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 雪
- 格式:docx
- 大小:461.60 KB
- 文档页数:8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1.顿失滔淘: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2.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3.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4.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5.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6.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7.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8.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9.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
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
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0.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毛泽东《沁园春·雪》原文和译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赏析沁园春·雪》赏析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
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
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
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
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
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清沈德潜『说诗碎语』)。
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
毛泽东写的《沁心园·雪》全文解释,要解释哦北方旷邈的风光,正千里是冰封,万里雪花飘。
眺望长城之内外,仅有苍茫无涯的洁白;黄河上下两岸,顷刻间汹涌的浪涛消逝了。
雪峰起伏若银蛇旋舞,雪原上也似乎疾驰着白蜡般的大象,这一切都愿与苍天一比高下。
等待晴朗之日吧,看大自然宛如绚丽的鲜亮少女,更加明艳夺目。
祖国山河是多么娇柔妩媚,它曾引发万千英雄为之咏叹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稍稍显得文才不够;唐太宗宋太祖,又逊了一筹华章。
而一代天之骄子,成吉思汗,仅知道张弓箭射飞雕。
都已过眼云烟了呀,让我来点一下风流人物,还是当今之士领了风骚。
【赏析】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雪》从其诞生、•发表直到现在一直被各界人士及广大人民众共推为他最好之诗,也被认为是他最大气魄之诗。
•笔者对此共识也无可厚非,但借赏析之机对此诗作三方面的议论:一、此诗的背景情况;二、•此诗在“重庆谈判”时所引起的轰动;三、此诗的艺术魅力。
诗人作这首诗的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十分严峻的关头了。
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至1932年侵占东北三省后,并未止步,又于1935•年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日军从关外杀进了关内。
就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在中国政治格局将发生大变动的前夜,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冬天(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制定出了在全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为了宣传党中央关于全民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实际行动推进全国抗战高潮,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河北抗日前线。
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茫茫北方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河山的壮丽诗篇。
但这首诗引起震动神州的局面是在1945年10月。
沁园春雪诗经典古诗
《沁园春·雪》是明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首诗,描述了雪后春天的景象。
诗中以雪为切入点,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全诗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北国风光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当今时代
的感慨。
整体上,这首诗以雪为媒介,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美和历
史的变迁,是一首经典的古诗。
·雪朝代:现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词句注释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1 沁园春·雪①毛泽东北国②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③;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④。
山舞银蛇,原始蜡像⑤,欲与天公⑥试比高。
须⑦晴日, 看红装素裹⑧, 分外妖娆⑨。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⑩。
①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样文献出版社1996 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年版)。
即秦晋高原。
”蜡像,白色的象。
② [北国]指我国北方. ⑥ [天公]指天。
③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莽莽,形容 ⑦ [须]等到、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⑧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 ④ [滔滔]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辉映的壮观景色。
⑤ [山舞银蛇,原始蜡像]群山好像(一条条) ⑨ [妖娆(r áo )]娇艳美好。
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从陕北出发,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
在陕北清泂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他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望”是领字,所领起的景物远非目力所能及。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用“惜”字领起, 纵论历史,意味丰富, 试结合上下句仔细体 味。
㊂ 读读写写①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⑤ [天骄]天之骄子。
和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
⑥ [成吉思汗(h án )]即元太祖铁木真(1162—②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227)。
③ [文采]这里的“文采”和下文的“风骚”, ⑦ [弯弓]拉弓。
惜秦皇汉武①,略输②文采③; 唐宗宋祖④,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⑤, 成吉思汗⑥,只识弯弓⑦射大雕⑧。
俱往矣⑨,数风流人物⑩, 还看今朝。
1936年2月节奏不整齐划一,而是富有与变化。
如“江山/ 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领字在句首领起下文,读时稍有停顿。
如 “望”“惜”二字 押韵韵脚依次是:飘、滔、高、娆、娇、腰、 骚、雕、朝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⑧[雕]一种猛兽。
《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沁园春·雪》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沁园春·雪》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
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1 沁园春·雪文章主旨《沁园春·雪》是一篇写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的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结构图示考点提炼品味炼字[问题] 品析“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中“欲”字的表达效果。
(对应训练见第10题)[点拨] 第一步,结合字词所在句子分析该字词的语境义。
第二步,从该字词准确传神、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含有该字词的句子的内涵。
第三步,分析该字词烘托出的意境或表达的作者情感。
[解答] “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大雪纷飞中,远远望去,群山和高原与天相连,显得生机勃勃,昂扬奋发。
拓展链接《沁园春·雪》发表撷趣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应柳亚子请求,亲笔书写了这首《沁园春·雪》赠他。
毛泽东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
和词的小序写道:“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原作因而被爱好者传抄,不久即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分.外/满分.分泌./沁.人心脾呜咽./狼吞虎咽.B.今朝./朝.霞娇.美/一代天骄.瘦削./削.足适履C.折.腰/折.本妖娆./抓耳挠.腮数.量/数.九寒天D.出汗./可汗.殉.职/徇.私枉法积攒./人头攒.动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鸟瞰眼花瞭乱红装素裹稍逊风骚B.藉贯略输文采唯余莽莽英雄竞折腰C.诀别江山多娇人声鼎沸原驰蜡象D.幅射顿失滔滔一泄千里弯弓射大雕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4.[2018·南开区二模(改编)]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B.天津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今年,中环线翻修拓宽工程的竣工,大大减轻了交通拥堵问题。
C.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D.中小学教辅资料泛滥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教育部门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措施。
5.按要求默写。
(1)词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作为革命领袖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抱负。
(5)一位对联爱好者以“风景这边独好”为上联征求下联,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应征。
◆课内精读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6.下列关于《沁园春·雪》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下片是“惜”。
7.《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诫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8.词人在评说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时,以一个“惜”字领起。
请你品读全词,谈谈“惜”含有哪些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9.词中表现出自然界季节变换的是哪几句?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她在丛中笑”一句中“笑”字有什么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词人刻画了梅花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对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了这首词是用陆游原词的题材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原词不同。
B.革命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的信心。
C.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片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这首词通过咏梅,表达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13.某班开展以“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对联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阅读《沁园春·雪》的下片,根据给出的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巨手一挥,破碎河山成旧景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
考入师范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破了洞,还没有换掉。
材料二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他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身体外,还可以磨炼意志。
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
穿好衣服后,还要做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详解详析1.[解析] B 本题考查多音字及形近字的读音。
A项,fèn/fēn,mì/qìn,yè/yàn;B 项,zhāo/zhāo,jiāo/jiāo,xuē/xuē;C项,zhé/shé,ráo/náo,shù/shǔ;D项,hàn/hán,xùn/xùn,zǎn/cuán。
2.[解析] C A项,“眼花瞭乱”应为“眼花缭乱”;B项,“藉贯”应为“籍贯”,“唯余莽莽”应为“惟余莽莽”;D项,“幅射”应为“辐射”,“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
3.[解析] A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4.[解析] A B项,搭配不当,“减轻”不能与“问题”搭配,把“减轻”改为“减少”;C项,“第一趟”与“首飞”重复,应去掉其中一个;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5.(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江山如此多娇6.[解析] C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议论。
7.[解析] D 本词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评价是辩证的,一方面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委婉地提出批评,为最后表达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心做铺垫。
8.其一,“惜”中含褒,肯定这些英雄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也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其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文学才华欠缺;其三,“惜”字包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