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之我见
- 格式:docx
- 大小:18.48 KB
- 文档页数:5
2016.4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声屏视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关于“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县级电视台,做好“三农”报道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
近年来,我台先后开办了《乡镇传送》、《农村大市场》两档电视对农栏目,通过十余年的运作,我们发现,想要播出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必须深入到农民中去,立足本地实际,满足群众需求。
一、镜头下移,聚焦农民生产生活农民是观众,更是我们的朋友,记者将镜头对准了农民,讲述农民朋友自己的故事。
与农民交朋友,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
与农民朋友心连心、心贴心,讲农民话、说农村事,才能让我们的新闻更鲜活、更接地气。
俯下身子,走进群众。
田间地头、村口街头、庭院炕头是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之所,在这里才能真正了解受众需求,才能做出最鲜活的节目。
我台记者长期扎根农村,哪户是种粮大户、谁家开展了特色养殖、今年农村合作社的效益怎么样、当前农业生产遇到了什么难题?这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都能及时掌握,使得我台的对农节目在致富典型引领、传递先进致富理念等方面深受群众欢迎。
在与农民做朋友的过程中我们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帮忙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009年,我县富林乡三宝村东升屯一农户家由于用电不慎发生火灾,房屋和家中物品及一万余元卖粮款全部被烧毁,受灾情况严重。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台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
并将农户惨遭火灾这一信息在《乡镇传送》栏目中报道,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伸出援助之手,向受灾户献爱心。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农户安度寒冬。
只要农户有困难,就有栏目记者帮忙的身影。
栏目的制片人王景彬,也亲切的被农户们称为老王大哥,在三十多年的从业时光中,他天天和农民打交道,农户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
在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制片人王景彬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在走访中了解到富林乡三宝村一农户因病导致家庭贫困,没有经济来源靠低保勉强度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合农户的实际制定了帮扶计划,帮助其联系贷款,并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养殖野猪,待野猪出栏后按照入股金额进行分红。
县级电视媒体对农节目的研究与探讨随着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农业领域也开始加强各种宣传,推广农业知识,提高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素质,县级电视媒体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本文从县级电视媒体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发优质农业节目,以满足不同农业主体的需求。
一、调研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农业领域的素质,必须先了解农业领域的问题。
通过对农业领域的科学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对于优化农业节目的制作、播出和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1.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度不高农村地区普遍认为,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难以理解,适应门槛较高,缺乏足够的实践长期来看,这些问题已经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如何加强对农民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2.农业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的传媒资源较少,导致农业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获取足够的农业信息。
断档现象的严重程度根据地区不同而异,更严重的地区需要媒体加大力度,向农村传递更全面、更及时的农业信息。
3.缺乏农业领域专业人才在农业领域缺乏专业人才,这对于农业的创新、推广、管理、销售等方面造成了一定障碍。
需要媒体加大力度,加强信息的宣传、网络推广、专业课程教育等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素质。
二、制作方向在了解农业领域的问题后,如何开发优质农业节目呢?1.科学选题优质农业节目必须要选题准确、专业、贴近生活,能够解决农业主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选题严谨,不断地发掘农业领域中存在问题,开发新的农业概念,深入分析,这样才能让节目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和艺术价值。
2.抓好细节农业节目制作对细节的把握非常重要。
首先,拍摄内容一定要真实,以生活为蓝本,传递真实的农业知识,让农民通过节目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其次,在定位中要把握好焦点和角度,使用合适的镜头和构图方式,既要体现美感,更要突出主题。
3.注重技能展示推广农业技能非常重要,因为技能的推广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素质。
县级台做好“三农”节目的几点思考单位:河北省顺平县安阳乡政府作者:周学丽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第3期一、人为本,立足本土,做到“三贴近”要做好“三农”节目,就要在节目的针对性上下功夫。
要经常下基层多了解一下农民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民情,心中有农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会使节目言之有物,使农民既感觉到好看,又感觉到能用,还感觉到可学。
农民在学习科学知识、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时候,往往只讲求实用,他们所关心的是身边的事物,他们所需要的是操作性强拿来就能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方法和措施。
在办好农业节目的过程中,我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心理与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抬脚,迈出致富的步伐。
但这也正是农民更新观念、提高应变能力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应选择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致富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农民。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
基层电视台处在“三农”宣传报道的前沿阵地,所办的节目能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需求,能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关键的一条,就是看“三贴近”落实得够不够好。
二、播出新颖的娱乐节目,激发农民的乐点。
(一)注重精粹,不要次品。
极向上的精品,杜绝品格低下、庸俗低级的次品,从节目内容到形式都要为农村观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形式多样,防止单调。
广播电视的文艺节目要在形式上不断寻求一些变化,努力做到多样化。
农民喜欢综艺节目,但专为农村观众收看的很少;农民有心参与休闲娱乐节目,机会也不多。
农民参与娱乐节目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充满活力。
(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电视应该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体。
对农村播出的文艺节目力争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让农村观众喜闻乐见。
农业节目之我见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发展中的大国。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人口7.3亿,占总人口的近60%。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电视台制作的农业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亿万农民家的荧屏上。
农民增收致富,进而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党的惠民富民政策,更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持。
农业类电视节目由于具有声画合一、通俗易懂、接收简便等特点,自然成为向农民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的最便利的平台。
很多特色鲜明、富有贴近性和服务性的农业类电视节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观众的欢迎。
但是目前我看许多电视节目走的是城市化、泛娱乐化和精英化的路子,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被边缘化,并失去话语权。
但农民多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缺乏“被认同感”,农业类电视节目观看的人非常少,网上查看的为何农业节目衰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传输资源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目前,省级电视台一般拥有10个频道左右,地市级电视台一般拥有3至5个频道,县级电视台的频道也在两个以上,而省级以下电视台开办的纯粹的农业频道几乎为零。
2节目形式单一,播出频率低。
从开办农业类节目的电视台看,多数仍停留在农业新闻和科技服务的层面,并没有向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方向延伸,而且日播的农业类节目少之又少。
3在资金、设备和人员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由于上述原因,不少地市级和县级电视台的农业类节目,有的中途停办,有的勉强维持播出。
显然,这种状况与党中央的要求相距甚远,极不相符。
我对创办农业节目看法是要有特点,就是从服务的角度出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的农业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
因此,将纯粹的农业节目向关注“三农”、服务“三农”转变!多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九月下旬的时候,主任去湖北荆州参观学习《垄上行》节目。
私下观看过几期,网上查询该栏目,发现该栏目之所以办的成功,走的就是服务这条路子,节目中“王凯热线”专门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十里八乡”主要反映乡村风貌、风土人情,介绍致富典型;“庄稼医院”以服务农事为主,主要提供各种农业科技服务;“维权时刻”通过法律手段,帮助农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县级电视台如何办好对农节目【摘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政府工作全局。
县级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加强对农宣传,是老百姓的需要,也是县级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做好这档节目,要带着感情,要不断探索创新。
唯有如此,对农节目才能办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Abstract】Agriculture, village, party and government of the farmer work matter pass work overall situation.The county class television station do good to the agriculture program, strengthen to the agriculture publicity, is the demand of the common people, is also the county class set onesel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emand.Work well this file program, take affection, continuously investigate innovation.Only such, then can do to the agriculture program be full of source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Key words】Television station;To agriculture program目前县级电视台是最基层的电视台,服务空间主要是农牧民,农牧民是最大的受众群体。
因此,县级电视台对办好对农节目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县级电视台的立足之本,也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对农业、农村、农牧民服务的职责所在。
办对农节目的实践。
使我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把节目办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牧民,才能办出地域特色。
浅议如何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第一篇:浅议如何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进入新千年以来,在电视、报纸和快速发展的网络媒体的挤压下,广播电台尤其是直接面向农村的县级广播电台,生存空间日渐狭小。
听众不断流失、经济效益下滑、发展举步唯艰。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客观上是媒体竞争激烈,主观上是我们不少县台在开办农村广播节目过程中,节目定位失准、节目形式呆板,缺乏广播节目应有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节目粗制滥造,节目质量下降,受众闻之乏味。
据了解,不少县级台,由于缺乏新闻源,要么把中央台、省台重头新闻拿来重播,要么剪报纸、翻杂志,只把旧闻作新闻,丧失了电台独有的时效性最强、最具灵动性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县级电台新闻节目还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一般性的动态报道多,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少;会议报道多,反映基层、反映群众实践活动报道少;浮在面上的报道多,紧贴生活、紧贴实际的报道少。
这些弊病,势必影响到听众的收听兴趣。
二是节目错位,弱化了对农村广播。
近几年,不少县台为了求生存,盲目效伤大台和专业台的办台风格,大量开办生活类、经济类、文娱类“非农”节目,忘记了自己的受众主体是广大农民。
与农民拉开了距离,也就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县级广播电台要办精、办活农村广播节目,就必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要求,明确责任,准确定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把每天发生农业、农村、农民中的生动事件、感人场景、动情故事和农民迫切需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文化精品、通过声音、通过电波传递给广大农民,切实为“三农”服务,求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适应“三贴近”要求,改进节目结构,扩大农村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媒体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影响力的竞争。
有影响力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存发展空间。
农村广播节目要扩大影响力,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创新节目设计,“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以争取更多听众。
县级电视台办好对农栏目之我见作者:高占民曹丽苹来源:《消费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农业类电视节目具有通俗易懂、声画合一的特点,成为向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的最便利的平台。
很多特色鲜明、富有贴近性和服务性的农业类电视节目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办对农节目已成为摆在县级电视台面前的紧迫课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点,办好农业类电视节目,不仅是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县级电视台挖掘信息资源、提高收视份额,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新闻从业人员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农村1.从关注“三农”到服务“三农”,是办好农业类电视节目的基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的农业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
因此,将纯粹的农业节目向关注“三农”、服务“三农”的方向延伸,便成为电视人的必然选择。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是我们县级台应该承担起的一份责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
作为农业大县的梨树县,全县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粮食种植面积405万公顷,粮食年产量达到50亿斤,全县81万的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了80%以上,这就确定了梨树电视台的对农宣传工作是整个电视宣传的主体。
因此,在做好新闻节目的日常宣传外,我们重点围绕《走进乡村》这个大的专题栏目,开设了三个有针对性的专题板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做好对农宣传工作。
第一个板块叫“农技直通车”,用农民的话,讲农民的事,关注农业生产,关注农民生活,深刻解读农业新技术、发展新趋势。
同时,开展农技专家与农民互动活动,为农民科技致富出谋划策。
第二个板块叫“科技天地”,这是与县农业局合办的《走进乡村》栏目中一档最常态的子栏目,主要向农民群众介绍各种农业科技知识及种养业知识;第三个板块分别叫做“聚焦新农村”、“百姓故事”、“百姓生活”,每次播出时三选一。
办好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之我见作者:蔺婧来源:《神州》2011年第32期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节目,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广播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现状拿我们府谷县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来说,广播对农节目历来是广播的优秀节目传统强项。
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电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这正是近年来电视对农节目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客观原因。
迄今为止我县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已初步成为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体来看,这些节目本着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信息,介绍勤劳致富的典型与经验。
这一点政府部门、农民群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办好对农节目是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一项基本职能。
更是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两个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
(二)办好对农节目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
电视对农节目从媒体类别上来说,是广播对农节目的进一步延伸,是广播电视拓展节目外沿、扩大节目覆盖、促进自身发展的可行之道,它将使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社教节目进一步得到拓展和丰富,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其潜在的受众群和收视率不可忽视。
(三)办好对农节目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办好广播电视对农节目能为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县广播电视台媒体在广大农村人口中的形象,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对当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节目定位不够明确,节目形态不够妥当。
办好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之我见
关于《办好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之我见》,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农业产业化格局的初步形成,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节目,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广播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载论文网
一、县级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现状
拿我们府谷县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来说,广播对农节目历来是广播的优秀节目传统强项。
随着农村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电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这正是近年来电视对农节目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客观原因。
迄今为止我县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已初步成为广播电视社教类节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体来看,这些节目本着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各类信息,介绍勤劳致富的典型与经验。
这一
点政府部门、农民群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办好对农节目是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需要,是县级广播电视台的一项基本职能。
更是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两个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职能之一。
(二)办好对农节目是广播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
电视对农节目从媒体类别上来说,是广播对农节目的进一步延伸,是广播电视拓展节目外沿、扩大节目覆盖、促进自身发展的可行之道,它将使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社教节目进一步得到拓展和丰富,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其潜在的受众群和收视率不可忽视。
(三)办好对农节目是县级广播电视台进一步提升自身形象、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办好广播电视对农节目能为党和政府的农村工作和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县广播电视台媒体在广大农村人口中的形象,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对当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二、目前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节目定位不够明确,节目形态不够妥当。
从我县情况来看,有的还只是外购有关节目再略作剪辑播出,节目缺乏本地特色、缺乏贴近性也就在所难免;尤其是电视把对农节目有的则放在某个社会性大栏目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专题(话题)类小栏目,或是把长达10分钟的栏目设置成了一个单
一内容的专题报道,以至节目的信息量低下、服务性不强;有的与有关部门联办后,由于定位不明及联办方式上的问题,运作方式不符合电视传播的内在规律?,可看性和实用性大为降低;有的节目播出时间相隔太长,既造成内容时效性不强,信息服务滞后,又难以使农民朋友形成稳定的收视习惯。
(二)编导、记者创作理念上的障碍。
不少节目编导认为,从广播电视业务上来说,做好专题类节目才更见功力,而在介绍某种农业实用技术时,往往又致力于把专业性技术完整地介绍给农民,由此导致了两种情况:一是专注于把十来分钟的节目做成一个专题,做得是兢兢业业,从广播电视专业角度看也还过得去,但农民不欢迎;二是即使在一些板块结构的节目中,传播技术、介绍经验的内容也做得拖沓冗长,影响了可看可听性和信息量的提高。
三、对县级广播电视台进一步办好对农节目的建议
(一)要加强办好广播电视对农节目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加投入、强化力量。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也历来是我们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方面。
在当代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在广大农民群众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应该而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而且随着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实
现和广大农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优秀的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必然会拥有稳定的收视群体,形成较高的收视率。
因此,各县广播电视台必须真正做到领导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提高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质量。
首先必须要加大投入、加强编导、拍摄、制作、主持人员的力量,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对节目(栏目)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乡镇广电站及相关部门通讯员的作用,组建好基层信息网络,尽量增加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使资源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二)明确节目定位,合理设置栏目。
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定位,是为“三农”服务,农民群众的需求就应是对农节目的定位。
设定栏目播出时间广播对农节目尽量放到白天,农民朋友一边干活一边可以收听到大量的信息,而电视对农节目尽量放到晚上的电视剧黄金时段之后。
(三)转变创作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电视媒体的自身特点和对农节目的定位决定了电视对农节目应该力求“短、新、快”。
电视对农节目编导应转变创作理念,县台的电视对农节目应有别于一般的电视社教节目,既然我们的节目是做给本地农民群众看的,那么就不要去开办面向“白领人士”的“专卖店”。
要致力于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和服务,努力形成以大量的各类农科知识、产供销信息、生活生产服务及致富典型经验介绍构成的“信息流”,向农民群众提供各种勤劳致富
的“路径”。
要办好电视对农节目,编导、记者的自身素质是关键。
一方面,台领导要支持编导、记者的工作,为他们创造好必要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他们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另一方面,编导、记者自身要学习农业发展政策和农业基础知识,经常深入到农村第一线,努力熟悉本地的农情、农时,提高制作节目的主动性、前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使节目更加切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办出自身特色。
只有这样,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才能获得理想的收视效果,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作者: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广播电视台蔺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