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word版本 (5页)
- 格式:docx
- 大小:22.27 KB
- 文档页数:6
建水古城调研报告建水古城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从调研了解到,建水古城于公元1382年建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我对建水古城的调研报告。
首先,建水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
进入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城墙和古色古香的街道。
城墙呈方形设计,高12米,长约2.6公里,由城墙外部、内部和居民居住区组成。
城墙上还有士兵与农民的雕塑,栩栩如生,增添了古城的韵味。
其次,建水古城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地方。
在古城内部,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比如马帮道、东关街、西关街等。
马帮道是连接西南边疆与内地的重要道路,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至今仍然保持着当初的原貌。
东关街和西关街是市区的主要商业街,古建筑保存完好,均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再次,建水古城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文化聚集地。
建水县是哈尼族和彝族民族聚居的地方,古城内的居民多为哈尼族和彝族,他们世代遵守传统习俗,保留了很多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古城的街巷上,可以看到哈尼族和彝族的传统民居、手工艺品店和手工艺人创作的纪念品等。
此外,古城还每年定期举办民族文化活动,如哈尼族火把节和彝族三月三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与参与。
另外,建水古城也注重发展旅游产业。
古城内设有多个旅游服务中心,提供导览服务和旅游咨询。
此外,在古城附近还有许多旅游配套设施,如酒店、餐馆、民宿等,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住宿和就餐条件。
总之,建水古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族文化。
其独特的古城风貌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当地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车辆进入古城、修缮古建筑等。
相信在未来,建水古城将继续发展壮大,成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云南建水: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经验总结当前,我国全民共享的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到来。
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是旅游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有效抓手。
本文以云南省建水县为例,解析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何围绕古城文化,将古城氛围营造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实现文产城融合发展,带动文化繁荣共享。
一、背景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境内主要聚居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
作为云南边陲一座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具有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千年建水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名片,是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建水拥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众多优势,从物质资源看,丰富的文物古迹,已造册挂牌保护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总计有505处,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使建水成为“古建筑博物馆”,积淀了丰富的“古城韵”元素基础;从非物质的文化资源来看,汉儒文化与边地文化的长期融合发展,建水紫陶制作工艺、铓鼓舞、彝族花灯、建水小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
二、做法1.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建水县创新管理模式,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分工责任,成立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率先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综合协调旅游管理和旅游市场治理工作,成立了“旅游巡回审判点”“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所”,初步形成全域旅游“13”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模式格局。
通过整合旅游要素,强化旅游引领,全面整合资源,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旅游机制,全县上下形成了“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建水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建水县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于县域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建水县的旅游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了建水县的旅游业发展,也对当地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旅游品质、旅游服务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建水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结构问题在建水县的旅游发展中,产业结构存在单一、单向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传统的观光旅游,而缺乏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将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制于某一个行业,一旦遇到行业的不景气或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整个县域经济的倒退。
对策:建水县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资源和特色,加大多元化的投入和开发,提升旅游集聚区的综合实力,改变单一的传统观光旅游形态。
同时,加强与周边县市的旅游合作,开展跨区域旅游业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周边县市的旅游发展经验,不断拓展旅游市场。
二、旅游品质问题在建水县的旅游品质方面,存在着餐饮住宿不够精细化和本地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感不够强烈,留下来的印象也不深刻,不能达到旅游的满意度和最终的回头率,无法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水县需要加大对旅游品质的投入,提高餐饮住宿等服务的质量和标准。
重视特色民俗文化和本地品牌,强化地域文化特色,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度和情感参与度。
同时,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广旅游文化深度体验,让游客们感受到地方的人情味、文化味。
三、旅游服务问题在建水县的旅游服务中,存在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配套不足的问题。
这些问题将会导致游客的游览和体验效果不够理想,游客体验感降低,形成起来的游客满意度无法得到提高。
对策:建水县需要加强对旅游服务的投入,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和规模,加强旅游服务配套的开发,提升旅游服务的水平和品质,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
云南建水旅游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云南建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建水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报告将对云南建水旅游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旅游资源分析2.1 景点资源建水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点。
其中,五脏庙、建水古城、西园、赵庙、孔庙等历史文化景点代表了建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古杨树和县民俗博物馆则展示了建水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
2.2 民族文化建水地区有着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如哈尼族、彝族、白族等。
这些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服饰、民俗等方面。
游客来到建水可以深入了解这些民族的独特文化,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
2.3 特色美食建水地区的特色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例如,过桥米线是建水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味道独特、口感鲜美。
此外,建水还有其他各种特色小吃和传统菜肴,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需求。
3. 旅游发展现状分析3.1 旅游基础设施建水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包括酒店、景区服务设施、交通等。
游客在建水可以选择各类酒店,从简单的客栈到高档的度假酒店均有选择。
景区内有导游和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交通也比较便利,可以通过公交车、出租车等方式到达各个景点。
3.2 旅游服务质量建水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相对较高,大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
景区内的服务设施也比较完善,例如厕所、休息区等。
然而,也有部分游客反映在高峰期,景区服务设施不足以满足游客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3.3 旅游宣传与推广建水地区的旅游宣传与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
虽然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相对较低。
建水需要更加主动地推广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其他旅游城市进行竞争。
同时,建水还需要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曝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4. 旅游发展策略建议4.1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水应该进一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培训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建水县旅游发展经验交流汇报材料建水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区位优越,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1994 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近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开放带动“四大战略” ,培植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建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积累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构建了建水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以建水古城为主体的文化特色旅游核心区文物古迹荟萃,建水文庙、“滇南大观园”朱家花园及百余处元、明、清各朝代建成的寺、庙、塔、楼、桥和民居等古迹至今保存完好,共同见证了建水汉儒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繁荣昌盛;西部历史文化旅游区拥有泸江河景观及沿岸团山、新房等古民居群落;东部喀斯特景观旅游区有壮观的燕子洞、颜洞喀斯特岩溶地貌;北部康体休闲度假区有滇南宗教名山云龙山、曲江温泉、绵羊冲水库及现代农业景观;南部民族风情旅游区有纳楼司署和浓郁的哈尼族、彝族风情及神秘的红河谷风光;再加上建水紫陶工艺和彝族花灯等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景观,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让建水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县市之一。
建水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经过云南省旅游“一次创业”时期及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建水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不断配套发展。
目前,全县有旅行社7 家,各类酒店、宾馆、招待所132 家(其中:星级饭店7 家、待评5 星级饭店l 家),床位9109 个;景区景点由90 年代初的燕子洞“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文庙、朱家花园、学政考棚、团山古村、曲江温泉等“百花齐放” (其中:国家4A级景区2处、国家3A级景区1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 处),建水被授予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 大旅游胜地、云南最具吸引力的景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最具活力的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临安镇荣获云南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团山村荣获全国特色景观名村、云南省首批旅游特色村称号,新房村、苍台村荣获云南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建水考察报告为了能够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学习美术史,学校安排了我们出去考察,地点就是云南的建水。
云南的建水可谓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哪里有著名的朱家花园、张家花园还有中国第二大孔庙等。
在去建水的路上我看了许多建水周边的风景,感觉那里总体的地势很平,不像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听说建水的石榴特别好吃,我想这和它的地势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吧。
在进了建水以后我很惊讶,那和我想的相差很大,里边竟然还有古城,有好多的古街道。
顿时我对建水的好奇又增加了几分。
建水的古街道大多建筑使用木头,是比较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只不过现在我们所看到大多建筑都只是仿古建筑,而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当地人为了维护这一文化而去营造了这样一种景象。
其实对于一些以前的东西人们常常回去怀恋,因为人都是这样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而这点在我们中国人就更加的明显。
建水的古街道以棕、青、红三个色为主,看起来更加怀旧,华丽中又带着朴实。
建筑雕花以龙凤、牡丹、梅兰竹菊为主,还有一些小动物。
从花纹中也可以看到传统中国的信仰。
造型是传统的对称造型,看起来更加的大气和庄严。
设有东西城门,东门有一口古井,西门有烧豆腐。
东西城门看似会使建水变得更加的封闭,但其实不然,建水的城是一层又一层,古城外还有更大的天地,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街道。
而建水文庙又是这城里的一道文化景象和风景线。
建水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第二大孔庙。
也是最漂亮的孔庙,因此很多人慕名而来,来感受一下孔夫子的文学世界。
建水文庙分七进空间,一层又一层的空间把孔庙分割起来,仿佛学习一般只有走过重重阻碍才能学有所成,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建造的杏坛,建筑非常地精美。
亭子的中间是一块刻有孔子教学场景的碑,据说这块碑的历史很悠久了,我们仔细地上下打量了一番。
台阶和围栏上都刻有论语。
我想如果每天来这里看一看,那论语一定背的滚瓜烂熟了吧。
亭梁上的花纹很耀眼,那青色就如玉一般,整个地方非常的庄严而又很儒雅。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孔子教学时候的场景,可以想像那个时候的文化氛围。
建水市场调查报告篇一:建水县市调报告一、建水县概况1、地理位置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滇东高原南缘,面积3789平方公里。
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高山为红河与南盘江的分水岭。
分水岭以南为红河大峡谷地带,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山形嵯峨,气势磅礴。
县境中部横陈着建水坝子(山间小盆地)和面甸坝子,泸江河贯流其间。
西北部有曲江坝子,东北部为山地和南盘江谷地。
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光照和热量条件好,但哀牢山和县境南部高山阻挡:建水市场调查报告).4米(云南省海拔最低点),山区面积占85%。
辖3市10县(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135个乡(镇),1285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450.1万人。
二、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的有利条件红河州拥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良好的交通网络,坚实的发展基础,在桥头堡建设中,具备了率先突破、优先发展的优势和条件。
1.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
红河与越南毗邻,州府蒙自距越南首都河内不到500公里,距海防港不到600公里,拥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区位优势明显。
全州拥有丰富的水能、生物、旅游、土地、矿产等资源,有南盘江和红河两大水系,理论水能蕴藏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7.5万亿元左右,煤的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自然资源富集。
云南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通商口岸等多个第一都在这里诞生,孕育了明朝万历年间杰出的外交家肖崇业、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近代中国数学之父”熊庆来等享誉中外的红河名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绚丽多姿,饮食文化多种多样。
2.具备良好的交通网络。
近年来,红河州紧紧围绕打造滇越国际大通道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红河国际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
目前,蒙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石蒙高速、玉蒙铁路、蒙河铁路正抓紧建设,云桂铁路红河段已开工,红河机场开工在即,蒙自到文山至砚山高速公路有望国家立项,南部6条二级公路将于明年建成通车,一大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还将陆续启动,再过3至5年,一个面向东盟、连接大西南、进入两广沿海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将全面建成。
作者: 王效梅
出版物刊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72-76页
主题词: 旅游资源;建水县;旅游中心;燕子洞;开发方向;综合评价;开发利用;资源开发现状;民族风情旅游;开发措施
摘要: 建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级文化名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在全县3,000km~2的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分布相对集中,观赏价值大,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建水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开发利用了县内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收入在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下面对建水县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和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评价,并对今后的合理开发方向和开发保护措施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建水建筑调研报告建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建水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我们选择了建水市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网络调研:我们还通过搜索引擎和相关建筑网站对建水建筑进行了网络调研,了解更多的建筑案例和资讯。
三、调研结果:1. 建筑风格:建水市的建筑多样性较为突出,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现代的西式建筑,还有一些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建筑。
2. 建筑材料:建水市的建筑材料以传统材料为主,如砖、瓦、木材等。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新型材料,如钢结构、玻璃等。
3. 建筑结构:建水市的建筑结构主要以木结构和钢结构为主,尤其是传统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这也反映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特点。
4. 建筑规划:建水市在城市建设方面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因此在建筑规划上更注重与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的协调。
同时,也在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四、调研分析:1. 建筑风格方面,建水市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貌,但也在适当的地方引入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充分展示了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结合。
2. 建筑材料方面,由于建水市地处山区,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传统材料仍然占主导地位。
但在现代建筑中,新型材料的运用逐渐增多,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为建筑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3. 建筑结构方面,建水市的木结构建筑反映了当地文化的特色,但也面临着保护和维护的难题。
同时,钢结构的应用也为建筑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要求。
4. 建筑规划方面,建水市在城市建设中既要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又要推进现代化进程,这需要在规划上做好平衡。
在未来的建筑规划中,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五、展望未来:建水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加之建筑的独特魅力,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旅游观光和展示建筑的价值。
红河州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个旧、建水、石屏旅游市场调研报告组别:第三组姓名:彭勃调研县市:个旧市、建水县、石屏县2015年10月目录前言 (1)一.个旧市 (2)(一)个旧市的旅游发展现状 (3)(二)个旧市旅游业的优势 (3)1.独特的百年锡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3)2.现代化人居城市环境优势 (4)3.交通区位优势 (4)(三)对个旧市旅游业的建议 (4)二.建水县 (5)(一)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6)(二)建水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旅游属性 (6)(三)对建水旅游业的思考 (7)1.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控制旅游商品容量 (7)2.以文化为核心,合理开发建水古城 (7)三.石屏县 (8)(一)石屏县自然旅游资源 (8)(二)石屏县饮食旅游资源 (9)(三)石屏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9)(四)对石屏发展旅游业的看法 (10)四.此次调研的意义及总结 (10)前言红河州实施旅游强州战略,推进红河旅游融合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来,红河正举全州之力、聚全民之智,全面加快红河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建设进程,努力推进融入中央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及云南省实施的昆玉红旅游文化经济带战略的建设。
红河州委、州政府提出了“高起点、高水平,差异化、特色化,融合式、集群式”的原则,以“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为主要元素,构建产业强、产品精、业态新、品牌响、服务优的红河旅游业态思路。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来,红河旅游已初步形成哈尼梯田、溶洞观光,温泉康体休闲度假,历史文化览胜、跨境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
建成了哈尼梯田、建水文庙等24个主要景区景点。
本次“十一黄金周”期间,红河州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63.97万人次,同比增长12.02%,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8.1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4.31%,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效益有较大提升,旅游综合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目前红河州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国际旅游文化走廊基础,从弥勒的阿细跳月、锦屏山公园大佛、湖泉温泉开始第一站,辐射泸西的阿庐古洞、城中村;建水的文庙、朱家花园、团山民居、建水小调、紫陶文化等第二站,辐射石屏的异龙湖、石屏民居、海菜腔和彝族花腰舞;世界锡都个旧,百年云锡矿业、锡文化、第一个民营铁路个碧石寸轨铁路等第三站,辐射元阳哈尼梯田;蒙自的过桥米线文化、中国第一条外资铁路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百年米轨铁路等第四站,辐射屏边大围山原始森林、苗族文化,金平的蝴蝶谷文化;第五站河口、中越口岸,过关可以至沙巴及越南首都河内,显示的是异域文化。
CHENGSHIZHOUKAN 2019/35城市周刊6云南建水县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周继美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云南建水县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但也存在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不够高、文化旅游行业不够规范、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不够等问题。
要建设文旅融合新高地,一要紧盯项目督导;二要紧盯招商抓投资;三要紧盯项目抓创建;四要紧盯文保抓传承;五要紧盯监管抓服务。
关键词:建水县;文旅融合;对策一、云南建水县文化旅游产业基本情况建水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秀丽,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秀美的自然景观,使建水拥有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
近年来,建水县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实际,按照“恢复一座古城、擦亮两张名片、做强三个品牌、挖掘四类文化、打造六大景区,实现国际型旅游城市目标”的发展思路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要求,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全力建设文旅融合新高地[1]。
目前,建水县已造册挂牌保护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共有505处(其中国保7处、省保11处、州保27处),被称为“古民居博物馆”和“古建筑博物馆”。
建水千百年来的历史,成就了汉儒文化与边地文化的长期融合发展,具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的建筑文化和朱子家训、百忍家风是居家文化的代表。
以建水文庙、学政考棚、崇正书院、焕文书院、崇文书院等为载体的儒学文化,正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
以中国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和围绕紫陶创作而繁荣的书法、绘画、雕刻等文化,独树一帜。
融本土文化、中原文化、东南亚异域文化、法国欧陆文化为一体,最终形成的民风民俗、美食小吃、地方曲艺等市井文化,如建水小调、彝族花灯、西门水、烧豆腐等,让人留连忘返。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我于2023年6月1日至7月31日在建水县进行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云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实习单位及内容实习单位:建水县旅游局实习内容:1. 了解建水县的旅游资源及发展状况;2. 参与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推广;3. 负责旅游宣传资料的制作与发放;4. 参与旅游市场调研及分析;5. 协助处理游客投诉及问题。
三、实习过程1. 初入实习单位,我首先了解了建水县旅游局的组织架构和主要职责。
通过与同事的交流,我对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推广。
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我设计了多条适合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并协助同事进行推广。
3. 负责旅游宣传资料的制作与发放,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建水县的旅游资源。
在同事的指导下,我制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宣传册和宣传片,提高了建水县旅游的知名度。
4. 为了更好地了解旅游市场,我参与了旅游市场调研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收集了大量游客对建水县旅游的意见和建议,为旅游局制定旅游政策提供了参考。
5. 在处理游客投诉及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耐心倾听、合理解决问题。
这使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旅游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四、实习收获1. 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旅游业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了沟通能力:在处理游客投诉及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游客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4. 丰富了人生阅历:在建水县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游览了众多名胜古迹,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丰富了人生阅历。
建水旅游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建水县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近年来,建水县旅游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和汇报建水旅游农业的发展情况,特进行如下汇报。
一、旅游资源丰富。
建水县地处滇越铁路经济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滇、桂、黔、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县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建水古城、朱家花园、建水文庙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此外,建水县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如滇池、元江、红河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建水县地处云南省中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式,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特色农产品如红米、红薯、蔬菜等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为农民增加了稳定的收入。
三、旅游农业融合发展。
建水县将旅游业与农业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了旅游农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将美丽的乡村风景与丰富的农业资源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美食,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旅游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问题与挑战。
在旅游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二是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渠道有限,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旅游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未来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动建水旅游农业的发展,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水平;二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建水县旅游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继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推动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建水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建水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建水是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滇中丘陵区,交通便利,是连接滇、黔、桂的重要节点。
建水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水市也面临着城市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压力。
本报告旨在对建水市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环境和市场机会,为建水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看法和需求;二是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商业环境和市场潜力。
2.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建水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满意度评价•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熟悉程度•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期望和需求•消费者在建水市场消费的频率和金额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回收。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大多数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建水市场的特色商品和服务表示赞赏。
2.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熟悉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
3.消费者希望建水市场能提供更多多样化的商品选择,特别是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需求较高。
4.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定价较为敏感,希望能有更多的优惠和促销活动。
2.2 实地调研除了问卷调查,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建水市的商业街和农贸市场,了解了当地的市场环境和商业发展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建水市商业街的规模较小,商户主要以小型零售商和餐饮业为主,缺乏大型连锁超市和品牌商店的进驻。
2.农贸市场是建水市消费者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但市场管理混乱,卫生状况欠佳。
3.建水市的旅游业兴旺,但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商品的销售渠道有待拓宽和改进。
4.建水市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具有潜在市场,但产品包装和宣传不足。
3. 市场机会和发展建议基于对建水市场的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市场机会和发展建议:1.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建水市场的熟悉度。
建水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陈鹏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7期摘要:指出了在全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建水县应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
分析了建水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建水县;旅游业;问题;对策1引言建水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建制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是滇南地区的富庶之地。
作为“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的建水县,如何在云南省实施“旅游强省”战略中抓住机遇,顺势而上,打造旅游经济强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建水县旅游业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云南“两强一堡”和红河州旅游强州建设战略的实施,国家、省和州的层面就发展旅游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昆玉红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以及建水“国际化文化旅游景区”的发展定位,形成了建水旅游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
近年来,建水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已经由先前低效、粗放的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向高效、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各种旅游要素得到不断完善,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
2.1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市、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县、华宁县相连。
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蒙自市80km,北距省会昆明市210km,南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250km。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鸡石、通建两条高速公路横穿县境,泛亚铁路通过县境连接东南亚,是红河州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滇南重要的物资中转站和商品流通中心。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推进、中越“两廊一圈”建设步伐加快,为建水县发展国际、国内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2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建水县拥有优越的气候、土地、生物、矿产、文化等资源,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
建水古城主题调研报告建水古城主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建水古城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建水古城的主题发展情况,为古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在线平台对建水古城的主题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2. 实地调研:亲自前往建水古城,参观古城内的各个景点和主题活动,并与当地居民和游客交流和访谈。
三、调研结果1. 主题概述:建水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和多元的文化为主题,打造了“古城文化长廊、雪山新都会”的品牌形象。
2. 建筑主题:建水古城的主题建筑主要包括明清建筑、古典园林和传统民居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背景。
3. 文化主题:建水古城的文化主题涉及到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传统节庆和手工艺品等。
古城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4. 旅游主题:建水古城被各大旅行社列为旅游线路之一,将古建筑、文化艺术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主题。
5. 保护与传承主题:为了保护古城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建水古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复古建筑、整治环境、开展文化传承等。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提升建水古城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2. 提升游客体验: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古城内的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 加强文化传承: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培养更多的传统艺术继承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4. 加强保护措施: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政策,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修缮,保持古城的原汁原味。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建水古城以其独特的主题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建议在宣传推广、提升游客体验、加强文化传承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继续努力,以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建水古城的主题发展将为云南旅游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建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建水县旅游资源调研一、引言建水县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本次调研以了解建水县旅游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主要目标。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建水县的旅游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建水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研过程1. 实地考察我们首先进行了对建水县的实地考察,主要包括建水古城、建水河景区、红河等重要旅游景点的考察。
建水古城保留了大量具有明清特色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建水河景区以其清澈的水质和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
红河则以其壮丽的河岸风光吸引游客。
2. 数据收集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采集了大量的数据。
调查问卷主要从游客对景点的满意度、游览时间和费用等方面进行调查;访谈主要针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对建水县旅游资源和发展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旅游资源现状调研数据显示,建水县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游客对建水古城和建水河景区表示非常满意,认为这些景点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红河也受到游客的高度赞赏,他们认为红河的风光壮丽,适合观光和拍摄。
此外,建水县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哈尼族和彝族的风俗、音乐等,受到游客的喜爱。
2. 旅游发展潜力根据访谈结果,建水县旅游业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发展潜力。
尤其是在旅游设施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游客反映,建水县的旅游设施相对简陋,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外,旅游线路的设计和推广也有待完善。
四、建议1.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建议建水县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修缮和保护建水古城内的古建筑,增加景区的舒适度和便利程度。
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提高其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
加强旅游巡逻和管理,维护景区的环境和秩序。
2. 拓宽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议建水县扩大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多样性。
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优质文档】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
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
供到的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建水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对建水发展旅游的条件进行分析:
(一)、区位条件
建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红河州连接昆明、玉溪等地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
州内个、开、蒙等城市的重要通道,并与世界一流田园风光元阳哈尼梯田形成
优势组合。
(二)、自然资源
优越的自然条件:建水属于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县南部,夏无酷暑,冬
无严寒,四季温和,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一个多元适宜种植区。
优厚的光热条
件和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县是省、州粮食、烤烟、甘蔗、生猪、蔬菜、水果和冬季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县。
每年有数
万吨蔬菜销往国内十多个省区和俄罗斯等国家。
20xx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
26.6万亩,投产面积13.78万亩,其中石榴6.7万亩,挂果4.5万亩,甜橙8.8万亩,投产面积1.5万亩,产量达2.25万亩。
蔬菜种植面积13.1万亩,总产
24.1万吨,无公害蔬菜认证5.32万亩。
目前农业作为建水的主要产业已形成粮、蔗、烟、菜、果、林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将
为到我县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丰富的矿产资源:我县是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矿产富集县,矿藏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锰、铅、锌、锑、铁、钒、镉、钼、钛、石膏、煤炭、陶
土等20多种有色、黑色和非金属矿产。
其中尤以锰、铅、锌、煤、钛储量最大,20xx年,锰资源累计探明储量1122.55万吨,保有储量940万吨。
铅锌累计探
明矿石储量568.4万吨,保有储量429万吨。
钛铁矿普查资源保有储量为176万吨。
目前,我县已形成了采、选、冶一体的黑色、有色金属综合开放格局。
随
着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这些资源必将成为外商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