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的“以声带情”
- 格式:pdf
- 大小:186.9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声乐演唱在现代音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因其优美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因为演唱者通过声音来传达情感。
因此,声情并茂是一种成功的演唱技巧,对于演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声情并茂在声乐演唱中的一些细节,并提供一些演唱技巧,以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将情感注入歌曲中。
首先,声情并茂的关键是情感的表达。
对于演唱者来说,理解歌曲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情感是歌曲的灵魂。
演唱者要通过声音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必须先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当演唱者能够真正感受歌曲中的情感时,他们的声音就能够更深入地传达情感。
其次,演唱技巧也是声情并茂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唱者要使用适当的技巧来传达情感。
例如,当歌曲需要表达悲伤或忧郁时,演唱者可通过调整音高、声音音色和音量来实现这一目的。
同时,演唱者要注意情感在声音上的显现,例如情感中的激情可用高音表达,而温柔或充满爱意可用轻柔的低音表现。
此外,节奏和韵律也是声情并茂的关键。
演唱者需要注意歌曲的韵律和节奏,并将其与表达歌曲情感进行结合。
例如,在轻快的歌曲中,演唱者要注意将声音与快节奏结合,以传达出轻松、愉快和充满活力的情感。
最后,演唱者还需要注意声音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声音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演唱者必须保持清晰的发音和准确的节奏,以便将情感传达给听众。
同时,演唱者也需要注意歌曲句子的韵律,以确保歌曲能够获得最大的情感表达。
总之,声情并茂是一种重要的演唱技巧,可帮助演唱者将情感注入歌曲中。
演唱者需要理解歌曲的情感、使用适当的技巧表达情感、注意节奏和韵律、并注意声音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到位时,演唱者才能真正成功地将情感注入歌曲中,并将其传达给听众。
试论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声与情声音是歌唱的基础,也是表达情感的媒介。
在声乐歌曲演唱中,歌唱者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
声音在演唱中的音质、音色和音量都是影响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音色和音质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而适当的音量则能更好地展现歌曲中的情感。
在演唱一首柔情的情歌时,歌唱者应该尽量使用柔和、圆润的音色,而在演唱一首激昂的摇滚歌曲时,则需要使用更具有力度和冲击力的音质和音量。
声音在演唱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也是情感表达的关键。
稳定而准确的声音能够为情感的表达提供坚实的基础,而不稳定或不准确的声音则会让情感表达变得凌乱和混乱。
歌唱者需要通过专业的训练和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声音技巧,确保声音的稳定和准确性。
声音在演唱中的表现力也至关重要。
表现力强的声音能够更好地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情绪,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歌唱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以便更好地展现声音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
而情感则是声音的灵魂,是歌曲演唱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歌唱中,情感的表达需要从歌曲的内在情感出发,将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真诚地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情感的表达需要歌唱者对歌曲的内在情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对歌曲的情感有着深刻的理解,歌唱者才能在演唱中真正地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歌唱者在演唱前需要对歌曲的内在情感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体验,以便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
情感的表达需要歌唱者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
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能够让歌唱者更好地理解并表达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使演唱更加真实和打动人心。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成熟的歌唱者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的原因所在。
情感的表达需要歌唱者在演唱中具有真诚和投入。
真诚和投入的演唱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歌唱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体验到歌曲中的情感。
在声乐歌曲演唱中,声音和情感的融合是实现歌曲演唱艺术的关键。
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摘要:声乐演唱中包含着两个重要要素——声音和感情,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
声音是表现感情的物质基础,是感情表现的目的。
感情对声音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对声音的走向和控制。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和声情并茂是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的歌唱理念。
“声”方面需要演唱者掌握系统的发声技巧--气息、共鸣、声音位置和自然歌唱等要领;“情”上需注重作品中的词情、曲情和声情并茂,只有通过声情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更加真挚地流露作品情感,体现出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
本文主要以“声”、“情”两个角度简要阐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演唱者歌唱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音;情感作者简介:宋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师。
一、“声”与“情”的基本概念声乐艺术作品是需要歌曲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是对自己和再造、省视和发现。
它不仅是对演唱技巧、声音技能的要求,更在于传承人类精神文明和内在情感。
[1]因此在了解“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前,我们首先要清楚二者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那么“声”(以下指人声)则是由演唱者运用气息冲击闭合的声带使之颤动产生的,是歌唱技术的体现,也是外在表象。
歌唱的基础建立在声音技术能力的高低。
“情”(指声音的情感)是“声”的升华,是展现作品更深涵义的内在品质。
歌唱中的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其包括词情、曲情、声情等。
二者分别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一方面“声”之独特——声带作为歌唱发声的唯一器官,其长短、厚薄、宽窄等都展示了独特差异性,具有着独特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情”之丰富--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如何将作品展现的全面、透彻,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体验,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作品内容要有深刻地了解和较高地悟性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将无声的歌词、有声的伴奏织体引出带有情感的歌声;以声情并茂的方式准确表达出作曲家内心真正的创作意图;将声情相互融合,从而让自身的演唱得到升华。
对声乐演唱中声情合一途径分析一、以声传情歌唱艺术表现的目的就是利用人声来表达人类感情思想,以优美的歌声去打动听众。
它虽然是以情为主,但决不能忽略声音的重要性,想要唱出“情”,就必须借助“声”。
一个歌唱者如果他的发声方法、歌唱技巧都达不到基本要求的话,即使他的感情如何的丰富,也难以达到好的演唱效果,更谈不上去感动听众了。
只有熟练的掌握正确控制呼吸、合理调整声带张力、正确运用咬字、吐字,才能处理好字与声的关系,以便更好的去表达情感,使听众为之动容。
20世纪最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
每当人们听到她歌唱时,总是迸发出一种巨大的魔力——那是一种疯狂的热力,一种彻底的投入,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
她在舞台上的形象是那么令人感动,优雅、灵敏,耐人寻味。
在人们的记忆中,没有别的歌唱家能像她这样把每个角色表现得如此生动了。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被她的歌声所深深的打动且为她着迷。
她在声乐艺术领域,特别是在歌剧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她掌握了高超的歌唱与表演技巧是密不可分。
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以声传情,当歌唱者不具备一定的声音技术条件,就不能把情感传达给听众,即便他对作品有多么理解,他的感情有多么丰富,也是徒劳的,因为他的技术问题没解决,他的声音怎么可能会是悦耳的呢?所以只有掌握了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做到以声传情,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来,然后感动自己,感动观众。
二、以情带声(一)何为“以情带声”“以情带声”是指用情感带动我们的歌唱,使我们的发声处于一种非常自然的歌唱状态,声音富有表现力、感染力。
也就是德国着名女歌唱家汉姆波尔所说“用自己的心去歌唱”。
在清《乐府传声》中也写道:“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之情尤重……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
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这说明“情”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正所谓“动人之音,莫大于情”。
无“情”的歌声是空洞且苍白无力的,如果一个歌唱者在舞台上很没有情感的演唱,即使他再有多好的声音条件和发声技巧,也只能使人感到这只是在卖弄自己的声音和技巧而已,不可能会打动观众的心。
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作者:李冰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第06期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
“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
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
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声乐演唱情感体验音乐教学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
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
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
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会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
声与情是辨证的统一,相辅相成。
“声”是歌唱的基础,“情”是建立在物质的“声”基础之上。
通过优美的声音,表现丰富的情感,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达。
我们要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唱歌的习惯。
一、歌唱中声音的运用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设计的问题。
作为歌者除有美妙的声音外,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面对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是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时则需要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等。
这里对声音也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如对一首抒情轻柔的曲子时,可以把声音设想为“轻柔的纱巾在微风中飘洒”“树叶轻轻落在地上”这样的声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又可把声音比喻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鱼滴”等。
总之,我们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的表现作品。
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一)内容摘要:此文通过对声乐演唱中声与情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指出了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对歌唱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如何达到声情并茂这一歌唱的最高要求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情一切艺术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声乐演唱艺术尤其如此。
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演唱者通过运用熟练的发声技巧,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声音生动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来感染观众,引起其感情共鸣。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
“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作为统一的表现整体,其中“情”是起主要作用的,“声”是传情的手段,也是传情的保证。
脱离开“声”与“情”的内在联系,孤立强调某一方面,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歌唱艺术效果。
一、以情带声在歌唱艺术中,“情是对演唱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是对演唱水平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声无情声虽美则淡如白水,声有情声似有生动人心弦”。
有“情”的歌声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有“情”的歌声唱出来才会感人肺腑,打动人心;无“情”的歌声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就是这个道理。
在古代唱论中就非常注重对情感的要求。
清《乐府传声》中写道:“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之情尤重。
……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
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
”文中指出,唱曲一定要唱情,否则即使声音再美妙也不会让听者感动。
所以没有情感的演唱,即使有好的声音条件和高超的发声技巧,也会使人感到这只是在卖弄声音和技巧而已。
要想把“歌”唱好的关键还是要以情带声,“情真歌亦美,音美情更真”。
如何获得歌中之情,笔者认为:首先演唱者要深刻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体验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情境,以及作品中人物的性情、神态等。
这样“情”自然就会有的放矢。
在演唱中要唱出人物的感情,还必须要结合演唱者自己的情感,要想歌声有情,首先演唱者应感动自己,这样才能感动观众。
试论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声与情
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声与情是紧密相关的。
声乐歌曲是通过歌手表现心境、情感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
艺术家运用音乐、歌词和声音来传达情感,并让听众感受到歌曲的深刻内涵。
因此,声乐歌曲演唱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声和情。
声在声乐歌曲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传达的,艺术家必须有一个清晰、动人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义。
声音可以是高亢、低沉、柔和、刺耳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取决于艺术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歌曲的性质。
对于戏剧性质的歌曲,艺术家通常会使用更加高亢、激动人心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节和情感。
而对于抒情性质的歌曲,艺术家更多的使用柔和、细腻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因此,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必须有一个清晰、动人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义。
艺术家在演唱声乐歌曲时,必须通过声音和情感的结合来表达歌曲的内涵。
艺术家的声音和情感必须相互作用,以建立深刻的联系,并传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尝试用声音将其表达出来。
总之,声乐歌曲演唱中的声与情密不可分。
声音和情感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表达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通过努力,并不断练习,艺术家可以在声乐歌曲演唱中达到声与情的完美结合,从而传递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浅析声乐表演中的“以声带情,声情并茂”浅析声乐表演中的“以声带情,声情并茂”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表现形式,是最能贴近人类自然地表达形式,在演唱中更多的好注意我们的声音和情感的统一,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感又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它在展示声音的前提下,更多的是赋予了声音丰富的内涵,给予声音以情感的魅力。
所以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声与情是不可分开单独运用的,即以声带情,声情并茂。
众所周之,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要求表演者既要展现美妙的声音同时还要具备展现华丽的舞台效果。
对于歌唱者而言,声与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即声音中要具有情感,情感促进声音。
换言之,歌唱中不能只有声音没有情感,情感在歌唱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
很多学生在演唱中容易忽视这一点,如果歌唱艺术抽去了情,仅仅剩下声,便是嘶哑呐喊,谈不上优美。
如果只有情却没有声音,再好的情感也会觉得“假”,不能感动观众。
所以,情是声的基础,声是情的流露。
声情相伴,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才能称之为优秀的演唱。
只有做到声音与情感相互交织、水乳交融才能促进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才能带来声情并茂和荡人心腑的艺术效果。
那么,声乐演唱者在演出的时候应注意那些呢?一、深入的分析作品,对作品有大致的了解和感悟认真的分析作品,做到严谨规矩。
声乐表演者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对这部作品的词曲做到详细的理解和分析,在整体上理解和驾驭作品。
不光如此,表演者还要更加深入的了解作者的简介、时代背景和创作灵感来源,以及更多文字资料做参考。
因为一部声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表达,是声乐表演者感情流露的基础。
二、内心情感在作品中的运用声乐演唱务必要投入情感,通过对作品词曲部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明确作品的精神实质,准确的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基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声音技巧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以此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三、积累生活素材,达到更好的融情一切艺术形式都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曲家的创作灵感也一样来自于生活的锤炼,所以,声乐表演者要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作品,做到准确精巧不失方向的“声情”,就需要对人类社会生活有广泛的接触和体验,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环境,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用心感受生活,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对生活“自作多情”。
谈声乐演唱中的情与声作者:徐宁来源:《剧作家》 2019年第6期徐宁歌唱是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情生于心,声因情所致,是情的表现形式,声与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因此,对于歌者而言,声与情是同等重要的,只有达到声情并茂,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
一、以情带声人类歌唱的产生几乎与语言产生是同步的,最初的情感表达还只限于自我抒发、自我表现,是一种直接、自然的情感流露,没有任何多余的造作。
艺术的歌唱则是运用一些艺术方法和手段进行歌唱,它不以自己的情感需要为目的,而是为他(众)人歌唱,是将所演唱的歌曲内容与情感以及演唱者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结合起来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使听众在感动的同时,得到艺术审美的享受。
这样的歌唱,原始的自然歌唱状态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通过运用艺术方法和手段来美化歌声,使歌唱的艺术性增强,使歌唱的表现力得到丰富。
歌唱的表现方式一定是以“歌情”为依据的,即以情带声。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在《乐记》中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以情带声的必要性。
不同的歌情需要不同的歌声来表现,不同的歌声表现不同的歌情,歌情悲则歌声悲,歌情喜则歌声喜。
符合歌情的歌声,既能感人又能较好地发挥歌声的艺术表现力,使歌唱产生美感。
反之,只能使人感到索然无味,歌声也因缺乏艺术魅力而失去应有的审美价值。
以情为先,根据歌情的需要,使歌声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歌唱才会充满活力,充满艺术魅力,感动人心。
怎样的歌情才能算是动人的歌情?一要真实自然,二要细致丰富。
因为真实自然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细致丰富的情感最能深入人心。
有了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验,我们就对歌情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对歌曲的情感基调也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是热情奔放、激越豪迈,是委婉深情、崇敬颂扬,还是悲伤愤怒、呼天抢地等。
二、以声衬情根据艺术美的要求,歌声明亮、纯净、圆润、甜美只是声乐动听的基本要求,歌声的动听还在于声腔的流动。
Yi Shu Ping Jian浅谈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整体把握饶荣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摘要:在声乐演唱表演中,声与情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声是情的表达手段,情是声的表现升华,声与情的整体把握是让声乐演唱成功的关键。
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就能让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刻地被表现出来。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样才能表达出作品的真实情感,才能带给听众高质量的声乐享受。
关键词:声乐演唱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00-02声乐演唱,顾名思义,就是用人声来歌唱、表演,是音乐与语言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磨合,逐渐形成的一种音乐表演。
在声乐表演中,声与情的整体把握是让这种音乐表演成功的关键,声代表的是技巧的运用,而情代表的则是情感的表达。
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就能更加深刻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最佳表现。
歌唱并非唱歌,唱歌注重的是“唱”这个动作,注重的也是“唱”这一技巧。
而歌唱注重的则是“歌”,着重的是“把歌唱出来”,“歌”指的是情感和内容,“唱”指的是技巧和运用。
而声乐,就是指把情感与技巧结合起来的艺术,缺一不可。
一、声音的运用技巧学习声乐演唱的人都知道,很多演唱者都会按着一定的章法和规律进行发声练习,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调节自己的发声生理机能,使其慢慢地变成适合声乐演唱的声音。
对于歌唱者来说,良好的歌唱状是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发声习惯对声乐演唱者来尤其重要。
这些良好的习惯都会成为歌唱表现的基础,同时也是歌唱表演中最有力直接的表现。
(一)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在声乐演唱中,正确地运用气息,让气息变成如呼吸一样自然是声乐演唱的基本。
气息的运用包括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这两种气息的运用是在整个声乐演唱中,都是让歌唱变得更加通畅自然的关键。
一般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呼吸都是潜意识的,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表现,而这种潜意识的本能式呼吸,只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呼吸,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是没有刻意控制和练习的,都是靠着本能的需求来控制吸气量和呼气量,是不能用于歌唱或者朗诵的。
Yi Shu Ping Jian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刘继明贵州省天柱县邦洞街道小学摘要:声乐演唱的成功与否与表演者的水平、情感等因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对表演者的功底与技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声乐演唱者声情并茂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促进声乐表演效果提升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情并茂审美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62-02一、声乐演唱中通过声音带入情感实现声情并茂发出声音是演唱者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而声音则是声乐演唱不可或缺的载体。
假如失去了声音的话,那么不仅声乐无法传递,而且演唱者内心的情感也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
因此,不管演唱者的嗓音又或者情感表达能力强与弱,都必须掌握正确的声乐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才能将最优美的声乐旋律表现出来。
(一)声乐技巧与发声技巧所谓的声乐技巧,指的就是演唱者对于自身呼吸的把握、发声器官的控制、共鸣以及咬字等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声乐演唱者来说,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合理的运用呼吸、共鸣、咬字、嗓子基本的能力,将声乐作品完整的呈现出来。
首先,气息。
气息调整是声乐演唱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声乐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气息,控制声乐作品的强弱以及节奏的快慢,确保声乐演唱的顺畅性。
而声乐演唱者对于小腹与丹田的控制,则是决定其自身气息掌控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声乐演唱者,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掌握自由控制气息的方法。
其次,发声。
发声练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声乐演唱者声带与共鸣掌控能力的有效提升。
由于发声是影响声乐演唱高音、强音、音色等的重要因素。
因此,声乐演唱者在进行发声练习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控制肺部气流的方法,带动声带的震动,在共鸣腔产生鸣音的基础上,达到提升声乐演唱效果的目的。
最后,吐字与咬字。
吐字和咬字作为声乐演唱者向听众传递声乐内容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假如演唱者存在着吐字或者咬字不清晰的缺点,那么就会导致听众因为没有听清,而无法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从而影响到声乐演唱的效果。
浅谈歌唱中的以情带声作者:安静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年第09期以“感情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为线索,引出声乐演唱艺术尤其如此。
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声乐演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艺术审美感情的。
声乐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同步一、情与声的辨证关系1.情不可以“代”声,但可以带出美好动听的声音在歌唱艺术中,情是对演唱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是对演唱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有“情”的歌声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有“情”的歌声唱出来才会感人肺腑,打动人心,无“情”的歌声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
“有情曲则活,无情歌则滞”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在演唱《绣金匾》时,当唱到“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时,她眼中饱含热泪,感情真挚,尤其唱到“鞠躬尽瘁为人民,我们爱你”时声泪俱下,充沛而真挚的感情中,进发出饱满有力而令人动容的声音,使听者为之感动。
这正是“一声歌到情融处,毛骨萧然六月寒”,所以只有以情带声的歌唱,才会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以情带声,声扬其情。
情不可以“代”声,但的确可以带出美好动听的声音。
2.情与声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声乐即为艺术的歌唱,它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使含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的音乐带上歌词的一定限定性,又使文学配上旋律后插上了音乐的翅膀,给文学以音响的诠释。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不同。
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声乐作品转化为现实的音响,从而实现其审美价值。
一个歌唱家通过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歌声,使观众能随着其丰富表情的声调和炽热的情感,深为感动,最后达到心神交融,并随时间的发展,情感的深入,进入真正崇高而忘我的艺术境界,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因此,出色的歌唱技术与情感表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两个方面。
如果把歌唱变为仅仅是技术而没有感情,无论技术多么完美,歌声总是冷漠而没有灵魂。
反之,没有技术或缺乏技术的感情,再激动也是低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