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效益实例分析(11.17)
- 格式:ppt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42
费用分析报告精选(范本多篇)费用分析报告精选(范本5篇)由会员“changhaihudie”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篇1:费用分析报告5月份总经办经过健全各项控制费用管理制度完善费用开支、物品材料使用台帐按照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实行层层控制分级把关及时做好分项分月统计、比较分析各项费用开支基本合理。
在实行非生产用油控制上采取分车定量限定时间的方式供给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也掌握了车辆用油的基本情景为进一步控制费用开支积累了经验。
一、管理费用差异比较分析1、招待费5月份发生*****元同比增加开支*****元本年结余*****、9元。
主要用于上级或业务部门来公司检查指导机组中修招投标、燃料管理、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以及日常来访接待。
2、办公用品费5月份发生5159、5元同比增加开支3758元本年结余*****、8元。
3、印刷及纸张费5份发生8726、49元同比减少开支4735、91元本年结余*****、45元。
4、小车修理费5月份发生*****、2元同比增加开支5035、19元本年结余*****、8元。
5、养路费5月份发生6300元同增加开支804元。
6、过走过桥费5月份发生9001元同比减少开支*****元本年结余*****元。
二、通讯费用分析根据公司通讯费用管理办法规定我们将通讯费用分办公电话、住宅电话、手机三部分实行包干控制使用办公电话以部门为单位结算考核住宅电话、手机捆绑以个人结算考核。
从上月执行情景来看总体较好有8个部门办公电话未出现超支结余费用1135、17元但了发电部、副总室、计经部、检修部、燃料管理部、设管部等6个部门超支费用2223、89元经核实以上六个部门话费超支的原因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与上级部门或业务单位联系这次暂不列入考核累计到年底结算。
手机、住宅电话实行了个人结算。
非生产用油分析5月份我们对各部门领取非生产用油进行控制并跟踪管理有较大效果。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特作出以下规定1、各部门领用油时凭开好的领料单到总经部办理审核换票内部油票手续方可加油。
财务学成本效益分析法及其案例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估项目、政策或投资的方法,它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以便判断是否值得进行该项目。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量化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并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建立一个比较。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项目的范围和目标: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确定需要评估的项目范围,例如一项政府政策的实施或者一项新产品的投资。
2.识别成本和效益:列出所有与项目相关的成本和效益,包括直接成本(如材料、劳动力)和间接成本(如管理、维护费用),以及直接效益(如销售收入增加)和间接效益(如品牌价值提高)。
3.量化成本和效益:对每个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具体地说,可以使用货币单位来量化,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4.时间价值调整:由于成本和效益在不同的时间发生,需要对它们进行时间价值调整,以反映现金流的价值。
5.比较成本和效益:将所有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6.敏感性分析: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项目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可以测试不同的利率、销售量、成本等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案例1:公司投资新生产线公司考虑投资一条新的生产线,用于生产新产品。
该生产线的总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预计每年可生产出100万个单位的新产品,每个单位的售价为10万元,每个单位的生产成本为5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成本效益分析:1.成本方面:总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每年的生产成本为5万元/单位*100万个单位=5000万元。
2.效益方面: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0万元/单位*100万个单位=1000万元,每年的利润为销售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即1000万元-5000万元=500万元。
3.时间价值调整:使用净现值方法对现金流进行调整,假设贴现率为10%。
计算净现值(NPV)=Σ(现金流量/(1+贴现率)^t)-初始投资成本其中,现金流量为每年的利润,t为时间。
费用分析报告(通用3篇)费用分析报告篇1为继续加强和完善收费管理,优化我区投资环境,根据省、市物价局的工作安排,我区于x年3月至4月底,由区物价局(价检局)具体组织实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在各收费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已完成。
按照省发改委《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报告制度实施细则》、市物价局《关于做好x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工作的通知》(洪价行字[]02号)文件要求,现就我区x年度收费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x年是党xx大胜利召开的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建设“实力、繁荣、和谐”青山湖的战略目标,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优异成绩。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97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13.56亿元,增长3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32.2%;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54亿元,增长41.7%;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9亿美元,增长19.5%;实际利用内资完成42.9亿元,增长10%;出口创汇完成3.25亿美元,增长3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98元,净增816元。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05‰。
我区已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的综合目标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x年收费管理基本情况根据年审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参加行政事业收费年审的部门为28个;全区收费单位年收费总额为2926.26万元,其中:行政性收费额1385.7万元,事业性收费额1540.56万元;较去年全区收费总额的3469.27万元降低了15.65% 。
这主要是因为x年中小学校全面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各收费单位的收费行为也较规范。
全区年收费总额占财政收入的2.1%。
x年,全区实际年审了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128个,应年审的收费许可证128个,年审率100%;年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4项,其中:行政性收费28项,事业性收费26项;有1个注销单位。
费用支出效益分析报告费用支出效益分析报告是一个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衡量一个项目或行动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这种分析很常见,因为它有助于评估商业、公共政策和个人的决策。
本篇报告将讨论效益分析的重要性、计算方法、运用场景以及其局限性。
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多关于费用支出效益分析的理解。
一、效益分析的重要性效益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通过对项目或行动进行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的理解其成本和收益特征。
其次,效益分析可以帮助确定项目或行动是否值得投入。
如果成本大于效益,那么这个项目或行动可能不是最优的选择。
第三,效益分析可以确定哪些成本和收益尤为重要。
这有助于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最后,效益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风险管理。
通过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决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可能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计算方法当进行费用支出效益分析时,需要做出一系列假设和预测。
这些假设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经济模型和专业预测来支持。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
1、成本效益比成本效益比通常用于评估使用资源进行的潜在项目或行动。
成本效益比示意图如下所示:成本效益比 = 成本 / 收益如果成本效益比大于1,则意味着项目或行动的收益高于成本。
如果成本效益比小于1,则问题的成本超过了其收益。
2、净现值净现值是将项目或行动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现在,并减去项目或行动的成本。
这个值可以用来衡量项目或行动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净现值示意图如下所示:净现值= Σ现金流量 / (1 + r)^t - 成本其中,r是指折现率,t是时间。
如果净现值大于0,则意味着项目或行动的收益高于成本。
如果净现值小于0,则收益不足以支付成本。
3、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是将项目或行动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现在,并使用不同的折现率来计算这些现金流量的收益率。
这个值可以用来衡量投资的回报率。
内部收益率示意图如下所示:内部收益率 = 投资/ Σ现金流量 / (1 + r)^t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成本的机会成本,则投资收益大于成本。
费用-效益分析法也称为边际分析法,它是以福利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其基本原理为:社会通过生产和消费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当消费者的总利益大于生产所消耗的总费用时,社会福利才能得到提高,不然的话,表面上需求满足了,而实际上社会福利反而降低。
当总收益大于总费用,且两者的差额最大时,社会福利的提高也最大,费用-效益分析法就是把每一经济行为与社会福利设施的全部效果和影响折算成货币单位,按其净利润进行方案比较,择优舍取的方法。
目前费用-效益分析法被引入环境经济学中,已成为评价防治污染方案、评价环境影响、制定环境标准等经济效果的重要工具。
在污染防治规划中,要花多少治理费用,是根据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确定的。
在环保设备应用技术经济分析过程中,用边际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来研究分析问题是具有技术经济价值的。
(1)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效用是一个人通过消费商品或劳动所得到的需求上的满足它说明了商品或劳动对个人的使用价值,也代表着个人本身的收益。
(2)边际费用边际费用指的是由于增加产量而增加的费用。
在环境经济学中,排放消减量的增加所需增加的费用,即为边际费用。
(3)社会最大净收益社会通过生产和消费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只有当消费者得到的总收益大于生产所消耗的总量费用时,社会福利才能得到提高。
当总收益和总费用之间差额最大时,社会福利的提高也最大。
总费用都大于总收益,这时社会得不到收益,经济效益降低。
在环境经济学的范畴内,污染被看做一种单纯的外部影响。
从理论上说,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按市场价格把它内部化,从而使环境质量成为一种商品,以恢复价格机制的作用。
例如可通过污染税、污染权、补贴、赔偿等环境经济政策,使污染的外部性做到内部化。
从环境经济学把环境质量看做是一种商品的观点,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社会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源,如同生产其他任何产品一样。
如何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以最少的费用,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即经济上最佳的污染水平,这就是人们在环境经济研究中所应用的费用-效益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