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自考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10
2019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试题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以连载的形式刊出的鲁迅小说是A.《阿Q正传》B.《铸剑》C.《彷徨》D.《狂人日记》【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阿Q正传》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报副刊》,小说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
P252.下列各项,关于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述正确的是A.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B.最早表现女性冲出家庭,实现婚姻自由的小说C.最早表现留学生活的小说D.最早表现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小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是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
小说里的“我”和女工人陈二妹同住在贫民窟里,两人由相识、猜疑最后走向相互了解相互同情。
P343.小说《萧萧》描述的生活场景所在地城是A.东北农村B.江南农村C.湘西农村D.广州郊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萧萧》写于1929年,表现的是湖南湘西农村的生活场景。
小说塑造了萧萧这一悲剧的形象。
P524.小说《春蚕》揭示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是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榨和盘剥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C.民族资本家对农村自有经济的破坏D.农民自身的懒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春蚕》反映了“一·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貧困化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渍的根本原因。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A.杨朔B.秦牧C.史铁生D.周涛2.诗歌《苹果树下》的主要艺术手法是()A.对比B.比喻C.衬托D.拟人3.下列属陈翔鹤创作的作品是()A.《挽歌》、《自祭文》B.《陶渊明写挽歌》、《挽歌》C.《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D.《陶渊明写挽歌》、《自祭文》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A.绿原的《重读<圣经>》B.郭路生的《相信未来》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D.公刘的《哎,大森林》5.文章以“……一点偏见”起始,最后又以自己的“偏见”作结的作品是()A.《法门寺》B.《巩乃斯的马》C.《夜航船》D.《髻》6.《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A.自信B.能力强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看不惯社会上的许多现象7.《有赠》写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8.在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表达中,融入鲜明独特的个性,营构出独具魅力的感觉世界和意象世界的作家是()A.田汉B.高晓声C.莫言D.张贤亮9.小说《在山区收购站》主要揭示了()A.农村家庭矛盾B.农民利益和农村政策之间的矛盾C.农村个别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D.农村青、老两代人之间的矛盾10.“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此句出自()1A.郭路生的《相信未来》B.曾卓的《有赠》C.冀氵方的《我》D.穆旦的《冬》11.“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出自()A.《重读〈圣经〉》B.《岁月》C.《山民》D.《与李贺共饮》12.在小说《“锻炼锻炼”》中,“小腿疼”的主要性格特征是()A.刁滑B.阴毒C.泼蛮D.伶俐13.在《我》中,“我是我的矛/我也是我的盾/我的矛能刺穿我的盾/我的盾也可挫断我的矛”,这诗句所要表现的是()A.痛苦的情绪B.矛盾的心情C.受挫的心理D.直面人生的坦荡襟怀14.“经历的生活是如此漫长……而恰好就把我们这两代表亲拴在一根小小的文化绳子上,像两只可笑的蚂蚱,在崎岖的道路上作着一种逗人的跳跃”出自()A.《秦腔》B.《记波外翁》C.《太阳下的风景》D.《夜航船》15.小说《春天》中,在暴风雪之夜为保护马群而英勇殉职的人物是()A.驼背老人B.安巴·乌兰C.乔玛D.奶奶16.《我的第一个上级》中,集中刻画老田临危不惧,坚决果断地抗洪抢险的场景是在()A.防汛指挥部B.安乐庄C.海门村D.县医院17.下列属于话剧《关汉卿》中的一组人物是()A.朱廉秀王和卿白和甫马五爷B.关汉卿朱廉秀王子修阿合马C.朱廉秀白和甫王和卿顾充D.白和甫王和卿郝祯王著18.《茶花赋》中的“茶花”象征着()A.美好的童年B.热烈的爱情C.祖国的面貌D.战士的热血19.下列最能表述《黄鹂》主题意蕴的话是()A.凡事都有自己的极致B.审美,首先要有能够审美的眼睛C.景物一体,是写作散文的极致D.美在一定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20.《草木篇》中的“仙人掌”意象象征着()A.外丑内美B.耿直顽强C.清高孤傲D.不计名利21.以一把雨伞贯串始终,含蓄蕴藉,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的小说是()A.《陈奂生上城》B.《哦,香雪》C.《女房东》D.《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222.琦君的《髻》中母亲和姨娘间的关系最初是()A.同病相怜B.隔阂猜忌C.勾心斗角D.不共戴天23.下列作品中,主要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是()A.《春天》B.《下放记别》C.《受戒》D.《透明的红萝卜》24.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A.冰糖葫芦式B.一人一事式C.人像展览式D.锁闭式25.小说《游园惊梦》以()A.窦夫人为视角B.钱夫人为视角C.程参谋为视角D.赖夫人为视角26.《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邢老汉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寂寞和凄凉中的惟一慰藉是()A.长烟锅 B.讨饭女人C.黄狗D.马车27.下列属于悼亡之作的是()A.《陶渊明写挽歌》B.《怀念萧珊》C.《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D.《青春之歌》28.“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2019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真题答案2019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真题答案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
共12分) 26.《彷徨》【答案】《彷徨》是鲁迅在1924-1925年写的11篇小说。
主要以农民、农村妇女以及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一部小说集。
作品整体上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主题,反映了农村妇女的悲剧命运以及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与道路。
同时从这些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的弱点,也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艺术风格上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包括写作风格,包括抒情、讽刺、乡土等。
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情节上意蕴深刻,塑造人物上也具有典型性。
【考点】鲁迅27.赵树理方向【答案】即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迥异于40年代之前小说的一种新倾向。
赵树理方向"的核心内容是围绕一个革命文学要为群众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特征:(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爱憎分明的反映解放区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2)在艺术表达上运用群众口头语言,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农民喜闻乐见的好典型;(3)作家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和长期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全心全意为工农大众服务。
28.寻根文学【答案】(1)开端:1985年韩少功《文化的“根”》;(2)主要作品: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寻根小说”得以形成。
它与诗歌及理论批评领域中的“寻根”倾向一起,构成了“寻根文学”。
(3)艺术特色:①现代意识关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②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的地域特点;③表现手段:中国传统文学手法,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作品意蕴。
【考点】新时期小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
共32分。
29.简析周作人散文思想内容。
【答案】(1)批判死鬼的精神,警醒人们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死鬼”精神,警惕各种历史沉渣的泛起;(2)抨击国民性的弱点;(3)宣扬一种隐逸的、逸乐的士大夫情趣。
全国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 《<书海夜航>二集序》中讲了一个关于僧人与士子对话的故事,这个故事原出于( )A.《书海夜航》B.《夜航船》C.《夜航集》D.《书海夜航》二集2. 小说《将军族》讲述了( )A.一对知识分子夫妇的殉情故事B.一对国民党将军夫妇的殉情故事C.一对小人物的殉情故事D.一对歌星的殉情故事3.“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这句话出自小说(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B.《棋王》C.《受戒》D.《陶渊明写挽歌》4.小说《百合花》的时代背景是( )A.抗日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5 .在《春天》的首尾出现,并与青年马倌乔玛形成对照的人物形象是( )A.红花姑娘B.驼背老人C.奶奶D.安巴·乌兰6 .具有“诚”与“雅”完美结合的艺术特色的小说是( )A.《我的第一个上级》B.《红旗谱》C.《游园惊梦》D.《鲁鲁》7 .《拣麦穗》中“我”对卖灶糖的老汉的情感态度是( )A.反感B.冷漠C.依恋D.敬畏8 .《游园惊梦》中失意急怒之下而哑嗓的人物是( )A.钱夫人B.窦夫人C.赖夫人D.蒋碧月9 《陈毅市长》是一部( )A.三场话剧B.五场话剧1C.八场话剧D.十场话剧10.“芦花才吐新穗。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以这段景物描写结尾的作品是()A.《百合花》B.《受戒》C.《哦,香雪》D.《春天》11.《关汉卿》一剧中,被关汉卿怒斥为戏曲界“无耻的禽兽”的人物是( )A.郝祯B.何总管C.白和甫D.王和卿12.下列表述中,与散文《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色不符..的是( )A.凝炼华丽,典雅而富于弹性B.巧妙地将古典语汇与白话融于一炉C.擅自叠字叠句,句子长短交错D.幽默风趣,庄谐结合13.下列表现出“对于淳朴的自然与意味收获的劳作的深情眷念,以及对于健康生命的一种由衷感恩之情”的诗歌是( )A.《双桅船》B.《草木篇》C.《麦地》D.《山民》14.下列作品集中,余秋雨创作的散文集是( )A.《朗润集》B.《山地笔记》C.《文化苦旅》D.《哈拉沙尔随笔》15.散文《秦腔》中被八百里秦川农民视为生命的“五大要素”,除了秦腔之外的四样是( )A.“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B.“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羊肉泡馍C.黄土高原、“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羊肉泡馍D.西河大鼓、“西凤”白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16.散文《髻》中,最喜欢梳“螺丝髻儿”发型的是( )A.姨娘B.母亲C.我D.刘嫂17.下列有代表性的朦胧派诗人是( )A.流沙河B.余光中C.舒婷D.韩东18.“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一句,出自()A.黄永玉的《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2B.洛夫的《与李贺共饮》C.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D.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19.七月派诗人冀访的《我》的创作年代是(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0.《慕尼黑》是( )A.一首描述并赞美自然风光的诗B.一首带有浓烈政治色彩的诗C.一首抒发文化乡愁的诗D.一篇游记21.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余永泽初次相识是在( )A.北戴河的海边B.北京大学的校园里C.同流亡者一起过年的时候D.学联组织的学生集会上22.早年散文受过佛学思想影响的散文作家是()A.杨绛B.丰子恺C.唐弢D.秦牧23.《红旗谱》生动描写了中国农村三代农民不同的斗争道路和命运,其中第三代农民的代表是()A朱老忠 B.严老祥C.严运涛D.朱老明24.《哎,大森林》的情绪基调是( )A.喜悦B.冷漠C.激愤D.赞颂25.孙犁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白洋淀纪事》B.《荷花淀》C.《风云初记》D.《铁木前传》26.《茶花赋》中,主人公认为最好看的茶花是( )A.大玛瑙B.雪狮子C.童子面D.大紫袍27.下列诗歌中,通过一系列象征性意象,表现出对时间无限性和生命有限性的哲理思考的作品是( )A.《有的人》B.《岁月》C.《冬》D.《相信未来》328.“我爱咱们的国家,可是谁爱我呢?”在《茶馆》中说出这句台词的人物是( )A.松二爷B.秦仲仪C.常四爷D.王利发29.以“早熟的枣子”为意象写了一首小诗又写了一篇散文的作家是( )A.琦君B.杨绛C.周涛D.牛汉30.散文《法门寺》中说:“我没有到过秦岭,更没有见过蓝关,我却仿佛看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忠君遭贬,我不禁感到一阵凄凉。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代码0053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以连载的形式刊出的鲁迅小说是A.《阿Q正传》B. 《铸剑》C. 《彷徨》D.《狂人日记》2.下列各项,关于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述正确的是A.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B.最早表现女性冲出家庭,实现婚姻自由的小说C.最早表现留学生活的小说D.最早表现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小说3.小说《萧萧》描述的生活场景所在地域是A.东北农村B.江南农村C.湘西农村D.上海郊区4.小说《春蚕》揭示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是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榨和盘剥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C.民族资本家对农村自有经济的破坏D.农民自身的懒情5.被茅盾称赞为“冷静地请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作家是A.废名B.路翎C.台静农D.叶圣陶6.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A.固步自封,偏执狭隘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C.争强好胜,目光短浅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7.小说《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性格特征是A.坚强、高洁,甘愿为追求真理和正义牺牲自己B.豁达、开明,积极追求新文化和新生活C.内向、压抑,有朦胧的个性觉醒意识D.爽朗、泼辣,为追求所爱而不计后果8.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拒绝了姜季泽示爱的主要原因是A.担忧儿女受对方虐待B.害怕失去财产C.儿子长白反对D.女儿长安反对9.小说《荷花淀》的主要叙事线索是A.荷花淀村民们编席卖席的经历B.水生嫂们在抗战中成长的经历C.水生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D.水生嫂从怀孕到生子的过程10.小说《绣枕》中冒着酷暑绣靠枕的人物是A.张妈B.吴妈C.大小姐D.小妞儿11. 小说《子夜》中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的身份是A.封建地主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民族资本家D.买办资本家12.小说《山峡中》中魏大爷和夜猫子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是A.兄妹关系B.朋友关系C.父女关系D.爷孙关系13.诗歌《凤凰涅槃》中欢唱“和谐”、“自由”、“挚爱"的部分是A.“风凰更生歌”B. “凤歌”C.“凰歌”D.“群鸟歌”14. 被朱自清誉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的诗歌是A.《白旗》B.《毒药》C.《采莲曲》D.《死水》15.诗歌《雨巷》的主要艺术手法是A.对比、夸张B.反讽、排比C.象征、反复D.反讽、拟人16.下列各项,对诗歌《再别康桥》理解正确的是A.通过对“疲倦的母亲”等意象的抒写,表达了忧伤的离别之情B.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00530)鲁迅:现代小说的奠基人现代小说之父第一篇白话小说最重要的价值(最早关注的问题)、影响最深刻的:1、对农民的命运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整个民族问题的关注。
2、敏锐、准确地关注着、分析着知识分子的命运。
作品:《故乡》《阿Q正传》农民命运《孔乙己》《伤逝》知识分子命运区别:《故乡》相对是对农民、农村本身的集中关注《阿Q正传》是农民题材,但其意义远远思想内涵更加丰厚《孔乙己》关注、描写五四前就知识分子的命运,科举腐朽的料一代知识分子《伤逝》五四后,新式知识分子的命运,也表明鲁迅对妇女地位的思考。
郁达夫:创造社代表作家创造社根本特点:浪漫主义抒情风格郁达夫和鲁迅都是以短篇小说出身,二者的不同特点:鲁迅是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郁达夫是主观的浪漫主义抒情风格鲁迅和郁达夫现代小说的两座高峰“双峰并峙”作品:《沉沦》要求阅读全文。
郁达夫的主要代表作,最能表达其主观的浪漫抒情风格《春风》略有风格变化,有与现实的交*现代文学最早最大的社团: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叶绍钧(圣陶)、冰心、许地山、矛盾(四人中矛盾是重点)茅盾:作品:《子夜》长篇代表作(了解故事内容)以上作家是现代文学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代表,巴金开始是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巴金、老舍并称两大小说大师(兼具中长短篇)巴金:作品:《家》、《寒夜》:共同体现了巴金的小说的根本的价值:对家庭题材的表现,都表现了家庭的兴盛衰亡老舍:自称写家作品:重点两长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体现了从个人意识到国家意识的转变《月牙儿》短篇。
老舍的小说朴素、写实,客观真实的叙述,但也有抒情、象征的特点,《月牙儿》就是如此。
革命文学的潮流(左翼〈革命〉文学代表作家):柔石、萧红、张天翼、沙汀、艾芜其中,柔石、萧红是早期代表,不同于同事起那些讲革命、讲口号、讲标语的人,而是比较注重、讲究一说品位的人.现代文学第二个阶段两个重要文学流派:京派和海派京派:沈从文、废名(虽不是北京人,但主要作品在北京创作,某种意义上讲,《边城》是京城的产物。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作家余光中属于【】A.蓝星诗社B.创世纪诗社C.七月派D.九叶诗派答案:A解析:考查对作家作品的了解。
2.虚拟的啤酒店主妇这一形象出自【】A.《慕尼黑》B.《与李贺共饮》C.《浮躁》D.《归来的歌》答案:A解析:虚拟的啤酒店主妇是艾青在《慕尼黑》中塑造的形象,故选A。
3.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的作品是【】A.《风云初记》B.《父亲,树林和鸟》C.《有的人》D.《太阳下的风景》答案:C解析:识记内容。
4.《鲁鲁》中刻画小狗鲁鲁形象的主要手法是【】A.暗示B.比喻C.拟人D.夸张答案:C解析: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小狗与主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悲欢离合,故选C。
5.“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以此作为结尾的诗歌是【】A.骆一禾的《岁月》B.曾卓的《悬崖边的树》C.绿原的《重读〈圣经〉》D.韩东的《山民》答案:D解析:识记内容。
6.《哎,大森林》的情绪基调是【】A.喜悦B.冷漠C.激愤D.平静答案:C解析:诗人多处采用叠句式的手法,强化了作品的激愤意味,故选C。
7.台静农的《记波外翁》中波外翁的性格是【】A.孤傲嫉俗,重情义轻生死B.狂放不拘,目空一切C.唯唯诺诺,毫无主见D.随和质朴,热情开朗好动答案:A解析:作品中刻画了一个孤傲嫉俗、重情义气节而轻生死的旧时代文人形象,故选A。
8.小说《“锻炼锻炼”》在艺术上的特点是【】A.线索较多,但情节完整,结构精当B.叙事写人多用白描手法,注意刻画人物形象C.语言典雅洗练,幽默风趣D.积极探索心理描写的新方法答案:B解析:小说叙事写人多用白描,以人物自己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形象,故选B。
9.《春天,遂想起》中,“江南”的象征含义不包括【】A.故乡记忆B.历代诗文典籍中的描述C.早年的刻骨铭心的爱情D.祖国大陆和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诗中“江南”的象征意味不仅有对故乡的回忆,对历代诗文典籍的描述,还象征着祖国大陆和传统文化,故选C。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说(精读)一.《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笔名“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等。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收入《呐喊》。
作品主要人物有阿Q、赵太爷、假洋鬼子等。
2、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3、分析阿Q形象: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①阿Q的形象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4.本文的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②批判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5、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6、阿Q的革命从两方面分析评价:①肯定阿Q要革命,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
②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2023 年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0)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选项中,对小说《阿Q正传》中阿 Q这一形象描述正确的是A.既狡诈凶残,又善良大度B.既热烈大胆,又忧愁抑郁C.既有封建传统观念,也有要求革命的一面D. 既追求个性解放,又围于传统束缚止步不前2.小说《荷花淀》的艺术风格是A.泼辣犀利B. 高亢雄浑C. 沉郁顿挫D. 清新隽永3.小说《绣枕》重点描写的两个场景中,大小姐心绪变化的轨迹是A.从热切期望到无奈的落寞B. 从热烈期盼到被拒后的绝望C. 从满心希望到满怀怨恨D. 从忐忑不安到漠然处之4.小说《桃园》叙述的是A.具有童话和浪漫色彩的侠义故事B.孤独的父亲和病中的女儿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C.旧时代女性窘迫的生存状态D.女学生养病期间的情感变化5.小说《春桃》中,春桃的性格特点是A.伶俐狡猾、泼辣凶悍B. 有情有义、自尊自立C. 沉静内向、多愁善感D. 好吃懒做、装神弄鬼6.诗歌《凤凰涅槃》中,诗人笔下“凤凰”的主要特征是A.骄傲自得B. 悲伤迷茫C. 唯美颓废D. 壮美崇高7. 诗歌《死水》将“油腻”和“霉菌”分别比作A. 绿酒和白沫B. 罗绮和云霞C. 桃花和铜锈D. 珍珠和翡翠8. 诗歌《雨巷》用以强化全诗音乐性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A. 复沓B. 拟人C. 用典D. 反问9. 以下选项中,全部出自诗歌《再别康桥》的意象是A. 杨柳、菡萏、榴花B. 稻束、满月、远山C. 雪峰、水田、蓬蒿D. 金柳、青荇、浮藻10.诗歌《断章》所表达的哲理性内涵主要指的是A. 动与静的转化B. 事物的螺旋式发展C. 普遍与具体的统一D. 事物的互为依存11.诗歌《纤夫》中,引发诗人感慨“昂奋的方向/向历史走的深远的方向”的画面是A. “柳条儿削成小桨,/莲瓣儿做了扁舟”B. “四十五度倾斜的/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所成的角度”C.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D. “我们/起来了,/揉擦红色的脚跟,/与黑色的/手指呀”12.诗歌《十四行集"鼠曲草》中,借鼠曲草这一意象传达的主旨是A. 对实现功名的渴望B. 对自甘平庸乃至堕落者的批判C. 对贫穷生活的忧虑D. 对平实执著的生活态度的赞许13.诗歌《力的前奏》的主旨是A. 表达了对“疲倦的母亲”和劳动者的敬意与歌颂B. 表现了人们在“黎明”前的痛苦挣扎和守候期待C. 体现了作者在绝望中反抗绝望的矛盾心理D. 号召民众拿起武器抗战到底14.“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这些诗句描绘的形象是A. 流亡的游击队员B. 北平街头的车夫C. 负重拉车的老马D. 肩负重担的山民15.诗歌《航》表达对人生遭际的感叹,所运用的艺术方式是A. 大量采用设问B. 回环往复的吟咏C. 改写古典诗歌的意境D. 将抽象的感知化作具体可感的事物16.诗歌《山》表达的主题意蕴是A. 赞美祖国的秀丽风光B. 歌颂不断追求的理想者C. 鞭挞顽固的封建势力D. 控诉战争的血腥残暴17.散文《寄小读者(通讯七)》中,上半篇描写的景象是A. 变幻无穷的海景B. 温柔艳冶的湖光C. 层峦叠嶂的险峰D. 清逸秀丽的山色18.下列选项中,属于周作人散文集的是A. 《大荒集》B. 《缘缘堂随笔》C. 《自己的园地》D. 《二心集》19.散文《灵魂的呼号》倾诉了对人生的困惑与思考,其情感抒发的特点是A. 融记述、议论与独白于一体B. 诗的意境与作者的追悼之情融为一体C. 平和冲淡,感情表现得节制委婉D. 个人的感情隐藏在大量引文和诗作中20.散文《雨前》营造雨前特定的时空氛围所采用的手法是A. 反讽B. 通感C. 象征D. 排比21.报告文学《包身工》著重刻画的包身工形象是A. 陈二妹、萧萧B. 虎妞、荷花和野猫子C. 汪大嫂、四大娘D. 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22.散文《囚绿记》中,把窗外的常春藤牵进了屋子里后,常春藤的变化是A. 日益繁茂苍绿B. 变成柔绿嫩黄C. 由嫩黄到青苍D. 迅速枯黄23.杂文《蛇与塔》中,对民间传说《白蛇传》作了推陈出新的解释,表达的是A. 对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的同情B. 对苟且偷安的人生态度的批判C. 对自然的亲近D. 对江南农村经济凋敞的无奈24.散文《鹰之歌》中,女友对鹰的赞美象征的是A. 流浪诗人在漂泊中对纯洁爱情的向往B. 锋芒毕露的批判精神C. 革命者在暗夜里追求光明的信念D. 人民面对战争的镇定与乐观25.散文《山之子》中,着墨不多却是作品核心内容的是A. 泰山幽险的环境B. 泰山流传的关于山鬼的传说C. 哑巴采山花奉养家人的故事D. 哑巴父兄为采山花摔死的故事26.散文《雅舍》中,雅舍被描述为A. “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如滴漏。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儿童时代称为“真人”、“真生活”和“黄金时代”的作家是()A. 冰心B. 丽尼C. 丰子恺D. 徐志摩2.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开头的作品是()A. 《生活是多么广阔》B. 《风凰涅槃》C. 《我爱这土地》D. 《我是一条小河》3.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的是()A. 萧红的《小城三月》B. 台静农的《拜堂》C. 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D. 鲁迅的《伤逝》4.下列作家中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党团书记的是()A. 鲁迅B. 瞿秋白C. 聂绀弩D. 冯雪峰5.下列属艾青的诗作是()A. 《给战斗者》、《泥土》、《我爱这土地》B. 《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是一条小河》、《手推车》C. 《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我爱这土地》D. 《我是一条小河》、《泥土》、《手推车》6.试图从正面展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之间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作品是()A. 《阿Q正传》B. 《倪焕之》C.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D. 《子夜》7.下列属郁达夫的作品是()A. 《迟桂花》、《春桃》、《春风沉醉的晚上》B. 《迟桂花》、《薄奠》、《春未闲谈》C. 《薄奠》、《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D. 《沉沦》、《拜堂》、《钓台的春昼》8.小说《家》中,为反抗封建专制,“宁为玉醉,不为瓦全”而投湖自杀的人物是()A. 淑华B. 瑞珏C. 鸣凤D. 梅9.“我有如珠的繁星的夜,和你共同在里面睡眠的繁星的夜/我有如桥的七色的虹霓,横跨你我之间的虹霓/我,似乎是一个弃儿然而不是/似乎是一个浪子然而不是”以上诗句出自()A. 臧克家的《星星》 B. 阿垅的《孤岛》C. 冰心的《繁星》D. 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10.鲁迅小说《铸剑》出自作品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11.以下属于格言式抒情短诗的是()A. 《十四行(四、鼠曲草)》B. 《生活多么广阔》C. 《我用残损的手掌》D. 《泥土》12.下列关于话剧《上海屋檐下》的判断,不.正确的有()A. 剧本巧妙地截取了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同时表现五户人家的命运B. 作品是一出悲喜剧C. 作者称此剧“充满着诗,充满着泪”D. 全剧风格朴素,简练而淡雅,富有生活气息13.戴望舒的《偶成》创作于()A. 抗日战争初期B. 抗日战争晚期C. 解放战争前期D. 解放战争晚期14.《金锁记》收入张爱玲的作品集()A. 《传奇》B. 《流言》C. 《蛇与塔》D. 《人·兽·鬼》15.采用倒叙式叙事的作品是()A. 《祝福》B. 《春桃》C. 《桃园》D. 《金锁记》16.下列作品中,以解放区农村生活为背景的是()A. 《菉竹山房》B. 《荷花淀》C. 《桃园》D. 《在其香居茶馆里》17.下列属臧克家的诗集是()A. 《烙印》B. 《灾难的岁月》C. 《红烛》D. 《昨日之歌》18.在话剧《雷雨》中,最后开枪自杀的人物是()A. 周朴园B. 蘩漪C. 周冲D. 周萍19.瞿秋白杂文《一种云》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A. 象征B. 比喻C. 暗示D. 借景抒情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爱情三部曲》的作者是()A. 沈雁冰B. 沈从文C. 李尧棠D. 叶绍钧21.下列作家中,创办《人间世》杂志的是()A. 胡适B. 徐志摩C. 老舍D. 林语堂2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带你一起背考点一、阿Q的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1.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典型形象,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
2.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阿Q的特点)3.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4.阿Q形象所代表的广大民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封建思想浓厚并没有真正的觉醒二、潘先生的形象分析【重要·简答·13年/14年/15年】1、性格特征:潘先生自私庸俗(去逃难让王妈看家、回去开学是为了保住工作)2、人物形象:无原则是非、逆来顺受、没有国家意识,只关心自己的家人3、形象意义:作者通过潘先生为了保全自己,肉麻地歌颂军阀,没有是非更没有原则的故事,揭示了小市民性格的根本特征,讽刺了这种没有家国意识的小市民知识分子形象。
三、分析小说《萧萧》所采用的对比等艺术手法【重要·简答13.10】1、将湘西世界之外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学生和湘西世界内部做童养媳的萧萧进行对比,通过爷爷转述,揭示了童养媳制度的不合理;2、萧萧作为童养媳的身份和最终儿子娶童养媳形成对比,暗示出萧萧悲剧重演的可能性3、批判湘西世界封闭落后,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封闭局面艺术特色=结构+语言+修辞+主题概括四、《春蚕》主题意蕴(中心思想)1、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老通宝一家一村,为夺取蚕事丰收而进行竭尽心力和财力的奋斗,结果丰收而欠债。
2、揭露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资本家以及地主高利贷者重重压榨农民的罪恶。
主题意蕴=故事内容+主题概括五、试论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征。
【论述题】【201504-真题-论述】【答案】主题思想:(1)小说主要描写了北京某地区的人们在酷暑中从白天到夜晚的日常生活,表现了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2)小说隐隐透露出一种贫富对照,暗含着人生的不如意。
艺术特征:(1)结构非常独特。
采用全景视角,形成了以场所为基点,以时间为基准,同一时间内不同场所的故事齐头并进的多点开花的结构,打破了小说要求的故事完整性和延续性,描绘出生活的斑斓与复杂。
1.鲁迅《阿Q正传》【1881-1936】[1921-1922] (1)周树人, 字豫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1918)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2)理解创作思想,改造国民性为核心得启蒙主义文学主张,“揭出病苦,引起疗救得注意”(3)分析阿Q得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就是辛亥革命时期得一个落后贫苦雇农,她性格质朴、愚昧而又狡猾,主要得性格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
●鲁迅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得态度,刻画出国人得灵魂,暴露出国民得劣根性,目得就是引起疗救得注意。
(4)简析阿Q得“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
●对革命得认识非常幼稚模糊,她假想得革命目得带有浓厚得封建色彩,就是千百年来农民阶级“改朝换代”得旧式革命愿望。
她对革命得向往表现了贫苦农民要求改变被压迫被欺辱得现状得基本愿望。
●“大团圆”结局描写,批判了辛亥革命得不彻底性,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仅仅推翻了封建皇朝,没有改变社会底层人民得命运,没有唤醒人民群众为改变自己得命运斗争,贫苦农民阿Q最终成为牺牲品。
(5)简析作品中有关辛亥革命得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得描写就是作为阿Q活动得背景进行侧面勾勒得,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得历史教训。
①与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
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与发动农民群众。
(6)分析作品现实主义特色与传神得白描手法。
●现实主义特色: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
阿Q生活得未庄就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得缩影,阿Q身上以精神胜利法为核心得性格与思想就是中国人身上封建专制压抑下国民劣根性得集中表现,也就是人类在艰难得生存环境中无法凭自己得力量战胜环境时得普遍性得精神特质。
●运用白描得手法,紧紧围绕着中心人物阿Q进行了一系列生动得描写,从而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得性格鲜明、有血有肉得人物。
2.郁达夫《春风沉醉得晚上》【1896-1945】[1923、7、15](1)“创造社”发起人之一,《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自考19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论(述题+简答题)真题论述题:本题12分。
4分析《雨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答案】思想情绪(1)通过对雨前的种种自然景象的传神描写,将复杂沉郁的感情融入景致之中。
(2)表现久旱盼甘霖的强烈渴求的同时,伴随着一种无法消除的焦虑难忍和空虚彷徨,这是身处在社会大动荡中的作者自己真实的心理写照。
(3)以密云不雨的沉闷压抑的气候影射现实社会。
寄情于景,委婉曲折地抒写了既对黑暗现实不满、失望,又没有找到出路的那种忧郁伤感的情绪。
艺术特色:(1)善用色彩的辞藻,呈现思情。
“油绿的枝叶”“青青的草“南方的鲜亮色彩和北方雨前的灰暗。
(2)修辞:比喻拟人,通感。
如”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摸它“。
(3)意象的营造和象征手法:惊慌的鸽群、干裂的大地,表达内心的苦闷、焦渴。
(4)对比:故乡”雷声和雨声“和”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景象的怀想,与北方的天候、景物形成鲜明对照,寄寓着作者对美的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考点】《雨前》【考点】屈原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
共28分)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艺术。
【答案】(1)构思精巧,采用抖包袱的喜剧性手法。
小说结尾处明暗汇集,把故事推向高潮,出人意料又突显主题,具有喜剧效果,加强了全篇的讽刺力度,讽刺了人物的可笑、制度的腐败。
(2)重在白描,冷峻的笔调不动声色,让人物自身的言行与社会环境之间构成矛盾以显示其荒唐可笑,达到讽刺的效果。
【考点】《在其香居茶馆里》简析《断章》的主题。
【答案】(1)诗歌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被别人观赏,”你“”我“的形象在对方的眼中和梦里互换。
(2)表现诗人对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因而词约义丰,令人回味无穷。
【考点】《断章》简析《鹰之歌》中”鹰“的形象。
【答案】(1)象征着作者为革命献身的女友,象征一切敢于同旧世界顽强抗争的英勇战士。
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卷及解析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芦柴棒是哪一作品中的人物()。
A.《死火》B.《苍蝇》C.《包身工》D.《蛇与塔》2.历史剧《屈原》在结构上采用()。
A.穿插法B.陡转法C.人像展览式D.倒金字塔法3.何其芳的散文《雨前》中没有提及的意象是()。
A.鹰隼B.鸽子C.海鸥D.鸭子4.在话剧《雷雨》中,周萍和鲁妈的真实关系是()。
A.母女B.主仆C.无关系D.母子5.魏莲生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骆驼祥子》B.《南归》C.《风雪夜归人》D.《春桃》6.《升官图》在戏剧体式上属于()。
A.讽刺喜剧B.正剧C.爱情剧D.悲剧7.《萧萧》是一篇()。
B.中篇小说C.推理小说D.散文8.《凤凰涅槃》具有()。
A.现实主义特色B.浓厚的泛神论色彩C.浪漫主义特色D.偏激嘲讽议论的手法9.《纤夫》这首诗写于()。
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五四”运动前D.文化大革命时期10.翠姨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金锁记》B.《荷花淀》C.《春蚕》D.《小城三月》11.小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A.艾青B.冰心C.徐志摩D.郭沫若12.金旺兄弟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九十九度中》B.《小二黑结婚》C.《李家庄的变迁》D.《荷花淀》13.下列作品中,被认为“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的诗篇是()。
A.《断章》B.《金黄的稻束》C.《你是人间四月天》D.《泥土》14.下列因反对专制争取民主而被暗杀的作家是()。
A.徐志摩B.闻一多D.胡适15.反映了抗战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的作品是()。
A.《九十九度中》B.《断魂枪》C.《萧萧》D.《荷花淀》16.《金锁记》中毁掉自己子女幸福的人物是()。
A.长安B.姜季泽C.曹七巧D.长白17.鲁迅的小说《铸剑》选自()。
2019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及答案36.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艺术【答案】《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1940年,通过描写在其香居茶馆里地头蛇邢幺吵吵与“联保主任”方治国争吵相骂的闹剧,尖锐地讽刺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下兵役制度的腐败。
小说的叙事一明一暗两条线,以明线为主,暗线为辅,结尾处明暗汇集,把故事推向高潮,荒唐的结局讽刺了人物的可笑、制度的腐败。
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有张有弛,采用了抖包袱的喜剧性手法。
小说重在白描,冷峻的笔调不动声色,让人物自身的言行与社会环境之间构成矛盾以显示其荒唐可笑,达到讽刺的效果。
【解析】泛读小说,参见教材P296。
37.简析《断章》的主题。
【答案】主题:《断章》写于1935年10月。
它将刹那间的感觉升腾为深邃的慧思,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被别人观赏;可以看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这整个儿又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你”“我”的形象在对方的眼中和梦里互换。
四行诗表现出诗人对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的思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
因而词约义丰,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精读诗歌,参见教材P135。
38. 简析《鹰之歌》中“鹰”的形象。
【答案】作者重点描写盘旋于南方高空的鹰形象,通过鹰遨游长空的描写和女友对鹰的赞美来象征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象征着作者为革命献身的女友,象征着一切敢于同旧世界顽强抗争的英勇战士。
【解析】泛读散文,参见教材P349。
39.简析《屈原》中婵娟的形象。
【答案】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一个纯洁可爱、天真稚气的少女。
她谦恭好学,深明大义。
她热爱屈原,景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导做人,“生得光明,死得磊落”,具有不畏权贵的骨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婵娟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人物。
作者创造她是把她当作“诗的魂”、“光明的使者”、“道义美的象征”来写的。
她是“屈原辞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