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端午节02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烧纸的五个日子
【01】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02】中元节:在这天有许多人都会上坟。
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
【03】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04】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05】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古诗词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古诗词11、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2、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3、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5、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6、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8、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9、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12、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13、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4、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15、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端午节古诗词2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2、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赏赐百索]4、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5、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6、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赵蕃[端午三首]7、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10、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1.简案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来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防病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端午的习俗中有包粽子、赛龙舟、挂香荷包、扎花绒、洗艾草澡等名目繁多的项目。
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为一个普通的日子平添了深沉的意味、热烈的气氛,使它变得有意义。
艺术课程将带领同学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手工制作、聆听历史故事等多种艺术活动,体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的欢腾,了解屈原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
本课从端午节的习俗引入,简单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和各种民间的活动。
然后用教师自己的童年记忆勾起学生的共鸣,“童年的端午”是有趣和美好的(可以带一些实物给同学欣赏)。
最后选取彩粽的制作作为重点来讲授。
在教学时,示范很重要。
在折叠,包裹粽体时,最好用实物投影仪演示。
彩线的颜色搭配也要讲一讲,一开始做时颜色不要超过三种。
并巧妙应用粽体本身的色彩。
对于学生的好作品,加以展示,并鼓励他们将制作的彩粽当作端午礼物送给家人或同学,激发他们的制作热情。
课后拓展还可以让学生就怎样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为主题进行一些思考和讨论。
并尝试课本上另一些端午节小制作的制作方法。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