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0例体会目的探讨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8年7月收治于我院行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资料。
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其手术疗效为:优17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为90.0%。
结论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后柱保留、增加脊柱稳定性、椎板切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开窗; 潜式扩大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也是引起中老年人行走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属于脊柱退行性疾病范畴。
随着现代基础医学和影像技术的发展,该病的确诊率有了明显提高,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可行手术治疗[1]。
微创小切口开窗术在去除致病组织的情况下,还能尽可能多地保留正常组织,使手术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易被医患所接受。
我院在2004年1月~2008年7月间对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2004年1月~2008年7月收治于我院行椎板间开窗潜式扩大减压治疗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66岁,平均51.8岁;病程1~18年,平均3年零10个月。
全部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跛行间距10~1000m;22例患者出现腰痛;28例患者有下肢麻痛现象,其中双侧麻痛16例,单侧麻痛12例。
1.2 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均行MRI或CT检查,结果显示均为中央椎管狭窄,其中退行性腰椎管狭窄18例,发育性腰椎管狭窄12例;单节段狭窄14例,双节段狭窄9例,三节段狭窄7例。
X线片显示病变节段不同程度腰椎退行性改变,无明显椎体滑脱及侧弯。
1.3 方法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
采用后中切口,保留棘突及棘上韧带,剥离骶棘肌,显露双侧椎板与狭窄椎间隙。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效果随访与评价目的: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者开展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JOA、ODI评分评估其疗效,不同年龄段者及不同严重程度者的疗效。
结果: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3.33%(85/102),再突出者15例,平均(15.25±1.47)个月,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的ODI、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不同年龄组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OD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与末次随访时,Ⅲ级组ODI、JOA各项评分与Ⅰ、Ⅱ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行切除病变椎板摘除髓核术的远期疗效满意,复发率小,安全性强。
实施该项手术的青年患者易出现腰背痛,但持续性腿痛概率低,且重度患者的手术效果较中低度患者稍差。
腰椎間盘突出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民众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朝向年轻化发展,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
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间盘突出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定效果,其疗效也得到了一定认可,与其他方式相比,该手术特点在于不需要大面积剥离腰背肌,进而降低肌肉萎缩瘢痕化以及去肌肉效应发生;不会对椎管造成过多干扰,内部瘢痕不明显,降低术后粘连发生率;术野清楚,可避免误认为其他组织;全面去除压迫神经物质,另外也能解决黄韧带肥厚等问题。
为探究该手术对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年龄患者的随访治疗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后路切除病变椎板摘除髓核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长期效果随访,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原理。
方法将我院近几年来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收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进行椎板开窗术(fd)治疗。
结果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组和椎板开窗术组疗效优良率无显著差别,但是术后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操作出现了明显差别。
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在-定程度上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进行治疗总体上占有优势。
【关键词】椎板开窗潜行减压;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临床疗效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群工作压力也日益增加。
久坐、久卧以及长时间伏案工作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演变成了骨科最为常见的多发病或疾病,为了更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我院进行了研究并观察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现做如下详细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9年3月-2011年12月共接收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2例,对其进行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2人,对照组40人。
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8人,年龄均分布在43-76岁,平均年龄为54岁;其入院经影像学检查和患者体征证实后各项指标值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腰椎间突出间隙以及身体素质无明显差异,增加了数据的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经影像学x线检查或ct照片证实治疗治疗前后患者腰椎骨的变化,以及观察患者在治疗后腰部活动的灵敏度和幅度。
1.3 治疗方法患者在术前采取硬膜外麻醉,并俯卧于脊柱手术弓形架上,实验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切口,用骨膜剥离器附于椎板上的骶棘肌进行剥离,暴露椎板,轻触硬膜,发现有前侧隆起部,则突出的椎间盘。
消除所有的压迫因素后,松解粘连,充分减压,减压侧隐窝,必要时,可扩大神经根管,放置橡皮片充分引流。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观察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 2012年10月共收治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将其作为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并进行相应的分组处理,即对照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观察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锥板开窗潜行减压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8.57%,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7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组患者的主要纳入标准如下:首先,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其次,经过mri和ct扫描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若患者的腰椎管中矢状径小于10 mm,侧隐窝小于2 mm,则可将其诊断为侧隐窝狭窄;第三,出现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并伴有疼痛等临床症状的患者。
本组研究排除腰椎滑脱以及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全椎体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患者手术前给予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并取其俯卧位,使其腹部悬空。
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其髂嵴、髂后上棘与椎间隙之间的关系,保留患者的棘突和棘上
韧带,之后,将骶棘肌剥离。
在达到患者的腰背筋膜之后,充分显露其椎板、椎间隙以及黄韧带。
在确认患者的病变间隙之后,切除其椎板间黄韧带。
在硬膜囊和神经根充分显露之后,摘除其变性的髓核组织。
之后剥离患者的粘连神经根,并查探其神经根的松弛度,再扩大其神经根管及侧隐窝。
运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之后,留置引流管,并逐层关闭切口即可。
患者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治疗3~4 d,术后3 d可进行直腿抬高活动,术后2周拆线。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研究以患者恢复情况,即优、良、中、差为最终的疗效评定标准。
优: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疼痛症状消失,且直腿抬高程度大于70°,下肢的肌力和感觉均恢复正常,可以参与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良: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的程度为50°~70°之间,下肢的肌力和感觉等有所恢复,也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患者的临床疼痛感有所消失,下肢肌力和感觉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勉强可进行正常工作;差:患者在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
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以优和良的总和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数据软件的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8.57%,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7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常见于青壮年[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如下:(1)此疾病的类型较多,且病情复杂;(2)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腰背疼痛,一般的止痛药均不能够发挥作用;(3)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具有反复发作病史;(4)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程均较长,且病情随着病程的延长不断加重,发病次数增多;(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检查中呈阳性体征的并不多,多数患者均有小腿麻木等临床症状;(6)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其椎体骨赘、椎间隙变窄以及小关节增生等[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患病早期,其椎间盘突出物较小,且尚未压迫到患者的神经根,通常只表现为轻微的腰痛,因此,极易被医生误诊为腰肌劳损。
随着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的不断增大,进而压迫到其神经根,在临床上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腿痛,此时,临床诊断较为容易,在为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不仅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表现情况,还应该配合仪器和相关影像学等手段,以提高我国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4]。
此外,在患者的神经受累之后,其胫前肌的肌力不断减弱,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足下垂,临床中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
椎管造影、脊髓造影ct以及mri技术等不断发展,这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x线一般表现为腰椎侧弯,且侧位片显示其腰椎的生理前凸不断减小、甚至消失,椎管内部的神经根受压等[5]。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i检查一般显示其腰椎间盘的退变,椎管内部神经根受压等,t加权则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纤维环和髓核,t2加权则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患者的后纵韧带[6-8]。
本研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mri检出率为98.2%,故而,此种检查方式被认为是临床中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此种检查方式的费用较高,不易普及。
ct也是临床中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另一有效方式,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4.5%,虽然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不及mri,但其检查费用低廉,极易被患者接受。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而言,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则应该在正确的手术时机下进行手术治疗,锥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十分的安全和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靳安民,张辉,刘成龙.68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4):351-353.
[2] 张立军.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27-128.
[3] 于长忠.椎板开窗减压术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
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47-148.
[4] 李健,胡涛,高梁斌,等.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15-3917.
[5] 田夏元.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式与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29-130.
[6] 张保林.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
症[j].中外医疗,2008,27(14):40.
[7] 陈源,郑茂斌,蒋艺生,等.后路小切口有限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微创医学,2009,4(6):687-688.
[8] 麦伟,张维成.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82例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8(4):450-452.
(收稿日期:201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