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2.2.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新版)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5
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血液【教材分析】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以探究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探究竟•观察、探究竟•资料分析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分析或实践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1.解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3.人血常规化验单的化验数据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4.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贫血症状的资料、预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新课导入: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
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提出疑问:你想知道血液的成分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这通过身边常见的现象,思考血液的重要作用,引入新课。
看课件快速流动的血液学生回答:用显微镜也可用其他方法引入强调染色处理些成分?让学生参照25页图2-2观察血涂片请学生冋答观察到哪些内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血小板内容可展示图片补充进去)红细胞的描述容易出现错误,让学生动手试着捏一个模型. 强调:双面凹增加了表面积学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装片学生回答:1.能看到2种细胞;2.红细胞数量多,白细胞数量少;3.红细胞、白细胞颜色不同4.红细胞、白细胞大小不同5.白细胞有细胞核,红细胞无细胞核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动手用橡皮泥或可塑性橡皮捏一个两面凹圆盘状的红细胞模型教师也可用自制模型代替;也可用课件演示知识点二:血浆与血细胞1.让学生试着说出血浆中有哪些成分?提示学生联系前面消化吸收的内容。
2.结合血浆的成分,引导学生思考血浆有什么功能呢?3.血液的颜色是有哪种细胞呈现的?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第一课时血液教材分析:血液是物质运输的载体,是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承担运载血细胞和其他物质的任务,是运输的载体。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是血液的有形成分,根据其各自的正常值和血常规化验数值,可以帮助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节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组成血液各部分的功能、青少年常见的相关疾病和预防。
学生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血液是既熟悉又充满神秘感的。
几乎每个学生都见过血,知道血液是红色液态物质,而且对人体非常重要。
但血液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血液为什么对人体这么重要等,这些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并充满了进一步了解、认识的渴望。
教学设计:本节课以观察为主旋律,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这一重点依次安排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观察血豆腐里外颜色的区别三个层次的观察内容让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认识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中间并穿插学生的小表演,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透彻理解血红蛋白的特性。
最后通过“当医生”这一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为所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能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功能。
识别不同血细胞。
举例说明贫血和发言等病症的原因。
2.技能性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3:情感性目标: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地血液观。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功能。
教学难点:血液的功能。
教学用具:已经分层的猪血血豆腐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创作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路。
学生观看幻灯片。
导入导言:现代社会离不开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穿梭的汽车、火车、。
你可曾想到,在你的身体里也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他们为组织细胞运送同学们通过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简要分析认识到,血液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人体内的作用各不相同。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2.1 物质运输的载体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2.1 物质运输的载体【学习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阅读课本P25~27,认识血液及功能.一、概述1、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约为体重的,即:若某人体重为60kg,血液量约为ml。
短期内失血量不得超过血液总量的 %,即400ml左右(可自愈);失血量达20%会脉搏、血压;失血量达%会危及生命。
2、血液是由和组成的。
3、血细胞主要包括哪些细胞?4、血浆的成分主要是。
二、血细胞及功能1、红细胞(RBC):呈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红细胞在血细胞中的数量 ,成年男子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4.0*1012~5.5*1012个,女子约3。
5*1012~5.0*1012.红细胞呈色,富含。
成年男子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为120~160g,成年女子约110~150g。
思考1:血红蛋白有什么作用?思考2: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什么元素?如果缺乏会有什么后果?2、白细胞(WBC):体型的血细胞,呈状,有。
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较少,每升血液约4.0*109~10*109个。
白细胞种类较多、大小不一,可做运动,吞噬侵入体内的,对机体有和的功能,如果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身体可能有,应予以重视.3、血小板(PLT):血液中最的细胞,形状不规则,没有,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每升血液中约含血小板100*109~300*109个.血小板具有和的作用.三、血浆及功能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可以运载,还能运输人体吸收的各种以及细胞产生的和等物质。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进行观察探究和材料分析,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系统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和血型、血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
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输血的原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教学内容】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
红细胞(输送氧)
血细胞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液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
二、血型和输血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物质运输的载体-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了解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4.能够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二、教学内容1.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4.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植物和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难点:物质运输载体的区分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案例分析3.互动问答五、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等准备相关物质和载体的简单例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物质运输的载体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 概述物质运输的载体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定义物质运输的载体2.根据物质运输载体的分类,介绍生物中常见的物质运输载体3. 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1.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2.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向3.植物体内物质运输中的能量转换4.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及特点4. 人体中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1.血液循环系统2.血液;心脏;血管3.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4.其他物质在人体中的运输方式5. 区分不同的物质运输载体(20分钟)1.在物质的运输中,物质所处的不同载体具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特点2.能够对不同载体进行区分,正确判断物质运输的载体6.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需要加强掌握的内容。
六、教学资源1.图书:《生物》冀教版七年级下册2.PPT课件:物质运输的载体3.实物展示:植物部分结构和人体血管尺寸、形态等材料七、教师思考题1.物质运输是生物体内的基本生命现象,请问生命现象在能量方面有哪些特点?2.在生物进化史上,物质运输的载体如何发展变化?3.请以实际应用为背景谈谈对物质运输载体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哪些实际问题?。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能够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能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知道ABO血型系统的分类。
能够说出输血的原则【预习要点】和组成。
、和,其中在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是。
患贫血时减少;患炎症时增多。
的ABO血型系统包括型、型、型和型4种。
我国提倡献血,输血时应以输入血为原则。
【达标练习】1.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
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2. 在血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小板3.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血浆 B.红细胞C.血小板 D.白细胞二、探究案【要点回顾】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⑴血浆: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不仅运输血细胞,还运输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
(血浆是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析出的液体,呈淡黄色;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血清。
)⑵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氧低时与氧分离。
依靠血红蛋白特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表现为贫血,需补铁和蛋白质。
)⑶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病菌,对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白细胞过少时身体抵抗力差容易出现炎症;白细胞过多时代表身体已经出现炎症)⑷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小板过少伤口难愈合)血液不仅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判断依据:红细胞中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输血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万不得已输异型血时一定要慢并且输血量要少)(输血时考虑的是受血者的抗凝集素和输血者的凝集原)【问题展示】活动一血液1.同学们观看血液分层图片和书上图文。
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
(2)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2.技能目标
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练使用显微镜
3.情感目标
认同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学生对血液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恐惧,因此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各自对血液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的血液化验单,让学生回忆和讨论血液化验单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演示装置(可以用畜禽的血)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血液的有关知识。
教法
边讲述,边观察,边实验,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各种血液化验单。
2.准备加抗凝剂的和未加抗凝剂的家畜(家禽)血样,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
3.查询相关资料和视频。
学生准备: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预习并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自由发言
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态习,积极开动脑筋和主动求
程,产生感
教师
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强调着重注教师参与学生的设计,评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2.1物质运输的载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人体内的血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来认识三种血细胞;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血细胞的重要性;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都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二、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血细胞的形态难点: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表现和原因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闻资料:2022年1月初,河南省濮阳市的田某在滨州市沾化区发生车祸,失血过多,必须马上输血。
医护人员检查出田某是AB型RH阴性的稀有血型,这让抢救陷入窘状。
如果不能及时输血,田某很有可能就此告别这个世界,而血库并没有田某所需要的“熊猫血”。
怎么办?医院立刻联系滨州市中心血站,为田某找到仅有的620mlAB型RH阴性血浆和200ml的血红蛋白,可这些血量远远不够。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来自淄博、东营、滨州三地的五位稀有血型志愿者,捐出了宝贵的“熊猫血”,成功挽救了田某的生命!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失血过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有一些人其实伤势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只要及时做手术就可挽救生命,而做手术免不了要输血,由于未能找到充足的血源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能够及时输血,这些人很有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
那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血液对于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有哪些功能呢?2、认识血液及功能小知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约为体重的7%~8%,即:若某人体重为60kg,血液量约为4200~4800ml。
短期内失血量不得超过血液总量的10%,即400ml左右(可自愈);失血量达20%会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失血量达30%会危及生命。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
血细胞主要包括哪些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的成分主要是什么?(水)(1)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1 第一课时《血液》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识别血细胞的形态,说出血细胞及各种成分的数量、主要功能。
教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分析病例,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学会倾听,养
成向他人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分析病例。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血液的组成。
(观察分层的血液,结合P25第二段粗体字。
一人完成:)
血液
二、血细胞的特点。
(阅读P25-26文字部分)
对照P25图2-2 ,认识血液的血细胞,比较各种血细胞的特点,完成表格:血细胞数目大小形态特点正常参考值(个/L)
最
三、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呈色,富含,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
红细胞为全身细胞;白细胞可吞噬侵入体内的,
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和的作用。
归纳总结: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有、和保护的功能,还有参与体液调节和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合作探究]
1、分析教材P27图2-5血常规化验单。
说一说:
哪几项不正常?
诊断结果是什么?
如何预防?
2、以下是两名女性的血常规化验单,分析回答:
正常参考值
(1)受伤后血液不易凝固的人是;
(2)小张白细胞数量 (偏多/偏少),可能有。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PPT表格)
[当堂检测]教材P27“当堂练”。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核心是血液,围绕着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展开,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探究学习,使学生逐步理解血液之所以是物质运输的载体与其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PPT展示的图片及动画,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了解血浆的功能。
2、观察血细胞模式图认识三种血细胞的特点(相对数量,大小以及形状),尝试自己列表对三种细胞进行比较。
3、学会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轻松与实际生活相连,轻松学会知识点并记住。
2、运用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消除对血液的神秘感,建立科学的血液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方法。
(五)教学思路设计1、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师生交流记忆、读图和理解问题的方法。
(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特点使学生在整节课上都能感兴趣从而全神贯注的参与到学习中。
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对有关知识、事物的认知,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让上述教学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⒈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⒉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⒊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正常值。
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过程方法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价值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值。
难点:血细胞的功能以及教会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⑴学生观看图片(医院抽血、验血和输血、血常规化验单、无偿献血证)教师:上述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对它知道多少?它对人体的健康有何重要意义?
(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人体血液的状态和颜色。
患病时,医生往往通过血液检查来诊断疾病;受伤后,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及时输血又能挽救生命。
)
(二)学习新课
一、血液
活动1 出示课本血常规化验单: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病人的血液化验单,这
个病人的几项指标都正常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2. 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现象
⑴出示加入抗凝剂的已分层的血液,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有什么现象?(指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血液是否分层了?分几层?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
的比例如何?)
⑵待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表格中)
55%
⑶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血液可能有几部分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教师总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上面的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是血浆。
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
可见,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一种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作“流动的组织”。
活动3. 了解血浆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阅读课本有关血浆内容)。
血浆什么颜色?有多少成分组成?各占多少比例?并分析推断一下血浆的主要功能。
(提示学生注意水占了血浆的绝大部分,为介绍无偿献血做伏笔)。
活动4. 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加强指导,对于学生观察中的困难要给予及时帮助。
)
血液组成:
活动5. 分析与讨论
(出示血常规化验单)请同学们当回小大夫,阅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讨论,交流上面的数值作出判断。
(学生看化验单时,必须对各项目的正常值有准确的记忆,才能找出化验单中不正常的测量值,并且要对其综合分析。
)
3、贫血与发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有点贫血,贫血到底怎么回事?
指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平均500万个/立方毫米,女子平均420万个/立方毫米),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正常范围: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100毫升)都叫贫血。
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而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这时候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
一般的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第2课时)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白求恩大夫为战士输血的图片”,让学生讲述白求恩大夫为八路军战士输血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有多少血?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板书)那么,请计算一下,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他的血为多少?平均为多少?(学生计算后并回答:4.2~4.8千克,平均为4.5千克)。
人体内的血量只有维持相对的稳定,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活动。
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
(让学生计算一下体内血量的30%是多少毫升的
血?)
经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让学生计算大约是多少毫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还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相继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般丧失的水分、无机盐在2小时内可恢复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一天左右恢复正常,红细胞则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因此,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献血每次是多少毫升?(200~300毫升)
人一次就献200~300毫升血,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损害,但对那些病危躺在医院急需输血抢救的人来说,却是救人一命。
因此,每一个健康的公民都应积极参加义务献血。
(献血的条件:献血者须是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病的健康的成年人。
)
但同学们目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提倡义务献血,当你们到了18岁后,对于每一次献血应该踊跃报名参加。
(2)输血(板书)
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的时候,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使病人补充血量。
但输血前一定要检查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符合。
输血时,如果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输血的原则是:应该输同型血。
(板书)L 血液除了ABO血型以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
所以,安全的方法是输血前应该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受血者的血与供血者的血液相实验,是否出现凝血现象。
总结:输血原则
(三)课堂小结
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
血浆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血液红细胞:数目最多,双凹圆饼状;内有含铁蛋白质的血红蛋白
血细胞白细胞:体型最大,数目最少,有细胞核,吞噬病菌
血小板:体型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五、板书设计
1.血液的组成
2.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红细胞的功能:
(2)白细胞的功能
(3)血小板的功能
3.贫血与发炎
4.血量与输血
(1)血量
(2)输血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时练习》
七、教学反思
对血液中三种细胞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再结合具体内容的呈现来突破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