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各具特色的居民
- 格式:docx
- 大小:18.46 KB
- 文档页数:3
《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大孟桥中心小学——崔红敏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课件PPT课件一、导入新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二、出示课件(PPT课件)欣赏一组图片。
三、欣赏完一组民俗民风的图片,我们来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文章,读一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民俗民风。
1、小组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发言总结4、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慌乱、喜庆、团圆’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想和,这里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
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春节》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让我们一起读《藏戏》感受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1、分小组读<藏戏》共同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交流汇报(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形式: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小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接着我们继续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分甲、乙小组阅读完成任务单)1、出示课件2、小组交流汇报(1)客家民居:位置: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盗、防排挤。
材料:石灰中掺土,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结构:三到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八卦布局排列,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
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学习、完成表格,体会民居特点的方法。
教学媒体资源运用:课本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太远,因此为了使学生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的了解由表面升华到深层面,真正激起学生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准备借助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民居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2、教师可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中国民居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2、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对读通,了解课文内容。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1、文言文两那么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忆·拓展一第二单元6、北京的春节7、藏戏8、各具特色的民居9、和田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回忆·拓展二第三单元10、十六年前的回忆11、灯光12、为人民效劳13、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三回忆·拓展三第四单元14、卖火柴的小女孩15、凡卡16、《鲁滨孙漂流记》梗概精彩片段17、《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回忆·拓展四第五单元18、跨越百年的美丽19、千年梦圆在今朝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1、我最好的教师口语交际·习作五回忆·拓展五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依依惜别古诗词背诵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渐4、江畔独步寻花5、石灰吟6、竹石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已亥杂诗9、浣溪沙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综合复习1、养花2、生活是多么广阔3、中华第一龙4、狱中联欢5、名碑荟萃6、琥珀7、智慧之花8、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9、给外地亲友写封信六年级课外知识积累一、描写友谊送别的古诗:1、题目: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⑵《山中送别》(唐—王维)、⑶《别董大》(唐—高适)、⑷《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⑸《赠汪伦》(唐—李白)、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2、诗句: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⑵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⑷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⑻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导语:《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与民居相关的资料【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简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是写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地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设计理念】本课是引导学生运用百度搜索的很好的范文。
在没有学习本课时学生会对文中的民居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百度上搜索相关的材料,课上结合文本与教师的课件理解课文。
在学习本课之后学生还会对其他的民居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百度搜索,从而了解其他特色民居。
【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百度百科、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的搜索中、从教师制作的课件中、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了解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民居的信息,谁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和大家分享?百度百科/view/7289419.htm百度图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C3%F1%BE%D3% CD%BC%C6%AC2.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3、桃花心木
第二单元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第三单元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第四单元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XXX
16、《鲁滨孙漂流记》梗概精彩片段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五单元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第六单元
综合性研究: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依依惜别
改写后的目录:
第一单元:古文阅读
1、两则文言文
2、《匆匆》的故事
3、《桃花心木》的故事
第二单元:中国的春节
4、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
5、西藏传统戏剧——藏戏
6、各地特色的民居建筑
7、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文化
第三单元:回忆与感悟
8、十六年前的回忆
9、灯光的魅力
10、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11、一夜的工作体验
第四单元:名著阅读
12、《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13、XXX的成长之路
14、《鲁滨孙漂流记》的经典片段
15、《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
第五单元:文化遗产
16、跨越百年的美丽——古建筑
17、千年梦圆在今朝——传统手工艺
1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科学探究
19、我最好的老师——优秀人物传记
第六单元:小学生活
20、难忘的小学生活
21、依依惜别的告别仪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知识点】多彩的贵州民居【对应章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情境】如图是“苗族民居吊脚楼”图。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传统民居聚落和民居建筑也形态繁多,异彩纷呈。
由于地形、气候的因素造就了贵州的建筑风格。
【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比较有特色,因此,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民族民居,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了解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体验到语文无处不在,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热爱本土文化的习惯,肩负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责任。
2. 教学过程(片断一)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
苗族吊脚楼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通常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
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多为两百平方米。
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房屋的屋面依山势而定朝向,一般为坐西朝东,坐南朝北。
大部分吊脚楼为"吊脚半边楼",在苗语中意为"把平房抬起来的楼"。
即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处栽下,成悬在半空状。
这些房屋全以榫头衔接,可历百年风雨不倾斜。
造就这些房屋均为无图作业,全凭一把尺子,一根墨线,一把锉子,一把斧头来完成,造型结构全在师傅的记忆。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及赏析《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客家土楼虽无文字记载,却是流传上千年的建筑活化石。
它们的样式各有不同,有圆形的、方形的,甚至五角形的、八角形的和椭圆形的。
然而,无论样式怎样,其选址大多遵循坐北朝南、左高右低的原则。
它们错落有致,布局均匀。
与主人朝夕相伴、息息相关的是那些平凡普通的民情和悠悠乡土气息。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土楼的建筑材料除了黄土、石灰、细沙、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外,就是用竹片、木条作筋骨。
客家人夯筑起墙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到六层楼。
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呈桔瓣状排列。
外观看土楼,其形状有方形、扇形、交椅形和椭圆形等。
土楼之间有防火墙相隔。
它高大坚固,极好的防止了盗匪和猛兽的袭击。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在闽南和台湾的乡村,乡村建筑以闽南话干栏式建筑为主。
它们基本材料是竹子和木材。
房子分为两层,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
这种建筑特别适合那些雨水较多、气候湿润的地区。
干栏式建筑的优点是材料易得,非常轻便,而且防风防潮性能良好。
房屋内设有火塘,供人们取暖和做饭使用。
由于屋顶为两面斜坡状,能有效地排泄雨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建筑的建造完全不用钉子,显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总的来说,中国各地的民居各有特色,它们既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又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无论是高大坚固的土楼,还是轻巧防潮的干栏式建筑,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赏析这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文章。
通过描绘客家土楼和闽南台湾的干栏式建筑,展现了中华各地民居的独特魅力。
文章不仅介绍了民居的外形和结构,还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作者通过对客家土楼的详细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客家人智慧和坚韧的精神。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以下是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的笔记,包括每个单元的主题、重要课文、生词、重点句子等。
第一单元:主题:人生感悟重要课文:《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生词:《匆匆》重点句子:《匆匆》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单元:主题:民风民俗重要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生词:《北京的春节》重点句子:《北京的春节》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熬腊八粥。
”第三单元:主题:科学精神重要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生词:《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句子:《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克镭。
”第四单元:主题:外国名著重要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生词:《鲁滨逊漂流记》重点句子:《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第五单元:主题:民风民俗(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课文:《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爱我中华》生词:《文言文两则》重点句子:《伯牙鼓琴》中“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书戴嵩画牛》中“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爱我中华》中“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一、复习课文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Xk 3、《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4、《和田的维吾尔》该课文的作者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以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
二、比较组词旬(中旬)熬(熬夜)蒜(蒜苗)榛(榛树)饯(蜜饯)句(句子)遨(遨游)示(表示)棒(木棒)残(残疾)爆(爆炸)饺(饺子)拌(搅拌)醋(白醋)栗(栗子)暴(暴动)绞(绞绳)伴(伙伴)醒(苏醒)粟(粟米)鞭(皮鞭)筝(风筝)寺(寺庙)逛(逛街)佛(仿佛)便(方便)争(争论)诗(诗歌)狂(狂人)拂(吹拂)哄(哄笑)侵(侵入)缀(点缀)贮(贮存)僻(偏僻)烘(烘托)浸(沉浸)辍(辍学)伫(伫立)辟(开辟)三、多音字藏:zàng(宝藏) cáng(收藏)划:huá(划桨)huà(计划)喷:pēn(喷发) pèn(喷香)铺:pū(铺设) pù(当铺)横:héng(横线) hèng(蛮横)间:jiān(时间)jiàn(间隔)哄:hōng(哄堂大笑) hòng(起哄) hǒng(哄骗)吭:háng(引吭高歌)kēng(一声不吭)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四、填空1、填入合适的动词。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课堂电化教学设计安陆市府城办事处泰合小学金菊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二、教材分析: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表现了民族的聪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址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的文章,语言精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
学习这篇文章,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风俗,激起对风俗文化探讨的爱好;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式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教学假想: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这一方面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为课堂教学提供信息储蓄,另一方面也培育了学生独立搜集资料和挑选信息的能力。
二、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课堂属于学生,教师应为学生制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展现的机遇,使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增进学生智能的进展。
3、发挥视频、图片、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辅助手腕的功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调动了学生情感,学生才会真正领会中华传统民居之美,体味其丰硕的文化内涵,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把两篇短文对照阅读,如此既能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又有利于对表达方式的更多领会。
五、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确实是运用,把学习的表达方式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确实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遇。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学习并积存“奇葩、安然无事、和睦相处、清风徐来、偏僻、骚扰、节约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新颖美观、蜂拥而至、崇山峻岭”等词语。
二、有情感的朗诵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表达的说明方式。
(二)、进程与方式:一、初读课文,读对读通,了解课文内容。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会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学习时间]30分钟
[学习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
2、了解邮票上的民居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通读顺课文,解决难懂词句。
2、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制表学习,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画出语句。
2、交流:客家民居中,都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呢?
五、自学探究,以文学文。
1、依照着“客家民居”的学习方式,自读《傣家竹楼》部分,画画批批,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建议从竹楼的环境特点、自身建筑特点这两方面来制表自学。
2、交流环境方面的特点。
主要有三个特点:“藏在竹林”“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3、交流竹楼自身的特点。
1)、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到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
2)、自学第4自然段感受“宽敞和通风很好”。
3)、自学最后一段了解建造竹楼的风俗:
六、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1、比较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2、交流两篇文章写法上的相同点。
3、比较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
[课后练习]
选择你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