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德国戴水道设计项目展示
- 格式:pdf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38
加冷河—碧山宏茂桥公园
迪特尔·格劳;吕焕来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世界各地因迅速城市化及气候变化,正急速面临水资源开发的挑战.各个国家和城市都想方设法地确保水资源充足,并力求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如何创造可持续性的水资源解决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加坡在这方面分享了他们的心得与经验.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Atelier Dreiseitl)在此背景下设计了新加坡最大和最有名的公园之一——碧山—宏茂桥公园.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迪特尔·格劳;吕焕来
【作者单位】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北京100022;德国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北京10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海绵城市景观建设如何与城市快速发展协调--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为例 [J], 梁永祥
2.春谷古韵桥河新姿--安徽南陵县市桥河公园景观规划 [J], 梅江涛
3.城市水利景观基础设施的研究与设计——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为例 [J], 顾晶;应君;张一奇;王丹
4.通过水生态修复弹性应对雨洪的公园设计研究——以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宏茂桥公园为例 [J], 吴漫;陈东田;郭春君;王洪涛;范雯雯
5.自然教育视角下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构建——以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景观设计调研为例 [J], 周莹;曾晓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案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河道的治理和利用。
河道不仅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来打造河道的美丽风景线,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以下是几个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案例:
案例一: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园
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园是上海市政府多年来倡导的“美丽滨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江一线的景观设计竞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设计团队的参与。
最终,由法国著名景观设计师Michel Desvigne 和中国的Turenscape合作设计的方案获胜,成为全球最长的滨江绿道。
案例二:成都浆洗街河道绿道
成都市浆洗街河道绿道项目,旨在通过河道治理和景观设计,将原本混乱的河道改造成为一条文化遗产和休闲娱乐的绿道。
设计师采用了仿古石拱桥、河岸休闲区、水上游乐设施等手段,成功打造了一条美丽而又实用的城市绿道。
案例三:南京夫子庙秦淮河畔
南京夫子庙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区,秦淮河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秦淮河畔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市政府开展了秦淮河畔景观设计竞赛。
最终,由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法国景观设计师Paysage合作设计的方案获胜,成功打造了一条充满
文化气息的秦淮河畔景观带。
总之,河道景观设计竞赛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竞赛形式吸引全球优秀设计团队的参与,可以为城市打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风景线。
当涉及到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时,讨论的中心会放在城市河流和环境上面。
世界上的一些城市把河流开辟成了水道,之后转变成了废水沟,或是当它们不再被用于工业和商业时,就会被人遗忘。
结果,这些河流丧失了它们与生俱来的防洪能力,看着它们的水生活被毁坏,也因为壁垒的建造,阻挡了河流,让它们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也不再被人关注了。
但是在其他城市,河流沿岸死寂的空间正在重生,转变成娱乐休闲区,满足了快速增长的人口对户外空间的需求。
在音乐里,音色和延长号同等重要,建筑区域的增长必须和绿色空间相协调,确保未来宜居城市的建造。
启发灵感的滨河项目河岸为这个乐曲设定了新曲调。
下面会介绍一些启发灵感的河流改造项目,它们改善了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不再把河流当作障碍物观看,而是作为重要的城市连接成分来看待。
第10个. 法国巴黎的塞纳河畔,Franklin Azzi建筑事务所塞纳河沿线历史桥和遗址的结合让这个地方成为世界上顶级的旅游胜地之一。
一些人可能认为这些有名的河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当中就意味着这个地方不能被改变。
但是巴黎当地政府的首创精神,如塞纳河畔项目,就显示出这个历史河岸能够被现代化来满足城市的当代需求。
塞纳沿岸的这个露天花园里满是长凳、酒吧、花园和运动场(一些是使用的回收材料,例如船用集装箱),让塞纳河沿岸的区域对游人更有吸引力,恢复了城市居民重要的聚会场所。
这个河岸再生项目也在激发人们进行体育运动,例如群体散步;提供了更多观看节目的座位;重新整合公共空间,这样它能更好地被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司机共同使用。
第9个. 澳大利亚墨尔本南河畔走廊,登顿•库克•马歇尔建筑事务所南河畔走廊周围环绕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和文化建筑,还有咖啡厅、商店和饭店,是沿着亚拉河的南岸方向建造,成为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文化和社交中心之一。
这个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完工,那时之前的码头区是城市恢复的重点。
走廊为城市的重要发展铺平了道路,把这个区域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业中心。
戴水道设计获奖项目新加坡绿色科技园区可持续景观设计: JTC清洁科技园Location: SingaporeClient: Jurong Town CouncilLandscape design: Atelier DreiseitlEngineer: Surbana International Consultants Pte. Ltd.Area: 50 haDesign: 2009-2011Construction: 2011-2012Awards: BCA Greenmark Platinum for New Parks, 2011President Design Award, Singapore, 2014项目地址:新加坡项目委托:裕廊镇管理局景观设计: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工程合作:盛邦国际咨询有限公司项目面积:50公顷设计时间:2009-2011年建造时间:2011-2012年所获奖项:2011年BCA新建公园类绿标“铂金”奖2014新加坡总统设计奖占地面积50公顷的JTC清洁科技园区被构想为设置于热带雨林地区的首个商业园区,在发挥新加坡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领导者角色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5公顷面积的中央核心区 – 裕廊生态园被设计为园区肺部和心脏,于2014年6月建成开幕。
它坐落在清洁科技园区的中心区域,与南洋理工大学毗邻。
作为设计的园区绿肺,裕廊生态园由森林之峰、野生走廊、淡水沼泽森林与溪流山谷四大主题区块组成,有效地保留了当地原有的次生森林。
其中,淡水沼泽森林能够收集65%的雨水径流,过滤、净化,用作如厕冲刷、植物灌溉以及室外冲洗之用。
而场地内所使用岩石、木质指示牌、木质座椅等等,皆来源于JTC公司其他建造项目材料回收利用。
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成为了最直观的数据,监测到15种新的蝴蝶品种在此落地。
生态自然的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场所,同时此绿色的生态园区也为园区内的工作人员及邻近居民、到访者提供了一个休息、亲近自然的优美环境,能够有效地吸引研究和开发洁净新科技企业的入驻。
戴水道&安博获奖项目世界宜居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哥本哈根暴雨具象规划摘要:2011年7月2日,哥本哈根市大面积区域遭受洪水淹没。
哥本哈根位于气候变化前沿,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暴雨事件,但同时它们也可以作为城市创新设计领先前沿的契机,推动将哥本哈根城市在2025年之前转换成为一个可持续的、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城市。
丹麦RAMBOLL集团和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受邀为8个中心城市汇水区之中的4个(Norrebro, Ladegards-aen and Vesterbro, Valby & Vanlose)开发设计“暴雨具象规划”,涵盖34平方公里面积。
该战略解决了洪水管理和水质的关键问题,同时寻求创造与城市环境协同发展的最大可能。
“暴雨计划”城市干预措施如具有暴雨抵抗能力的林荫大道、公园、广场,提供了建造一个充满活力、多功用系统的基础。
新一代蓝绿基础设施为基本的城市服务,如流动性、娱乐、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且创建了一个战略可行的方法,以确保城市长期的弹性适应能力和经济增长趋势。
在2013年,该气候适应规划赢得了国际知名的设计奖项INDEX奖。
项目委托: 哥本哈根市政府,腓特烈斯贝市政府, HOFOR景观设计:德国戴水道设计合作伙伴: 丹麦安博(Ramboll)集团工程部项目类型: 战略性洪水规划设计时间: 2013年项目面积: 34平方公里作为全球最可持续的城市的哥本哈根位于气候变化前沿,近些年来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暴雨事件。
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一年间,哥本哈根市遭受了3次暴雨袭击,主要公路及城市基础设施被淹。
2011年7月2日全市大面积区域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侵袭,暴雨淹没了城市中心区域大部分的城市街道和地下空间。
暴雨侵袭了整个大哥本哈根区域,24小时之内降雨量达30~90毫米。
部分区域的降雨量半小时之内达到50毫米以上。
保险公司为此而支付10亿欧元以赔偿暴雨造成的房屋和财产损失!最初的经济学分析指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未来的一百年间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天气的剧烈变化造成暴雨事件的破坏力将造成3倍的损失。
戴水道海绵城市实例分享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认识到了雨洪管理的价值,采用各种技术、设备和措施对雨洪进行利用、控制和管理。
天津作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和饱受内涝之苦的城市,在旧城区改造和重新规划开发时对排水防涝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详细介绍了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的原理、组成和设计过程。
这一工程遵循水敏城市设计理念,在设计和应用中得到较好的实践和验证。
项目概况天津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北温带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位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天津市文化中心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西侧与迎宾馆和天津大礼堂毗邻,总面积约90公顷,地理位置见图1。
图1 天津市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原为天津乐园,为市中心较为开放的公共区域,周边市政雨水管网排水能力低于1年一遇水平。
但由于原有大面积透水性较好的绿地和水面,径流产量较小,雨水基本不外排。
开发前地块透水情况见图2。
图2 天津市文化中心开发前下垫面情况,2002年开发后地块规划情况见图3--图3.2,开发后场地中约56万平方米为不透水新建区,包括了43万平方米硬质屋顶和铺装,如果不采用任何雨洪管理措施,势必产生成倍洪峰,严重威胁这一城市核心地带的安全。
图3 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平面图,2009年文化图3.1 天津市文化中心规划效果图,2009年图3.2 天津市文化中心建成后中心湖区鸟瞰基于提升雨洪应对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化中心的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标准需要合理提高。
在这种形势下,一套具有雨洪收集、预处理净化、调蓄和强排结合的综合排水防涝系统经过多轮论证后被采纳。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无法灵活应对地块开发后径流增加的问题。
原因是径流扩大量往往会大大增加雨水管网及配套设施的规模和造价,破坏自然水循环模式后容易造成内涝,还有附带的面源污染问题。
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可持续性排水系统和水系的整合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彭赤焰硕士德国汉诺威水协/汉诺威水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德国ITWH 汉诺威水文科技研究所2015年5月28日南宁海绵城市建设会议1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联合工作团队NE T W O R K2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内容•问题与挑战•理念与措施•德国发展历程及法规制度•典型案例–荷兰乌特勒支市莱切莱区(整个水系和排水系统的整合)•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常德市船码头机埠(集中式雨水调蓄和生态滤池处理系统)3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问题和挑战4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问题与挑战•城市河流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溢流污水•分流制排水系统中的错误接管导致的非降雨期污水•由于生活方式等造成的雨水系统污染:如露天夜市,汽车冲洗等截污管道不能解决所有的污染问题•城市排水防涝需要解决•城市水系污染需要治理•城市建设开发需要土地,需要更多功能:文化,交通,休闲,生态等可持续性排水系统和水系综合整合,创造宜居生态水空间5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理念与措施6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海绵化排水系统●恢复天然水体循环,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排水系统投资●增加地下水补给,净化初期雨水,保障接受水体水质●建设地表或地下调蓄水体,限制排水峰值流量,增加河道枯水流量●如果可能的话,采用分散式或半分散式雨水处理方式7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海绵城市小区内运用•分散的调蓄空间•渗透•地表排水•用于延迟地表径流的调蓄空间8下渗蓄留减少硬化面积雨水近地面收集雨水利用雨水限流排放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9•整个雨水收集,渗透系统整体考虑,不仅仅单体,单专业独立考虑•将天然湖泊,池塘连成生态廊道等•多专业,多部门共同协作, 考虑饮用水保护•排水系统设计,先于道路设计,制定总体方案后,再设计道路等•充分考虑高地下水水位,确保在下渗过程中,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根据来水的水质,水量确定相应的处理和调蓄方案•充分考虑南方平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大暴雨,需要浇灌水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和水系整合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海绵城市●天然调蓄水塘和明渠改善城市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雨水视为资源,综合利用,构成城市景观重要元素●临水而居,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土地价值10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海绵城市临水而居,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土地价值(常德市穿紫河的德国小镇,汉诺威街)11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德国的海绵城市发展历程及法规制度12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德国的海绵城市发展历程及法规制度基本理念:•德国的理念:雨水综合管理和利用(分散式和集中式雨水处理系统的整合)根据雨水受污染程度,接受水体的能力,采用不同处理方式•荷兰的理念:优化的分流制排水系统(要求将90%的年降雨进行调蓄处理)把空间还给河流德国的雨水综合利用的发展历程:•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和探索•90年代初期已经成为推广中新型的雨水处理利用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形成雨水利用产品生产•90年代末期开始全面推广,引入雨水收费机制•一直到现在各种雨水处理设施,调蓄设施进行工艺的改进,运行效果的比较等13E -M a il: c.p e n g @itwh.d e I n te rn e t: w ww.itwh.d e w ww.wa sse r-h a n n o ve 汉诺威水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常德市武陵大道紫云天国际大厦2901室E n g e lb o ste le r Da m m 22, 30167 H a n n o ve r, Ge rm a n y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德国荷兰雨水综合管理利用实践经验及应用德国的海绵城市发展历程及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法律制约的法律(欧洲水框架行动计划,欧洲标准EN752 ,德国标准DIN 1986-100)•通用技术规范(排水协会工作导则A100, A128, A138, M153, BWK M3, Arbeitshilfen Abwasser)•各个州的特殊规定(§51a-Erlass, Trennerlass, LANU M2, …)•地区性的导则(每个州,城市,排水协会,水系协会等)结合气候条件,土质,经济承受能力,水质要求,设施运行经验等,制定具有各地特点的要求。
利用雨水做设计·景观技术导语像美国的波特兰和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便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
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
例如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占总面积19%的用地被规划为水面,可收纳周边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约1.5万m3。
雨水在注入广场水体之前,先要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保证水体有清洁健康的品质。
国外雨水利用和净化的成功案例,可以成为我们今后设计的借鉴。
一、雨水资源利用措施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集水、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
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渗滤池、低洼绿地、梯田、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
渗滤池:结合池塘、洼地设置渗滤池,池塘与洼地维持少量水位,除有集水功能外还可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开放的水域还能提供亲水及视觉美化的效果。
花畦:池底覆以土壤并种植吸附污染物的湿生植物,具有调节与改善水质的功能。
植草沟:用植被覆盖的集水、排水渠,主要用于疏散暴雨径流以及移除污染物,提升水质,保留乡土植被维护景观品质,提供生物栖息的空间,且植草沟设置及维持保养的费用低于传统的地下管线。
渗滤沟:渗滤沟是利用卵石、碎石等空隙为雨水提供滞蓄空间的方法,在地面设卵石沟或卵石槽导引地表径流至卵石间的孔隙。
渗透性铺装:采用渗透性地面铺装是让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具有入渗、滞留的能力,有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的优点。
二、雨水收集系统:绿地生态水渠、道路渗滤沟绿地生态水渠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①利用现状截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②在山坳处设置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Water System Potsdamer Plaza / Atelier Dreiseitl景观场所尺度城市公园广场水景亲水德国柏林Atelier DreiseitlWater System Potsdamer Plaza, Berlin, Germany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系设计Location: Berlin项目地址:德国柏林Client: City of Berlin, Daimler Chrysler Immobilien项目委托:柏林市政府,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Area: 1,3 ha项目面积:1.3公顷Completion: 1998建成时间:1998年Award: 2011 DGNB Silver Sustainable urban district所获奖项:2011年DGNB可持续城市区域设计银奖标志性的波茨坦广场承载着东、西柏林分裂而遗留的历史创伤。
如薄沙般浅浅的流动台阶在微风拂动下,形成波光粼粼的韵律表面,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亲水、戏水乐趣。
此城市水景设计使得波茨坦广场成为柏林著名的游览场所之一。
这一城市水景设计之中蕴含的理念即为,雨水在降落之地即应被就地使用。
在波茨坦广场,绿化屋顶和非绿化屋顶的结合设计可以获取全年降雨量。
雨水从建筑屋顶流下,作为冲厕、灌溉和消防用水。
过量的雨水则可以流入户外水景的水池和水渠之中,为城市生活增色添彩。
植被净化群落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之中用以过滤和循环流经街道和步道的水质、水体,而无任何化学净水制剂的使用。
湖水水质很好,为动植物创造了一个自然的栖息场所。
同时,由于净化雨水的再利用,也使得建筑内部净水使用量得以减少。
自1998年建成之后,波茨坦广场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空间重获生机的成功案例。
在这里,城市生活、杰出的建筑创作和魅力的水景实现了和谐统一。
The iconic Potsdamer Plaza bridges the scar left by the wall between East and West Berlin. A veil of shallow flow-steps create a rhythmic surface of shimmering waves,providing multipl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cross and interact with the water. This urban waterscape has contributed to make Potsdamer Plaza one of the most visited places in Berlin.The idea behind this important urban waterscape is that the rainwater should be used where it falls. At Potsdamer Plaza, a combination of green and non-green roofs harvest the annual rainfall. Rainwater then flows through the site’s buildings and is used for toilet flushing, irrigation, and fire systems. Excess water flows into the pools and canals of the outdoor waterscape creating an oasis for urban life. Vegetated biotopes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land landscape and serve to filter and circulate the water that runs along streets and walkways, all without the use of chemicals. Th e lake’s water quality is excellent forming a natural habitat and fresh water usage in the buildings has been reduced. Since 1998, Potsdamer Plaza stands a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a revitalized open space where city life, prestigious architecture, and the beauty of water are in harmony.。
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水环境设计/经典“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甲方:柏林市政府,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设计时间:1994~1998年完成时间:1998年设计单位:戴水道设计作品地址:柏林获奖情况:2011年DGNB可持续城市区域设计银奖标志性的波茨坦广场承载着东、西柏林分裂而遗留的历史创伤。
如薄沙般浅浅的流动台阶在微风拂动下,形成波光粼粼的韵律表面,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亲水、戏水乐趣。
此城市水环境设计使得波茨坦广场成为柏林著名的游览场所之一,并在建成十余年之后收获德国DGNB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可持续城市区域设计银奖。
The iconic Potsdamer Plaza bridges the scar left by the wall between East and West Berlin. A veil of shallow flow-steps create a rhythmic surface of shimmering waves, providing multiple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cross and interact with the water. This urban waterscape has contributed to make Potsdamer Plaza one of the most visited places in Berlin, which achieved 2011 DGNB Silver Sustainable Urban District Award after more than 10 years of its completion.人们对于建成后的波茨坦广场期望很大,不过这一处曾经作为欧洲最宏伟建筑场地的环境却极为复杂。
需求主要存在于2个方面:人们不仅希望这里是工作的场所,同时也希望这里是他们能够进行休闲活动的地方。
需要建造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空间,尽管这在高楼林立的公司总部建筑的笼罩之下显得有些困难。
Awards:UN “Best Practice Award” Earth Society Foundation “Environmental Award” Client:City of Linz, Austria Architects:Foster + Partner Richard Rogers Thomas Herzog Expertise:urban masterplanning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design guidelines, parksDesign:1998 - 2001Construction:1999 - 2005Area:32.5 ha / 80 acresGPS:48°15’28” N / 14°21’38” ESolar CityLinz, Austria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millenium Solar City is Austria‘s largest urban development project. This first phase includes a neighborhood of 4,500 residents is designed for a site of 32.5 ha, including 20 ha of open space. The vision is for totally sustainabel architecture and urban living, creating a new benchmark in high quality city design. Atelier Dreiseitl worked together with renowned Architects - Norman Forster, Richard Rogers, Thomas Herzog to compose an overall sustainable urban concept. The innovative landscape concepts offers outstanding recreational spaces within the urban area, including a new beach and swimming lake, thus protecting the adjacent Traun-Danube wetland woodland, a registered …Natura 2000” site.Stormwater management inside of the new housing development helps support the water table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floodplain and serves to increase the local aquifer recharge insid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The surface drainage is handled with open channels and swales and infiltrates mostly inside the green belt. Design guidelines were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the long term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sign concepts into aphased construction process.奖项:联合国最佳实践奖,地球社会基金会环境奖项目委托:林茨市政府建筑设计: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理查德•罗杰斯,托马斯•赫尔佐格项目类型:城市规划,生态基础设施设计,水敏城市设计,设计导则,公园设计设计时间:1998~2001年施工时间:1999~2005年项目面积:32.5公顷 / 80英亩GPS定位:北纬48。
沙恩豪塞公园
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章健玲;赵彩君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传统营房建筑与生活质量无缘,其建筑布局和建设往往从纯功能方面考虑,而忽略了建筑的生态效应。
尽管如此,这些场地仍有其独特的潜质,此类重建项目无疑会减轻城镇的用地负担。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戴水道景观设计公司;章健玲;赵彩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国斯图加特绍恩豪瑟公园生态示范住区 [J], 孟刚
2.沙塞公园公寓,布雷达,荷兰 [J], 徐知兰
3.让安全达到顶峰——访博恩斯坦电子(太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博恩特·豪恩斯坦先生 [J], 李剑琦
4.浅谈瓦格纳的歌剧《汤豪塞》与《罗恩格林》 [J], 侯蕾;赵世兰
5.量身定做高端品质——访博恩斯坦电子(太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博恩特·豪恩斯坦先生 [J], 李剑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文化中心景观和生态水系统设计
迪特尔·格劳;高枫(译);孙峥(校)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天津文化中心作为天津未来的标志性区域,将以“文化、人本、生态”为主题,采取“一湖、一轴、三区”的规划结构,打造集文化展示与传播、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名片。
天津文化中心是一处展示如何转换和开发城市中心高密度区域并保护它免受洪水侵袭的实际案例。
这是一种在中国所运用的城市设计的创新方案。
雨水管理的精致设计,优美的水体景观,舒适的休闲环境,多功用的城市空间,人性化的公园设施、交通组织,所有这些细节共同营造了天津城市之中供人们游览和探索的好去处。
【总页数】6页(P60-65)
【作者】迪特尔·格劳;高枫(译);孙峥(校)
【作者单位】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德国戴水道设计北京公司市场部;德国戴水道中国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生态水系统设计思路 [J], 刘欣;黄伯平;尹国栋;崔军;李晓慧
2.天津文化中心生态排水防涝系统设计 [J], 吴昊;袁军营
3.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生态水系统设计思路 [J], 刘欣;
4.浅谈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结合的重要性r——以东城文化中心景观工程为例 [J], 潘志刚
5.基于生态修复理念下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哈尔滨文化中心湿地公园为例 [J], 沈梦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 RAMBOLL COMPANYCONTENT PROFILESELECTED PROJECTS AWARDS OF US PROJECTS PRESENTATION ORGANIZATION目录公司简介服务范畴 / 代表项目所获奖项代表项目展示团队构架ATELIER DREISEITL GMBHNussdorfer Str. 988662 ÜeberlingenGermanyT el: +49 / 7551 9288 0Fax: +49 / 7551 9288 88Email: ueberlingen@ATELIER DREISEITL SINGAPORE80B Pagoda StreetSingapore 059239SingaporeT el: +65 / 6222 3780Email: singapore@ATELIER DREISEITL BEIJING德国戴水道设计(北京)公司Unit 2705, 2706, T ower 9, Jianwai SOHO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R. China, 100022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建外SOHO 9号楼2705, 2706室T el / 电话: +86 / 10 5869 8469Fax / 传真: +86 / 10 5869 8463Email / 邮件: beijing@ ATELIER DREISEITL AMERICA INC.818 SW 3rd Avenue #1160Portland, Oregon 97204-2405USAEmail: portland@PROFILE 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成立于1980年,秉承以高度的审美和社会价值推动可持续项目的理念。
在城市环境背景之中,戴水道整合艺术、城市水文、环境工程以及景观设计,进行专业性多学科配合的实践。
它特别关注于水元素,其项目实践旨在提供并实施全面综合的设计解决方案,同时唤醒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新认识。
全球拥有80逾名专家和员工,在新加坡、北京、波特兰以及德国南部城市于伯林根分别设有分部的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以其完成的众多世界范围内独具创新的城市水敏项目为基石。
这些项目包括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整体景观设计;为新加坡规划的城市整体中央水环境和62公顷的碧山宏茂桥公园设计;以及中国天津文化中心生态区域蓝绿基础设施设计。
以创新性水收集、净化、利用的方式提供城市景观可持续解决方案是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标志性的工作特点。
Atelier Dreiseitl was formed in 1980 by Herbert Dreiseitl with a goal to promote sustainable projects with a high aesthetic and social value. The Atelier is a multi-disciplinary practice specialized in integrating art, urban hydrolog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in an urban context.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water, the practice seeks to awaken a new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il-ity while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design solutions. With 80 experts working mainly in offices in Singapore, Beijing, and Überlingen in southern Germany, Atelier Dreiseitl is behind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urban water projects. These include the urban waters on Potsdamer Platz in Berlin; the water strategy for the entire city of Singapore, 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the 62ha large Bishan Ang Mo Kio Park; and the blue and green features in the Tianjin Cultural Park. The innovative use of water in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cityscapes is a hallmark of Dreiseitl’s work.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ity design has become a necessity to reconcile the challenge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uman quality of life. The networking of city public space as interactiv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is the basis of our approach. Our multidisciplinary and cultural approach provides strong new direction on the cusp of an uncertain future. The use of natural and en-gineered systems that mimic nature creates city spaces that are human scale and can be accessed and appreciated by citizens. This human connection brings about a subtle change in behavior and thinking, which makes citizen responsibility natural and social relevant.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在缓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挑战方面取得了宝贵的项目经验。
将城市公共空间网络作为整合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其设计之根本,提供了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强有力保障。
采用艺术与工程结合的方式模拟自然、创造城市空间,人性化尺度的设计使得市民们拥有很强的可达性和参与性,为人们带来了行为和思想上的细微转变,增强了民众对于自然和社会相关事务的责任感。
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以其自身拥有的活力及多学科配合的工作方式为骄傲。
艺术家、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以及水文工程师们从概念规划至项目实施阶段协同合作。
秉承全方位的优势,以最新的全球设计理念及国际化团队的建构为基础,为客户提供支持和保障,确保各个项目之中高水平专业设计水准的发挥。
The Atelier prides itself on a dynamic, multidisciplinary work process within and without the practice. Artists, Landscape Architects, Urban Planners,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interact within the Atelier on a daily basis from concept phases through to construction documentation. With holistic advantages,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bases o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design trends which giving clients strong supports and ensur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design and professionalism in every pro-ject.公司简介德国戴水道设计母公司 - 丹麦安博国际工程集团,在世界21个国家拥有190个办公机构和10,000名专家。
多年来,安博集团一直深入地开发北欧的首都城市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奥斯陆和赫尔辛基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如今,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市解决方案能够站出来作为全球性的引领标志。
而加盟安博集团则为戴水道提供了无尽的可能,能够以更为全面的方式分享竞争实力以应对国际行业发展趋势和挑战。
以技术整体支撑及工程设计保障为重点,辅以美学、艺术的优秀设计以及强大的社会人文成分,使得解决方案内涵更为深刻、更持久、也更易被接受。
通过与安博集团的合并,戴水道希望能够为客户提供具备最完整可持续性以及最全面的解决方案。
Atelier Dreiseitl officially announced to join Rambøll Group, who owns 190 offices and 10,000 experts in 21 countries all of the world. Over the years, Rambøll has been deeply invol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the Nor-dic capitals: Copenhagen, Stockholm, Oslo, and Helsinki. Today, these cities stand out as global beacons in the areas of sustainability and green city solutions. And it makes infinite sense for Atelier Dreiseitl to join Rambøll. In order to address today’s megatrends and challenges, it has to take a holistic approach and share compe-tencies. Technical solutions coupled with aesthetics and good design, as well as a strong social component, give Atelier Dreiseitl’s solutions a deeper meaning, make them longer-lasting, and more easily accepted. By merging with Rambøll, Atelier Dreiseitl hopes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the best integrated sustainable and most holistic solutions.Whether visible or invisible, water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vitality of urban life. 交互式、公众性、清晰可见、形态优美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是城市水系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