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事例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2013年10月3日,雅加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尊敬的印尼国会马祖基议长及各位副议长,尊敬的印尼人协西达尔托主席及各位副主席,尊敬的印尼地方代表理事会伊尔曼主席及各位副主席,各位议员朋友,各位部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阿巴嘎坝!大家好!今天,有机会来到印度尼西亚国会,同各位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
我是应苏西洛总统的邀请,对素有“千岛之国”美称的印度尼西亚进行访问。
这是我这次东南亚之行的第一站,是传承友好关系之旅,也是规划合作之旅。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座各位朋友,向兄弟的印度尼西亚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20年前,我曾访问过贵国,亲身体验了印度尼西亚发展情况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
20年弹指一挥间,但那时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依然历历在目。
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两国关系的旺盛活力,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近年来,在苏西洛总统领导下,印度尼西亚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努力,开创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我衷心祝愿印度尼西亚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交往的过程中,两国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交流交融的华彩乐章。
正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印度尼西亚民歌《美丽的梭罗河》所描述的那样:“你的源泉来自梭罗,万重山送你一路前往,滚滚的波涛流向远方,一直流入海洋”。
中国和印尼关系发展,如同美丽的梭罗河一样,越过重重山峦奔流向海,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代,两国人民就克服大海的阻隔,打开了往来的大门。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
中日关系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②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②事例:(日本学习西方列强后侵略第一个老师的事例)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2.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1972年,中日建交。
3.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2023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事例2023年,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事例近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中国人民也以团结一心的精神共同迈向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年,作为一个全球重要的大国,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事例令世界瞩目。
2023年中国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
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精准扶贫政策,将资源聚焦在贫困地区,为贫困人口提供教育、医疗、就业等各方面的支持。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和支持,展现了中国人团结一心的力量和决心。
2023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全国各地的企业和个人也积极响应,加大了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中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中。
这种团结一心的态度和行动,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发声和作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23年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事例还体现在国际事务上。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许多国际问题的解决。
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倡导国际社会秉持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和平、发展和公正的支持,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3年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事例还可以在科技创新领域找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科技发展。
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也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中。
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中国人团结一心的事例还可以在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找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致力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国各地的警察、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积极履行职责,为社会治安和社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篇一:人教版历史七下《对外友好往来》word教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师寄语:和平友好是世界交往的前提。
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对外友好交往的情况,主要与日本、天竺。
2.分析隋唐出现频繁交往的原因。
比较玄奘和鉴真的共同点。
3.比较日本与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日本使:日本先后次派出遣唐使或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学习仿唐制进行唐与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参考汉字,创建的关系在、、、等方面保留唐的风尚时间:东渡经过: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
影响:人员往来:、唐与新罗贸易往来:的关系新罗用制选官文化交流新罗引入、、等科技传入唐朝唐与天竺友好往来唐与天竺时间:的关系玄奘西游经过:从出发,到达天竺,遍访名寺,并在寺游学。
归国后,写成一书。
影响:二、记忆擂台1.天竺是的古称,唐朝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
2.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3.汉朝杰出的使者,并开辟了闻名,中印史上杰出的使者,中日交流史上传播者。
4.佛教发源地在,传入中原,北朝为宣扬佛教,开凿石窟著名的、,唐朝时西游天竺,并写成《》成为研究、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5.早在朝时,日本派遣隋使来到中国,在中日交往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时期)设计的。
三、合作探究1.看P28、P29《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分析归纳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2.P29—P31分析归纳唐朝与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史实(从次数、规模、影响来对比)。
3.对外交往中比较著名的人物及事迹。
4.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舞》,未知秦王何许人,有何功德?”你能帮助他吗?四、达标检测1、唐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A、鉴真B、崔致远C、遣唐使D、玄奘2、玄奘前往印度时,印度半岛被称为()A、印度B、印尼C、天竺D、孟加拉3、玄奘回国后,以其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A、《西游记》B、《桂苑笔耕》C、《老子》D、《大唐西域记》4、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A、高丽B、西域C、天竺D、日本5、玄奘西行的出发点是()A、逻些B、长安C、涿郡D、洛阳6、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A、隋朝B、西汉C、唐朝D、秦朝7、“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A、新罗B、日本C、波斯D、天竺8、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1)李冰(2)李春(3)玄奘(4)鉴真A、(1)(2)B、(3)(4)C、(1)(4)D、(2)(3)9、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A、朝鲜B、阿拉伯C、日本D、印度10、阅读郭沫若的下列诗作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频繁时期,大都发生在统治时间较长的汉、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等时期。
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友好,所以同外国交往的主流是和平友好交往。
建国以后,我国的对外关系在曲折中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纵向线索梳理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开始与周边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
这一融合兼并的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这时期民族关系体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主要体现在中央政权同越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上。
秦朝统一越族,开灵渠,设三郡,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
汉武帝时,汉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主要体现在两汉与西域的关系上。
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的贸易和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北方边境战争主要发生在中央政权与匈奴之间。
秦统一后,曾派兵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西汉时与匈奴和战并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三次大战,重创匈奴。
“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
东汉初年,大将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其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
对外关系特征: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国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开始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并突破了东亚范围,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关系。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
前身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
广泛应用于航海、野外探险等领域。
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
“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
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
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
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
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
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
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
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它的文明。
公元八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才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
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本课分析本课作为对外关系史专题,是隋唐社会开放的例证,它展示了隋唐两朝对外来事物的兼容并包和宽广的胸襟。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上乘秦汉下启宋元的重要时期。
唐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唐朝的威名远播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
学习本课交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唐朝,也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隋唐的开放政策以及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并为今天我们对外交往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学情分析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能力,但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2.学生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比较低,分析层次粗浅。
3.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它对世界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对外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唐朝在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通过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课前准备设计好的教案与学案;与学案配套的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提问: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
第六课(学案)对外友好往来【课程导入】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
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指的是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唐朝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僧侣不断来到中国,进行交流、访问、求学、贸易。
唐朝赴外使节和僧侣也很多,极大地密切了唐朝和世界各国的联系。
想一想,这些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异地他乡呢?当时有哪几条交通路线?途中又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呢?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下面这尊坐像是一件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1980年4月,这尊坐像曾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你知道这尊塑像塑的是谁吗?他是哪国人?有什么事迹?为什么他会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尊敬呢?鉴真玄奘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你知道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吗?《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一位外国历史学家这样写道:“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胡人后裔,或许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什么呢?2.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外贸活动频繁。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事例
1.郑和下西洋。
早在600年前的明代时期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所到之处,大都受到热烈欢迎。
如第一次远航到达占城,受到国王、臣民击鼓相迎。
船队用金银宝货,丝绸和青瓷碗盘等货物,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以及珍奇异物。
郑和下西洋时,邀请各国来华访问。
永乐时期,渤泥、满刺加、苏禄等国的国王、王后、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的南京、北京,有时随行人员达500多人,明朝政府盛情设宴款待,还赠予许多礼物,并把他们送来的礼物陈列在文华殿里。
当苏禄国王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时,明成祖下谕旨以王礼安葬于德州城北。
这是明代中外友好关系发展的一个突出事例,郑和下西洋,建立并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援助非洲。
在当代,中国每年向非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贷款)帮助他们建设非洲。
比如中国在刚果河上兴建了(中国借钱给刚果投资中国施工)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三倍大),然后现在那水电的债全免了。
3.中巴关系。
咱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似朋友加兄弟!例
如:在四川大地震过后,我们的友好邻邦,巴基斯坦,在第一时间,倾全国之力给咱们无偿援助!据说,为了能让运输机能多运点物资,他们不惜拆掉车上的所有座位!后来巴基斯坦也发生地震,我国也是在第一时间进行援助,这两个“第一”,正如扎尔达里所说,再次表明了巴中两国“比海深、比山高”的兄弟情谊。
4.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国际著名的外科医生。
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于1938年初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同年6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带领流动医疗队活跃在山西、河北两省。
他总是不顾危险,亲临前线,就地施行医疗手术,从而大大减少了伤病员的死亡,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同时,他还帮助方兆元等八路军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为部队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从而赢得了根据地的干部、战士和老乡的尊敬和爱戴。
在共同的战斗中,白求恩也对八路军和根据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一次手术中,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他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