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54.00 KB
- 文档页数: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熟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平台,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以及计算机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行业,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1、人才类型及特色本专业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学生系统掌握教育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能够在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又能够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也能够在企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政治思想和德育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艰苦的创业精神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崇尚科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具有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善于沟通与团结合作的精神.3、专业知识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教育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工程与设计方法,接受教育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方法和技术的基本训练,通过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扎实的自然科学和数理基础;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3)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4)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5)了解计算机软硬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4、能力要求1)具备在中小学从事信息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能力;2)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的能力;3)熟悉软硬件开发环境与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相关工具的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咨询等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5)具备语言、交流、写作等基本的从业能力;6)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篇模版)第一篇: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服务市委、市政府“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战略目标,从一定程度上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对计算机类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智、体、技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维护和调试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施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专门型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一定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
2、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网络的组装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并要求学生具有如下岗位知识与能力结构:(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所学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①.掌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③.掌握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3)、专业互补性知识①.了解人口、法律、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②.了解创业、立业与就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③.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0605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学生毕业后能继续攻读计算机及相关交叉学科硕士学位;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IT企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以便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能力;3、 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 了解与计算机领域有关的法规;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 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 、接口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实践、数据库开发实践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 、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9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225学分(另设免费1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60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95 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学习年限3---6年;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建制时间:199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前修课程 备注公 共 基 础 课 ︵ 91 学 分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1另有1学分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概论6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1 另有1学分实践 入学教育与就业指导 1 另有1学分实践 大学英语(1) 6 1大学英语(2) 6 2大学英语(3) 6 3大学英语(4) 6 4军事理论 1.5 2 另有2学分军训计算机导论 3 1计算机导论实验 1.5 1大学体育(1) 2 1大学体育(2) 2 2大学体育(3) 2 3高等数学I(上) 8 1高等数学I(下) 8 2线性代数 3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 3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物理Ⅱ 9 2 高等数学I(上)基础物理Ⅱ实验 2 2 基础物理Ⅱ工程制图II 2 1学科 基础 课 ︵ 46.5 学分 ︶ C语言程序设计 5 2 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2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3 3 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5 3 JAVA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 5 3 基础物理Ⅱ 前半学期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 3 电路分析基础 前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 5 3 电路分析基础 后半学期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 3 模拟电子技术 后半学期 数字电子技术 5 4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5 4 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 5 4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实验 1.5 4 数据结构离散数学II 4 4 高等数学 前半学期微机原理及应用 5 5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1.5 5 微机原理及应用专业 核心课︵ 32.5 学分︶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4 5 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1.5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4 5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实验 1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 4 5 微机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 4 6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实验 1 6 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I 4 6 数据结构软件工程I实验 1 6 软件工程I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及应用Ⅰ实验 1 6 接口技术及应用Ⅰ 编译原理 3 7 数据结构任 选 课 ︵ 55 学分 ︶ 专业选修课模块 37素质教育类体育选修课程组 2 4素质选修课程组 16 3-6 含大学语文实践教学60专业选修课(合计 74学分,最低选修 37 学分)课程类型课程名称 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备注专业任选课(合计74学分,最低选修37学分) 图论及其应用 2 4 离散数学基础 后半学期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 3 5 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实验1 5面向对象设计方法(C++)C#程序设计 3 5 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实验 1 5 C#程序设计语言最优化方法 4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 3 5 高等数学数值分析实验 1 5 数值分析XML数据管理技术 3 6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学 2 6 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1 6 计算机图形学Internet技术及应用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Internet技术及应用实验 1 6 Internet技术及应用LabVIEW程序设计 2.5 6LabVIEW程序设计实验 0.5 6 LabVIEW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 4 6 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实验 1 6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Web开发技术 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Web开发技术实验 1 6 Web开发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 3 6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 3 6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实验 1 6 计算机动漫设计基础数字媒体制作 2 7 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制作实验 1 7 数字媒体制作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 4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实验 1 7 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原理 3 7 离散数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实验 1 7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 3 7 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实验 1 7 Linux操作系统电子商务II 3 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电子商务II实验 1 7 电子商务II数据挖掘基础 3 7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专业英语 3 5实践平台实践 教学︵ 60 学分︶模块名称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先修课程 安排方式课程实践(16学分)军训 2 1 集中进行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实习 2 5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集中进行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 4C/JAVA语言程序设计集中进行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2 4 数据结构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课程设计2 5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集中进行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2 6 操作系统 集中进行接口技术及应用Ⅰ课程设计2 6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接口技术及应用Ⅰ集中进行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2 7 编译原理 集中进行专业实践(37学分)软件工程实践Ⅰ 3 6 软件工程集中进行数据库开发实践 3 5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集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实践3 6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分散进行 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综合设计实践3 7 计算机组成与接口课程设计等分散进行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与测试 1 8 分散进行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设计)24 8分散进行思政实践(3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1 分散进行形势与政策实践 1 分散进行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实践 1 集中进行 素质拓展(4学分)社会实践 1 分散进行科研训练 2 分散进行文化素质活动 1 分散进行(安排方式 :分为集中进行和分散进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新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计算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重要人才培养的专业,也是当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领域中极具前景的学科及学科群之一
本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科学精神,能在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发挥创新、学术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高级技术指导和执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特色
1、传统基础课: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结构课程设置强调理论基础,课程设置以系统软件、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分析等基础课程为主,以熟悉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技术为基础。
2、深入课程:为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设置添加了计算机视觉、智能算法、数据库系统、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相关课程,以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及新技术的发展情况。
3、实践课:该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计算机实际应用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培养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工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运维部署、大数据可视化的能力,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要求:(一)素质要求1.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较高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2.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的精神与创业意识。
3.能够基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大数据行业技术人员在相关行业中应承担的责任。
4.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大数据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5..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知识要求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需要的信息科学、数学基础、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据挖掘与分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2.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应用系统在构思、设计、实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三)能力要求1.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的基本原理及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验分析、工程推理、数学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以获得有效结论。
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高考班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职教中心纷纷开设了计算机专业高考班,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高考班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高考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
2、专业核心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专业技能课:包括编程语言、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数字媒体等课程,旨在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课外辅导:通过课外辅导、学术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评价体系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小测验等,旨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环节评价:包括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实习实训评价等,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参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情况的评价,旨在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六、结语职教中心计算机专业高考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软件)一、专业概述从20世纪末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逐渐成为热门专业。
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其应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传统企业纷纷采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政府、事业部门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带来了数量巨大的需求缺口。
二、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综合素质,系统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应用、建设与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拥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独立承担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毕业后可进入信息产业部门、科研机构、国家机关、高校、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科学研究、开发与应用、教学等工作。
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
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能力。
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作适应能力,能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
4.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5.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
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
6.应用知识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能掌握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方案设计和选择的一定能力。
能分析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定能力。
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一、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算法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与实现及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掌握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网络技术应用能力;(5)熟悉国家信息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7)具有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专业主干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四、学制四年。
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06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与测试、网络规划与设计、管理与维护能力。
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管理、故障检测及排除、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软件系统开发与测试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规格和要求:(一)知识规格与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科学基础.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
3.掌握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方法。
4。
掌握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本方法。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规格与要求1。
具备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管理等能力;2。
具有计算机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安全防护、操作管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3.具有计算机系统应用选择、管理维护、故障检测及排除等专业能力;4。
具备根据需要进行网络规划、设计的能力;5.能够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6。
具有良好的写作和交际能力及较强的适应新环境和自学能力,掌握一门外语.(三)基本素质规格与要求1。
政治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2.人格素质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职业素养要求: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乐于奉献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财经大数据管理方向)专业代码:0806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强化学科交叉,采用“厚基础、重工程、深融通、精方向”的培养模式,培养既熟悉财经领域的组织与运营模式、理解财经领域业务流程及业务逻辑,又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与集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胜任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财经领域单位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产品运营策划与咨询、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研发及架构设计等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卓越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1.素质要求(1)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审美观和艺术修养;(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知识要求(1)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财经领域的组织与运营模式,理解财经领域业务流程及业务逻辑,了解软件版权保护及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3)掌握系统的观点,以及数学与运筹学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思想和方法,熟练掌握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平台);(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能力要求(1)具有较强的财经大数据管理能力,包括财经领域数据获取、存储、处理、分析的能力;掌握大数据管理系统架构的能力,围绕财经领域的信息化和数据管理需求,通过对计算技术的选择、应用和集成,创建优化系统并对其运行实行有效的技术维护和管理;(2)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不断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3)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4)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交流和沟通能力;(5)了解本专业和本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前沿及发展动态,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包括计算计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服务行业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民族振兴精神,愿为祖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具有在计算机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积极探索人类社会中目前还无法解决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问题。
4.遵纪守法,遵守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切法律法规,遵守软件著作权保护-法,了解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有关的法规。
5.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二)知识目标1.掌握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4.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技能目标1.操作系统具备对操作系统相关高级理论和实践的专业知识和深入理解,对各种UNIX、Linux、Windows以及实时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底层机制和核心技术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理解。
对操作系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着广博的知识和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牢固掌握操作系统开发相关的技术细节。
2.系统管理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在单机和服务器环境的.使用和管理知识、UNIX类操作系统在单机和服务器环境的使用和管理知识、Web服务器管理知识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级)一、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1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计算机类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掌握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经过规范的专业教育和培养,能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等工作,能从事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工作;能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监测与控制等工作;能从事计算机软件产品分析、设计、开发及IT市场拓展等工作。
本专业注重培养开发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和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网络的设计和管理能力;尤其要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实践能力,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企业信息化和林业信息化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2.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外语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具有计算机专业宽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软件设计及网络设计、网站开发、智能终端开发、软件与网络管理和维护、大数据处理等。
4.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5.通过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具有从事PC端软件、网络软件及手机软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及维护的能力,具有从事网络设计、管理及维护的能力;具有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具有从事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能力;具有教学及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从事软件开发和网络设计的团队协作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领域发展前沿,在职业教育教学及计算机应用领域有较强适应性,能胜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企事业机关的应用软件开发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师资或企业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热爱教师职业,热爱计算机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熟悉计算机方面的相关法规,遵纪守法,善于合作;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教师素养;对计算机理论及应用有较全面的理解,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拥有组建和维护大中型网络、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能力,并获得国家或企业相关资格水平认证。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指知识及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具有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自动化平台进行各种文档的综合处理的能力。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掌握计算机系统组装、维护、调试和安装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安装、调试网络的知识并在实际中解决具体网络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程序设计的设计思维,有使用平台设计、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
4.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5.具有现代职业教育观念,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手段,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和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能力。
7.具备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毕业最低学分:168学分
六.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七.主要课程
计算机数学基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关系数据库与SQL、软件工程与UML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操作系统、见面制作、信息技术教学法。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综合性课程设计:C++综合课程设计、Java综合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小型局域网组建课程设计、教学技能训练及模块选修综合课程设计。
2.专业见习、专业实习
3.专业技能竞赛
4.毕业设计
九.主要专业实验
C++面向对象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电路实验、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工程制图与CAD实验、网页制作实训及模块选修课实训等。
十.课程设置:见附件
各类课程教学计划表
1.公共必修课
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的实践课时不计入周课时
2.专业必修课
3.专业选修课
4.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5.各类课程(含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学分分配比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