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报卡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初步报告进程报告(次)结案报告填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 年___月___日报告人:联系电话: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类别:1、传染病;2、食物中毒;3、职业中毒;4、其它中毒事件;5、环境卫生;6、免疫接种7、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8、医疗机构内感染;9、放射性卫生;10、其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级:1、特别重大; 2、重大;3、较大;4、一般; 5、未分级; 6、非突发事件初步诊断:初步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订正诊断:订正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确认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订正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报告地区:省市县(区)发生地区:省市县(区)乡(镇)详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发生场所:1、学校; 2、医疗卫生机构;3、家庭;4、宾馆饭店写字楼;5、餐饮服务单位;6、交通运输工具;7、菜场、商场或超市;8、车站、码头或机场;9、党政机关办公场所;10、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11、大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2、中小型厂矿企业生产场所13、城市住宅小区;14、城市其它公共场所;15、农村村庄;16、农村农田野外;17、其它重要公共场所;18、如是医疗卫生机构,则:(1)类别:①公办医疗机构;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③采供血机构;④检验检疫机构;⑤其它及私立机构;(2)感染部门:①病房;②手术室;③门诊;④化验室;⑤药房;⑥办公室;⑦治疗室;⑧特殊检查室;⑨其他场所;19、如是学校,则类别:(1)托幼机构;(2)小学;(3)中学;(4)大、中专院校;(5)综合类学校;(6)其它事件信息来源:1、属地医疗机构;2、外地医疗机构;3、报纸;4、电视;5、特服号电话95120;6、互联网;7、市民电话报告;8、上门直接报告;9、本系统自动预警产生;10、广播;11、填报单位人员目睹;12、其它事件信息来源详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______________新报告病例数:新报告死亡数:排除病例数:累计报告病例数:累计报告死亡数:事件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接到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首例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末例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主要症状:1、呼吸道症状;2、胃肠道症状;3、神经系统症状;4、皮肤粘膜症状;5、精神症状;6、其它(对症状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主要体征:(对体征的详细描述可在附表中详填)主要措施与效果:(见附表中的选项)附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化学中毒、环境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〇”。
氰化物职业危害告知卡文档类型:告知卡目的:向工作人员提供有关氰化物职业危害的重要信息生效日期:[填写日期]1.职业危害概述氰化物是一种具有剧毒性的化学物质,在工作环境中的接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氰化物可以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食入而进入体内,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损害。
对于长期或高浓度暴露于氰化物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发生中毒症状,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
氰化物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2.氰化物的应对措施2.1 工作环境控制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并提供有效的排气系统,以减少氰化物浓度。
使用密封的存储氰化物物质,防止泄露和扩散。
在工作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氰化物危害。
2.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设备、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在工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氰化物物质,尽量采用间接操作或使用机械设备。
在工作结束后,彻底清洁和洗涤身体,以确保氰化物无残留。
2.3 急救措施如果发生氰化物中毒,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详细的信息。
将中毒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3.相关法规和标准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参考国家和地区特定的氰化物危害防护标准,如《GBZ 2.1-2007》和《ANSI Z129.1-2016》。
4.总结针对氰化物的职业危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对待,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了解危害,控制环境,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熟悉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
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职业安全与健康。
注意:本告知卡仅供参考,具体措施和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进行调整。
煤气中毒
症状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感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中毒严重,脸和口唇呈樱桃红色,会出现神志模糊、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禁止
禁止在煤气中毒现场点燃明火或打开电灯开关,否则容易引发爆炸。
急救办法
一旦出现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病人衣扣使呼吸流畅,注意保暖,防受凉导致肺部感染;避免定期翻身,避免臀部压伤。
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没有缓解的迅速送医院抢救。
易燃液体,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油墨
健康危害危险特性
吸入有毒,使眼睛,呼吸系统和皮
肤感到不适
易燃的液体和有毒物质
当心火灾
急救措施应急处理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眼睛至少15分钟,然后请眼科医生
处理。
皮肤接触:尽快将接触区域的被污
染的衣服和鞋子除去,立即用温和
的肥皂和大量的清水清洗接触区
域,如果感到不适,询问医护人员。
吸入:将中毒的人员移到有
新鲜空气的地方,如果有必要,进
行人工呼吸。
如果有症状出现,请
立即就医。
摄取:吃下牛奶,蛋白,明
胶溶剂,如果无法得到这些东西,
请使用大量清水。
致电一个毒物控
制中心,紧急事故处理单位或内科
医生,并提供MSDS的信息。
油墨在火场旁边时:立即把油墨
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转移不了时,
往容器
上及其周围撒水冷却。
油墨着火时:用灭火器或水枪灭
火,灭火时必须戴保护用具并在
上风处灭火。
意外的泄漏的处理:
通常: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蒸汽
地面溢出:通过挖掘排水沟来收
集溢出的物质然后用有吸收作用
的物质将这些收集起来的溢出物
吸收并放入封口的容器中。
使用
去污粉和漂白剂或苛性钠溶液擦
洗被污染的区域
注意防护
急救:120 消防:119。
农药中毒报告卡诊断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非必填项不属于01—06的有机磷杀虫剂归入07;不属于08的菊酯类归入09;不属于10—11的归入12;不属于01—15的杀虫剂归入16;不属于18—20的杀鼠剂归入21;不属于22的除草剂归入23;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农药制剂或自配两种以上农药归入24混合制剂;不能列入01—25的农药品种归入其他26(须填写具体农药名称)。
填卡说明1.制卡目的: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农村农药中毒卫生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预防、控制农药中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保障农业劳动者健康而制定本报告卡。
2.统计范围:在农、林业等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或生活中误用各类农药而发生中毒者(不包括食物农药残留超标和属于刑事案件的中毒患者)。
本报告卡不包括生产农药而发生中毒者。
3.填卡单位及报送日期:本报告卡由最初接诊农药中毒患者的医疗卫生机构,在患者确诊后24小时内填卡网上直报,由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职能机构分级审核和确认上报。
本卡实行半年汇总分析制度。
农药中毒直报员应分别于同年6月30日前和12月30前完成确认和上报。
4.指标解释(1)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编码以国标编码为准。
(2)卡片序号:自动产生20位个人序号。
前8位为省(自治区、市)、地、县、乡镇的国标码,中间8位为上网录卡时间(年、月、日),后4位为流水号。
为了保持纸质卡片序号和录入卡片序号是同一编码,应在卡片录入后,再依据录入卡时系统自动产生的20位个人序号填写纸质卡片序号。
卡片序号是根据每名中毒患者录入卡序号填写纸质卡片序号,卡片序号是患者的一次纪录号,患者在治愈后,重新接触又发生中毒,再次报告时使用新的卡片序号。
只有作为新病例报告后,发生死亡的死亡病例报告仍沿用新病例的报告序号。
(3)身份证号:为非必填项。
毒草安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毒草安(2-氯-N-(1-甲基乙基)-N-苯基乙酰胺)PropachlorC11H14ClNO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67~76 闪点:无资料沸点(℃):110/0.004kPa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004/110℃危险特性本品为淡黄褐色固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本品为低毒除草剂。
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紫绀、抽搐及昏迷等。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
洗胃。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口罩、护目镜,穿工作服。
小心扫起,避免扬尘,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泡沫、干粉、砂土。
浓度MAC(mg/m3):无资料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危险性标志毒草安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存在毒草安,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毒草安Propachlor健康危害理化特性本品为低毒除草剂。
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紫绀、抽搐及昏迷等。
微溶于水,易溶于苯、丙酮、乙醇、甲苯、四氯化碳等。
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应急处理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
农药中毒报告卡20231. 引言农药中毒是指人类或动物因接触或暴露于农药而导致中毒的情况。
农药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农药种类、剂量、接触方式和个体敏感程度等因素。
为有效监测和控制农药中毒事件,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需要准确收集、记录和报告相关数据。
本报告卡旨在提供一个集中记录和报告农药中毒事件的工具,以便对农药中毒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及时响应。
2. 报告人员信息联系人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箱报告人姓名报告人电话号码报告人电子邮箱地址3. 农药信息农药名称农药类型使用剂量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农药A 杀虫剂100ml 喷雾2023/01农药B 杀菌剂50g 撒布2023/024. 中毒事件4.1 事件描述请提供对中毒事件的详细描述,包括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信息等。
4.2 中毒症状请详细描述中毒个体出现的症状,例如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4.3 紧急处理措施请提供在发现中毒后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例如立即就医、冲洗受污染皮肤等。
4.4 相关医学报告请提供相关医学专业人员提供的中毒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报告。
5. 处理措施请提供针对农药中毒事件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控制农药使用、修订农药使用指南、加强农药储存管理等。
6. 预防措施请提供预防农药中毒事件的措施,包括加强农药使用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定期检查农药储存设施等。
7. 总结通过报告卡的记录和分析,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和预防农药中毒的发生。
希望通过协调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农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健康,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农药中毒报告卡2023的内容,该报告卡可作为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记录和报告农药中毒事件的工具。
详细记录农药信息、中毒事件描述、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等,全面了解农药中毒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和预防农药中毒的发生。
请按照报告卡的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的保护。
酒精中毒
急救办法
1、首先要制止他再继续饮酒;
2、其次可以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如用勺子、筷子等)引起呕吐反射,将含有酒精的胃内容物尽快呕吐出来(已出现昏睡的患者禁用此方法);
3、严重的急性酒精中毒,会出现烦燥、昏睡、脱水、抽搐、休克、呼吸微弱等症状,应该从速送医院急救。
注意事项
1、不宜用咖啡和浓茶解酒。
2、饮酒前喝牛奶可保护胃黏膜。
3、注意醉酒者的保暖以预防肺炎,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正常情况下一觉醒来即可自行康复;如久睡不醒,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中小学(幼儿园)人员中毒应急处置卡
七动作1、紧急防护毒气要用防毒面具;远离马蜂窝、毒蛇;不随便食用野果、野生菌,防止二次中毒
2、危险判断初步判断中毒情况及中毒原因。
3、自救措施
若轻微中毒,根据中毒性质,立即进行自救,挤压排毒、呕吐、洗胃、用碱性清洗伤
口、用布条捆扎伤口,减慢血液循环,迅速到正规医院救治。
4、求教信号发出求救信号(大声喊、手机报告、其它方式)。
5、现场逃生(除被蜂蜇外)按照提示线路快速逃离事故现场。
6、事故报告向学校报告事故情况(时间、地点、程度、自救措施)
7、启动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判断、请求)
注意事项1、毒气泄漏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2、严格化学药品管理
3、禁止食用野果、野生菌、过期药品
4、现场自救和互救优先
5、确认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和人员安全救护
6、应急救援结束预防二次事故
应急电话救护:120求援:119报警:110
紧急救护危险判断自救措施求教信号现场逃生事故报告启动预案。
农药中毒报告卡表号:卫统表制表机关:卫生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 ] 号有效期至:年姓名:诊断单位(盖章):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填报说明:1.本卡填报单位为最初接诊农药中毒患者的医疗卫生机构。
2.统计范围为在农、林业等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或生活中误用各类农药而发生中毒者(不包括食物农药残留超标和属于刑事案件的中毒患者)。
本报告卡不包括生产农药而发生中毒者。
3.最初接诊农药中毒患者的医疗卫生机构,在患者确诊后24小时内填卡网上直报。
4.*仅限于生产性自用和生产性受雇引起的农药中毒。
指标解释1.姓名:填写被登记报告的农药中毒患者姓名,要与身份证姓名一致。
2.身份证号:系患者的身份证号,若身份证号码最末位为“X”,请填写英文大写字母“X”。
3.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有效联系电话,以便后续追踪。
4.卡片序号:系统自动产生20 位个人序号。
前8 位为省(自治区、市)、地、县、乡镇的国标码,中间8 位为上网录卡时间(年、月、日),后4 位为流水号。
为了保持纸质卡片序号和录入卡序号是同一编码,应在卡片录入后,再依据录入卡时自动产生的20 位个人序号填写纸质卡片序号。
同一名患者在治愈后,再次接触同种或接触其他农药致病时,重新作为新病例报告,不再使用原卡片序号。
5.性别:患者的性别,由系统自动从身份证中生成。
6.年龄:患者的年龄,由系统自动从身份证中生成。
7.中毒农药品种数量:选择单一或两种及以上,然后选择具体中毒农药名称。
混配制剂应分别填写具体成分。
8.中毒原因: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大类。
生产性中毒系因使用农药防治农林病虫草鼠害而发生的中毒,生产性中毒又分自用、受雇两种情况;非生产性中毒指误服或自服等生活性中毒,不包括因农药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者和投毒事件的中毒者。
9.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施药方式、危险行为:仅限于生产性自用和生产性受雇引起的农药中毒时填写。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报告卡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市区(县)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现居住住址: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 3、学生□ 4、教师□ 5、保育保姆□ 6、餐饮业□ 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或民工□ 10农民□ 11、干部职员□ 12、渔(船)民□ 13离退人员□14、家务及待业□15、其他□病人中毒时间:年月日时分中毒发生原因:1、燃煤取暖□2、炭火取暖□3、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4、人工煤气泄漏□5、汽车尾气□6、其他中毒发生场所:1、学校□2、家庭□3、公共场所□4、办公场所□5、其它中毒发生因素:1、一氧化碳□2、天然气□3、液化气□4、二氧化碳□5、硫化氢□主要症状:1、乏力□2、头痛□3、眩晕□4、恶心呕吐□5、意识模糊□6、昏迷□7、休克□8、其它中毒诊断:①轻度中毒□②中度中毒□③重度中毒□病人救治措施:1、脱离中毒现场□2、氧气吸入□3、高压氧治疗□4、对症相关支持治疗□5、糖皮质激素□6、血管扩张剂□7、神经细胞营养药□8、其它患者情况:①治疗中□②治愈□③死亡□诊断日期:年月日诊疗单位: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人/联系电话: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等,但无昏迷者。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可恢复。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3、重度中毒:患者出现深昏迷或植物人状态,有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或锥体外系损害等体症。
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未分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事件类型:未分级食物中毒事件事件编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基本情况:、发生日期:年月日、发生单位: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市(州)县(区)乡镇(详细地址)、发生场所:集体食堂□ 饮食单位□ 食品摊贩□ 家庭□ 其他场所、进餐人数发病人数就诊人数住院人数、进食时间:年月日时、发病时间:最早:月日时分最晚:月日时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潜伏期(小时):最短:最长:中位数:、中毒症状(填写有该症状地人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其他症状二、引发事件食物:、动物性:肉与肉制品□ 乳与乳制品□ 蛋与蛋制品□ 水产品□ 其他、植物性:谷与谷制品□ 豆与豆制品□ 植物油□ 果蔬类□ 其他、其他:三、责任单位:、食品加工厂□ 、批发零售单位□ 、饮食服务单位□ 、集体食堂□、食品摊贩□ 、家庭□ 、其他四、事件发生原因:、原料污染或变质□ 、加热温度不够□ 、生熟交叉污染□ 、熟食储存不当□、误食有毒物质□ 、加工人员污染□ 、用具容器污染□ 、投毒□、其他:五、致病因素:、生物性:()沙门氏菌□ ()变形杆菌□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梭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蜡样芽胞杆菌□ ()链球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菌□()真菌毒素□ ()伤寒杆菌□ ()布鲁氏菌□()志贺氏菌属□ ()李斯特氏菌□ ()空肠弯曲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霍乱弧菌□ ()肠球菌□()气单胞菌□ ()炭疽杆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 ()旋毛线虫□ ()甲型、戊型肝炎病毒□()牛绦虫、猪绦虫□ ()溶组织阿米巴()其他、农药及化学物:()有机磷□ ()有机汞□ ()有机氯□ ()砷化物□()亚硝酸盐□ ()棉酚□ ()甲醇□ ()钡盐□()氟化物□ ()铊□ ()铅□ ()有机锡□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毒鼠强□ ()敌鼠钠□ ()其他、有毒动植物:()河豚鱼□ ()高组胺鱼类□ ()鱼胆□ ()有毒贝类□()动物甲状腺□ ()菜豆□ ()发芽马铃薯□()毒蘑菇□()曼陀罗□ ()毒麦□ ()白果□ ()含氰甙类植物□()大麻油□ ()桐油□ ()其他负责处理事件单位:单位负责人: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填卡说明:一、制卡目地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事件地发生情况,确定发生原因,分析发生规律,以便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食品卫生事件地发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统计范围全省范围内发生地未分级食物中毒事件.三、指标解释、事件编号指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单位在本年度内报告本卡地顺序号,由填报单位填写,以便复核查对.、事件类型发生在学校等重要场所以外地一次中毒人数人以下,无死亡病例报告地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时间指开始进食引起发病食物地时间.、发生地点指引起发病食物地进食地点.、发生场所指引起发病食物地进食场所.、食用人数指引起发病食物地进食人数.、发病人数指因食用了引起发病食物而表现有临床症状地人数.、就诊人数指因食用了引起发病食物而表现有临床症状并到医院就诊地人数.、引发事件食物指含有确定或不确定(指经流行病学确认)地有毒物,被食用后引起发病地食物.、责任单位指因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地原因或其他原因而提供了引起发病食物地单位,包括家庭、饮食单位、生产企业或商店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事件发生原因指导致食品卫生事件发生地直接原因,包括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以及误食有毒物品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致病因素指经实验室检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地导致食品卫生事件发生地具体因素,包括微生物、动植物性等因素.对于暂无法确定地致病因素,但又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是由食物引起发病地,填入“其他”中.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当心中毒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防毒面具注意通风戴防护镜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防护措施标准限值:MAC 1mg /m ³有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钙等,为白色或灰色晶体,易溶于水。
遇水、酸、热产生氰化氢,可燃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的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min。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min。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
经口进入 :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 : 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工作场所存在氰化物,对身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氰化物(皮)(按CN 计)Cyanides as CN (skin )密闭作业,局部抽风排毒,佩戴防毒面罩。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危害因素分类:化学因素类(高毒)。
侵入途径:可经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
健康危害:人在吸入髙浓度气体或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猝死者临床分为4期:①前驱期有黏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炎、口腔发麻等;②呼吸困难期有呼吸闲难、血压升高、皮肤黏膜呈鲜红色等;③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④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
长期接触少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危害后果:职业性氰化物中毒。
区卫生监督所:24小时举报电话: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