况。
3. 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如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等。
传统武术12招教学设计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传统武术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传统技术的传承,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教学的需求。
以下是一个传统武术12招教学设计的例子:目标:1. 了解和理解传统武术的基本原理和哲学。
2. 学习和掌握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和招式。
3. 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
4. 发展自信心和自律能力。
时间:10周第一周:基本功练习1. 套路训练:通过学习和练习基本的套路,如太极拳或八卦掌,培养学生对武术动作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2. 基本动作练习:练习基本的拳法动作,如直拳和钩拳,以及踢腿动作,如侧踹和正踢。
重点是正确的动作和身体的协调性。
第二周:拳法练习1. 学习和练习传统武术的拳法动作,如少林拳和太极拳。
重点是正确的形态和动作顺序。
2. 拳法对练:学生之间进行拳法的模拟对抗,以加强技术和战术的应用能力。
第三周:腿法练习1. 学习和练习传统武术的腿法动作,如后踢和踢腿。
重点是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平衡。
2. 腿法对练:学生之间进行腿法的模拟对抗,以增强技术和战术的应用能力。
第四周:拳腿配合练习1. 学习和练习传统武术的拳腿配合动作,如直拳配合正踢。
重点是身体的协调和技术的精准度。
2. 拳腿配合对练:学生之间进行拳腿配合的模拟对抗,以提高技术和战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五周:应用技巧练习1. 学习和练习传统武术的应用技巧,如闪躲和格斗控制技巧。
重点是应对不同情况的技术选择和技术的变化。
2. 技巧对练:学生之间进行技巧的模拟对抗,以培养应用技巧和反应能力。
第六周:套路练习1. 学习和练习传统武术的套路,如刀法套路和剑法套路。
重点是正确的动作和套路的连贯性。
2. 套路对练:学生之间进行套路的模拟对抗,以提高技术和战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七周:武器练习1. 学习和练习传统武术的武器动作,如长刀和长剑。
重点是对武器的掌握和武器的运用技巧。
2. 武器对练:学生之间进行武器的模拟对抗,以增强技术和战术的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培养对武术的兴趣。
2. 通过学习武术基本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提升学生的武术基础技能。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手型:拳、掌、勾、爪、指。
2. 武术基本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
3. 武术基本手法:冲拳、劈拳、崩拳、横拳、推掌。
4. 武术基本步法:踢、弹、蹬、踹、扫。
5. 武术基本身法:上肢、下肢、躯干各部位的协调运动。
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10分钟)1. 课堂常规:集合整队,点名报数,师生问好。
2. 热身活动:慢跑、徒手操、关节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活动开身体。
(二)基本部分(40分钟)1. 武术基本手型学习与练习:- 教师讲解拳、掌、勾、爪、指的基本手型特点。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各手型的基本动作。
-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动作规范。
2. 武术基本步型学习与练习:- 教师讲解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的基本步型特点。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各步型的基本动作。
-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动作规范。
3. 武术基本手法学习与练习:- 教师讲解冲拳、劈拳、崩拳、横拳、推掌的基本手法特点。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各手法的基本动作。
-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动作规范。
4. 武术基本步法学习与练习:- 教师讲解踢、弹、蹬、踹、扫的基本步法特点。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各步法的基本动作。
-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动作规范。
5. 武术基本身法学习与练习:- 教师讲解上肢、下肢、躯干各部位的协调运动特点。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各部位的协调运动。
- 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动作规范。
(三)结束部分(10分钟)1. 学生自我放松: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2.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所学内容,并做好下周课程准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武术长拳的基本动作和特点,掌握前六式的动作要领。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前六式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挑战意识。
####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手型:拳、掌、勾。
2. 基本步型:弓步、马步、歇步、虚步、丁步。
3. 基本手法:冲拳、推掌、亮掌。
4. 基本步法:进步、退步、闪步。
5. 前六式动作:- 第一式:起势- 第二式:左弓步冲拳- 第三式:右弓步冲拳- 第四式:歇步亮掌- 第五式:马步冲拳- 第六式:仆步穿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前六式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难点:1. 动作的节奏感和力度控制。
2. 眼神与动作的配合。
一、开始部分(5分钟)1. 集合整队: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师生相互问好,检查服装。
3. 宣布本课内容与要求:讲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注意事项。
4. 安排见习生:安排见习生随队见习。
二、准备部分(10分钟)1. 热身慢跑:绕武术馆慢跑两圈,活动身体。
2. 徒手操:进行头部运动、四肢运动、俯背运动、弓步运动、仆步压腿、正压腿等。
三、基本部分(30分钟)1. 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练习:- 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个别纠正。
2. 前六式动作练习:- 教师讲解并示范前六式动作。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集体练习,教师纠正动作。
四、结束部分(5分钟)1. 放松活动: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2.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 归还器材:学生归还器材,整理场地。
####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出勤、态度、纪律等。
2. 动作质量:检查学生前六式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连贯性。
3. 技能提高:对比学生前后期的动作水平,评估技能提高情况。
山西大学教案(2007—2008学年第三学期)课程名称:武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授课专业:体育教育授课年级:2007总学时数:64教材:《武术》高教版作者:蔡仲林、周之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武术》人体版作者:编写组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山西大学教案一、准备部分:(20分钟)<一> 课堂常规:1.班长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
3.点名,安排见习生。
〈二〉热身活动:1.活动操。
(相关武术专项类)2.游戏。
(每位带活动学生设计一个,不得雷同)二、基本部分:(75分钟)〈一〉简介本堂课所学内容:1.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
2.武术组合动作。
3.少年拳十二式前六动。
〈二〉基本功练习:复习巩固前周所学内容。
1.腿法:正踢、里合、外摆、侧踢。
2.腰功:甩腰、吊腰、涮腰。
3.跳跃:腾空飞脚,大跃步前穿,旋风脚。
4.动作组合练习。
要求:动作规范,各尽所能。
精神抖擞,注意力集中。
及时纠正错误。
优秀同学示范表演。
〈三〉学习少年拳十二式前六动:1.预备势:并步、抱拳。
2.抡臂砸拳:半面左转90度,直臂抡圆,砸拳腹前。
3.望月平衡:两臂伸直,眼看右手。
4.大跃步前穿:提膝挂掌。
跃步前穿:注意空中造型。
搂手弓步冲拳:必须经过仆步。
5.弹腿冲拳。
6.马步横打:注意区别五步拳之马步架打。
7.并步楼手:注意右臂后勾手。
教法:口令指挥1.2.3.4.与动作名称相联系。
讲解示范相结合,精讲多练。
分动施教,分上、下肢,左、右,背面示范相结合。
组织:四列横队,错位站列。
分组练习时,设小组长,讲评。
三、结束部分:(5分钟)1.放松练习。
2.讲评本堂课。
3.布置课后作业。
山西大学教案山西大学教案山西大学教案一、准备部分:(20分钟)<一> 课堂常规:1.班长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
3.点名,安排见习生。
〈二〉热身活动:1.活动操。
(相关武术专项类)2.游戏。
(每位带活动学生设计一个,不得雷同)二、基本部分:(75分钟)〈一〉简介本堂课所学内容:1.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
山西大学教案(2007—2008学年第三学期)课程名称:武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授课专业:体育教育授课年级:2007总学时数:64教材:《武术》高教版作者:蔡仲林、周之华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武术》人体版作者:编写组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山西大学教案山西大学教案注: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各院系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栏目。
山西大学教案一、准备部分:(20分钟)<一> 课堂常规:1.班长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
3.点名,安排见习生。
〈二〉热身活动:1.活动操。
(相关武术专项类)2.游戏。
(每位带活动学生设计一个,不得雷同)二、基本部分:(75分钟)〈一〉简介本堂课所学内容:1.压腿法、正压腿、侧压腿、反压腿。
2.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
〈二〉柔韧练习:1.压腿:要求被压腿、支撑腿伸直;被压腿勾脚尖,向上,支撑腿脚尖方向有正向(正压腿)、侧向(侧压腿)两种。
反压腿,要求背对压腿前侧韧带。
2.手型:拳、掌、勾。
3.手法:冲拳,要点:从腰间出发,冲出高与肩平推掌,要点:左、右掌协调配合。
4.步型:弓步,要点:前弓腿大腿平,膝盖落点,脚弓。
后蹬腿直,后脚勾回45度。
马步,要点:自身3脚宽。
虚步,要点:前伸腿微屈,内旋,脚尖蹦直,上体直立。
仆步,要点:两全脚掌抓地,上体直立。
歇步,要点:两脚丁字型,两膝夹紧。
5.脚法:直摆性腿法要求:摆动腿伸直,勾脚尖,支撑腿伸直,两臂侧平举不晃。
屈伸性腿法要求:力量顺达,动作流畅。
〈三〉组织教法:1.两列横队,每行为组,集体练习。
2.原地的手型,手法,步型练习,行进间的腿法练习。
3.练习法:多次重复法,分组,口令,观察等方法。
三、结束部分:(5分钟)1.放松练习。
2.讲评本堂课。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练习课堂所学内容。
山西大学教案山西大学教案注: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各院系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栏目。
山西大学教案一、准备部分:(20分钟)<一> 课堂常规:(5min)1.班长整队,报告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