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测定脚本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二土壤质地的测定手测法1. 方法原理本法以手指对土壤的感觉为主,结合视觉和听觉来确定土壤质地名称,方法简便易行,熟悉后也较为准确,适合于田间土壤质地的鉴别。
手测法又有干测法和湿测法,可以相互补充,一般以湿测为主。
2. 操作步骤(1)干测法取玉米粒大小的干土粒,放在拇指与食指之间使之破碎,并在手指间摩擦,根据指压时用力大小和摩擦时的声音来确定。
(2)湿测法取一小块土,去除石粒和根系,放在手中捏碎,加水少许,以土粒充分浸润为度,根据能否搓成球、条以及弯曲时断裂与否来加以判断,现将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手测法标准列于表5以供参考。
表5土壤质地手测法判断标准实验一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一、目的要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无应用价值,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和制样。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方法。
二、仪器用具小铁铲(或锄头)、布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钢卷尺、木锤、镊子、土三、方法步骤为了使样品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在采集与制备样品的过程中,按“随机”、“多点”和“均匀”的方法进行操作。
样品采集1. 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
采样点的分布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为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费力均匀的情况下,方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如图示1-1。
采土点要避免天边、路旁、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 采样方法在确定采样点上,先将2~3mm表土刮去,然后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采集的各土点样在盛土盘上集中起来,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弃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的质量以1kg左右为宜。
实验二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一、实验时间:二、实验地点:三、小组成员:四、实验目的: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
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五、试验方法:比重计速测法1.方法原理:将经化学物理处理而充分分散成单粒状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经过不同时间,用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液的比重变化,比重计上的读数直接指示出悬浮在比重计所处深度的悬液中土粒含量(从比重计刻度上直接读出每升悬液中所含土粒的重量)。
而这部分土粒的半径(或直径)可以根据司笃克斯定律计算,从已知的读数时间(即沉降时间t)与比重计浮在悬液中所处的有效沉降深度(L)值(土粒实际沉降距离)计算出来,然后绘制颗粒分配曲线,确定土壤质地,而比重计速测法,可按不同温度下土粒沉降时间直接测出所需粒径的土粒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对于一般地了解质地来说,结果还是可靠的。
六、试剂与仪器试剂:l. 0.5N氧氧化钠(化学纯)溶液,0.5N草酸钠(化学纯)溶液,0.5N六偏磷酸钠(化学纯)溶液,这三种溶液因土壤pH值不同而选一种。
2.2%碳酸钠(化学纯)溶液。
3. 软水,其制备是将200毫升碳酸钠钠加入1500毫升自来水中,待静置一夜,沉清后,上部清液即为软水,2%碳酸钠的用量随自来水硬化度的加大而增加。
仪器:l.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刻度范围0-60,最小刻度单位1.0克/升,使用前应进行校正。
2.土壤筛:孔径为3.0、2.0、1.0、0.5、0.25毫米。
4.搅拌棒,带橡皮头的玻棒。
5.沉降筒(1000毫升)量筒(100毫升),三角瓶(500毫升),漏斗(直径7厘米,4厘米),洗瓶,普通烧杯,滴管等。
6.电热板,计时钟,温度计(±0.1C),烘箱(5-200℃),天平(感量0.0l克两种),铝盒等。
土壤质地的测定方法
嘿,你知道土壤质地咋测不?其实不难啦!先取一定量的土壤样本,就像你做饭前要准备好食材一样。
然后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来判断土壤是啥质地。
比如说,可以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土壤的颗粒大小和粘性。
要是感觉土很细,像面粉一样,那可能就是粘土啦!要是颗粒比较大,摸起来有点粗糙,那可能就是砂土。
哇塞,这多简单呀!
在测定过程中,安全性那是杠杠的。
只要你别乱摸啥危险的东西,就不会有啥问题。
稳定性也不错哦,只要你按照正确的方法来,结果一般都挺靠谱的。
就像你做数学题,方法对了,答案就错不了。
那这测定方法有啥用呢?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农民伯伯可以用它来判断土地适合种啥庄稼。
要是土壤是粘土,可能就适合种水稻之类的;要是砂土呢,就可以种些耐旱的作物。
多厉害呀!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也不高,优势大大的。
我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哈。
有个地方的农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地适合种啥,后来用了这个测定方法,发现土壤是砂土,就种了西瓜。
结果呢,西瓜长得那叫一个好,又大又甜。
这效果,简直绝了!
所以呀,土壤质地的测定方法真的很有用。
大家都可以试试,说不定
会有惊喜哦!。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1.实验准备
(1)实验仪器:比重大瓶、比重级、放水筒、滤纸、无水硫酸铵、烘干箱、汤勺、筛子;
(2)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火焰厌氧剂、蒸馏水、电子天平;
2.实验步骤
(1)测定土壤比重
(①)将土壤样品取适量放入比重大瓶中,并用蒸馏水将其淹没;
(②)把比重大瓶的锥口堵住,将大瓶翻转过来,用放水筒将大瓶中的多余水放出,再用滤纸把粒子等剩余物取出;
(③)将大瓶正置,用比重级把大瓶完全抬离水面,记录大瓶重量,记为m1;
(④)将比重大瓶内的土壤样品滤掉,把土壤积水;
(⑤)将比重大瓶逆转,将另外量好的比重级放入大瓶内,均匀把水放入大瓶内,并记录比重级重量,记为m2;
(⑥)计算土壤比重,比重=(m1-m2)/m2×100%。
(2)测定土壤粒径
(①)用汤勺取适量土壤放入筛子中,将筛子晃动,土壤粒逐渐向下筛落,犹在不同筛孔处截留;
(②)将筛上的土壤粒清洗干净,随后用电子天平称量筛上的土壤粒,得到各筛孔处土壤粒重量,从而算出粒径分布;
(3)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①)将土壤样品称量8g,并用烘干箱烘干。
《土壤学》实验教学大纲(SOIL SCIENCE)(总学时12)实验一:土壤质地与含水量测定(验证性,3学时)1、实验目的:(1)土壤质地测定实验目的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组成比例,根据机械组成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质土、壤质土和粘质土等质地类型,质地确定是通过测定各粒级的相对含量而实现的,本实验目的是学习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及方法。
(2)土壤含水量测定实验目的土壤含水量测定包括采样测定和田间定位测定,本实验目的是掌握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样品含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方法和原理:(1)土壤质地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吸管法测定土壤质地,其基本原理是吸管法是在利用分散剂充分分散土粒、并采用一定孔径的筛子逐级筛分粒径较粗土粒(>0.25mm)的基础上,将粒径较细的土粒(<0.1mm)置于一定容积的水溶液中自由沉降,利用粒径愈大沉降愈快的原理,根据司笃克斯定律计算出某一粒径的土粒沉降至某一深度所需要的时间,在该时间用吸管在该深度处吸取一定体积的悬液,该悬液中所含土粒的直径则必然都小于计算所确定的粒级直径,将吸出的悬液烘干称重,计算其百分数。
根据需要测定的各粒径依上述步骤进行沉降、计时、吸液、烘干、称重和计算等操作,就可将不同粒级的重量测定出来,再通过换算,计算出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数,进而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类型。
(2)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及原理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基本原理是土壤吸湿水只有在气化后才能逸出,目前常用的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就是利用该原理将风干土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干而使吸湿水全部气化逸出,由烘干土壤失去的水分量来计算土壤含水量。
测定土壤吸湿水时必须注意控制烘干箱的温度不超过110℃,因为温度过高,土壤样品在烘干过程中失去的不仅是吸湿水,还包括部分物质的结晶水(如CaSO4·2H2O和被土粒吸附的气体(CO2,NH3等)及有机质的分解产物等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必须使土壤样品烘干至恒重。
土壤质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对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肥力状况等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土壤质地,了解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为土壤的分类、利用和改良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土壤质地的测定通常采用吸管法或比重计法。
本次实验采用比重计法,其原理是根据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在水中沉降的速度不同,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土壤颗粒在悬浮液中的沉降量,计算出各粒级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仪器甲种比重计(刻度为 0 60 ,精度为 1 )搅拌棒沉降筒( 1000ml )温度计秒表烘箱电子天平(精度 001g )筛子( 2mm )洗瓶三角瓶( 500ml )2、材料土壤样品氢氧化钠(分析纯)草酸钠(分析纯)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样品采集与处理在田间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点,用土钻采集 0 20cm 深度的土壤样品。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去除杂质,如石块、根系等,然后通过 2mm 筛子,得到均匀的土壤样品。
2、分散土壤样品称取通过 2mm 筛的风干土壤样品 50g ,放入 500ml 三角瓶中。
加入 250ml 蒸馏水,浸泡过夜,使土壤充分湿润。
加入 20ml 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 30 分钟,以分散土壤颗粒。
冷却后,加入 20ml 05mol/L 的草酸钠溶液,以防止土壤颗粒重新凝聚。
3、制备悬浮液将分散后的土壤溶液全部转移到 1000ml 沉降筒中,用蒸馏水冲洗三角瓶,使冲洗液也全部进入沉降筒,最后加蒸馏水至刻度 1000ml 。
用搅拌棒充分搅拌悬浮液 1 分钟,使土壤颗粒均匀分布。
4、测定沉降时间测定悬浮液的温度,根据温度查出各粒级的沉降时间。
5、测定土壤颗粒含量按照沉降时间,用秒表计时,在规定时间到达时,用甲种比重计读取土壤颗粒的沉降量。
每次读数前,应轻轻转动比重计,使其读数稳定。
读取比重计的读数后,记录下来,并根据比重计的校正曲线和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粒级的含量。
一、实训目的1. 熟悉土壤质地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土壤质地测定方法;3. 学会使用土壤质地测定工具;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及地点实训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农业大学土壤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土壤质地的概念和分类;2. 土壤质地测定方法;3. 土壤质地测定工具的使用;4. 实际操作:土壤质地测定。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1)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级的矿物颗粒的组成和比例。
(2)土壤质地的分类:根据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的含量,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2. 土壤质地测定方法(1)比重法:通过测定土壤颗粒的比重,计算土壤质地。
(2)筛析法:将土壤样品过筛,根据不同粒级的含量确定土壤质地。
(3)激光粒度分析仪法:利用激光技术,测定土壤颗粒的粒度分布,进而确定土壤质地。
3. 土壤质地测定工具的使用(1)比重瓶:用于测定土壤颗粒的比重。
(2)筛分设备:包括不同孔径的筛子,用于筛析土壤样品。
(3)激光粒度分析仪:用于测定土壤颗粒的粒度分布。
4. 实际操作:土壤质地测定(1)样品采集:在实验地采集土壤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过筛等处理,去除杂质。
(3)比重法测定: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放入比重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测定土壤颗粒的比重。
(4)筛析法测定: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过筛,根据不同孔径的筛子,记录筛下土壤样品的重量。
(5)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放入激光粒度分析仪中,测定土壤颗粒的粒度分布。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比重法测定结果根据比重法测定,土壤样品的比重为2.6g/cm³,属于壤土。
2. 筛析法测定结果根据筛析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沙粒含量为30%,粉粒含量为50%,黏粒含量为20%,属于壤土。
3. 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结果根据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土壤样品的粒度分布范围为0.05-2.0mm,属于壤土。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掌握土壤测定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习土壤pH值、土壤容重、土壤质地等指标的测定方法,为后续土壤学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原理1. 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指土壤溶液的酸碱度,通常以pH值表示。
土壤pH值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
2.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性质的综合反映。
本实验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3.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矿物颗粒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PH酸度计、环刀、比重计、电子天平、烘箱、烧杯、玻璃棒、土壤筛、滤纸等。
2. 试剂:蒸馏水、1mol/L氯化钾溶液、饱和甘汞电极、玻璃电极、待测土壤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pH值测定(1)称取过1mm筛的风干土样2份,各15克,分别置于50ml烧杯中。
(2)用量筒量取40ml纯水,于烧杯中。
(3)用磁力搅拌机搅拌5分钟左右。
(4)用PHs3C型数字酸度计测定,测定前先要进行标定。
2. 土壤容重测定(1)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积。
(2)将环刀内的土壤无损移入铝盒中,带回室内称重。
(3)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3. 土壤质地测定(1)称取过2mm筛的风干土样50克,置于烧杯中。
(2)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将溶液倒入比重计中,调整至溶液面与比重计水平。
(4)读取比重计的读数,即为土壤比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pH值:通过电位法测定,本次实验所测土壤pH值为6.5。
2. 土壤容重:通过环刀法测定,本次实验所测土壤容重为1.35克/立方厘米。
3. 土壤质地:通过比重计法测定,本次实验所测土壤比重为2.60。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土壤pH值、土壤容重和土壤质地,掌握了土壤测定的基本方法。
土壤质地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土壤质地定义及分类;2. 掌握质地的测定方法;3. 了解质地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植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颗粒大小的组成、比例及其密实程度。
按照颗粒大小不同,土壤颗粒可以分为砂粒、粉粒、黏粒三种,根据它们在土壤中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三大类:砂质土、粉质土和黏质土。
另外,当三种质地的比例接近时,再加上腐殖质和无机物质等土壤成分,形成了混合土,其质地类型则有多种变化。
质地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手感法、分级分析法和元素分析法等。
采用手感法测定质地时,先将试土稍加搅拌,取一部分湿土抓取在手心,加逐步紧压,观察土样性质、颜色等,从而得到初步的质地判断。
对于粗砂、细砂和粉砂三种质地,还需通过测定颗粒大小的分布情况,用分级分析法精确地分析土壤质地。
粘性土壤则需要借助元素分析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试土样,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2. 用手掂取约20克土样,放入掌心,逐步压紧;3. 根据试土样的颜色、手感、柔软度等特点,初步判断土壤质地;4. 对于粗砂、细砂和粉砂三种质地,还需用筛子分别筛出直径为2毫米、0.5毫米和0.075毫米的颗粒,记录质地比例。
四、实验结果本实验使用的土样为黑色壤土,采用手感法测定质地,研究发现试土样为较松软状态,暗黑色,颗粒大小分布均匀,且没有粘性,初步判断为砂壤土。
通过用筛子筛出不同粒径土颗粒比例,发现粗砂、细砂和粉砂的比例分别为50.25%、35.80%和13.95%。
最终确认了所测土壤的质地类型为砂壤土。
五、实验分析1. 本实验所用的土壤样品颗粒分布均匀、比例适中,因此手感法对其质地检测结果较为可靠。
2. 砂质土具有通透性强、孔隙率高、透水性好等优点,常作为建筑及路基工程中合适的垫层。
但其养分储藏较差,调节肥料和灌溉水质将对其产生直接影响。
3. 不同土壤质地对种植作物的影响多种多样,砂质土可适用于谷物的种植,黏粘土适合于水稻、麦秸等作物的生长。
土壤科学中土壤质地测定的实验教程引言: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粒径组成的相对比例以及粒径分布的性质。
土壤质地对于土壤的性质、水分保持能力、透气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定土壤质地对于土壤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教程将介绍常用的土壤质地测定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在进行土壤质地测定实验前,需要准备以下仪器和材料:1. 质量平衡:用于测量土壤样品的质量。
为了准确度较高,应选用能够测量0.01g的质量平衡。
2. 土壤筛:用于筛选土壤样品中不同颗粒粒径的筛网。
常用的是2mm筛网和0.05mm筛网。
3. 清洗容器:用于清洗土壤样品。
4. 定容瓶:用于储存调配出来的土壤试样。
5. 七级分析筛:用于将土壤样品按照不同粒径大小分级。
6. 0.01mol/L硫酸铵溶液:用于处理土壤样品,以分离不同颗粒粒径的土壤颗粒。
7. 烘干器:用于将湿土壤样品烘干。
二、实验步骤1. 取样:从土壤样品中随机取样,在土壤剖面中选取代表性的样品。
取样时应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样品,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清洗:将取样得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清洗容器中,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充分清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再把土壤样品倒入漏网上,用纯净水反复冲洗,去除较大颗粒。
3. 烘干:将清洗后的土壤样品均匀地分布在烘干器中,以60-80℃的低温加热,使其完全干燥。
烘干时间应视土壤样品的湿度而定。
4. 筛分:将烘干后的土壤样品放入质量平衡称量0.5g,将0.5g的土壤样品均匀撒在2mm筛网上,轻轻晃动筛网,使土壤样品均匀通过。
收集通过2mm筛网的土壤样品。
5. 定量分级:将通过2mm筛网的土壤样品按照不同粒径大小进行筛分。
将土壤样品放入七级分析筛的上面一级筛网,轻轻晃动七级分析筛,使土壤样品均匀通过。
收集筛网上各级的土壤样品,并称量分别的质量。
6. 计算比例:根据步骤5中各级筛网上土壤样品的质量,计算出每个级别所占总土壤质量的比例。
比例的计算可根据质量计算或重量百分比计算。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土壤质地测定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质地测定方法,了解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土壤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为后续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xx年x月xx日三、实训地点土壤实验室四、实训人员土木工程系xx级全体同学五、实训内容1. 实验原理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粒子的相对含量。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本次实训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
2. 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比重计、筛分设备、天平、烧杯、滴定管等。
(2)试剂:蒸馏水、盐酸、硫酸铜等。
3. 实验步骤(1)样品采集:从试验田采集0~20cm土壤样品,风干后过2mm筛。
(2)称量:准确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g,放入烧杯中。
(3)浸泡:向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使土壤充分分散。
(4)比重计测定:将比重计放入烧杯中,读取刻度,记录数据。
(5)筛分:将土壤样品用筛分设备筛分为0.01~0.05mm、0.05~0.1mm、0.1~0.25mm、0.25~0.5mm、0.5~1.0mm、1.0~2.0mm等六个粒级。
(6)称量:分别称取各粒级土壤样品,准确至0.01g。
(7)计算:根据比重计读数和各粒级土壤样品的重量,计算各粒级土壤的含量百分比。
4. 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定了土壤样品的各粒级含量百分比,结果如下:0.01~0.05mm:10%0.05~0.1mm:30%0.1~0.25mm:40%0.25~0.5mm:15%0.5~1.0mm:5%1.0~2.0mm:0%(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次采集的土壤样品质地为壤土,其中粉粒含量最高,占40%,粘粒含量次之,占30%,砂粒含量最低,占5%。
壤土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土壤质地测定的方法,了解了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土壤测定计划书1. 背景介绍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土壤测定成为实现土壤资源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土壤测定计划书,明确土壤测定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为土壤测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通过此计划书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目的和目标本次土壤测定的目的是对指定地区的土壤进行全面、系统的测定,了解土壤的理化特性、肥力状况、重金属含量等相关指标。
具体目标如下:•了解土壤的基本理化特性,包括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包括养分含量、土壤酸碱度、微量元素含量等。
•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评估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测定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建议,为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3. 测定方法和步骤3.1 采样点确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土壤测定。
采样点的选取应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状况、地形地貌等因素,尽可能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
3.2 采样方法采取标准的土壤采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合适的工具(如柱状采样器或铲子)在采样点处取土。
2.根据需要,根据土层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深度。
3.每个采样点应取足够数量的土样,保证后续实验的需求。
4.所有采样工具应事先清洁并消毒,以避免样品受到外来污染。
3.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以下项目:1.土壤质地分析:通过梯度分析或颗粒分析仪等设备,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粒径的含量,并计算各粒径组分的比例。
2.土壤pH值测定:利用酸碱度计等仪器,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3.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通过高温燃烧法或湿热酸化法等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4.养分含量测定: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包括氮、磷、钾等。
题目:有一已知石砾含量、含水量和酸碱性的土壤样品,试测定其土壤质地(技能笔试题干条件:已知土样含水量(5%),土壤pH 值大于7,土壤石砾含量2%)土壤质地测定(技能笔试)1.称取土样 称取通过1mm 筛孔的风干土样50g 于有柄蒸发皿。
2.分散土粒 量取0.5N六聚偏磷酸钠60ml ,加一部分于土样中,静置半小时,然后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研磨15min 。
最后再加入少许分散剂研磨5min 。
3.制备悬液 将土样糊状物及剩余的分散剂转入沉降筒中,并用软水冲洗,使土粒全部进入沉降筒,最后定容至1000ml 。
4.<0.01mm 土粒含量测定 用特制的搅拌棒上下搅动土壤悬液几次,然后将温度计放入悬液测其温度。
查表1 粒径<0.01mm 沉降所需时间表,确定相应温度下<0.01 mm 土粒下沉所需时间。
在计划测定之前,用搅拌棒搅动悬液1min 后,立即记录静置开始时间。
在计划读数时间到达前20s ,将甲种比重计轻轻插入悬液中,到了选定的时间测记比重计读数。
同时,做空白实验测定分散剂校正值。
查表2甲种比重计温度校正表确定温度校正值。
将该数经必要的校正计算后,即代表<0.01mm 土粒积累含量。
最后,按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类标准,确定质地名称。
土壤质地测定(技能操作)1.称取土样 称取通过1mm 筛孔的风干土样50g 于有柄蒸发皿。
2.分散土粒 量取0.5N六聚偏磷酸钠60ml ,加一部分于土样中,静置半小时,然后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棒研磨15min 。
最后再加入少许分散剂研磨5min 。
(注:静止及研磨时间取消)3.制备悬液 将土样糊状物及剩余的分散剂转入沉降筒中,并用软水冲洗,使土粒全部进入沉降筒,最后定容至1000ml 。
4.<0.01mm 土粒含量测定 用特制的搅拌棒上下搅动土壤悬液几次,然后将温度计放入悬液测其温度。
查表1 粒径<0.01mm 沉降所需时间表,确定相应温度下<0.01 mm 土粒下沉所需时间。
一种土壤实验方法
土壤实验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介绍一种常用的土壤实验方法:土壤质地分析。
1. 准备土壤样品:采集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品,并将其带回实验室。
样品应从不同的深度,如10cm、30cm、50cm等采集,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2. 干燥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在60下干燥24-48小时。
3. 研磨土壤样品:将干燥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末状。
使用研钵和研钉等工具进行研磨。
4. 测定土壤质地:使用土壤质地分析仪或通过手动方法,如悬浮法或分级法来确定土壤样品的质地。
- 悬浮法:将细粉末状的土壤样品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摇动使其充分混合,然后静置。
根据悬浮土壤颗粒的沉降速度来判断土壤的质地。
沉降速度较快的颗粒表示土壤含有较高比例的砂粒,速度较慢的颗粒则表示土壤含有较高比例的粉粒和泥粒。
- 分级法:将细粉末状的土壤样品加入一系列精确分级的筛子中,通过筛分将土壤颗粒按照其大小分类。
根据所占比例来判断土壤的质地。
砂粒比例较高的表示
土壤质地为砂质土壤,粉粒和泥粒比例较高的表示土壤质地为粉质或泥质土壤。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计算出土壤中各种颗粒的比例,从而确定土壤的质地。
项目类型:动画微课项目编号:
制作公司:柏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签字确认:邵臣
土壤质地测定脚本知识点:1干测法与湿测法2土壤质地手测法判断标准No. 内容时间画面细节声音备注
标题文字标题“土壤质地测
定”标题在画面中央,素
背景
土壤质地测定。
引入接上一个画面,一张
中国地质分布图移入
画面中将标题盖住。
素背景土壤质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上一个画面中地图被揭开移出,地图下面如图,三种土质(不用标是什么土,只用图形表现),动画快速表现黑土上面长出了茂密植物,沙土上长出了仙人掌,石头土上长出小苗。
素背景对于土壤质地的测定与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字标题“干测法与湿测法”上一个画面整体移
出,此画面移入
而我们通常用干测法和湿测
法来进行测定。
干测法除文字“干测法”外,其
他文字消失,
接上一个画面干测法,
画面中移入一个玉米粒大小的土块接上一个画面,“干测
法”文字移动到画面
一侧
就是取玉米粒大小的干土块。
一只手进入,动画演示用拇指与食指将土块拿住,将其捏成粉末。
然后出现文字“根据指压时的感觉和用力大小来判断”接上一个画面放在拇指与食指指尖,使之破
碎。
根据指压时的感觉和用力
大小来判断。
湿测法文字标题“湿测法”上一个画面文字“干
测法”变为“湿测法”
其他图形文字消失
湿测法,
一个算盘子大小的土块移入画面接上一个画面一般是取一块算盘子大小的
土块,
动画演示一只手将土块
捏碎并去除杂质
接上一个画面放在手里捏碎并且去除杂质。
一个水杯将少量水添加到捏碎的土中,然后用一只手指或小棒进行搅拌接上一个画面加适量水使土湿润,调至不感
觉有复粒存在感为宜。
一只手将搅拌好的土拿
起,并且用手指捻磨
接上一个画面根据手指捻磨土壤时的感受,
画面分别表现用手将土否捏成片、揉成球、搓成条及弯曲时断裂的画面排列在镜头中。
并配上文字“捏成片、揉成球、搓成条、弯曲时断裂”转场能否捏成片、揉成球、搓成条
及弯曲时断裂等情况,加以判
断土壤质地。
文字标题“干测法与湿测法”然后出现一个手捏住土的图形转场,上一个画面图
形文字消失
干测法和湿测法都是以手指
的接触作为判断依据,
文字“干测法与湿测法”
旁边适当位置出现文字
“手测法”
接上一个画面所以他们被统称为手测法。
土壤质地手测法判断标准文字标题出现“土壤质地
手测法判断标准”然后在
标题下出现文字“砂土、
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重壤土、黏土”
上一个画面移出下面我们运用卡庆斯基土壤
质地手测法,来对土壤质地进
行分类判断。
砂土“砂石”二字移动到画面
左上侧,一个砂土的干土
块(玉米粒大小)移入画
面中央,动画演示一只手
轻轻一捏就将其压碎上一个画面中除了
“砂土”二字保留,
其他文字消失
砂土的干测情况为干土块,毫
不用力即可压碎。
一个放大镜移动到手指处,两手指间的沙粒明显可见,然后两手指捻磨起来发出嚓嚓响声接上一个画面沙粒明显可见,手捻粗糙刺
手,发出嚓嚓响声。
一个块湿土(算盘子大小)出现在画面中,然后出现两只手进行揉搓,捻了一会不能将其变为球形。
依然散落转场而湿测情况表现为不能成球
形。
一只手握住了一块湿土,手张开形成了一个土团。
另一只手一碰,土团散开转场手握能成团,但一触即散不能
成片。
砂壤土标题“砂石”变为“砂壤
土”,一只手拿着一个砂
壤土块(玉米粒大小),
将其轻松捏碎转场砂壤土的干测情况为干土块
用小力即可压碎。
一只手心中出现一个湿转场而湿测时勉强可成厚而极短
土块(算盘子大小),两
只手将其碾压成了一个
厚而极短的片状
的片状。
两只手将湿图搓成了一个便面不光滑的球接上一个画面能搓成表面不光滑的小球,但
搓不成条。
轻壤土标题“砂壤土”变为“轻
壤土”两手指稍用力将干
土捏碎,然后两只手指捻
磨转场轻壤土在干测时土块稍用力
挤压即可碎,手捻有粗面感。
手中间是一个湿土块(算盘子大小),两只手将其碾压成轻薄短片,片长不超过1cm,片面觉平整”转场湿测时可成轻薄的短片,片长
不超过1cm,片面较平整。
两只手再将其搓成了一个直径3mm的土条,然后一只手将其提起立即断裂接上一个画面可搓成直径约3mm的土条,
但提起以后即会断裂。
中壤土标题“轻壤土”变为“中
壤土”两手指费力的将干
土块捏碎转场中壤土干测时干土块用相当
大的力才能压碎。
手中间是一个湿土块(算盘子大小),两只手将其碾压成较长薄片,片面平坦无光转场湿测时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
平整但无光。
两只手将其搓成了一个直径3mm的土条,然后将其弯成小圈,随即碎断接上一个画面搓成直径3mm的小土条,但
弯成2-3cm的小圈时即生裂
缝碎断。
重壤土标题“中土壤”变为“重
土壤”两手指非常费力的
将干土块捏碎转场重壤土干测时黏粒含量较多,
沙粒少,干土块用大力方可捏
碎。
手中间是一个湿土块(算盘子大小),两只手将其碾压成较长薄片,片面光滑有弱的反光转场湿测时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
光滑而有弱的反光。
两只手将其搓成了一个直径2mm的土条,然后将其弯成小圈,然后将其压扁出现裂缝接上一个画面可搓成直径约2mm的土条,
能弯成2-3cm的圆环,但压扁
时有裂缝。
黏土标题“重土壤”变为“黏
土”两只手指无法将其捏
碎转场黏土干测时含黏粒为主。
干土
块很硬,用手不能捏碎。
手中间是一个湿土块(算盘子大小),两手将其碾压成较长薄片,片面光滑转场湿测时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
光滑有较强的反光,不断裂。
有较强的反光,不断裂。
两只手将其搓成一个直径2mm的细条,并且让他弯成2cm土环,再将其压扁无裂痕接上一个画面可搓成直径2mm的细条。
亦
可弯成2cm的土环,压扁时
无裂缝。
结尾文字“土壤质地手测法”
移入画面。
然后在下面出
现文字“干测法”“湿测
法”上一个画面移出镜头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掌握了土
壤质地手测法中的干测法和
湿测法。
然后在标题下继续出现文字“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黏土”接上一个画面并且演示了各种土壤质地的
判断标准。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