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杂草曼陀罗对作物化感机理的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2.50 KB
- 文档页数:5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曼陀罗花(学名:Datura metel)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被称为曼陀罗、鬼针草等,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曼陀罗花主要含有生物碱类物质,如托品、阿托品、曼特宁等,这些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药理和毒理效应。
近年来,对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曼陀罗花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含有的生物碱类物质上。
托品和阿托品是曼陀罗花中主要的生物碱,它们具有止痛、解痉、扩张血管、抗胆碱能等作用。
研究表明,托品和阿托品可通过与胆碱能受体结合,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减少神经冲动的传递,达到镇痛和解痉的效果。
托品和阿托品还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液供应,对循环系统有保护作用。
曼陀罗花的毒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含有的生物碱类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上。
由于曼陀罗花中的生物碱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会导致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早期中毒症状包括口干、瞳孔散大、心悸、头晕等,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幻听、意识混乱甚至昏迷等症状。
曼陀罗花的生物碱还具有肌肉松弛作用,可能导致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等。
近年来对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发现,曼陀罗花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不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还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曼陀罗花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心血管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
这表明曼陀罗花除了存在毒性外,还有一些有益的生理效应。
研究还发现,曼陀罗花的生物碱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一项实验发现,曼陀罗花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这为曼陀罗花的药用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曼陀罗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毒性。
近年来,对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发现。
曼陀罗花含有较多的曼陀罗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认为是曼陀罗花的活性成分之一。
曼陀罗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一项实验证实,曼陀罗酮能够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µ-阿片受体结合,发挥镇痛作用。
曼陀罗酮也具有抗炎和抗痉挛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和痉挛性疾病。
曼陀罗花中的曼陀罗酮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曼陀罗酮的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曼陀罗酮可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和缩小血管等作用,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性症状。
大剂量曼陀罗酮的摄入甚至可导致昏迷、抽搐、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
曼陀罗花还含有一些其他成分,如生物碱、多糖等,这些成分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部分研究发现,曼陀罗花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尽管曼陀罗花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但其毒性也不能忽视。
曼陀罗花的所有部位均含有曼陀罗酮类化合物,且含量较高,因此曼陀罗花在药用时需要慎重使用。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使用曼陀罗花的剂量不宜超过100毫克,儿童和老年人的剂量更应小心控制。
曼陀罗花的使用也需要遵医嘱,不宜自行使用和滥用。
曼陀罗花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毒性。
曼陀罗酮类化合物是曼陀罗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镇痛、抗炎、抗痉挛等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曼陀罗花的药用需要慎重使用,遵医嘱、控制剂量,以免发生中毒和严重后果。
对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仍有很多未知,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其更多的活性和毒性成分,为药物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曼陀罗花,又称为曼陀罗草、曼陀罗莲,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植物,被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和传统草药中。
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学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曼陀罗花的成分曼陀罗花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生物素、酮类化合物等。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曼陀罗生物碱,这是一种强烈的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其根部和块茎中。
曼陀罗生物碱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也具有抑制作用。
尽管曼陀罗花含有强烈的毒性成分,但它在一定剂量下也可能具有药用价值。
曼陀罗生物碱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曼陀罗生物碱能够扩张血管、减缓心率和降低血压,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止痛作用。
曼陀罗花还被用作传统草药,被认为能够治疗癫痫、神经衰弱、焦虑和失眠等疾病。
尽管曼陀罗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毒性作用也不可忽视。
曼陀罗生物碱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严重的毒性作用,过量食用甚至会导致死亡。
曼陀罗生物碱还可能对消化系统和肾脏产生损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研究进展针对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曼陀罗花的化学成分,探索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试图找出曼陀罗生物碱的药用价值,并寻找解毒剂。
一些研究表明,曼陀罗生物碱能够通过特定的途径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产生治疗作用,这为曼陀罗花的药用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些科研团队还在研究曼陀罗花的毒性机制,努力寻找解毒剂和对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曼陀罗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必须慎重使用。
曼陀罗花的毒性极大,容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并确保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曼陀罗花(Datura)是一种植物,被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地区。
该植物被广泛用于神秘仪式、宗教儀式、巫术和草药治疗中。
曼陀罗花具有潜在的药理和毒理学作用,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曼陀罗花中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物质和酸类化合物等。
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生物碱,如生物碱托吡酯(Scopolamine)、阿托品(Atropine)和山蓮碱(Hyoscyamine)。
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能够阻断乙酰胆碱受体,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这使得曼陀罗花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条件中具有潜在的药理作用。
曼陀罗花在药理学上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
研究发现,曼陀罗花的生物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哮喘、胎盘早期剥离、消化系统疾病和运动障碍等。
曼陀罗花的生物碱还被用于手术前的肌肉松弛、停工胆汁、预防和治疗运动暴露症等。
曼陀罗花也具有一些潜在的毒理学作用。
生物碱托吡酯和阿托品具有强烈的毒性,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幻觉、嗜睡、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口干、瞳孔扩大和尿潴留等。
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曼陀罗花可能导致依赖性和成瘾性。
曼陀罗花的毒性可能导致意外中毒,特别是对于儿童和宠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学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关注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特性,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模型以及临床研究来评估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还需要研究曼陀罗花的植物化学成分和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曼陀罗花具有重要的药理和毒理学作用,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具有潜在的影响。
虽然曼陀罗花的药理作用在一些条件下已被证实,但其毒性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为曼陀罗花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提供更多信息,并确保其在医疗和其他领域的安全使用。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植物的认识深入,越来越多的植物被用于药物和医疗领域。
曼陀罗花便是一种被广泛利用的植物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治疗中。
但是,曼陀罗花也有许多毒性反应,大剂量或误用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和死亡。
因此,了解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的研究进展至关重要。
药理学研究表明,曼陀罗花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环类生物碱,包括羚羊角酸、马钱子甲素和异色芥酸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各种不同的药理作用,如镇静、抗抑郁、神经保护和肝保护作用。
曼陀罗花还含有多种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类、酚类和花青素类,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另一方面,曼陀罗花也有一些毒性反应。
曼陀罗花中的三环类生物碱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效应包括幻觉、神志紊乱、精神错乱和谵妄等症状,还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同时,曼陀罗花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律不齐、心脏衰竭和低血压等副作用。
此外,曼陀罗花还可以引起瞳孔扩张、口干、皮肤瘙痒、腹泻和恶心等不良反应。
毒理学研究显示,曼陀罗花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其中的三环类生物碱。
这些生物碱在体内经过代谢后被转化为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通过与人体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结合,导致细胞损伤、细胞凋亡和肿瘤等不良效应。
曼陀罗花的毒性与剂量有关,大剂量或误用曼陀罗花会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减少曼陀罗花的毒性反应,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首先,任何人都不应超过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曼陀罗花。
其次,在使用曼陀罗花之前,应该先与医生咨询,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
最后,要选择正规生产商的曼陀罗花,并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总的来说,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但其毒性反应也不可忽视。
随着我们对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曼陀罗花的作用和安全使用方法,以确保其在医学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植物入侵的化感作用及影响化感物质的释放的因素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欣1 植物入侵的化感作用现象大量的研究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在和新生境植物种间相互作用中能够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去影响当地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和分布,即所谓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Rice,1984)。
外来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来排挤本土植物,形成单优种构成的群落,针对这种现象,学者们提出“新武器假说(Novel weapon hypothesis)”(Bais et al,2003),从种间化学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外来植物入侵。
Callaway等以原产欧亚大陆后传入北美的入侵杂草扩散矢车菊(Centaurea difusa)为研究对象,做了大量关于NW 假说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他们认为化感作用在植物入侵过程中充当了调节入侵地植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改变原有的群落结构的重要角色。
Callaway等2000年10月在《Science》上的文章报道C. diffusa在北美通过根部分泌物抑制入侵地伴生植物的生长,从而达到排挤当地植物种的目的。
进一步研究还证实C. diffusa之所以在原产地亚欧大陆不能蔓延成灾是因为原产地与其伴生的erssenii根分泌的化感物质抑制了C. diffusa根系对磷元素的吸收,导致其生长受到抑制(Callaway 和Aschehoug,2000;Callaway et al.,1999)。
Vivanco等(2004)从群落水平进一步支持了NW 假说。
他们分离鉴定出扩散矢车菊种起主要化感作用的物质为8一羟基喹啉(8一Hydroxyquinoline),试验结果表明该物质在北美矢车菊群落土壤中的含量是欧亚土壤的3倍。
而北美当地植物种群对这种物质又非常的敏感,把它的溶液加入当地种根际土壤后引起本地种9O%的死亡。
他们接下来用分别来自北美和欧亚的植物和土壤构建试验群落比较当地种与原产地植物对扩散矢车菊的抵抗力时同样也发现前者的抵抗力显著小于后者。
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5期77㊀作者简介:李翔(1971-),女,汉族,山西代县人,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程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着明确的规定.更多公司的财务机构也是有着详细的法律条例约束着财务工作人员,就使得企业机构在注入新生力量时对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需要一个可信度高的评判标准,那么专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3㊀现行专业资格证书与财经专业大学生匹配问题3.1㊀首先考核内容问题对专业证书的考核内容存在过多的应试成分与企业机构的实际问题解决和业务操作脱轨,并不能在本质上给考取证书的财经类大学生在工作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还有在规则方面除了本国推行的证书其它外来的专业证书所考核的知识体系不适用于现行市场.3.2㊀再者培训体系问题证书的考核费用以及辅导资料费用比较昂贵,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是一笔价格不菲的支出,在通过考试持证后的培训体系与当前市场的发展规律的匹配性,举办证书考核机构的专业性以及在行业内的信誉和控制力.从证书的推广㊁辅导㊁考核以及培训一套体系与本国国情符合程度.3.3㊀还有证书认可度问题我们要知道证书设立的目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让不专业的人变专业是行业规范化运行,降低风险程度.考取证书的目的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增加竞争的筹码.然而由于前文所述的主要问题使得很多企业机构对证书的信可程度较低;专业考试举办方对证书通过率的把控程度对证书含金量的维持.3.4㊀最后专业匹配性问题专业级别证书与财经类专业大学生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匹配程度不高.本科阶段财经类专业大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不仅与证书的内容体系有出入还难以符合当前企业机构的实际需求.加之对其不了解,信息流动存在阻碍,辅导机构盲目夸大使得财经专业大学生对很多着专业证书认知存在偏差,难以匹配变得更加严峻.4㊀具体解决措施4.1㊀与时俱进改进内容本国的财经专业证书设立应当结合当前教育体系和实际企业需求.首先对该行业进行深入化研究制定严格化标准,在根据当前财经专业的教育内容制定考核内容和形式.接着对于外来专业证书也适当的加以规范约束使其贴合本国国情.最后注重考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高校教育㊁证书教育与企业需求联动培养人才的方针.4.2㊀根据市场以及知识体系发展改进培训目前市场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参差不齐的辅导机构进行吹捧和虚假宣传,严重误导财经专业学生影响其发展方向,也使得证书信可度大受影响.对此整体行业市场建立较为一致性的标准行,政单位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再者就是昂贵的考核费用,对于财经专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补贴优惠政策.最后就是培训机制,目前大多数证书培训机制流于形式没有给持证人实质上的提升也没有给证书带来新的内容更没有促进行业进步.需要加强后续培训的监管,用以做的培训内容的与时俱进.4.3㊀立法保障与建立专业协会保障当证书的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评判标准之后需要一定的支持来保证其地位与公信力.对于行业认可度比较高的专业程度高的证书可以适当的制定法律条文保证其在行业在的地位,维护持证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民间组织同行业的具有影响力的持证人可以自发组成行业协会来共同规划行业发展,相互监督持证人的行为保证证书的含金量与信誉.4.4㊀学校与社会企业进一步接轨提升匹配性对于财经专业本科的高校教育适当予以引导,有进一步深造学习想法的学生对其更多的理论教育,对有准备就业或者更全面提升自己的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加深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实践人才.学校在对本科生教育是涉及实际应用问题时,可以适当的教育证书教育体系,用以提升财经专业大学生与专业资格证书的匹配性.参考文献[1]杨芬,徐玉英.职业资格证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9):194G195.[2]李浩泉,陈岸涛.我国职业资格制度框架的困境㊁借鉴与展望[J ].职教论坛,2019,(08):144G149.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李㊀翔(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㊀要:曼陀罗是茄科野生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广发分布.全株有毒,适量有镇静㊁镇痛㊁麻醉的功能.含有多种有毒的丙烷生物碱,如阿托品㊁茛菪碱和东茛菪碱.在东方医学中,特别是在阿育吠陀医学中,曼陀罗被用于治疗各种人类疾病,包括溃疡㊁伤口㊁炎症㊁风湿病和通风㊁坐骨神经痛等.以往的一些研究报道了曼陀罗的药理作用;关于药理㊁毒性和植物化学的完整信息仍然不清楚.在医学上,曼陀罗以糊剂或溶剂的形式减轻局部疼痛,不会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口服和全身给药可能导致严重的抗胆碱能症状.因此,了解这种植物的毒性和潜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茄科植物;植物化学;药物毒性;阿育吠陀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35.0440㊀引言曼陀罗是这个科中最常见的一种茄科植物,原产于亚洲,在美国㊁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也有发现.广泛分布于温带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统上,曼陀罗被用于宗教,也作为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草药治疗哮喘.服用曼陀罗会产生幻觉.不当使用会导致中毒.据报道,食用含有曼陀罗的食物,会导致人和动物意外中毒.在食用谷子㊁小麦㊁黑麦㊁玉米和豆类种子的地区,曼陀罗是一种常见的杂草,有时会污染农作物种子.在阿育吠陀医学中,曼陀罗是治疗各种人类疾病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5期78㊀㊀的有效药物,可用于溃疡㊁血管阻塞㊁风湿病㊁通风㊁坐骨神经痛㊁瘀伤㊁肿胀㊁发烧㊁哮喘㊁支气管炎㊁牙痛等许多民间药物治疗中.在现代医学中,曼陀罗的治疗作用被其毒性作用所掩盖,服用大量的曼陀罗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困惑㊁怪异行为㊁幻觉和随后的失忆等症状,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曼陀罗的药理和毒理作用.1㊀植物1.1㊀曼陀罗原产于北方沙漠美国西南部㊁中美洲和南美洲,欧洲㊁亚洲和非洲,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从克什米尔到锡金高达2700米,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地区.1.2㊀曼陀罗是一种高大粗壮的灌木曼陀罗约3-4英尺高,在肥沃的土壤上,甚至可以达到6英尺高.茎绿色或紫色,无毛,圆柱形,直立多叶,光滑,呈叉状反复分枝.叶子被碰伤后,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㊁沉重的㊁有点令人作呕的麻醉气味.花柱是无苞片的㊁有花梗的㊁有甜味,如果长时间呼吸会使人昏迷.花束会结出一种干硬多刺的球形果实.这些果实最初是绿色的,随着成熟而变成棕色;种子暗淡,不规则,颜色深;表面可能有凹坑或轻微的网状.1.3㊀曼陀罗通过种子萌发繁殖曼陀罗本质上是一种温带植物,但生长在世界各地的土壤中.种子通常在15ħ下,3-6周内发芽.种子在贮藏中可以存活数年.1.4㊀曼陀罗在尼泊尔的民族医学应用在尼泊尔西部,将曼陀罗的叶子㊁大麻的叶子和新皮罗夏的茎捣碎,用于治疗头痛.碾碎曼陀罗种子,口服以缓解消化不良.在尼泊尔中部,人们在睡觉前把新鲜的叶子加热,放在扭伤的身体部位,可以达到止痛效果.叶子上的汁液和温牛奶一起食用,可有效排出肠道蠕虫,特别是绦虫.1.5㊀植物化学自20世纪30年代初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曼陀罗的植物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植物化学成分为丙烷生物碱㊁阿托品和东莨菪碱.据报道,整个植物中含有0.26%的生物碱.曼陀罗种子含有莨菪碱,1833年G e i ge r 和H e s s e 首次分离纯化并结晶.莨菪碱与主要生物碱阿托品相同,随后,研究人员认为阿托品占主导地位.种子含有脂肪油(25%),从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脂肪酸,D o h m e 的结论是,茎中生物碱的含量甚至比种子高,种子种生物碱的含量比叶子高.I r a n Gb a k h s he t a l 等人报道了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含量及莨菪碱的含量.研究表明,根中东莨菪碱的含量低于阿托品,茎中也一样.在茎部,阿托品的含量几乎是东莨菪碱的三倍.然而,叶和种子种东莨菪碱的含量高于阿托品.2㊀药理作用2.1㊀含有多种生物碱曼陀罗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包括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具有抗胆碱能和支气管扩张活性.阿托品和东莨菪碱通过阻断气道平滑肌和粘膜下腺细胞上的毒覃碱受体来发挥作用,从而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发作.曼陀罗作为一种平喘香烟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哮喘患者与轻度气道阻塞.但是,如果用曼陀罗治疗孕妇哮喘时,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胎儿,会导致烟碱受体脱敏,最终可能会对胎儿造成永久性损伤.2.2㊀癫痫曼陀罗的抗癫痫作用尚未见报道,但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对癫痫具有一定作用,采用单次全身注射锂和匹罗卡品,建立大鼠癫痫状态的试验模型,然后用含有曼陀罗的中药合剂对大鼠进行治疗.致癫痫状态诱导一周后,给大鼠注射黄芩提取物㊁半夏提取物治疗,治疗期间未出现癫痫发作.试验结果说明,适当的中药和曲铵配合使用有助于辅助治疗癫痫.2.3㊀有机磷中毒曼陀罗含有阿托品等抗胆碱能化合物,是治疗有机磷中毒中枢胆碱能症状的有效药物.巴尼亚等人实验表明,将曼陀罗种子在水中加热,制得2m g/m L 阿托品溶液,雄性大鼠腹腔内单次注射,5分钟后皮下注射25m g/m L 的敌敌磷,曼陀罗种子提取物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有机磷中毒大鼠的存活率.2.4㊀抗菌活性曼陀罗甲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杀菌活性呈剂量依赖性.然而,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很少或没有发现.乙醇提取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最低.水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活性,而淋病奈瑟菌对两种提取物均有抗性.曼陀罗对多种霍乱孤菌和副溶血性孤菌均有杀灭作用.2.5㊀抗真菌活性对膨大青霉素㊁黑曲霉㊁寄生曲霉㊁黑曲霉炭疽杆菌㊁氧化饱镰刀菌等真菌具有天然抗真菌作用.曼陀罗乙醇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肥大细胞中介物的释放.2.6㊀驱散蚊虫曼陀罗植物产生一种特有的气味,可以驱避各种昆虫和害虫.据报道,在实验室条件下,曼陀罗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成年双斑蜘蛛(四斑螨)具有很强的杀螨㊁驱虫和产卵抑制作用.叶子和种子的乙醇提取物,48小时后,对成年蜘蛛螨的死亡率可高达98%,可用于治理双斑点蜘蛛螨.2.7㊀抗癌作用一定活性的曼陀罗对人的鼻咽部表皮癌具有抗癌作用,但是在使用曼陀罗作为抗癌剂时应采取预防措施,因为可能会发生不良的抗胆碱能作用.3㊀毒性评估曼陀罗主要研究其毒理性质,曼陀罗中毒在印度很常见,通常与种子有关,许多意外中毒的案例表明,中毒的一般症状包括躁动㊁痉挛㊁视力模糊㊁畏光㊁口干㊁极度口渴㊁心跳过快,恶心和呕吐㊁说话困难㊁体温过高㊁高血压㊁失去知觉和昏迷等.研究表明,曼陀罗急性毒性显著增加红细胞㊁红细胞压积㊁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水平.同样,在四周的亚急性毒性研究中,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升高,120天的慢性毒性研究表明,生物碱的水平下降,肝酶活性显著提高.4㊀结论在«阿育吠陀»中,曼陀罗的不同部位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人类疾病,包括局部用药和口服用药,但缺乏对曼陀罗毒性的专门知识.上述的药物作用可以用于现代草药方法.曼陀罗的使用,须在具备卫生保健专业知识的人员护理下用于治疗,曼陀罗的副作用可能是极其严重和有害的,因此,虽然具有很多效益,但在用于治疗前,应始终考虑其毒性风险.参考文献[1]F o r n o n i J ,N úñe z -F a r f án J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e c o l o g y of D a t u r a s t r a Gm o n i u m :g e n e t i cv a r i a t i o na n dc o s t sf o rt o l e r a n c et od e f o l i a t i o n [J ].E v o l u t i o n ,2000,54(3):789G797.[2]L u n a -C a v a z o sM ,B y eR .Ph y t o g e o g r a p hi c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ge n u sD a Gt u r a (S o l a n a c e a e )i n c o n t i n e n t a lM e x i c o [J ].R e vM e xB i o d i v e r s ,2011,(82):977G988.[3]B e r k o vS ,Z a ye dR ,D o n c h e v aT.A l k a l o i d p a t t e r n s i n s o m e v a r i e Gt i e s o fD a t u r a s t r a m o n i u m [J ].F i t o t e r a pi a ,2006,77(3):179G182.[4]D e s s a n g e sJF .A h i s t o r y ofn e b u l i z a t i o n [J ].J A e r o s o l M e d ,2001,14(1):65G71.。
《基于组合模型的辽宁省外来入侵植物曼陀罗和黄花刺茄适生区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外来入侵植物的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辽宁省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近年来也面临着外来入侵植物的问题。
其中,曼陀罗和黄花刺茄是两种在辽宁省广泛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其生长迅速,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组合模型对辽宁省曼陀罗和黄花刺茄的适生区进行研究,以期为辽宁省的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组合模型的方法,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学原理,对辽宁省曼陀罗和黄花刺茄的适生区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收集:收集辽宁省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地理环境数据,以及曼陀罗和黄花刺茄的分布数据。
2. 模型构建: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曼陀罗和黄花刺茄的生态位模型,包括生物气候模型、地形模型等。
3. 组合模型:将各个单一模型进行组合,形成组合模型,以更准确地预测曼陀罗和黄花刺茄的适生区。
4. 适生区分析:根据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曼陀罗和黄花刺茄在辽宁省的适生区,包括适宜生长的区域和不适宜生长的区域。
三、研究结果通过组合模型的预测,我们得出了辽宁省曼陀罗和黄花刺茄的适生区分布情况。
1. 曼陀罗适生区:曼陀罗在辽宁省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东地区和辽西地区的一些低山丘陵地带。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地形特征等生态环境因素适宜曼陀罗的生长。
2. 黄花刺茄适生区:黄花刺茄在辽宁省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南地区的一些平原和河谷地带。
这些地区的湿润气候、肥沃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为黄花刺茄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们还发现,曼陀罗和黄花刺茄在辽宁省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有向内陆地区扩散的趋势。
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曼陀罗和黄花刺茄在辽宁省的适生区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但also 指出其扩散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入侵植物马缨丹对4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卢向荣;谭忠奇;林益明;柴纬明;周海超【摘要】Lantana camara , Verbenaceae family, is one of the invasive alien plants. Previous study about the allelopathy of L. camara mainly focused on exudates from stem and leaf,however,few study analysed the allelopathy of root exudates. At present,with the increasing of L. camara invasion expands scales,the plant has been expanded into farmland gradually. The aims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allelopathy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extracts from L. camara leaf and root on the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Vigna radiata ,Brassica campestris , Triticum aestivum and Oryza sativa. Different parts and concentrations of water extracts from L. camara had different allelopathic effects on four receiver plants. Except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2 mg/mL) had slight facilitation effects,other higher concentrations (20,50,100,200mg/mL)showe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effects and the inhibition increased with concentrations. The sensitivity of water extracts from L. camara was different among four tested species,B. campestris was sensitive to allelopathy of L. camara,while O. sativa was not. This study ga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rops aroud L. camara,and also provide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control of current invasions and prevention of future invasions.%马缨丹(Lantana camara)是马鞭草科中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植物,为了明确马缨丹对入侵地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研究了不同浓度马缨丹叶片及根系水浸液对绿豆(Vigna radiat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ryza sativ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缨丹不同部位及不同浓度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化感效应不同,马缨丹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低质量浓度(2 mg/mL)轻微促进、中高质量浓度(20,50,100和200 mg/mL)较强烈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抑制效应不断增强.不同作物对马缨丹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油菜对马缨丹的化感作用反应最为敏感,水稻最不敏感.本研究为提高农作物在受马缨丹入侵田地的生长竞争力提供实验依据.【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52)001【总页数】6页(P133-138)【关键词】马缨丹;化感作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作者】卢向荣;谭忠奇;林益明;柴纬明;周海超【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 361102;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福建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 361102;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 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5马缨丹(Lantana camara)又名五色梅、七变花,为马鞭草科马缨丹属常绿小灌木,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马缨丹于1645年作为一种观赏花卉由荷兰引入台湾,后逸为野生[1],现广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香港和澳门等.由于马缨丹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它已被列为世界10种最有害的杂草之一[2].在入侵地,马缨丹大面积侵占牧场、森林、果园、路旁弃荒地和农耕地,排挤替代本地物种,破坏当地的生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并因其植株有毒而严重威胁到农牧业生产和人畜健康[3].化感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根系分泌、茎叶淋溶、植株挥发以及凋落物分解等释放出各种化感物质,抑制邻近土著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从而使自身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在新生境中顺利地实现定殖和扩散[4-6],已经成为研究入侵机制的重点和热点[7-12].马缨丹的水浸液、挥发油及酚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对一串红、萝卜、黄瓜以及水葫芦等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3,13-14].前人关于马缨丹化感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茎叶淋溶物上,但关于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尚未报道.目前,马缨丹入侵面积不断扩大,已逐步侵入农田.本文以马缨丹叶片及根系为供体材料,选择常见的农作物绿豆(Vigna radiata)、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ryza sativa)为受试植物,研究马缨丹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初步探讨其化感作用机理,为进一步阐明外来植物入侵的化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利用马缨丹这种野生植物资源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马缨丹叶片及根系采自厦门大学校园后山,采集后蒸馏水洗净,40℃烘干,粉碎,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5于室温下浸泡48h获得质量浓度为200mg/mL的水浸液,再稀释成质量浓度为100,50,20和2mg/mL的水浸液备用.受体农作物种子为“中绿1号”绿豆、“华油杂62”油菜、“绵麦48”小麦及“冈优188”水稻,均购于江西上饶市农贸市场.1.2 化感作用测定采用种子萌发法[15].供试种子先用10%(质量分数)NaClO溶液消毒2次,蒸馏水洗净.取培养皿垫上滤纸,100℃灭菌2h,冷却后备用.将消毒过的种子按种粒大小每皿放置10~20粒不等,分别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马缨丹叶片及根系浸提液,并以蒸馏水为对照.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5℃,相对湿度80%,12h光照).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种类作物而异.实验过程中,加适量水保持滤纸湿润.每天记录种子萌发状况至种子不再萌发时(绿豆、油菜、小麦及水稻分别为4,6,5及7d),测量根长、苗高和鲜质量.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3个培养皿.从每个培养皿中随机挑选10株幼苗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为幼苗根长和苗高,其中有须根的植物测量最长根.发芽势为在发芽试验规定期限的最初1/3时间内,种子发芽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萌发率为供试种子的发芽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由此,进一步获得萌发抑制率、幼根及苗高生长抑制率和综合效应(SE)[16]:萌发抑制率=[(对照萌发率-处理萌发率)/对照萌发率]×100%,幼根生长抑制率=[(对照幼根长度-处理幼根长度)/对照幼根长度]×100%,苗高生长抑制率=[(对照苗高长度-处理苗高长度)/对照苗高长度]×100%,综合效应(SE)=(萌发抑制率+幼根生长抑制率+苗高生长抑制率)/3.另外,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敏感指数(RI)的计算方法为RI=T/C-1(T<C)或RI=1-C/T(T≥C),其中,C为对照组,T 为处理组.RI表示化感作用效应大小:RI>0为促进效应,RI<0为抑制效应,其绝对值的大小反映化感作用的强度[17].1.3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One-way ANOVA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采用S-N-K法进行多重比较.数据分析均采用软件SPSS13.0,图利用SigmaPlot10.0绘制.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部位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2.1.1 叶片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试验表明:叶片水浸液质量浓度为2~50mg/mL时,处理之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100~200mg/mL时,绿豆、油菜的萌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该浓度范围对油菜的化感作用最强,RI值均达到-1.00.不同浓度叶片水浸液对水稻种子无抑制作用,RI≥0.00,表现为促进或无影响(图1(a)和(b)).叶片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发芽势的影响比萌发率明显,发芽势受水浸液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升高而升高.在质量浓度2~20mg/mL之间,2种农作物的种子发芽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较高质量浓度(≥50mg/mL)处理下,油菜、绿豆、小麦的化感作用依次由强到弱,RI<-0.50,发芽势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1(c)和(d)).图1 马缨丹叶片水浸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water extracts from leaf of L.camaraon the seed germination in four receiver plants2.1.2 根系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根系水浸液质量浓度2~200mg/mL范围,绿豆、小麦、水稻的萌发率与对照组基本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化感效应较弱(|RI|<0.35),其中绿豆和小麦表现低促现象(图2(a)和(b)).根系水浸液质量浓度为2~50mg/mL时,油菜、小麦、水稻的发芽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感效应极小,绿豆在水浸液质量浓度超过20 mg/mL时,发芽势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RI<-0.48.水浸液质量浓度在100~200mg/mL,绿豆、小麦、水稻的发芽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油菜在100mg/mL时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2(c)和(d)).由图1和图2可知,马缨丹叶片、根系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存在差异,在同一浓度下抑制效应总体呈现如下规律:叶片>根系,发芽势>萌发率.2.2 不同部位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图3为马缨丹叶片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mg/mL叶片水浸液对绿豆和小麦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对油菜、水稻具有低促作用.20mg/mL叶片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中绿豆、油菜幼苗长度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质量浓度50~200mg/mL,绿豆、油菜和小麦幼苗长度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RI值在-1.00~-0.43;水稻在叶片水浸液为质量浓度200mg/mL时,长度才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一浓度水浸液下,油菜对马缨丹叶片水浸液反应最为敏感,水稻最不敏感.图4为根系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对绿豆、小麦幼苗生长水浸液具有“低促高抑”效应,而对油菜和水稻只是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20 mg/mL时,绿豆和油菜的幼苗长度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质量浓度≥50mg/mL时,小麦与水稻的幼苗长度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3 不同部位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的综合效应从表1,2数据可知,在实验所设浓度梯度下,马缨丹叶片和根系水浸液对绿豆、油菜、小麦和水稻的抑制作用为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在低质量浓度(2mg/mL)时,叶片水浸液对油菜和水稻具有促进作用,根系水浸液对绿豆和小麦具有促进作用.在水浸液质量浓度20~200mg/mL,4种农作物的综合效应值中油菜最大,水稻最小,这说明不同植物对马缨丹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油菜对马缨丹的化感作用最为敏感,水稻最不敏感.在高质量浓度(200mg/mL)时同一作物间综合效应表现为叶片水浸液大于根系水浸液,水稻除外.图2 马缨丹根系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water extracts from root of L.camaraon the seed germination in four receiver plants表1 马缨丹叶片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的综合效应Tab.1 Water extracts from leaf of L.camaraon the synthetical effects of four receiver plants注:“-”表示促进作用,0,2,20,50,100,200为叶片水浸液质量浓度(mg/mL).?表2 马缨丹根系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的综合效应Tab.2 Water extracts fromroot of L.camaraon the synthetical effects of four receiver plants注:“-”表示促进作用,0,2,20,50,100,200为根系水浸液质量浓度(mg/mL).?3 讨论1)本研究表明马缨丹叶片及根系水浸液对绿豆、油菜、小麦、水稻具有化感作用.马缨丹水浸液对4种农作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在中高质量浓度(20,50,100和200mg/mL)中具有较强烈的抑制效应,并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上升其化感效应不断增强,这与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结果类似[10,18-21].在萌发指标中,受体作物种子的发芽势在同浓度下受影响程度大于萌发率,表明发芽势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更敏感的指标.马缨丹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直接影响幼苗生长,4种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变化趋势类似于种子发芽势.这说明马缨丹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这种化感潜力将严重影响植物对地上及地下资源的竞争能力,导致植物吸水,吸肥,争取阳光的能力降低,干扰植物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这也许是马缨丹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2)马缨丹水浸液对农作物表现低促现象,这说明在低浓度下水浸液可能主要起营养作用,化感作用很微弱,并且抑制效应可能被抵消.随着浓度升高,化感物质逐渐增多,化感效应越明显,逐渐起主导作用.这与许多研究结果类似[20,22-23].可见,化感物质起作用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尤其是在自然条件下,外来植物向土壤中释放的化感物质浓度只有达到了一定作用阈值,才会对周围的伴生植物产生抑制效果[24].3)不同农作物对马缨丹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油菜对马缨丹的化感作用最为敏感,这与朱宇林等[25]、范雪涛等[23]、高兴祥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水稻最不敏感.不同作物对马缨丹的化感作用敏感程度不同,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4)马缨丹叶片、根系的化感效应对4种农作物各不相同,影响呈现如下规律:叶片>根系.叶片作为马缨丹植株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含有较多的化感物质,因此叶片水浸液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有研究表明,茎秆、根系主要承担机械支持和物质输导的功能,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相对较低,化感效应偏弱[27].本实验所用的水浸液仅仅是马缨丹根系和叶片的粗提物,马缨丹化感物质的具体成分、合成与释放途径、浓度有效作用阈值及综合利用等还缺乏相应的研究报道,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科学实验,以更好地揭示马缨丹的化感作用对植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利用价值.【相关文献】[1]王朋,梁文举,孔垂华,等.外来杂草入侵的化学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707-711.[2]Ghisalberti E ntana camara L.(Verbenaceae)[J].Fitoterapia,2000,71:467-486.[3]全国明,章家恩,徐华勤,等.入侵植物马缨丹不同部位的化感作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102-106.[4]Callaway R M,Aschehoug E T.Invasive plants versus their new and old neighbors:amechanism for exotic invasion[J].Science,2000,290:521-523.[5]Bais H P,Vepachedu R,Gilroy S,et al.Allelopathy and exotic plant invasion:from molecules and genes to species interactions[J].Science,2003,301:1377-1380. [6]吴锦容,彭少麟.化感——外来入侵植物的 Novel Weapons[J].生态学报,2005,25(11):3093-3097.[7]朱慧,马瑞君,陈树思,等.高寒草场主要牧草对黄帚橐吾水浸液化感胁迫的生理响应[J].草业学报,2007,16(5):102-106.[8]丁璞,赵秀琴.浸提条件对小麦秸秆中化感物质检测结果的影响[J].植物学通报,2001,18(6):735-738.[9]孔垂华,徐效华,梁文举.水稻化感品种根分泌物中非酚酸类化感物质的鉴定与抑草活性[J].生态学报,2004,24(7):131-1322.[10]刘爱荣,张远兵,张雪梅,等.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对黑麦草和高羊茅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16(5):96-101.[11]郭晓霞,邬彩霞,沈益新.毛苕子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抑制[J].草业学报,2007,16(2):90-93.[12]田梅,侯扶江.3种植物枯落物水提液对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生长的作用[J].草业科学,2009,26(1):45-49.[13]刘少群,贾正晖.马缨丹叶片水提物与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J].广西植物,2002,22(2):185-188.[14]易振,张茂新,凌冰,等.马缨丹及其酚类化合物对水葫芦生长的抑制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637-1640.[15]曾任森.化感作用研究中的生物测定方法综述[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1):123-126.[16]李美,高兴祥,高宗军,等.艾蒿对不同植物幼苗的化感作用初探[J].草业学报,2010,19(6):114-119.[17]Williamson G B,Richardson D.Bioassays for allelopathy:measuring treatment response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J].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1988,14(1):181-188.[18]梅玲笑,陈欣,唐建军.外来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植物的化感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379-2382.[19]黄红娟,张朝贤,孟庆会,等.外来入侵杂草假高粱的化感潜力[J].生态学杂志,2008,27(7):1234-1237.[20]何衍彪,张茂新,何庭玉,等.飞机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60-63.[21]张开梅,石雷,姜闯道,等.紫茎泽兰对金毛狗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化感作用[J].草业学报,2008,17(2):19-25.[22]万欢欢,刘万学,万方浩.紫茎泽兰叶片凋落物对入侵地4种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1):130-134.[23]范雪涛,马丹炜,于树华,等.辣子草对3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J].环境与科学技术学报,2007,30(10):7-8.[24]Weidenhamer J D.New approaches for the analyse of allelochemicals in soil [J].Allelopathy Journal,2007,19(1):135-142.[25]朱宇林,谭萍,陆绍锋,等.桉树叶水浸提液对4种植物种子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1):134-137.[26]高兴祥,李美,高宗军,等.外来物种小飞蓬的化感作用初步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5):46-51.[27]黄高宝,柴强,黄鹏.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J].草业学报,2005,14(2):16-22.。
曼陀罗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李艳芳;杨卫民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针对曼陀罗富舍化学活性成分及对其他植物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从其化学组成成分、对农作物的化感押制与除草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曼陀罗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茛菪碱、东莨菪碱、胡萝卜素和香豆素等近100种:其根、茎、叶浸提液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幼苗根、茎生长有较明显化感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其浸提液具有较好的除草作用.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李艳芳;杨卫民
【作者单位】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吕梁,033001;吕梁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吕梁,03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19
【相关文献】
1.曼陀罗化感作用研究现状 [J], 李燕霞;杨卫民
2.曼陀罗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李希珍;张浩;王翠竹;卢丹
3.曼陀罗对大豆的化感作用研究 [J], 段磊;梁婷婷;冉俊祥;徐宁;慕小倩;段军娜
4.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J], 李翔
5.曼陀罗植株不同部位浸提液化感作用的比较研究 [J], 王红卫;程月琴;袁小巨;方向民;宋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杂草化感除草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开题报
告
题目:常见杂草化感除草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一、选题背景
杂草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
传统的化学除草剂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但是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
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显著,人们对开发环保型的化感除草剂的研究
需求越来越大。
大量的研究表明,化感除草剂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且
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较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常见杂草化感除草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来揭示其对杂草的作用机理,为环保型除草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次研究将选择常见的几种杂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其生长环
境和生物特征,结合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确定化感除草剂的药剂浓度、施药时间和施药方式等因素,进行活性实验。
结合草地土壤样品的分析,探索化感除草剂作用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效果,并评价其残留量对环境
的影响程度。
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化感除草剂对杂草生长和
代谢通路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理。
四、研究意义及应用
本次研究将为环保型除草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通过对常
见杂草化感除草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杂草的生长和代谢规律,并
且了解化感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同时,还可以发现化感除草剂对环境和
人体的影响程度,探索环保型除草剂的可行性。
这将为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入侵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外来物种,可以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目前,研究入侵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理方法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并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空心莲子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可以在胁迫环境中生存并繁殖。
因此,研究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对于探索其入侵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究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并研究其机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心莲子草和其他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
通过室内实验和田间观测等方法,研究空心莲子草和其他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探究其对周围植物的竞争和生长的影响。
2. 空心莲子草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
通过采用离心试验、酶活性分析、生理生化实验等方法,分析空心莲子草根系分泌物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
3. 空心莲子草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通过建立细胞培养体系和不同植物组合的室内实验,研究环境因素、植物物种和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对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的影响。
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对空心莲子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将探索其入侵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预计研究结果将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开展入侵植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曼陀罗,又称豹子花或报春花,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
它的花朵色彩鲜艳,极具观赏价值,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曼陀罗花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和毒理学领域。
曼陀罗花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进展。
一方面,曼陀罗花在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其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抗菌、镇痛、抗炎、止咳、解痉等药理作用。
其中最为广泛研究的生物碱成分包括托品、阿托品、曼陀罗碱等。
这些生物碱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曼陀罗花的提取物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和抗癌药物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曼陀罗花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曼陀罗花在毒理学研究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曼陀罗花含有大量的有毒生物碱成分,如阿托品和曼陀罗碱等,过量食用或接触会引起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曼陀罗花的毒理学研究对人们正确使用和处理曼陀罗花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曼陀罗花中的有毒成分可以通过合理的提取和加工方式得到有效去除,以降低其对人体的毒性。
还有研究发现了一些天然植物化合物,如黄酮类、多酚类等,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曼陀罗花中毒的症状。
在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还发现了曼陀罗花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曼陀罗花中的生物碱成分被发现对一些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天然的杀虫剂。
曼陀罗花提取物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对于延缓衰老、预防疾病具有一定的益处。
这些研究成果为曼陀罗花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其所含生物碱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并且对曼陀罗花中的有毒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正确使用和处理曼陀罗花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曼陀罗化感作用研究进展摘要针对曼陀罗富含化学活性成分及对其他植物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从其化学组成成分、对农作物的化感抑制与除草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曼陀罗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茛菪碱、东莨菪碱、胡萝卜素和香豆素等近100种;其根、茎、叶浸提液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幼苗根、茎生长有较明显化感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其浸提液具有较好的除草作用。
关键词曼陀罗;化学活性成分;化感作用;除草作用植物化感物质通过淋溶、挥发、残体分解和根系分泌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周围其他植物、昆虫、微生物病原菌等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作用。
研究化感作用对于作物增产、森林抚育、植物保护、生物防治、环境保护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L)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全国各地,多生于荒地、旱地、路旁及宅旁等地,常见有白曼陀罗。
曼陀罗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
有关曼陀罗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较多,仅CA记录的就有数百篇,Evans [1]先后发表了19篇有关曼陀罗属化学成分的论文。
现已分离的有31种茛菪烷类生物碱。
主要是东茛菪碱[2]、茛菪碱、阿托品、曼陀罗碱及去甲茛菪碱[3]、红古豆碱[4]、阿朴东茛菪碱(Aponyoscine)等。
顾长虹[5]从曼陀罗叶中提得一种新生物碱(Datumetine),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Pate等又在曼陀罗属植物中发现了类似棚皮素和山茶酚等4种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曼陀罗的化学活性物质多用在医疗及农业上防治病虫鼠害应用产品的研制以及杀虫杀鼠抑菌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分离、鉴定与各有效成分单体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上。
探讨活性成分类似物的关系,创制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农药“模板”为当务之急。
笔者从其化学组成成分,对农作物的化感抑制作用与在医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
就目前资料显示:曼陀罗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茛菪碱、东莨菪碱、胡萝卜素和香豆素等;其根、茎和叶浸提液对农作物种子萌发与幼苗根茎生长有较明显化感抑制效应。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曼陀罗花(Datura)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植物,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曼陀罗花含有多种次生代谢物,包括生物碱类化合物,如托品和阿托品,以及其他化合物,如三萜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和花青素。
这些化合物对人体和动物具有强烈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因此引起了大量研究。
曼陀罗花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碱成分上。
托品和阿托品是曼陀罗花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并具有抗胆碱能和抗组胺能的作用。
这些生物碱可通过竞争性抑制胆碱能和组胺能受体的结合,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托品和阿托品可抑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导致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唾液分泌减少和胃肠道蠕动减慢。
曼陀罗花的生物碱还具有镇静、抗惊厥和抗炎症的作用。
曼陀罗花的毒理研究主要关注其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由于曼陀罗花的生物碱具有强烈的抗胆碱能作用,过量摄入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严重时可引起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曼陀罗花的生物碱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和心力衰竭。
其他可能的毒性作用包括抗胆碱能引起的视觉障碍、口干、尿潴留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对曼陀罗花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还可能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炎症等药理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曼陀罗花提取物对某些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潜力。
曼陀罗花中的某些成分也显示出对某些癌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在抗肿瘤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尽管曼陀罗花具有一些药理作用,但由于其强烈的毒性,目前并没有将其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
对曼陀罗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揭示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毒性机制方面,以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指导其合理应用。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曼陀罗花中其他化合物的药理和毒理特性,以及开发曼陀罗花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策略。
曼陀罗花药理和毒理学的研究进展曼陀罗花(Datura metel L.)是茄科植物曼陀罗属的一种,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和毒性的植物。
曼陀罗花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生物碱、酚类、蛋白质水解物质等。
研究显示,曼陀罗花具有镇静、麻醉、抗炎、抗惊厥、抗痉挛、强心、扩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同时,曼陀罗花还具有多种不良的毒理作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胃肠功能的紊乱等。
曼陀罗花的生物碱是其主要毒性成分,这些生物碱主要分布在种子、叶和茎中。
曼陀罗花的生物碱主要包括托品、阿托品、曼陀罗素等。
这些生物碱主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受体而产生作用。
在体内,曼陀罗花的生物碱可以通过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反应。
曼陀罗花的药理作用主要是由其生物碱所产生的。
曼陀罗花含有的生物碱可具有镇静、麻醉、抗炎、抗惊厥、抗痉挛、强心、扩张血管等作用。
其中托品是曼陀罗花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之一,主要产生镇静、抗痉挛、抗惊厥等作用。
托品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效应。
曼陀罗花中的阿托品则主要产生强心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尽管曼陀罗花有着多种药理作用,但其毒性作用也不容忽视。
曼陀罗花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包括嗜睡、谵妄和幻觉等。
在一些情况下,曼陀罗花的毒性作用可能会引起雄性勃起功能障碍和不孕症等问题。
曼陀罗花的生物碱还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包括心跳加快、心律失常、呼吸窒息等症状。
此外,在高剂量下,曼陀罗花还可引起肝脏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
总之,曼陀罗花是一种富含药用物质但具有毒性的植物。
尽管曼陀罗花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药理成分,但研究表明,其毒性作用同样很强。
因此,我们需要对曼陀罗花的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它对人体的影响和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