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8届中考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练习
- 格式:pdf
- 大小:16.76 KB
- 文档页数:2
邹忌讽齐王纳谏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臣妾(qiè)昳丽(yǐ)门庭若市(tíng)B.孰与(shú)期年(jī)朝服衣冠(zhāo)C.窥镜(kuì)弗如(fú)皆朝于齐(cháo)D.旦日(dàn)暮寝(qǐn)时时而间进(jiān)2.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徐公/何能及/君也D.此/所谓/战胜于朝庭3.把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朝服衣冠。
(2)徐公来,()孰视之。
(3)客从外来,()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朝服衣冠皆朝于齐D.上书谏寡人者受上赏5.下面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例:忌不自信()①城中皆不之觉②秦城恐不可得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莫用众人之议也⑤时人莫之许也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同“熟”,熟悉。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左传·曹刿论战》)C.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
(《左传·曹刿论战》)D.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7、填空(1).暮寝而思之,曰:“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2).乃下令:“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受下赏。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形态的句子是:“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借助类比,以“ ,,”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政令刚刚下达后齐国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33分)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旦日..()与徐公孰.美()窥.镜()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通假字孰视之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5)闻寡人之耳者(6)吾妻之美我者(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⑥陈涉者,阳城人也()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③皆朝于齐()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④于是入朝见威王()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王曰:“善。
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淮安(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之后: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一) (16分)⒌ (4分)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
缜密,仔细,周详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之后:一年⒍ (4分)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整体把握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答案】切身经历齐王纳谏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答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出于不同原因,他的妻、妾、客均说他比徐公美。
3.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暠,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答案】D【解析】邹忌问小妾与客的态度仍然是随和的,并无倨傲。
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昳.丽(yì)【答案】A【解析】“朝”应读zh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答案】C【解析】“服”在句中作动词,可译为“穿戴”。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暮寝而.思之()【答案】(1)A (2)C (3)B (4)B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答案】C【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巩固练习(含答案)21 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臣妾(qiè) 期年(qī) 朝服衣冠(zhāo)B.孰与(shú)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C.窥镜(kuì) 昳丽(yì) 数月之后(shuò)D.旦日(dàn) 暮寝(qīn) 时时而间进(jiān)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唐太宗善纳魏徵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②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bà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jiàn的大臣是不行的。
③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④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⑤邹忌______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________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⑥在______时期______整理编辑的《战国策》里还记录了很多如邹忌一般的游说之士(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这可称得上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1)根据②句中的拼音写汉字。
bà( )业进jiàn( )(2)③句中“尔虞我诈”在语段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⑤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4)在⑥句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文常信息。
(5)“诸侯林立”是________短语,“尔虞我诈”是________短语。
(指出短语的结构类型)(6)请仿照①句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最新各版本适用)中考总复习资料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练习(含答案)一、掌握名句,汲取文章精华。
1.邹忌通过将家事与国事三比,得出的结论是。
2.齐威王采取的三赏策略是。
3.齐威王采取三赏策略后发生的三个变化是。
4.邹忌劝谏的表面成果和最终成果分别是。
二、掌握重要词语意思,学会译通天下。
1.文章重要注解2.文章重要词语的意思古今义:窥:古:窥镜:今:偷看复:古:而复问其妾曰:今:往复,重复地方:古:今齐地方千里:地:方:今:指某一区域。
一词多义:上: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下:乃下令:受下赏: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有:邹忌修八尺有余:欲有求于我:朝: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孰: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词类活用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服:朝服衣冠: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闻:闻寡人之耳者:美:吾妻之美我者:三、巩固练习1.文章课后重要练习: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孰视之②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③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B、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④A、朝服衣冠,窥镜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实战练习〈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理政》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9—12题。
(共8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B】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齐威王理政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②,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3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4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5,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
是子厚币6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7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8,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即墨:古地名,今山东平度东南。
②辟:开拓,开垦。
3事:巴结。
4阿:古地名,今山东阳谷县东。
5鄄(juàn):古地名,今山东鄄城县西北。
6厚币:丰厚礼品。
7烹:煮。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 14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12.⑴穿戴⑵偏爱13.B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2/ 14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时而间.进 ( 偶然) B.王之蔽.甚矣( 所受的蒙蔽)C.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D.虽.欲言,无可进者(虽然)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先天下之.忧而忧攻宋也B.暮寝而.思之舍鱼而.取熊掌者也C.欲有求于.我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皆以.美于徐公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自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己及君,从家事推及治国大事,由浅入深,说明齐威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受蒙蔽最深。
让齐王身体力行,从而达到广开言路,内修正理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是讥讽嘲笑之意,邹忌用这种方式劝说成功。
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能谤讥..于市朝 (议论)C.孰.視之(同熟仔细)D.期.年之后(一年)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由此观之.投诸渤海之.尾B.以.中有足乐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乃.下令:“群臣吏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上对下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
B.本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C.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话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D.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现如今,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形貌昳( )丽朝( )服衣冠皆朝( )于齐期( )年时时而间( )进窥( )镜2、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反面讽刺B.含蓄地嘲讽C.从正面说服D.委婉地规劝3、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朝:fú穿戴B.时时而间进间:jiàn间或、偶然C.能谤讥于市朝谤:bà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D.期年之后期:jī不到一周(年)4、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B.①②③C.②①③D.②③①5、词类活用。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______语,“_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____________用法,“美我”即“_____________”)③臣之妻私我。
( 私:名词用作_____词,“_________”)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________用法,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
(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4)虽欲言,无可进者(5)此所谓战胜于朝庭(6)王之蔽甚矣7、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A. 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 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孰.视之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今义:修理;整治(2)窥.镜古义: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3) 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今义:尖的东西进人或穿过物体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原意为:美丽,好看(跟“丑相对”),句中意为:(3)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头的前部;脸,句中意为:(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见,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2)而形貌昳丽..昳丽:(3)旦日..,客从外来旦日:(4)又弗.如远甚弗:(5)朝.服衣冠朝:(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7)王之蔽.甚矣蔽:(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过:(9)能谤讥于市朝..而间进时时:..市朝:(10)时时(11)期年..之后期年:5一词多义(1)徐公何能及.君也(2)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3)冠①朝服衣冠.②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朝①朝.服衣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④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三、文言虚词1.徐公何.能及君也2.皆以.美于徐公3.与①容从外来,与.坐谈②吾孰与.徐公美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5.而①而.形貌昳丽②暮寝而.思之③时时而.间进6.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③吾妻之.美我者④期年之.后四、句子翻译1,吾与徐公孰美?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一、基础练习:1、填空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2分)(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3分)(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
(4分)(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今义(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义今义(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
”---------------------------无可进者。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④王曰:“善。
”乃下令()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4、翻译下列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译文: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三、阅读下面内容,完成练习。
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小题,共40分)
1.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B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徐公来,孰视之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 )
A.明日,徐公来(次日) B.今齐地方千里(土地纵横)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诽谤讥笑)
3.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B )
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 D ) 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A.朝服衣冠/皆朝于齐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
C.项伯杀人,臣活之/是古而非今D.既东封郑/闻寡人之耳者
5.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C )
A.邹忌修(身高)八尺有余我孰(谁,哪一个)与城北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私(偏爱)我也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C.莫(没有人)不私王时时而间进(暗中)[偶尔,有时]
D.期年(一周年)之后窥镜(照着镜子)而自视
6.选出句式不同类的一项( B )。
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昳丽()朝服衣冠()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2.翻译下列句子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⑵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⑷王之蔽甚矣⑸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
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设喻说理邹忌齐王妻→私→ 宫妇左右妾→畏→ 朝廷之臣客→有求→ 四境之内受蔽类比推理受蔽(甚矣)1.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解析】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
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解析】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