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秘籍:巧用特值法
- 格式:pdf
- 大小:167.22 KB
- 文档页数:2
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特殊值法
北京人事考试网:
特殊值法,就是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取一个恰当的特殊值直接代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方法。
特殊值法必须选取满足题干的特殊数、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或特殊图形代替一般的情况,并由此计算出结果,从而快速解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特殊值法常应用于和差倍比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
其中,在工程问题、浓度问题相关的比例问题时,一般将特殊值设为1;在涉及多个比例的问题时,有时为了将数值整数化,可以设特殊值为总量的最小公倍数。
在运用特殊值法时,要注意:
1.确定这个特殊值不影响所求结果;
2.数据不要太繁琐,应便于快速、准确计算,可尽量使计算结果为整数;
3.结合其他方法灵活使用。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巧用特殊值法解数学运算数学运算作为行测考试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看作行测考试的风向标,直接决定了广大考生的行测成绩。
要想在数学运算上有所突破,关键就在于数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今天专家给广大考生介绍一下最重要的方法之——特殊值法。
特殊值法,又叫做特值法,即通过设题中某个未知量为特殊值,从而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最终答案的一种方法。
这个特殊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无论这个量的值是多少,对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的值没有影响;其次,这个量应该要跟最终结果所要求的量有相对紧密的联系;最后,这个量在整个题干中给出的等量关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量。
特殊值法,最大的特点是变未知为已知,对计算的简化有极大的帮助,但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用特殊值法来解题,我们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两种比较典型的可以采用特殊值法的题型。
例1.已知a=1999x+2000,b=1999x+2001,c=1999x+2002,则代数式a2+b2+c2-ab-bc-ca 的值为( )。
A.0B.1C.2D.3中公解析:由于题目中的x取值未定,因此a,b,c的取值也未定,而a,b,c的取值可以有无数种情况,但是看题目选项发现答案应该有确定的解,因此任意找一组符合题目要求的a,b,c代入就可以得到答案。
为了计算简单,这道题令x= -1,这样对应的a,b,c 就分别为1,2,3,将1,2,3代入代数式经计算结果为3,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就是3。
例2.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1%和9%,而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相同。
那么该市上半年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A.9.5%B.10%C.9.9%D.10.5%。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值法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值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值法在行测考试中,每年都会有固定的五部分,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
在这五部分当中,数量关系可谓是一个难点。
每年的考试,都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直接放弃这一部分的作答,全部蒙同一个选项,但其实在这部分当中,有很多基础的题目,我们是可以拿到分数的。
在数量关系中,有很多简便的解题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花最少的时间,快速解决题目,特值法就是其中之一。
当题目条件不足,缺少条件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把一些不变量或者任意量设成特殊的数字,直接列式计算,此为特值法。
特值有很多种设法,主要的原则就是尽量简化计算,如果都能是整数计算的话,计算速度是最快的。
其中有一种设法称为:按比例设特值。
比例其实属于一种相对数字,只要满足这样比例关系的所有数字都可以。
因此出现比例关系的时候,我们能把比例数字直接当成是各自的实际量,进行列式计算。
例.甲乙丙工作效率的比例为3:4:5,甲单独做A工程需要25天,丙单独做B工程需要9天,现甲乙丙合作两项工程,一共需要( )天。
A.8B.9C.10D.11【解析】利用特值思想。
假设甲乙丙的效率就是3、4、5,A工程的工作量=3×25=75,B工程的工作量=5×9=45,两项工程总的工作量=75+45=120,根据合作的基本公式:工程总量=效率和×合作时间,因此合作时间=120÷(3+4+5)=10天,答案选C。
河北中公教育网:/?wt.mc_id=bk4828历年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及资料分析的计算量往往较为庞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大量的计算式子,是当前广大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介绍一种能够快速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尾数法。
尾数法是一种只取每位参与计算数字的尾数进行简单计算,从而快速找出正确答案的计算方法。
例1.16×17×18×19=( )A.93024B.93026C.93028D.93030中公解析:尾数法:6×7×8×9,尾数是4,选择A。
例2.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A. 3B. 4C. 7D. 13中公解析:列方程求解,可以将大包装盒设为x个,小包装盒设为y个,由题意容易得知12x+5y=99。
从数字特性入手。
首先99为一个奇数,而12x为偶数。
由奇偶特性可知5y应为奇数,所以y必须取奇数,这样就可以排除B选项。
另外由于5y的尾数只能是0或者5,但由于y为奇数,所以5y尾数必为5。
而12x+5y 的尾数为9,所以12x的尾数应该为4,因此x只能取2或7才能满足题意。
将x=2代入,可以求出y取值为15,此时符合题中所说的总共用了十多个包装盒。
之后可以求出两个包装盒个数相差13,因此本题选D。
例3.经初步核算,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A.139862亿元B.147953亿元C.148632亿元D.151429亿元中公解析: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025+70070+57767亿元,该式的末两位为25+70+67的末两位,即为62,因此选A。
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公务员考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都希望通过这个考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为了帮助考生在行测中取得高分,下面将介绍一些实用的高分技巧。
首先,了解考题类型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行测试题类型主要分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大类。
考生需要熟悉每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同时加强平时的相关知识储备。
例如,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考生要掌握词义的理解、段落的概括和推理判断等技巧。
在数量关系中,要熟悉数字关系、比例关系和概率统计等知识,灵活应用解题方法。
在判断推理中,要具备逻辑思维和常识判断的能力,辨别有效信息并运用推理规律。
在资料分析中,要善于抓住重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
其次,解题顺序也是考生应该注意的一个要素。
在行测考试中,题目的难易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一般来说,难度较低的题目更适合刚开始答题时解答,难度较高的题目可以放在最后解答。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尽快得分,增加答题的有效性,并且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去解答难度较高的题目。
此外,对于多项选择题,使用排除法是提高解题效率的有效方法。
通过排除错误选项,可以提高选对正确答案的概率,同时节约考试时间。
第三,注重时间管理是考生顺利完成考试的关键。
行测考试时间通常是有限的,所以考生需要合理规划答题时间。
在开始答题之前,可以预留一些时间对试卷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每道题目做一个初步的估计,明确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解答。
一般来说,首先回答自己擅长的题目,因为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加答对的概率,并且能够提高自信心。
其次,注意控制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避免在某一道题目上耗费过多的时间,造成其他题目无法解答。
最后,在考试结束前,留出一些时间来检查答题情况,防止因为疏忽而导致的错误。
在实际解题中,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阅读和理解题目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其次,要善于提炼和归纳问题,通过分析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本质,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科信教育公考研究院201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资料分析五技巧一、尾数法尾数法在数学运算中有所提及,主要指通过运算结果的末位数字来确定选项,常用于和、差的计算,在资料分析中偶尔用于乘积的计算。
尾数可以指结果的最末一位或者几位数字。
尾数位数规则:加法--两个数相加,和的尾数是由一个加数的尾数加上另一个加数的尾数得到的。
减法--两个数相减,差的尾数是由被减数的尾数减去减数的尾数得到的,当不够减时,要先借位,再相减。
乘法--两个整数相乘,如果积所有有效数字都保留,那么积的尾数是由一个乘数的尾数乘以另一个乘数的尾数得到的。
尾数法应用条件:尾数法一般应用于计算某一具体数值的题目。
当题干中所给的选项尾数各不相同时,可以使用尾数法快速选出正确选项。
二、分子分母比较法分子分母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两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判断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分子分母比较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基本比较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如果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同理,两个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
(二)化成分子相同比较两个分数,如果它们的分子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子较小的分数乘以一个适当的整数,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化成相同或相近的数字,再比较两个分数分母的大小,此时分母小的分数大;同理,分母大的分数小。
科信教育公考研究院(三)化成分母相同比较(通分)两个分数,如果它们的分母存在倍数关系,可以将分母较小的分数乘以一个适当的整数,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化成相同或相近的数字,再比较分子的大小,此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同理,分子小的分数小。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通分”。
(四)分子分母反向变化比较两个分数,如果前者的分子大于后者且分母小于后者,那么前者大;同理,如果前者分子小于后者且分母大于后者,那么前者小。
分子分母比较法应用条件:一般只应用于对若干个数据大小进行比较或进行排序的题型中,通常按照题干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大小的比较。
三、分子分母差额法分子分母差额法是指通过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作差之后的值与原来分数对比来判断分数大小的方法。
2015年公考行测数学运算公式第一: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 两岸型S=3S1-S2例1: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
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
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
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 1120 米B. 1280 米C. 1520 米D. 1760 米解析: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第二:十字交叉法:A/B=(r-b)/(a-r)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 解析:男生平均分X,女生1.2X1.2X 75-X 175X 1.2X-75 1.8得X=70 女生为84第三: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例3: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A.24B.24.5C.25D.25.5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第四:过河问题: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
需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M-A)/ (N-A)次例4:有37名红军战士渡河,现在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载5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 ()A.7B.8C.9D.10解:(37-1)/(5-1)=9第五: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例5: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要想把水池的水抽干,10台抽水机需抽8小时,8台抽水机需抽12小时,如果用6台抽水机,那么需抽多少小时?( )A.16B.20C.24D.28解:(10-X)×8=(8-X)×12 求得X=4 (10-4)×8=(6-4)×Y 求得答案Y=24 公式熟练以后可以不设方程直接求出来。
行测数学运算高分解答技巧数学运算中的常用解题技巧有尾数法、带入排除法、特值法、方程法、十字交叉法、图解法、裂项相消法、提取公因式、适当组合法等。
(一)尾数法尾数法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不计算算式各项的值,只考虑算式各项的尾数,进而确定结果的尾数。
由此在选项中确定含此尾数的选项。
在江西招警考试中考试中,尾数的考查主要是几个数和、差、积的尾数或自然数多次方的尾数。
尾数法一般适用于,题目计算量很大或者很难计算出结果的题目。
例题1:173×173×173-162×162×162=()A.926183B.936185C.926187D.926189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尾数的计算,虽然此题是简单的多项相乘,但是因为项数多,导致计算量偏大,若选择计算则浪费大量时间;若用尾数计算则转化为3×3×3-2×2×2=27-8=9,结合选项末位为9的为D。
故此题答案为D。
(二)带入排除法带入排除法是应对客观题的常见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公务员考试的数学运算中,灵活应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有效避开解题的常规思路,直接从选项出发,通过直接或选择性代入,迅速找到符合条件的选项。
例题2:某四位数各个位数之和是22,其中千位与个位数字之和比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小2,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比千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和大6,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比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小10,则这个四位数是()A.5395B.4756C.1759D.8392解题分析:题目中要求是一个四位数,且给出四个条件,显然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求此四位数各个位数的数字。
但此题若用代入排除法,即验证此数是否符合题中条件,可轻易得出符合题意的仅C项。
故此题答案为C。
(三)特值法特值法是通过对某一个未知量取一个特殊值,将未知值变成已知量来简化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猜证结合思想的具体应用,也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4种方法求解阴影面积一、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核心思想需要求的阴影部分通常是不规则图形,需要将其转换为规则图形进行求解。
二、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1、割法(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两个或者多个规则图形进行求解)2、补法(将不规则图形补成一个大的规则图形,再减掉非阴影部分的面积)3、等积转换法(利用等底同高的图形相等的面积进行转换,求出未知量)4、特值法(图形中某一点或某几个点的位置具有任意性)例1、下图中的甲和乙都是正方形。
BE=6厘米,EF=4厘米。
求阴影部分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20B、24C、21D、18方法1、割法:以AH为底,求三角形ABH和ACH的面积方法2、割法:以CI为底,求三角形AIC和BIC的面积方法3、补法:补成大长方形BGJF,再减掉三角形ABG、BCF、AJC的面积。
方法4、等积转换:等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E 的面积。
方法5、割法:暂时分割掉三角形ADC,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AGBE+CDEF-ABG-BCF+ADC。
方法6、补法:(1)延长AC交BF的延长线于K,阴影部分面积等于ABK-CBK(2)延长BC交GA的延长线于L,阴影部分面积等于ALB-ALC(3)延长BA交FC的延长线于N,阴影部分面积等于NCB-NCA方法7、如果想不到以上方法就按照真实长度用直尺画出图形,量出阴影三角形的底和高,进行求解。
例2、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左边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右上角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7平方厘米,那么中间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12.5B、13.5C、15.5D、17.5特值法:点E、F具有任意性,所以设AB=5,AD=7,则BE=2,CE=5,DF=2,CF=3,S▲CEF=×CE×CF=×5×3=7.5,阴影部分面积=35-5-7-7.5=15.5。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值法在利润问题中的应用公务员行测考试,考察的并非仅仅是我们做题的能力,120道多道题目,120分钟,每一道题都做完,确实是难度非常大的,所以也考察我们的统筹规划能力,尤其数量关系部分,我们不仅要在备考中练好做题能力,也要练好快速挑题的能力,在数量关系中快速找到你会做的题目至关重要。
那什么题型是常见且我们能够做出来呢?今天就来说其中的一种:用特值法可以解决的利润问题。
一、利润问题基础公式要解决利润问题,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利润问题的相关公式:①利润=售价-成本②利润率=利润÷成本=售价÷成本-1③售价=成本×1+利润率④打折率=折后价÷折前价二、特值法的应用可以用特值法解决的利润问题其实十分容易甄别,当利润、成本、售价、折后价、折前价均没有出现绝对量,比如:成本36元、售价50元、利润14元等。
给出的只有相对量,如:利润率15%、打9折。
就可以考虑设特值了。
特值如何设其实很简单:1、若出现利润率,将成本设为整十或整百;2、若数量也没有给出具体值,在设成本或折前价的同时,可以将数量按照比例设特值。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解释解题思路:例1:商店有两件进价相同的商品,一件以25%的利润出售,另一件以亏损13%的价格出售,最终这两件商品的利润率为?这道题通篇的数量只给了利润率和两件商品,在利润、成本、售价这几个量中没有出现具体值,所以可以考虑设特值。
出现了利润率,所以将成本设为100,所以第一件商品的利润为100×25%=25元,第二件商品亏损了100×13%=13元,两件商品共获利25-13=12元,所以利润率为12÷100+100=6%。
例2:某水果店销售一批水果,按原价出售,利润率为25%,后来按原价的九折出售,结果每天的销量比降价前增加了1.5倍,则打折后每销售这批水果的利润比打折前增加了 %?本题中依然没有绝对量,只有利润率和打折率等相对量,所以可以利用特值法求解。
2016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巧用特值思想解题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更具体的各个部分的详细情况,我们来看看河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特值思想,可灵活应用于“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题型中,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思想之一。
特值思想:为简化计算量,把题干中具有任意性的未知数赋予特值,方便计算。
识别题型特征是快速解题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85米/分钟B.80米/分钟C.75米/分钟D.70米/分钟【答案】C。
中公解析:设路程为600米,则上山时间为10分钟,下山时间为6分钟,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600×2÷(10+6)=75米/分钟,选C。
2、所求量为相对值例1:某商店花10000元进了一批商品,按期望获得相当于进价25%的利润来定价,结果只销售了商品总量的30%。
为尽快完成资金周转,商店决定打折销售,这样卖完全部商品后,亏本1000元。
问商店是按定价打几折销售的?A.四八折B.六折C.七五折D.九折【答案】B。
中公解析:方法一,设商店共买进100件商品,每件商品成本为100元,根据题意填写表格,可得如下表:特值思想可灵活运用于多种题型中,中公教育专家希望考生多加练习巩固,识别题型特征,熟练应用,便可轻松解题。
还有更多内容吗?我想看看河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在行测数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中,从题干到选项,我们有很多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但是考生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看书或者听课学习的时候,感觉自己方法和技巧都会用了,但是真正到了做模拟试题,甚至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是不会。
真正的原因,就是考生们没有真正掌握解题方法,而是“看起来”掌握了方法。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讲一讲,怎么才能通过“两步走”,做到真正的掌握解题方法。
第一步,走出“看起来学会了”的误区。
这个“看起来学会了”的误区主要来自于很多考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思考,从而被教材等书籍的设置影响了自己对学习效果的判断。
教材、讲义、专项书籍等为了便于读者快速掌握方法,会在每种方法下对应的配上一些题目,这些题目都是可以使用这些方法的,这样,很多考生就会直接把方法带入到这些题目。
但是,如果考生缺乏思考的话,这样做就非常影响学习效果,无法做到举一反三。
所以,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走出这个“看起来学会了”的误区。
走出这个误区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做题的时候,考虑每一个方法为什么可以用到这个题目上,这个方法应用的原理和环境分别是什么。
第二步,要“强迫”自己使用一个方法去解所有题。
掌握方法的秘诀之一,就是反复训练。
但是由于很多考生练习每种方法只局限于教材或讲义上对应章节的题目,所以导致了很多方法掌握的不熟练。
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当考生想练习一个方法的时候,就强迫自己去用这个方法解所有题,也就是每个题都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方法。
当然,一个方法是不可能解出所有题目的,这样做,考生才知道什么题可以用,什么题不可以用,用的时候该怎么用。
比如在练习整除法的时候,把特值法、比例法等方法下面的题目都逼着自己用整除法去解答,虽然不一定能解出来,也可能这个方法很笨很慢,但是请各位考生注意,这是练习方法,而不是考试。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以整除法为例,给大家讲解练习方法。
例1.某车间进行技术考核,整个车间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得分80分以上(含80分),他们的平均分是90分,则低于80分的人平均分是多少?A.68B.70C.75D.78中公解析:这个题目一般会列在十字交叉法下面。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屡试不爽的技巧:特值法公务员考试行测在题目的设置上越来越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更需要加强一些简便方法的积累和应用。
尤其是近两年公务员考试中,特值法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将这种方法进行讲解。
一、特值法应用题型及条件特值法的应用题型很广泛,可以用在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计算问题、利润问题等题型中。
特值法是通过设题中某些未知量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运算,快速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
设特值时,首先应满足题干要求的取值范围,其次这个量应该要跟最终所要求的量有紧密的联系。
当考生遇到题干中出现了以下条件,就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特值法:①题干中全为文字或字母,所求结果为具体数值;②题干中一些未知量具有不确定性,可以任意变化,所求结果为固定值;③题干中的概念间存在 A×B=M的关系,且要求出其中一个,而另外两个量未知。
出现以上条件就可以优先考虑特值法。
二、特值法应用实例例2:有两只相同的大桶和一只空杯子,甲桶装牛奶,乙桶装糖水。
先从甲桶内取出一杯牛奶倒入乙桶,再从乙桶中取出一杯糖水和牛奶的混合液倒入甲桶。
请问此时甲桶内的糖水多还是乙桶内的牛奶多?A.甲桶多B.乙桶多C.一样多D.无法判断【中公解析】答案C。
题干全部为文字描述,没有具体数据,可以采用特值法,特甲桶牛奶量=乙桶糖水量=1L,空杯子的体积为1L,第一次取一杯牛奶即将甲桶牛奶全部倒入乙桶,充分混合,此时乙桶中牛奶与糖水的比例为1:1,又从乙桶取一杯混合液倒入甲桶,此时甲桶溶液量=乙桶溶液量=1L,且牛奶和糖水各占一半。
即甲桶内的糖水=乙桶内的牛奶。
例3: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
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A. 84B. 42C. 100D. 50【中公解析】答案D。
四、必带考试“装备”
比如手表、直尺,戴块手表,相关有钟表计算的题用拨表来解答;几何问题可以拿直尺量。
五、充分利用真题和模拟卷
1、要选择高质量的,跟真题十分接近的模拟卷。
2、精读以前做的真题,拿过来反复推敲磨练总结经验,把这一类题都理解透彻。
3、对真题也要有一个非常深入的理解,能够明确它命题的考点是什么,命题思路是什么,当中隐藏着哪些做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考前模拟要真实
1、一定要做考前模拟,通过模拟调整心态得出适合自己的答题思路。
2、要正规,模拟真实的考试情节。
符合考试的紧张气氛。
七、考前休息要合理
考试前要平静下来,不要打破自己的习惯,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以最饱满的状态去应对考试。
八、把握好考试心态
进入考场前做充足准备,要有足够的信心,设想下最坏的结果和最好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其实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习惯是我们日常点点滴滴行为的一种积累,最后变成了一种自然,大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家每天坚持这样的学习状态,最后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参加考试一定会有美满的结果。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速解最实用方法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有着题量大、时间短的特点,面对这样的压力,考生首先要遵从的答题原则就是最简原则,也就是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多分数。
数字推理整体难度较低,是考场上必答题型之一。
不过由于这类题型考察的是发散性思维,也就是一道题可能存在多种思路,若每种思路挨个验证的话,很容易浪费时间,所以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做到快、准、狠。
拿到一道题之后,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它最直观的特征,坚持用从简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去解题,在此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几个例题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的常用方法。
1.位数统一,找数字本身特征当遇到题干都是位数统一的多位数时,它考察基础的和差数列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这时从它们整体的特征更容易入手。
如:例1:100,102,113 ,133,()A.153B.161C. 172D.177【中公解析】此题利用逐差可得二级等差数列,推得结果为162,没有符合选项,故转换思路,会发现各位数字加和分别是1、3、5、7,所以答案应该是各位数字加和为9,故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4.多次出现-1,0,1,考虑多次方关系例5:-1,0,1 ,1,4,25,( )A.576B.636C.729D.841【中公解析】变化幅度较小,根据前几项数字可知,连续两项加和的平方即为下一项,故答案为D。
5.观察整体变化幅度,从最大两项倍数入手如果数字没有明显特征且基本单调时,我们要根据最大两数的倍数关系判定题型,如两者倍数在三倍以上,一般可以考虑倍数、乘积数列,而在三倍以下时更多考虑和差数列。
例6:2,5,16,65,( )A.198B.254C.326D.402【中公解析】数列基本单调,增幅较大,比较最大两项16×4+1=655×3+1=162×2+1=5故答案为65×5+1=326,选C。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总结的解答数字推理题最实用的方法,掌握上述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做题效率,轻松拿高分!更多相关资料请关注广西人事考试网(/?wt.mc_id=bk12260)。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全攻略2015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马上就要到来了,为了有一个优异的考试成绩,在此,编辑整理了最新的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供学子们参考,会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
目录:一、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二、资料分析计数题答题技巧三、排列组合快速解题方法四、常识判断的三种快捷方法五、常识判断:政治基础知识答题技巧一、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准确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资料、图表资料和统计资料的能力。
这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二是对被研究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加以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
我们在阅读资料的时候只要抓住和理解一些关键词后很多问题就会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掌握一些关键词语,下面我向大家列出一些平时出现的、不好理解的、容易出错的关键词。
1.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在当前的资料分析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副:量和比列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想比较,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长。
2.翻番翻番:指数量加倍,翻番的量是以倍变化。
例:今年的产量为b,计划明年比今年翻1番,明年计划产量为多少?如果后年比今年翻3番,则后年的产量为多少?明年的产量=b× =2b后年的产量=b× =8b3.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介于0-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贫富差距越大;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或者个人支出的比例,用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程度。
通常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低,表示该国家或者该地区越富裕。
4.平均数平均数:数的总和与总个数之比,这主要是算术平均数,至于几何平均数则不怎么出现。
5.总产值和增加值总产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表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也就是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
行测答题用特值法最是直截了当想要在短时间内行测成绩有所提高,必须掌握一些快速解题的技巧,特值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可以快速解题的方法。
专家在此进行讲解。
所谓特值法,就是将未知量设为一个具体的数字,将其带入题干,从而推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某件衣服先涨价50%,再降价40%,现在的价钱相比以前?设衣服原价为100,涨价50%后变为150,再降价40%变为150×0.6=90。
提示:设特值往往设变化之前的基础量为1、100等较小或较整的数。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4天,乙单独完成需要6天,甲、乙合作几天完成。
设工程总量为12,则甲的工作效率为3、乙的工作效率为2,合作12/5=2.4天完成。
提示:设特值往往设固定不变的量为已知数据的最小公倍数。
有一批商品以 70%的利润出售,售出 80%后,剩下的商品全部以 5 折出售,求商品的最终利润率。
A.50 %B.53 %C.46%D.48%B。
设成本为100,商品数量共1个。
则一开始的售价为170,卖出了0.8个,后来以85的价格卖出0.2个,总销售额为170×0.8+85×0.2=136+17=153,利润率为53%。
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某种化学溶液,一个瓶子中溶质与水的体积是3:1,另一个瓶子中溶质与水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化学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溶质和水的体积之比是()。
A.31:9B.7:2C.31:40D.20:11A。
两个瓶子一样大,一个可看成4份、一个可看成5份,设两个瓶子都为20,则第一个瓶子里面溶质与水分别为15与5;第二个瓶子里溶质与水分别为16与4;混合后溶质与水的体积比为31:9。
某公司承包一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如果由乙队单独完成需要30天,现甲、乙两队合作一段时间后,由乙队单独完成剩下的工程。
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量之比为2:3,问乙队单独做了多久?A.8天B.9天C.10天D.12天C。
设总工程量为60,则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将总量按2:3分配得甲的工作量为24,乙的为36,则甲乙合作的时间为24÷3=8,乙队单独的时间(36-8×2)÷2=10。
2015河北省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完美抢分攻略在硝烟弥漫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战场上,考生若想获得胜利,“存活”到最后,就必须争分夺秒地“砍分杀敌”。
可以这么说,行测一战,成败与否取决于考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做越多的题目。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这个时候如果候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往往会得不偿失。
所以考生应做到有策略、有技巧,聪明的考试。
下面河北华图就为大家总结行测抢分攻略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抢分攻略一:“装备”不离身手表、直尺、量角器一定要带全。
可以多带一块手表,相关有钟表计算的题可以用拨表来解答。
几何问题可以拿直尺量,资料分析里的条形图可以直尺量高度、扇形图可以用量角器量角度对应找出比重。
准考证可以多打印几张,在做题时可以用背面来当草稿纸。
抢分攻略二:合理安排做题顺序题量这么大的情况下,很少有考生能全部做完。
因此要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尽量将能拿的分拿下。
同时也要先易后难,充分利用120分钟把自己会做的题答对。
难易的区分主要根据考生平时对每一部分做题的正确率和花费时间的多少来衡量,充分照顾到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
例如,对图形推理不是很擅长的考生,答题时可将图形推理放在最后做。
行测整套试卷中,常识判断难度相对较低。
因此,建议考生首先考虑在短时间内“秒杀”这一部分。
定义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难度中等,可以紧随常识之后;资料分析分值较大,总体难度并不算太大,可将资料分析适当提前做,避免最后因为时间不够,导致易得分题的失分。
抢分攻略三:有舍方有得行测考试一百多道道题,放弃10道,甚至20道,都不影响得高分。
因此对于费时很多的题可以直接放弃。
例如演绎推理部分的分析推理题目,即便是运用排除法、找突破口法等方法,耗时也较长,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直接放弃。
等题目全做完时,还有时间可返回重新作答。
放弃也不意味着全盘放弃,如有的考生会把难度较大的数字推理、数学运算与图形推理直接全部放弃,这样就不太合理。
而应抓住其中的中低难度题型。
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秒杀方法在当中属于比较难的一部分,所占的分值也比较高,在行测考试中能否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数学部分是非常关键的。
众所周知,全部都是选择题,因此在考试当中不需要按照常规来做题目,如果按常规,做题时间肯定来不及。
专家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秒杀方法。
例1:某商场促销,晚上八点以后全场商品在原来折扣基础上再打9.5折,付款时满400元再减100元,已知某鞋柜全场8.5折,某人晚上九点多去该鞋柜买了一双鞋,花了384.5元,问这双鞋的原价为多少钱?A.550B.600C.650D.700【中公解析】常规解法:假设原价为a,根据题目条件列方程:0.95×0.85a=384.5+100=484.5,解得x=600。
(计算过程较复杂)秒杀方法:观察484.5这个数,分析484.5,4+8+4+5=21,是可以被3整除的,而0.95和0.85都不能被3整除,所以a一定能被3整除,秒杀B。
这个题就利用了整除的思想快速得到答案。
例2: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甲队单独铺设8天可以完成,而乙队每天可铺设50米。
如果甲、乙两队同时铺设,4天可以完成全长的2/3,这条管道全长是多少米?A.1000米B.1100米C.1200米D.1300米【中公解析】方法1:假设总长为s,则2/3×s=s/8×4+ 50×4 则s=1200方法2:4天可以完成全长的2/3,说明完成共需要6天。
甲乙6天完成,1/6-1/8=1/24 说明乙需要24天完成,24×50=1200。
秒杀方法:利用比例法:完成全长的2/3说明全长是3的倍数,直接选C。
10秒就选出答案。
公考很多数学题目,甚至难题,都可以直接利用简单的数的整除特性,快速解出答案,稍难的题则需要做个简单的转化,就可以运用到整除,提高运算速度。
例3:1 ,3, 11 ,67 ,629,( )A.2350B.3130C. 4783D. 7781【中公解析】常规方法:数字上升幅度比较快,从平方,相乘,立方着手。
在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是最让广大考生头疼的问题。
数量关系看似很复杂,却有其快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种方法——特值法。
特值法就是题目中的某个量具有任意性,就设一个特殊的、方便计算的数据来帮助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
所谓某个量的“任意性”,就是题干中相关的未知量具体是多少对结果没有影响。
这样的量就具有任意性。
既然具有任意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借用一些具体的数据,快速算出答案。
在设特值的过程中,通常设具有“任意性”的量值为1、100,或者根据题目的具体表现形式来设一个数据,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会简单很多。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来看几道题目,熟悉特值法的运用。
中公解析:题干中没有出现任何数据,但问题是求具体数据。
只是说“在减法算式中”,没有说明减法算式的限制情况,那就说明只要是减法算式即符合题意,也就是任何一个减法算式,都会得到唯一的答案,就是4个选项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据。
显然,这个减法算式的数据具有任意性。
不妨设6-4=2,6是被减数,4
是减数,2是差,代入题干,三个数的和为6+4+2=12,再除以被减数为12÷6=2,故选C。
文章来源:更多信息请关注承德中公教育网/?wt.mc_id=bk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