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词五首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6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执笔:王中于内容:25、《词五首》课型:新授时间:2013年9月25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作的好词佳句和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2、利用想象、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学习指导:一、给下列加线字词注音斜晖脉脉()白蘋()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二、解释下列加线字词斜晖脉脉()千嶂里()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三、默写下列词句1、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浊酒一杯家万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
6、会挽雕弓如满月,。
7、,欲语泪先流。
8、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9、,弓如霹雳弦惊。
10、了却君王天下事,。
四、文学常识填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其中“壮词”的意思是。
五、《词五首》主题思想:1、《望江南》这首词描写了思妇等候丈夫归来时的动人情景,人物、景色、情感跃然纸上。
全词突出一个“独”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妇女形象。
2、《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萧条景物的描写,通过对作者情怀的抒发,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3、《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一、自学生疑(预习导学)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
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3、给加线字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二、学习释疑理解、赏析:(一)《望江南》1、本词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⑴、从题目认识对象⑵、从字面读出感觉⑶、从注释破解难点⑷、从作者了解背景⑸、从原作找到根据⑹、从题干得到启示⑺、从首联找到特点⑻、从尾句渗透主旨⑼、从景物把握情感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25.词五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法指导:1、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4、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两课时预习导学:1、大声朗读前每首词作,疏通字音。
2、给加粗字注音。
独倚()斜晖()脉脉()白蘋洲()塞下()千嶂()浊酒()燕然()勒()羌管()人不寐()擎苍()锦帽貂裘()()千骑()酒酣()鬓()舴艋舟()()载不动()麾下炙()( ) 的卢()()霹雳()( )3、试在书上划分每首词作的停顿。
4、连线作者,请从朝代、对其评价、字号、代表作品及作品风格等方面来入手。
温庭筠: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5、了解下列词作的写作背景。
《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6、请同学们尽量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望江南》温庭筠一、导入新课“情天真有返魂香”,词并不那么曲高和寡,品词也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利,原来词就是生活!追随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人词章,我们回到繁华而动荡的唐宋王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些歌词让一场场繁华如在眼前。
让我们一起品赏中国诗词上的盛宴,游历那些激扬而理性的岁月吧!二、了解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1、明确字音2、明确节奏划分四、词文赏析1、写人的是哪几句,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2、写景的是哪几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3、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五、归结全文形象刻画、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紧密结合。
《第25课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二、课前准备1、背诵默写这五首词。
学习课本练习题后面关于词的知识。
2、注音麾()下炙()塞()外的卢()马霹雳()赢()得舴艋()舟擎()锦()帽貂()裘千嶂()里羌()管斜晖()脉脉()温庭筠(yún)3、《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朝代)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有词集《漱玉词》。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著有《稼轩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三、学习过程望江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温庭筠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就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徕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1、《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班级姓名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背诵五首诗。
2、能力目标: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背景资料1、作者介绍《饮酒》作者:,著名田人,辞赋家、散文家,字,一说名潜,世称,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因仕途坎坷,又“”,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最爱的是花,这一点从《爱莲说》中得到认证。
2、背景:《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此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景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据此,则这二十首是同一年秋天饮酒后写的杂感诗。
托言酒醉,是为逃避。
萧流《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饮酒》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大概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陶渊明五十三岁。
二、整体感知1、朗读全诗,注意断句与正音。
喧()篱()见()2、字义悠然:人境:车马喧:心远地自偏。
心:自:日夕:真意:辨:三、诗歌赏析1、结构: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
第五句以下为第二层,写。
2、欣赏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答:3.感悟主旨: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
四、疑难解析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答:【课堂检测】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名句理解:①诗中表现作者志向、蕴涵深刻道理的句子是:。
②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
③通过写菊,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
其中表现他超脱尘世,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隐居生活和人生追求的名句:,。
第25课词五首导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课型精读课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读准下列字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
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也拟泛轻舟: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
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把事情做完。
3、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作家的了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也拟泛轻舟: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了却君王天下事: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字飞卿。
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人称“”。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字,(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号,北宋文学家。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宋代著名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爱国诗人。
问题习惯性误读的字:舴艋、麾、脉脉。
对策:教师强调复习情境导入备习检查(交流)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三首词,并能够背诵。
2、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感情。
3、品析诗词中的名句。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反复诵读《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三首词,了解诗词所描写的内容。
1.齐读诗词,读准字音。
2. 自己反复朗读,能够背诵。
3. 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并进行展示。
新知探究探究一:品读诗词《望江南》,思考下列问题。
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1.疏通诗词大意。
2.从“”到“”,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3.“”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4.《望江南》情感起伏不断变化,请逐句分析词中人物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例:(1)梳洗罢,独倚望江南——孤独寂寞、殷切盼夫归(2)(3)探究二:品读诗词《渔家傲秋思》,思考下列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疏通诗词大意。
2.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鉴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一名句。
探究三:品读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思考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疏通诗词大意。
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综合提升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字词综合运用】(1)注音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宫阙(què)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2)多音字辨析(3)形似字区别(4)解词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千里共婵娟(指月亮)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重点句子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1)作家作品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
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后人称之为“小杜”。
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五首【题目解说】1.《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望江南,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
2.《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3.《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苏轼于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的作品。
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4.《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
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
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句段解读】⒈《望江南•梳洗罢》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
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25《词五首》主备人:耿仁亮课型:讲读初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_学习小组姓名:得分:学习目标: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 •能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
3 •会背诵、默写、翻译五首词。
学习重难点: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习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自主建构】一、预习导学:朗读课文2遍,做好注音和字词的填写。
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____________ 。
作者_____________ ,是_______ (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__________ 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______________ ,济南(今属山东)人,__________ (朝代)女词人________ 派代表人物。
有《__________ 》。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3、给加点线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过尽千帆皆不是()(2)斜晖脉脉水悠悠()(3)也拟泛轻舟()【合作探究】二、理解、赏析:(一)《望江南》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3、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4、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5、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初一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诵五首诗词,会读“喧、见南山、酥、塞、燕脂、提携”等词语。
2.能归纳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从诗词内容、写作特色等方面说明喜欢的理由。
一、知识链接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诗人,其诗多描绘田园风格及其在农村生活的场景。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饮酒》诗共20首,本诗选的是第5首,大约是在归隐之初写的,主要写他在农村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大抵表述其生活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代表作《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泊船北固山下看到两岸春景,看到昼夜和冬春的交替,即景生情,油然而生乡思别绪。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唐代诗歌的先驱。
标举汉魏风骨,反对柔靡之风。
《登幽州台歌》是诗人因进谏被贬,接连受到挫折之时,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的。
李贺,字长吉,福昌人,擅长乐府诗,善于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作者所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战争。
本诗可能是在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号东篱,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格调飘逸脱俗,语言典雅清丽,代表作《汉宫秋》。
散曲《天净沙·秋思》尤为著名。
作者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在初期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中,写下了这首散曲。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喧.( ) 悬.( ) 见.南山( ) 酥.( ) 塞.( ) 提携.( ) 怆.( ) 鳞.( ) 燕脂..(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山气: 日夕: 相与:辨: 客路: 潮平:残夜: 乡书: 归雁:怆然: 涕: 黑云:甲光: 临: 声不起:黄金台: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三、合作学习·探究我的疑惑1.能说出每首诗词的意思并在下面写出五首诗词的主要内容和各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导学方法】互助自学,商量探究,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学习重难点】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第一课时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一、感情朗读,背诵。
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二、理解、赏析:2、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3、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4、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5、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6、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7、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三、快速默写。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武陵春》选自《》,作者,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初一课本中,我们学过她的作品:。
二、理解、赏析2、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3、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4、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⑴、从题目认识对象⑵、从字面读出感觉⑶、从注释破解难点⑷、从作者了解背景⑸、从原作找到根据⑹、从题干得到启示⑺、从首联找到特点⑻、从尾句渗透主旨⑼、从景物把握情感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语文九上人教新课标第六单元第25 课导教案25词五首【学习目标】1、累积文学知识,认识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色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育学生联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感情的能力;经过频频吟咏,培育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经过商讨研究,培育学生合作、怀疑的反省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悟词作感情,培育学生踊跃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要点难点】1、正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一样词作的差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法指导】重在朗诵背诵,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 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自主检测:( 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方法导引联合课下说明填空。
( 2)李清照( 1084—约 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
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迫近长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录晁补之常向人夸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喜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涵养。
注意重要字的读音。
( 3)给加点线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2、我的迷惑:【合作研究,释疑解惑】(一)《望江南》在朗诵的1、本词虽短短 27 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凄婉感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基础上理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事理清记述的因素。
时间地址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能够推测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频频吟诵本诗,领会词中女子的感情的变化。
5、由上题推测,全词的要旨句是:6、由上题推测,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感情?解。
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可否改为“境”,为何?(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词五首》导学案☆课文导读本文内容包括五首词,都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
《望江南》写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的忧伤之情。
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渔家傲》一词慷慨悲凉,表现了范仲淹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这首词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江城子》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武陵春》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
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破阵子》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
由现实生活写到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雄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这首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情调激昂,描绘生动,形象鲜明,用词精炼,艺术造诣很高。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脉脉(mò)白蘋洲(pín)千嶂里(zhànɡ)燕然未勒(yān lè)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ɡ)锦帽貂裘(qiú)千骑(jì)鬓微霜(bìn)舴艋舟(zé měnɡ)载不动(zài)麾下(huī)五十弦(xián)的卢(dí)二、词语释义脉脉:诗中形容阳光微弱。
塞下:边地。
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勒:刻石记功。
报倾城:报,告、语。
25《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学会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
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给加点线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二)学习《望江南》1、诵读。
(1)学生各自诵读。
(2)组内展示。
(3)男女生各一人诵读。
2、理解、赏析。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4)、“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希望到失望。
(5)、全词的主旨句是:肠断白蘋洲。
(6)、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当初分别的地方。
组内交流。
4、分组展示。
(三)学习《武陵春》1、诵读。
(1)学生各自诵读。
(2)组内展示。
(3)男女生各一人诵读。
《诗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了解“诗圣”杜甫及其作品。
3.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温故互查】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丧.乱()挂罥.()塘坳..2.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作者,代诗人,字,自号。
作品有“三吏”:《》《》《》,“三别”:《》《》《》。
【设问导读】1.熟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简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2.同桌相互梳理全诗,划分诗歌的结构,并用四字词语概括每节内容。
实用文档3.找出诗歌中抒发情感的句子,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
怒号:__________1)八月秋高风怒号..风定云墨色俄顷:__________2)俄顷..3)秋天漠漠向.昏黑向:__________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长夜沾湿何由彻!3.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时间是,事件是,从诗中的一个词语“”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
【巩固练习】1.分别概括前三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______________第二节:_______________第三节:_______________2.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_______ _的情思,发出实用文档“,”的感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拓展延伸】1.收集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将本诗与《春望》相比较,试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方面的异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3.理解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其主题。
4.理解《游山西村》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2.理解《游山西村》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温故互查】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实用文档黍.()豚.()薪.水()再少.()2.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二)【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并能够背诵。
2、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感情。
3、品析诗词中的名句。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反复诵读《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了解诗词所描写的内容。
1.齐读诗词,读准字音。
2. 自己反复朗读,能够背诵。
3. 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并进行展示。
新知探究探究一:品读诗词《武陵春》,思考下列问题。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疏通诗词大意。
1我国古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风格上属于派。
词中暗示季节特征的一句是,。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3、《望江南》《武陵春》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探究二:品读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思考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疏通诗词大意。
2.“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综合提升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结句“可怜白发生”是否与“壮”的风格不一致?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当堂检测】1、《武陵春》中渲染了深重的忧愁的句子:,。
2、《破阵子》中表现军营生活的句子:,;写冲锋陷阵的句子:,;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建国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
【学后反思】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第25课词五首编写人:毛志伟备课组长:解中花教研组长:申明审核小组:语文组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习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法指导逐首熟背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资料链接:1、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的流派有两种,一:婉约派;二:豪放派。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
2、李清照(1084—约1151),济南(今属山东)人。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擎.苍()貂.()裘.()鬓.微霜()千骑.()酒酣.()何妨.()谴.冯唐()麾.下()炙.()了.却()的.卢()2、《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3、范仲淹:(朝代)家、家,他有“”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5、《破阵子》选自《》,作者,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二、合作探究(一)《望江南》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3、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三)《渔家傲》1、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⑵;⑶;(4)写出了边塞萧瑟、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
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四)《江城子》1、上阕叙事,记叙了的壮观场面。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3、下阕抒情,抒发的爱国之情。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五)《破阵子》1、上片写生活,战前准备。
首句是写,后几句是写。
2、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和“”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沙场秋点兵”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
”用修辞手法,从觉和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的悲愤。
5、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阅读】欣赏:《武陵春》改写《武陵春》——思念的重量(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连绵的战火无休无止,到处是流离失散的人群.生活总是不能安定下来,我的余生象风一样的飘零.经过了灿烂的早春时节,如今我更加感到季节的伤感。
鲜花在风中凋零,她们的魂魄会飘向哪里?她们的躯体在尘土中呻吟,淹没在污浊之中,这样的结局是否也是我的归宿呢。
春将尽,万紫千红都退去了色彩,真的好无奈。
无法挽回从前美好的时光,也无法让这些娇艳的花多开片刻。
对着镜子,我的容颜一天天的变得苍老,双鬓的白发刻着我岁月的波痕,虽然我也曾竭力掩饰。
每天的清晨我都梳理我的白发,希望能够找回一点昔日的印记,可那些精心地梳理依然无法掩饰我这张苍白疲倦的面容。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身边还是那些我衷爱的东西,有深深的回忆相伴。
记忆中的你一点都没有改变,可你又在哪里。
今日的你怎么变成了我的记忆,我多想和你续弦弄诗,我多想和你品茗对月,往昔的美好日子,如今怎么都成了梦中的奢望,我翘首以盼的余生怎么能够没有你。
说真的,没有你的日子我过的真是好累,还是不去想它了。
如今的我,每件事都感到不顺心意,又有什么办法。
太多的话哽咽在我的喉间,我一句也说不出口。
你能感觉我脸上为你流下泪水的苦涩吗?泪水尚能成双,我却是孤单无助,我的痛楚能怨你吗?(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有人告诉我,两溪的春天景色很美,要我去看看,去散散心忘记我的烦恼。
我也想去,只是去了对我会有用吗?美好的景色能否改变我的命运和人生?在两溪的河流之上,或许我能够驾驶着小舟畅游云雾,我的小舟能够驶向你的身边吗?我想寻找世外桃源,离开这战火纷扰的世间,和你在一起度过我的余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切都是幻想,我那盈满的思念,已经似秋日的硕果结满枝头,令我不堪重负。
这叶小舟能够装下它的全部,我会为不能给你我的全部而懊丧。
但我害怕沉重的思念会在这两溪的水滩里搁浅,或则随着流水而漂失,真的我害怕。
只求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事,在我的眼前发生。
涓涓的水流又何尝能够负载我生命的重量。
因为我的生命不是泥沙,而是巨石做成的丰碑,在它的上面刻着,只有一句誓言“今生等着你”。
【拓展提升】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③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目标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
(1)斜晖脉.脉()(2)燕.然()(3)人不寐.()(4)右擎.苍()(5)锦帽貂裘.()(6)鬓.微霜()(7)舴.艋舟()(8)麾.下炙()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老夫聊.发少年狂()(2)千骑.卷平冈()(3)会.挽雕弓如满月()(4)也拟.泛轻舟()(5)五十弦翻.外声()(6)马作.的卢飞快()3、文学常识填空。
(1)《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_______朝文学家________(姓名)。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与________并称“三苏”。
“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4)《武陵春》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姓名),号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姓名),字________,号________,与________并称“苏辛”。
4、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故的是()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____ ____,____ ____。
(2)《渔家傲·秋思》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___ 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 ____,__ ______?(4)《武陵春》中以新颖的设喻来形容自己愁之深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