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响应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2020年第3期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Heli Wang(王鹤丽)Li Tong(童立)摘要:企业社会责任(CSR)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受困于误解与争论。
本文将简短回顾当前CSR研究的理论背景,并指出其理论和实证中的部分不足。
我们进一步总结出中国情境下CSR研究的特点,例如中国文化、政治和制度演变对其的塑造或影响,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
我们希望本文能够指引研究者,特别是对中国情境下的CSR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以更好地理解这个无所不在且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价值观;政治关联;中国情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CSR广受各国学术界及实务界的关注。
在CSR获得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及活动家等各方面广泛关注的同时,学术界对该话题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CSR逐渐成为商业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在管理学领域得到研究,也受到经济、金融、营销、运营和社会学领域的欢迎。
CSR通常被视作满足社会需要,但超出典型商业范畴的企业行为。
例如,Gottschalk(2016)把CSR定义为“以增加社会福利目的,超出企业明确交易利益之外的非法律强制的企业行为”。
与之相仿,Mackey等(2007)把企业社会责任描述为“旨在改善社会或环境条件的自愿企业行动”。
在CSR是否及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问题上,现有研究尚未形成共识。
一些研究认为,CSR是企业盈利和实现价值的重要动因(Flammer,2015;Wang&Qian,2011);然而也有研究认为,CSR会分散企业资源,且是一种不划算的投资(Masulis&Reza,2014;Wang&Bansal,2012)。
虽然对于“公司将其职权范围扩大到股东价值之外是否合适”这个问题,学术界尚存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仍然选择积极应对更大的社会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简要概述CSR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局限性,并为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66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潘捷1 关俊文21.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420一、引言在最近的十年中,人们越来越对理论上的企业社会责任(CSR)感兴趣。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最合适的理论分类,目前还没有新的共识。
先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的回顾提供了不同的标准,例如公司角色,管理自主权和分析水平(Klonoski,1991;Secchi,2007;Frynas和Stephens,2015)。
值得注意的是,CSR研究的理论观点应能够跨层次解释现象。
基于现存的多层次研究(Bies等,2007;Hitt等,2007),本文辨别出三个不同的分析层次:微观层次(涉及个人的心理基础),中观层次(涉及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和宏观层面(涉及更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态),并明确采用了Mellahi(2016)等人的综合概念框架,最终将理论分类为与解释CSR的外部驱动因素有关或与CSR 的内部驱动因素有关。
Mellahi等(2016)认为,外部驱动因素的理论涵盖了各种观点,这些观点被定义为关系,政治或综合的观点,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这些观点集中在对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性质的分析上。
它们特别适合于测度外在前置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
同时,本文探讨的资源基础理论与代理理论侧重于内部驱动因素的分析,这些理论专注于理解公司管理和组织内部个人的社会价值,因此特别适合分析内部动态以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
本文则基于内外驱动因素的理论划分来探讨在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中实际应用的理论。
我们还将考虑在将来的理论构建中必须解决的更广泛的研究问题,并将确定未来研究的方向。
二、与企业社会责任外部驱动因素的相关理论(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帮助或损害公司的群体,包括那些与公司(例如,雇员、客户)以及更广泛的公众(Ansoff,1965;Freeman,1984)。
2012年第3期山东社会科学No.3总第199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9基于消费者响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研究孟繁富(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文献的梳理,提出消费者评价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实证方法,并基于对消费者的调查,得到企业社会责任的7类因子,因子的顺序反映了消费者的看重程度。
它们分别是慈善与社会公共责任、顾客与商业伙伴责任、员工发展责任与产品责任、环境责任、竞争者与供应商责任、员工基本责任、股东责任等。
基于消费者响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体系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并按消费者反映将各类社会责任指标予以排序,是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一个较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中图分类号]F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3-0162-05一、问题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由英国人奥利弗·谢尔顿首次提出。
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承担何种社会责任、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实践结合起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由此,企业社会责任开始成为各利益相关者评价企业的重要维度,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点也发生了转变,不单单注重产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关键购买因素,更关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它涉及到环保、劳工和社区等社会责任内容。
在发达国家,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强。
Augereta(2007)的研究表明,在购买产品时,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社会责任特性比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更为关注。
我国社会经济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二元经济的特征依然明显,中国市场仍属于发展中市场,公众社会责任意识的差异性也十分显著。
所以,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如何认知,以及基于这种认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成为了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及支持倾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也在逐步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即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除了追求经济利润以外,还应该承担起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责任。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
消费者认知和支持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对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也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有责任感的社会。
1.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1.1 消费者认知企业社会责任的渠道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了解。
首先,企业本身的宣传是最直接的渠道,如企业门头、广告等。
其次,媒体也是消费者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渠道,如新闻报道、杂志等。
此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公益活动等方式进行了解。
1.2 消费者认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消费者认知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的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也会更高。
(2)消费者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入等多个方面,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女性更加理性和关心社会责任,高收入者更加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等。
(3)媒体和政府的宣传力度。
媒体和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越大,消费者的认知程度就会相应提高。
1.3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内容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内容也较为全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
消费者非常关注企业的环保行为,如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
(2)员工权益。
消费者认为企业应该给予员工公平的待遇,并保障其权益。
(3)生产过程。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遵循规范,并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
(4)公益活动。
企业参与公益活动,如扶贫济困、捐款捐物等,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2.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倾向2.1 消费者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消费者支持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对社会贡献的认可。
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满足了社会需求,消费者对此表示认可。
企业社会责任调研报告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关注度企业社会责任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
通过对多个调查样本的分析和数据收集,得出了有关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关注程度的重要结论。
本报告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展示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关注度的现状。
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较高。
本报告的研究结果对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引言: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作为一种企业行为的重要指导原则,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可从消费者那里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解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以及关注度的变化,本报告通过针对不同群体的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对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关注度进行调研。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教育水平的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
其中,调查问卷包括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程度、重要性认知、购买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并采用多项选择和打分等方式进行回答。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合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得出了关于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和关注度的重要结论。
二、调研结果:1.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整体较低。
仅有4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其中,20%的消费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不会对其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另外,3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并不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2. 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尽管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较高。
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理本文在已有的企业与政府博弈模型基础上,结合有关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及反应的实证研究,将消费者需求变量引入模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理。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理消费者需求博弈分析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作为市场行为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承担的义务以及对企业选择的不良行为所应承担的后果。
随着SA8000和ISO14000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逐渐嵌入国际市场规则,不少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已经感受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现实要求。
但由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还处于成长期,公众的整体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企业社会责任存在很大的缺失,并且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机理,对于消除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研究评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成本,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获取利润是保证企业生存下去的首要条件。
如果没有内在动因或外在压力的作用,期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显然是不现实的。
企业改善其社会责任绩效的意愿是由制度、道德、经济的因素共同驱动的,但经济动因才是最根本的内在动因。
现实中,很少有企业纯粹出于道德动因而承担社会责任,纯粹出于制度动因承担社会责任则往往是对制度的被动适应。
企业如果没有利益,是不会承担社会责任的。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质疑和担忧,主要出于成本的考虑。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只有当所得超过付出,承担社会责任才是企业值得选择的策略。
或者说,只有当外在压力转换成内在经济动因时,企业才会从不自觉地适应到自觉地改变,使社会责任真正得到体现。
因此,当市场的力量回馈企业时,企业会自愿采取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
Lois A·Mohr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增加产品价值。
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认可,最终通过对企业产品的选择表现出来。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的研究张月琪【摘要】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began to publis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report,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whe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mselves o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port, mode and form, and three aspects of attestation,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report content,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se aspects, the literature on CSR report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related research are found.%无论是为了企业自身发展还是被要求承担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报告的现状、模式和形式,鉴证和评价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
浅谈从消费者视角看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摘要最近几年来,产品质量问题特别是食物安全问题屡遭曝光,受到大家普遍关注。
人们在注重自身权益保护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对消费者的义务承担已经不单单是对特定消费者而言了,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应当是企业对整个消费者群体的责任。
本文就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简要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国家、社会、企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负有不同的责任。
但是企业的责任应该是更为直接、具体的,市场经济中,最大体的主体就是企业与消费者,二者是直接利益相关主体。
因此,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更依赖于企业,若是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那么各类保护对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在实效中都会大打折扣。
一、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
企业的大规模的发展使得企业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其行为的影响力也愈来愈明显,其中包括不良影响。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发展到必然阶段的产物,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外延的进一步明确界定也就显得很有必要。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卡罗尔以为:“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按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他将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责任。
我国较早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刘俊海则以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不论如何概念企业社会责任,一般将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和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责任归入其中。
有学者将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定位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也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现状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如果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功效,起步比较晚,在理论和实践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必然的差距。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将近年来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实现路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等内容研究的较多,而员工责任对消费者和政府责任的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值得研究。
标签: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员工责任的实质,就是责任主体分内应该做的事,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该做的分内事。
企业社会责任一词首先由谢尔顿提出,霍华德.博文(1953)提出商人的社会责任,标志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构建的开始。
在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股东责任、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供应链责任、环境责任、公益慈善等。
笔者通过研读,发现在现有的文献中,对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实现路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等方面。
1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朱彬,刘谨(2004)认为,要用机制来保障中小企业担负社会责任,并且政府要严格执行、督促落实。
同时,要引导中小企业建设先进、高尚的企业文化,让污染、生态等企业的外部问题转化为企业内部成本,这才是解决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问题。
李双龙(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受到一国历史、文化、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还要受到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以及企业自身规模、所有制、预期心理等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需求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影响因素。
殷格非,崔怡(2005)认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路径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的审核和认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第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CSR方式,构筑中国企业的CSR竞争优势。
邓泽宏,何应龙(2010)认为,对于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我国政府的作用路径是政府通过规制、促进、合作和支持的方式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陈智,徐广成(2011)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贡献指数,利用我国A股市场的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因素是影响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因素。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概念界定、测评体系、并对国内外CSR维度进行比较,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并提出企业在处理CSR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现状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一)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渊源在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不过20余年。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我国第一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题的文章——《企业社会责任——访南化公司催化剂厂》发表在《瞭望》杂志1985年第三期,而第一本以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著作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
此后,法学家刘俊海将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引入公司治理研究,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随后,我国学者相继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视角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
2008年全球性金融爆发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视角。
盛斌、胡博(2009)阐述了由金融危机到来引发的政府与企业一系列问题。
在经济繁荣之时,政府力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当经济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该任由企业倒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否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而且,这些问题在不同社会文化类型的国家势必会引起不同的反应。
另外,做为金融危机导火索的商业银行,关于它的社会责任也是备受关注。
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因为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的贪婪性,引爆了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大灾难,并且致使全球经济到目前为止仍发展缓慢。
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文中用了“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实践对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做了统计。
其理论模型主要有四部分,分别设计以责任管理为中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础,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
李辉刘凤军消费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表征与理论进展摘要:文章基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利用实践表征与理论研究双途径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总结了消费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表征方式以及消费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进展。
最后,通过匹配消费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现状和理论进展两者之间的深层次关联,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表征;理论进展DOI:10.3773/j.issn.1006-4885.2014.02.078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4)02-0078-17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编号:71272153)。
作者简介:李辉(1984-),山东菏泽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安管理、企业管理。
刘凤军(1963-),黑龙江庆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①资料来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发布数量大幅增长》,比邻网:http://www.bilinstar.com/news_13124_ 5.html.1研究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一条自我优化、与时俱进之路,即由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到追求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由单纯追求自身发展到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据统计数据显示,仅201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国内企业共发布了817份社会责任报告,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23%①。
并且,实践中,企业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行为正逐渐吸引着我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评价。
因此,消费者视角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轨迹及在其心目中的评价和关注成为企业实践中非常关心和亟需破解的难题。
另一方面,就现有理论研究而言,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正逐渐成为研究主流,更多的理论研究是关注企业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策略的执行和制定机制。
消费者响应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路径荆丰【摘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响应是能够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约束的有效力量,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进程,必须要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理念与意识薄弱、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与消费者互动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消费者响应视角下,加强政府约束与引导,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内部机制,唤醒和激发广大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消费意识,并最终建立消费者责任消费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良性互动循环。
%The fulfilling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beneficia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an help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s of enterprises.Consumer response can play a role of constraint in it.Establishing benig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is the key to advanc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terms of the fulfilling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a weak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imperfect internal mechanism and seldom caring about consumer expectations and lack of interaction with consumers.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 response,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government restraint and guidance,improv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fulfill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 lity,arouse consumers’socially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wareness and establish benig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socially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behavior.【期刊名称】《齐鲁学刊》【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6页(P115-120)【关键词】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责任消费;实现路径【作者】荆丰【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在21世纪全球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与战略要素。
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研究一、引言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领域中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增加,使得许多企业已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其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本文将着眼于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对其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CSR提供思路。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责任:指企业必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创造经济财富,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并为其股东提供回报。
(2)社会责任:指企业应尽可能满足消费者、雇员、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社会的各方面利益,通过诚信经营、遵守法规以及责任管理等方式,对社会贡献。
(3)环境责任:指企业应关注自身产生的环境影响,促进环境治理,保护环境资源,从而遵守环保法规,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与管理水平。
三、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1. 产品质量和安全一款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权益。
因此,企业需确保其产品在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中不会导致任何安全问题。
同时,还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技术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2. 诚信经营企业应遵守诚信经营的基本原则,不进行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等不道德行为。
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评价制度,充分融入企业文化中,激励员工履行职业道德和道德承诺,维护企业诚信和声誉。
3. 保护消费者权益企业应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和权益,不进行虚假宣传、欺诈行为或者暗示其产品能达到无法实现的效果,保证消费者得到真实的商品信息。
同时,也要保证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权益受到保护,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4. 促进可持续消费为了促进可持续消费,企业应提倡绿色、环保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基于消费者响应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摘要]本文以消费者响应为视角,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中西方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进而从消费者内在响应和外在响应两个角度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提出基于消费者响应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在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响应视角;内在响应;外在响应1引言总体来看,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阐述大体分三个过程: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绩效。
一般认为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1924)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1953年Bowen的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被认为标志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消费者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必须对社会压力做出反应。
进而在20世纪70年代催生了企业社会回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的概念。
企业社会回应将企业看做比较机械的―刺激—反应‖系统,其重点在于对普遍性社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的制度化回应。
它提出的本意在于避免狭义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观性和含混性,但在实践中它却陷入了困境。
因此,学术界不得不另外创造出一个更精确的概念——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CSP),这一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之后,迅速主导了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主流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被认为是可用于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为密切相关‖的理论框架,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两大理论从而出现了全面结合的趋势。
究其原因,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又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提供了实证检验的方法。
消费者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而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进入21世纪,从消费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更聚焦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研究上。
因此,本文试图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中西方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并总结基于消费者响应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在研究中所关注的问题和现有研究的不足。
2消费者响应视角消费者响应是消费者在确定品牌、购买率、购买数量时进行的决策,是消费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忠诚程度与印象评价。
Holbrook和Hirschman(1982)提出特定的环境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响应系统,即认知—影响—行为。
Melissa A. Martin(2002)进一步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产品中只会产生响应,既包括心理上的响应,也包括行为上的响应。
在此基础上,Bhattacharya和Sen(2004)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关于消费者对企业意识和对企业评价态度的内在响应;二是关于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意向及购买忠诚等的外在响应(Bhattacharya&Sen,2004)。
他们认为企业进行企业在社会责任活动首先会使消费者产生内在响应,然后再转化为外在响应,虽然消费者的内在响应和外在响应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但外在响应对企业收益的影响更为直接。
这个研究框架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研究消费者是如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做出响应的。
因此,本文在这一研究框架下对中西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近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连续几年都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上。
而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响应研究的重点也从对较易观察的外在观察变量的研究转向对潜在变量的研究上,这个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3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响应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响应是指消费者因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而产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反应。
它是消费者对自身心理活动的一种感知,因此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可预知的收益,也没有可供直接观察的有形结果。
但这些内在响应的结果会对企业和社会事业都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内在响应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意识;其次,消费者对产生的意识进行归因;最后,消费者形成对产品和公司的态度。
意识是指消费者是否感知到了企业在CSR领域的努力。
这是消费者能够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做出响应的首要条件。
也就是说当消费者对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努力一无所知的话也就无从谈起消费者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心理上的感受了。
早在1975年,Webster就开始研究消费者的社会意识,他认为具有社会意识的消费者愿意考虑自己消费行为的公共影响,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购买行为来影响社会(Webster,1975)。
基于前人对消费者社会意识的研究,Mohr,Webb和Harris 提出了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socially responsible consumer behavior,SRCB)的概念,并认为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水平受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Mohr,Webb&Harris,2001)。
国内学者郭红玲(2006)也对不同人口特征(如学历、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差异进行了调研,得出了与之相似的结论。
归因是消费者如何看待企业参与这些社会责任活动的动机。
归因决定了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程度。
消费者经常会对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活动的动机产生疑问。
消费者认为仅仅因为企业参与了社会责任活动并不能排除该企业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企业,因为有时候企业参与社会责任的动因并不是出于道德或者责任感,而仅仅是为了减税或者掩盖其他的不良因素。
因此,归因首先受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消费者契合度的影响。
企业在从事社会责任活动时,如果希望得到消费者回报,其所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就必须与营销的目标群体保持高度的一致,并根据消费者的特点来选择所从事的推动社会责任的事件(Drumwright,1996),因为消费者会重视所感知到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自身的关联(Creyer&Ross,1997)。
对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归因的研究,使企业社会责任支持(support of CSR domain,CSR support)的概念出现,进一步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程度不同使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感知不同,高支持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认可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Sen&Bhattacharya,2001;Mohr&Webb,2005)。
态度是消费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
通过意识和归因,消费者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产生态度上的响应。
消费者的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越积极,就越会促使其将这种态度转化为对企业的外在响应。
通过研究发现,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让消费者做出积极的产品评价,消极的企业社会责任会损害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Brown&Dacin,1997)。
并且,当企业采用不道德行为时,无论产品本身质量如何,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仍是消极的。
不道德的企业行为对企业声誉的毁坏度也远远大于道德的企业行为所带来的企业声誉的提升度(Folkes & Kamins,1999)。
积极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影响消费者态度还表现在对企业负面信息进行抵御,即消费者会通过愿意忽略甚至原谅企业非蓄意的偶发过失来支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传播良好口碑,即将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良好印象告诉给他们的朋友、家人和同事们,并向他们推荐这些企业(Bhattacharya & Sen,2004)。
4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在响应消费者的外在响应是指消费者对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营销行为所作出的购买行为和品牌忠诚等的反应。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与顾客忠诚两个方面对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在响应进行研究。
并且,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外在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上。
而现有文献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能引发顾客忠诚的探讨仍然比较有限。
最早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关系是通过实验方法完成的。
Lafferty和Goldsmith利用广告和报纸来控制代言人和企业可信任度,积极的企业可信任度通过企业在环保和慈善方面的贡献来体现,结果显示企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有显著影响(Lafferty & Goldsmith,1999)。
之后,Sen和Bhattacharya (2001)研究证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Sen&Bhattacharya,2001)。
但这种直接影响将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比如,感知产品质量(周延风,罗文恩和肖文建,2007)、价格水平(常亚平,阎俊和方琪,2008)、公司声誉(谢佩洪和周祖城,2009)和消费者类型(马龙龙,2011)都会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重要调节作用。
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过程十分复杂,环节众多,直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具有一定局限性。
虽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对企业具有重大意义,但一个品牌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购买其产品一次的消费者数量,而更重要的是那些经常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
进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但现有文献中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能引发顾客忠诚的探讨仍然比较有限。
部分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间接作用于顾客忠诚(Salmons&Bosque,2005)。
金立印(2006)的研究也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能有效地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度和忠诚度。
Marin等(2009)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有两条路径影响顾客忠诚:第一,通过提高顾客对公司的正面评价,使顾客有更强的购买意愿,外在则表现为更高的行为忠诚;第二,增强顾客的心理认同感,进而导致更高的态度忠诚(Marin,Rutz&Rubio,2009)。
5现有研究局限及结论基于消费者响应的视角,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进一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第一,现有大部分研究暗含的假设是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或者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在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是对称的。
而这一假设应该受到质疑,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在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不是完全对称的,企业做得好与不好并不等同于利益相关者觉得好与不好,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解读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过程。
因此,需要加强直接针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的研究。
第二,现有的研究以探讨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响应为主体。
国内学术界虽有一些论述,但基本上是定性分析,而鲜见从消费者角度定量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