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广宗县实验小学夏平平单元复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感受鲁迅伟大人格。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5、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
4、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有关鲁迅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流程:一、视频资料导入,了解鲁迅1. (出示视频资料)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齐背“资料袋”中的内容)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他的一生,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民族魂,走近鲁迅。
(板书课题)【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二、复习指导一:从鲁迅文学作品中认识鲁迅——《少年闰土》复习《少年闰土》,完成下面题目: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2、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设计说明:此版块意在让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三、复习指导二:透过人物描写了解鲁迅——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比手法。
第五单元复习备课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正确理解,恰当运用。
2、背诵15、16课有关章节。
3、会运用有关风的词语填空。
4、积累有关风的古诗、成语和写秋天的古诗、成语,写柳树的诗。
5、说话练习:我喜欢的电视栏目。
6、作文,写家乡的一种产品,重点指导如何利用材料、抓住重点写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强调易错字:沛、涉、涩、襟、蹄、虐、怨、韧
默写生字词
2、注意多音字:目的地、内蒙古、悄无声息、劲风
3、说说带风词语有哪些,正确运用填空。
寒风刺骨、凉风习习、金风送爽、狂风四起、暴风骤雨、疾风劲草、微风拂面、和风细雨
4、写秋景的成语有
二、课文重点:
1、这是一株的柳树。
具有这种品格的人还有。
柳树给予你的启示是。
2、由青海高原你想到哪些边塞诗?
(1)咏柳诗有
(2)拆柳送别诗有
3、蒙古草原。
蒙古人民。
像一条彩虹说明。
本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描写的情景是。
4、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这儿、、。
5、写风的诗句
(1)
(2)
(3)。
6、写秋景的诗句
(1)
(2)
(3)。
三、说话练习:
我喜欢的电视栏目是,原因是。
四、作文:
写家乡的一种产品。
重点指导如何利用材料、抓住重点写作。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词句、知识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爱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要点和重点。
2.能够在阅读理解中做到仔细审题、选答案。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与感情色彩。
2.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写出富有表现力、通顺连贯的文章。
四、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集体复习第五单元所学的文章、词汇、知识点等。
2.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本节课教学。
步骤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讲解1.讲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组长向全组报告。
2.要求每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听取其他组员的建议和想法。
步骤四:阅读理解1.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对于答案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步骤五:写作训练1.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写出通顺、连贯的文章。
2.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写出关于本单元课文的一篇短文或读后感。
步骤六:总结1.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本单元课程的看法和建议,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写作训练,写出一篇关于本单元课文的短文或读后感。
2.复习本单元所学的文章、词汇、知识点,做好笔记和口头讲解准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本单元的文章、词汇、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17篇)篇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这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那么围绕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二、研读文本,感受成长(一)品读第2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
2、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
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3、学生汇报。
(1)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过渡:你们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吧。
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竹子林、高粱地: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过渡;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竹子果真长得那么快,那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呢?(指名读)(3)苞蕾: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过渡: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得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昨天――今天――明天)(4)石头、草坪菜畦等。
(欣赏图片)(5)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过渡:“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的一半大了,它们的长可真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
)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材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现中心意思的方法。
“交流平台”结合两篇精读课文,梳理总结了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的方法,“初试身手”在交流总结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两个练习侧重于培养学生构思选材能力,本单元习作以“感受最深的字”为话题,旨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归类梳理这一单元文章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及时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梳理归纳的能力。
通过比较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形式,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掌握情况,引领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进行巩固、提升、应用。
3.进一步增强学生珍惜时间、认真负责的品质。
【品格培养目标】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渗透责任、诚信、感恩等品格教育,让学生明白认真梳理学习内容,是对自己学习的负责,在小组内积极参与交流是对团队的负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归类梳理这一单元文章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及时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梳理归纳的能力。
通过比较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1.小主持人讲故事《小英雄雨来》师:今天的课前三分钟我们继续分享故事,有请今天的主持人。
主持人:讲故事。
主持人:我的课前三分钟展示结束,谁来给我评价?学生可能这样回答:预设1:我建议你在讲故事时要面带微笑,声音要抑扬顿挫,再自信些,会更好。
预设2:故事内容完整,声音响亮,我要向你学习。
【预设评价】同学刚才为我们精彩的展示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看来课前她是做了精心的准备,也给我们全班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掌声送给她。
一、导入新课。
《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了并且按时复习,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齐读课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语文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走近鲁迅【单元教材分析】该小组以“走近鲁迅”为主题,安排了四篇文章和一次口头交流与练习,包括《少年飞跃》、《我的叔叔鲁迅先生》、《一方》和《一些人》。
这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另外三篇是由不同的人写的,这使鲁迅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青春飞跃之地》是一部经典文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慧能干的农村青年形象;周烨的《我的舅舅鲁迅先生》通过真实的记忆展现了鲁迅的声音和微笑,这些记忆可以通过阅读来记住。
阿雷在《一面》中的对白和外貌描写非常生动,对鲁迅先生的爱在字里行间倾注。
在写了三篇文章之后,教科书整理了臧克家的诗《有些人》。
这四篇课文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和感受汉字的优秀典范。
“口语交流?练习”中的口语交流使学生能够交流“留在心中的印象”。
这个练习允许学生根据两个材料选择一个来完成,一个是写自己的小伙伴,另一个是继续写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是为了交流鲁迅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第二是交流和理解深奥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安排阅读和背诵鲁迅先生的名言。
《有趣的中国人》讲述了一个关于鲁迅年轻时代的有趣故事。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阅读导向”、“尊重个性”和“自主合作”的理念,我们不会进行“重复”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从这个群体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学习单篇作品转向阅读长篇作品,在精彩片段的引导下阅读鲁迅的《故乡》、《晨花》、《日落》等文学名著。
【总体构想】第一部分:教材教学模块一:预习与理解内容模块二:领悟表达模块三:口语交际与习作第二部分:语文实践第三部分:阅读整本书[单元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复习二、四字词语掌握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别有( )( )( )( )攘攘( )( )深长花色( )( ) 驻足( )( )( )( )大物( )( )匆匆望而( )( ) 千峰(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旁逸( )( )窈窕( )( ) ( )( )直跳( )( )归真左( )右(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三课文语言积累运用1.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用上“不……不……也不……就……”写一句话)2.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能仿造一字诗也来写写吗?四、日积月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1.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2. , 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新雷》3.今夜偏知春气暖 , . (刘方平)---《月夜》4.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秋夜洛城闻笛》5. , 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襄邑道中》6.不是花中偏爱菊, . (元稹)---《菊花》五、重点段落背诵默写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在涧水上?你把多少人马 , ,你,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 .岁月悠悠, , ,唯有你依然如旧.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露珠与我.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 ,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 .我脚下,深深扎进 ;头发,胳膊,血液 ,在年轮里、.3.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拾一片落叶, 细数,我看到了它蕴含的,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 ,听见.4.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在天上吼叫,又像有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 ?5.大街小巷里, 的小圆虫 , 披着的彩衣.在这些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 ,逗得多少虫子.六、课文知识点掌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执教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归类梳理这一单元文章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及时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梳理归纳的能力。
通过比较文章在表达上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等形式,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掌握情况,引领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进行巩固、提升、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珍惜时间、客观评价别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归类梳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及时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梳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策略】用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唤起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通过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全面掌握本单元知识,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了并且按时复习,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从字、词、句、段、篇五个方面进行梳理,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顺利闯关。
二、复习梳理(一)闯“字”关1.快乐闯关——会写字(1)开火车带拼音领读生字;(2)找出易错音生字和易写错生字,用学生提示的方式唤起大家的注意;(3)蒙上拼音,开火车再认读;(4)游戏巩固——火眼金睛挑生字:挑选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开展对抗游戏。
2.快乐闯关——多音字开火车为多音字组词,针对个别错误,进行强调。
3.快乐闯关——形近字辨字组词开火车辨析形近字并组词,针对个别错误,进行强调。
(二)快乐闯关——词语1.快乐闯关——重点词语(1)开火车读词语。
(2)找出特色词语,并拓展积累。
(3)听写赛一赛:系统播放8个听写词语,然后互批,统计错误情况,及时鼓励。
2.快乐闯关——近义词(1)男女生配合读,识记。
(2)游戏配对练一练。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内容主要是根据“围绕中心意思写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选编了《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精读课文,以及《爸爸的计划》《小站》两篇习作例文。
《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文章最后点明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后,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了雨衣的经历。
这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并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旨在提供学生习作的范例,让学生有所启发:围绕中心意思可以安排不同的事例,印象深刻的、重要的部分具体写,其他内容简单写,可以从正面和侧面进行描写。
二、语文要素1.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本单元的习作是要我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主要是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清楚地表达中心意思,并能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 本单元课文教学要以读为主,边读边思考,从而较准确地把握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交流平台”教学要关注课文,让学生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写,并掌握把重点事例写具体的方法,理解其意义。
3.“初试身手”教学,通过两道思考题,让学生从易到难,学习围绕具体的题目进行选材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题目选取恰当的事例或合适的写作角度。
4.“习作例文”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突出自主学习,使其进一步领悟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
5. 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汉字的情感。
教学设计修改栏第五组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安排了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略读课文《一面》、《有的人》。
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都紧扣单元的教学标。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这个人物形象。
3、学习文中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在自己习作中运用。
单元课时:12课时17 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会写7个字。
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
板书:闰土2、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二、整体感知课文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学生反馈交流。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
走近鲁迅——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广宗县实验小学夏平平单元复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感受鲁迅伟大人格。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5、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
4、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有关鲁迅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流程:一、视频资料导入,了解鲁迅1. (出示视频资料)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先生。
(齐背“资料袋”中的内容)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他的一生,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民族魂,走近鲁迅。
(板书课题)【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二、复习指导一:从鲁迅文学作品中认识鲁迅——《少年闰土》复习《少年闰土》,完成下面题目: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2、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回答最精彩)、【设计说明:此版块意在让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三、复习指导二:透过人物描写了解鲁迅——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比手法。
Δ外貌描写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阅读,细心体会。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思考:这三处外貌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都突出了一个字:“瘦”2、思考: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鲁迅先生的“瘦”呢?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3、不同点: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4、提升练习:阅读对鲁迅先生的三次肖像描写的段落,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段都是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但由于距离、光线明暗,状貌也就不一样。
第一次作者是站在__处,光线_,而人物形象模糊,作者只作了__的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景。
第二次作者站在__处,光线__,因而人物形象刻画得__、细致,这是鲁迅先生外貌的__景。
(2).这三次描写都抓住了鲁迅先生外貌的最突出的特点:__________ 。
(3).第二次有两处突出的细节描写:一是____;一是__。
这些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的__性格和___的精神5、作者是怎样描写鲁迅外貌的?抓住特征选好角度表现性格6、三次描写外貌是如何串联起来的?以“看书——买书——赠书”为线索而串联起来。
7、文中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些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更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Δ语言描写跳读课文,找出鲁迅的话语,透过这些言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1、课文《一面》中随着我和鲁迅先生对话的深入,我的感情是怎样步步发展的?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a.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
)b.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慈爱、幽默、风趣)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a. 鲁迅的鼻子真的是因为碰壁碰扁的吗?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b. 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幽默、风趣、乐观)Δ动作描写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2)、这个片段写了()这件事,通过()描写,表现了鲁迅()2、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的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
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Δ对比手法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鲁迅的精神品质的1、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一面》中的对比体会。
3、《有的人》中的对比体会。
【设计说明:此版块意在让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复习指导三——从众人的评价中纪念鲁迅。
1、鲁迅的侄女周晔这样说: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工人作者阿累这样说:正是他!憎恶黑暗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战士”,热烈地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
鲁迅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鲁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
3、众多作家这样评价他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死,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最勇敢的领导者,也是我们失去了一个最真挚最热忱的朋友。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4、领袖毛泽东这样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设计说明:此版块意在让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从他人的评价中进一步了解鲁迅,感受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复习指导四——从鲁迅的名言中学习鲁迅课内阅读: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这句话形容对敌人绝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此句一语双关,体现了鲁迅的战斗精神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
3、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
《欣慰的纪念》这句话教育我们向鲁迅学习,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这句话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如同生命一般宝贵。
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蜂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这句话说明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好处。
课外拓展: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5、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设计说明:此版块意在让学生通过日积月累,从鲁迅的名言中学习鲁迅。
】五、拓展阅读《野草》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1.上文的体裁是__A.旧体诗B散文诗C散文2.文中的“野草”是指__A荒野中的杂草B象征普通百姓C旧的封建势力D一切革命者3.“地面”像征_____“地火”像征_____4.上文的中心是__A.赞美野草,表达作者对腐朽势力的憎恶。
B.赞美野草,表达作者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
C.以野草自喻,同时表达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祖国的人民的愿望。
D.以野草自喻,同时对黑暗社会以猛烈的抨击。
【设计说明:此版块意在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鲁迅的了解。
积累与运用相结合。
】可编辑六、总结提升谈谈你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