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在太空中生存第一课时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第十六课在太空中生活(第一课时)李重村小学于会波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科学探究:1.能设法搜集到宁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2.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3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2.体会分享资料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难点: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有关在太空生活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有哪些同学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当一名航天员?生:老师、医生、科学家、宇航员......师:你们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你了解我们神秘的太空吗?那我们就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下我们这个神秘的太空吧。
(播放一段趣味太空生活的片段)三、新课教学:活动1: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和图片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航天员在太空中衣食住行的资料。
现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先交流讨论一下,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作答。
生:自由讨论交流师:请同学来分享宇航员在太空中“衣”方面的资料,着装与地球上一样吗?生1:宇航员在飞船内穿着普通衣物就行,在飞船外就要穿航天服生2:航天服重十多千克,价值千万。
师:回答的很细心,那么下面关于宇航员“食”方面,有谁愿意来分享一下?生3:宇航员在太空不能吃米饭等地球上普通食物,需要吃一些“压缩转”、“牙膏管”这样的食物生4: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然会发生危险。
师:大家在课下准备的很充分,分享的也很成功,那么关于“住”的方面,宇航员在太空中还会与地球上有很大不一样吗?他们怎么睡觉,刷牙洗脸上厕所呢?生5:都是在睡袋里挂着睡觉;宇航员刷牙洗脸比较独特,为了防治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让后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就算完成。
在太空中生活-冀人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人进入太空前需要进行的训练和准备工作;2.了解太空站的构成和功能;3.了解在太空中的食物和日常用品以及其特点;4.了解太空探险和太空科研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太空人的训练和准备工作知识点太空人的训练和准备工作包括有:身体素质训练、模拟航天器环境训练、模拟太空行走、模拟太空飞行等。
操作过程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太空人的训练方法;2.对比地球上的训练和太空中的训练的差异;3.让学生模拟太空人的训练。
2. 太空站的构成和功能知识点太空站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主要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机动舱等。
操作过程1.展示太空站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太空站的构成;2.分组讨论太空站的各个部分功能,并进行展示。
3. 在太空中的食物和日常用品知识点在太空中,食物和日常用品要匹配太空环境,具有轻量、高效、耐久等特点,如:太空食品、太空洗发水、太空牙刷等。
操作过程1.展示太空食品和日常用品的图片;2.谈论这些物品的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3.构思一些超级太空食品和日常用品,展示并进行分享。
4. 太空探险和太空科研知识点太空探险和太空科研都是为了了解太空的奥秘和支持地球环境的发展。
操作过程1.围绕太空探险和科研进行讨论,了解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2.让学生分组设计太空探险和科研方案,并进行展示。
三、学习方法1.观看相关视频;2.分组讨论;3.设计方案。
四、作业1.总结太空人的训练和准备工作,并列举三个太空训练的例子;2.了解其他太空用品,列举三种并说明适用范围;3.设计一份太空科研方案,列举科研的目的和计划。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授课,学生了解了太空人训练和太空站的构成,理解并分析了在太空中的食品和日常用品及其特点,以及认识了太空探险和太空科研的意义。
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式,比如视频观看、分组讨论和方案设计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下一次授课中,可以加强对太空探险和太空科研的讨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太空中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2.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2.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教学重点】重点是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的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照片。
2008年10月12日,神州七号载着2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了近三天,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师: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宇航员生活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师:吃饭喝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在空中,处于失重的环境下,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下面谁来说说。
生:同学汇报资料。
小结在太空中吃:脱水食品、压缩砖、呀牙膏管。
师:吃饭喝水我们了解了,我们再来谈谈穿。
你妈妈在给你买衣服时都选择什么样的?同学:漂亮的、价位适中的、经济、实用的。
师:宇航员在太空中面对真空的压力环境,空间辐射,空间碎片等,服装是什么样的?生;同学汇报资料。
小结在太空中穿:航天服,10千克、值千万。
师:吃穿我们了解了,下面我们解决住的问题。
我们家里有卧室、厨房、卫生间、客厅等。
航天员在太空中刷牙、洗脸、睡觉、洗澡怎么解决呢?生:同学汇报资料。
小结在太空中住:站着睡与躺着睡同样舒服,能洗澡。
师:吃、穿、住我们都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行的问题。
在失重环境下,该如何行走呢?生:同学汇报资料。
小结在太空中行:身系安全带,穿带钩的鞋。
三、确定问题,深入探究师:通过衣食住行我们了解了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与地球上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生:同学讨论。
生:同学汇报:在太空中生活、工作与地球上完全不同,如吃饭、睡觉、走路都很困难。
在太空中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等基本知识上,来学习的,通过大量的资料来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是如何生活的和工作的,并且知道产生这样特殊情况的原因。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研究人类在太空生活的可能性和需要的基本条件。
本文围绕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宇宙和太空生活的知识,初步了解太空中的一些生存的自然条件以及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激发学生向往太空的兴趣和爱好。
在活动一中,我们通过多中途径搜集整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来证实太空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并通过学生的模拟体验感受在太空走路,睡觉吃饭都会变的很困难,并不向我们在陆地上那么简单。
睡觉在睡袋里,防止自己睡着飘走,吃饭要吃压缩的无水食物,或者把食物放在牙膏管里,往嘴里挤,喝水都是喝吸。
活动二在设计自己的空间站时要搜集有关空间站的资料。
活动三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艰辛过程。
设计理念先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来引出本课,提出问题,通过同学所搜集到的大量资料,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运用多媒体,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和知识的自我建构。
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以此来解决本课重点,在解决问题上,不仅培养了同学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汇报能力。
本课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
难点:设计和建立自己空间站的模型。
二.1教学目标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有信息。
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发货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能主动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在组长的带领下整理好本组所搜集到的资料。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生活和在路上生活不同的原理。
三教学导入。
(10分钟)一、师:谢谢xxx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才艺展示,伴随着神州五号的成功返航,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得以实现,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神州十号和神州十一号分别在2013年6月11日和2016年10月17在我国西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天圆满成功。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在太空中生活1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设法搜集到宁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2.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3.能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空间工作站制作成模型,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能有根据地对“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5.对我同和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2.能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空间工作站制作成模型,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4、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三、课时2节第一节教学过程:活动1.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A.活动目标1.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3.能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方式。
4.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B.活动过程:1.引入:让学生都从科幻片或动画片中看到宁宙和外星人的资料,课上进行组织交流活动,就各自所知道的在太空中生活的故事进行交流。
2.播放有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录像带或多媒体片,包括我国宇航员最新工作情况。
3.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或图片在课堂上交流,以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工作、研究的真实情况。
全班同学一起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制成墙报或班报。
4.让学生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或工作,鼓励学生选择某个情景,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设计情景剧,体验、模拟太空生活,并讨论在太空中生活与在地球上生活有什么不同,尝试说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5.引导学生认识太空中自然环境与地面上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失重现象给生活、工作引起的种种不便利。
4.16《在太空中生活》教案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地球和月球的轨道运动,及太空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意义。
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除法算出地球和月球的距离,能根据实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重力问题以及太阳能的应用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事业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意义;2. 能理解地球和月球的轨道运动和距离计算方法;3. 能关注太空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思考教学、巩固练习。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
教学内容:第一节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意义授课方式:探究式教学1、启发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太空吗?太空有什么用处吗?2、呈现材料:多媒体PPT,图片等。
3、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意义。
4、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阅读材料《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意义》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第二节太阳能的应用授课方式:案例教学1、启发问题:大家有感受过太阳的热量吗?对太阳能有了解吗?2、呈现材料:多媒体PPT,图片等。
3、讲解太阳能的应用,并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4、案例分析:讲解太阳能的应用案例,如太阳能车、太阳能灯等。
5、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太阳能电池的制作, 并检查测试其性能。
第三节环境污染问题授课方式:课堂讨论+思考教学1、启发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吗?怎么防止环境污染?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危害。
3、课堂讲解并讲解措施和方法来防止污染。
4、自我思考:学生了解一种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5、巩固练习:让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黑臭水体污染并分组讨论,并以小组形式上台发表演讲。
第四节怎样在太空中生活授课方式:探究式教学1、启发问题:太空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2、呈现材料:多媒体PPT,图片等。
在太空中生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课议决搜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存的资料和图片,懂得人类在太空中面对的物质、灵魂和生存等各方面的题目,提议自己管理这些题目的对策;激励学生打算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研讨人类在太空中生存的或者性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激励学生到宇宙中生存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方向1.能想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存的各样关连资料。
2.能依照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打算一个空间做事站。
3.能使用废旧质料将自己打算的空间做事站制作成模子。
4.能依照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议宇航员在太空中或者会遇到的题目及管理想法。
5.能有依照地对“成长航天技能、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议自己的想法。
二、情绪态度与代价观方向1.能主动与其他同砚交流并共享资料。
2.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度宇航技能的最新成长保留重视。
三、科学知识方向能用自己的话注解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外观的生存格式分歧的原理。
四、科学、技能、社会、处境方向1.能有依照地提议自己关于我国前10项投资项目循序的意见。
2.能阐明自己对成长航天项目投资的位置决定的原由。
教导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查阅资料,懂得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存。
难点是打算和创建空间站模子。
教学方法:教授传授与学生运动相连合的互动教导法。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讲述: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载着2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了近五天,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存的吗?我们这日聊聊这个话题。
(二)新课教导◆活动1:搜集宇航员生存的资料或图片老师:我们已经搜集了许多宇航员生存的资料,和大众一起共享吧!可以用你自己最喜爱的格式,例如献技、口头引见等。
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注意提示不要重复。
老师:这么多的资料,你能遵守自己的准绳给它们分类吗?学生分类并交流。
◆活动2:打算自己的空间站1.出示空间站的图片,引见空间站的特点并展示几个大型空间站的资料。
提问:你想打算一个自己的空间站吗?把你的打算用图可能笔墨描摹出。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课《在太空中生活》第一课时设计在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
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必然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适合于中小学教学。
【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十六课,围绕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展开,设计了三个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宇宙和太空知识,初步了解太空中的一些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激发学生向往太空生活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目标设计】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资料。
2、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终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难点:组织学生设计自己小组的空间站。
【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神舟七号飞船升空的情景,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
其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
积极倡导和实施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们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增长探究的能力,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殿堂的主要途径。
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创设直观丰富的教学情景,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是重要而必需的。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4.16《在太空中生活》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宇宙探测器及其功能、人造地球卫星之后,进一步认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本课设计了一个活动“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表演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
应用与拓展“设计我的“登月飞船””旨在通过阅读、设计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登月飞船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了解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重点是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
【学习背景】星空神秘未知,在距离地球300多千米的太空生活,几乎所有我们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举动都是难以完成的。
那么航天员应该怎样在太空生活呢?由于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
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挂在舱壁上,睡觉的时候要进到这个袋子里,固定在舱壁上。
飞船上也可以洗澡,尽管飞船内空间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决航天员的洗澡问题-因为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可以淋浴。
航天员的菜单也很丰富,有20多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吃。
不过,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而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兑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括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由于在失重的条件下,菜无法像地面上一样老实待在盘子里,如果摆在桌子上就飘起来了,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
航天服由压力服、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
航天服是一种特制的衣服,通常由通风层、气密层、保暖层等多层组成,是一个小的密封系统,具有防护作用。
16.在太空中生活备课时间4.23教学时间4.27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搜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资料和图片,了解人类在太空中面临的物质、精神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研究人类在太空中生活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进一步激发学生到宇宙中生活的好奇心。
二、学情分析空间站的“神秘面纱”一定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和语言组织能力,课前搜集资料,并用合适完整的语言表达应该不成问题。
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刚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多采用活动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习惯大量使用生活中的语言,我们还要随时规范“科学语言”,以免造成表达错误。
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相关资料。
2.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空间工作站。
3.能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空间工作站制作成模型。
4.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能有根据地对“发展航天技术、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2.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有根据地提出自己关于我国前10项投资项目顺序的意见。
2.能说明自己对发展航天项目投资的位置决策的理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难点:是设计和建立空间站模型。
五、教学方法坚决摒弃灌输法,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重视创设民主气氛与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情景创设,兴趣激发;重视实验观察和探究创新,逐步培养科学探索、实践分析、判断推理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结构,掌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本课是科学 12册 16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材围绕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中展开, 设计了三个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宇宙和太空中生活的知识, 初步了解太空中的一些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和精神条件, 激发学生向往太空生活的兴趣和爱好。
活动一“搜集宇航员生活的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了解到在太空生活与地球上生活有很大的不同。
活动二“设计自己的空间站”根据学生对空间站的了解设计制作空间站的模型, 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兴趣和大胆设计的创造性。
活动三“关于宇宙探索价值的辩论会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设计理念:学生自主探究和开放的教学形式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和下册天文单元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知识, 认识了解了宇宙中的大致环境, 对在太空中生活有很大的兴趣, 尤其是我国航天技术的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果, 更加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这课的学习做好的充分的准备。
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 有较高的科学素养, 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能主动搜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资料,能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教学难点:设计和建立空间站模型。
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利用多媒体视频技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共享资料; 能对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宇航技术的最新发展保持关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能设法收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各种资料; 能自己设计一个空间站并作成模型; 能根据已有知识提出宇航员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能有根据的对“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出自己的看法。
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类在太空终于在地球表面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原理。
教学课堂实录:一、引入:猜谜语老师:(出示课件)根据提示猜一猜事件2012年 6月 16日,神州九号载着 3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了近13天,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精彩瞬间。
在太空中生存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议决搜集宇航员在太空中生存的资料和图片,懂得人类在太空中面对的物质、灵魂和生存等各方面的题目,提议自己管理这些题目的对策;激励学生打算自己的空间站,引导学生研讨人类在太空中生存的或者性和基础条件,进一步激励学生到宇宙中生存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方向
1.能想法搜集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生存的各样关连资料。
2.能依照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创造力打算一个空间做事站。
3.能使用废旧质料将自己打算的空间做事站制作成模子。
4.能依照自己已有的太空知识提议宇航员在太空中或者会遇到的题目及管理想法。
5.能有依照地对“成长航天技能、探索宇宙的利与弊”提议自己的想法。
二、情绪态度与代价观方向
1.能主动与其他同砚交流并共享资料。
2.能对我国和其他国度宇航技能的最新成长保留重视。
三、科学知识方向
能用自己的话注解人类在太空中与在地球外观的生存格式分歧的原理。
四、科学、技能、社会、处境方向
1.能有依照地提议自己关于我国前10项投资项目循序的意见。
2.能阐明自己对成长航天项目投资的位置决定的原由。
教导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查阅资料,懂得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存。
难点是打算和创建空间站模子。
教学方法:
教授传授与学生运动相连合的互动教导法。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讲述: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载着2位宇航员在太空中飞行了近五天,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是怎样生存的吗?我们这日来聊聊这个话题。
(二)新课教导
◆活动1:搜集宇航员生存的资料或图片
老师:我们已经搜集了许多宇航员生存的资料,和大众一起共享吧!可以用你自己最喜爱的格式,例如献技、口头引见等。
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注意提示不要重复。
老师:这么多的资料,你能遵守自己的准绳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分类并交流。
◆活动2:打算自己的空间站
1.出示空间站的图片,引见空间站的特点并展示几个大型空间站的资料。
提问:你想打算一个自己的空间站吗?把你的打算用图可能笔墨描摹出来。
学生打算自己的空间站。
学生交流各自的打算并相互评价。
2.讨论:分歧国度的宇航员在空间站里做事和生存的时间,他们或者会遇到哪些题目?应该怎样管理?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