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98.23 KB
- 文档页数:3
2018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形成作业1: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小组讨论提纲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讨论地点:本班教室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 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讨论要求: 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 “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2024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形成作业1:小组探讨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个人探讨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小组探讨提纲探讨时间:本学期第三周探讨地点:本班教室探讨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依据探讨提纲细心打算,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
探讨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探讨要求:1、仔细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驾驭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探讨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探讨提纲: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给予的正值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允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谐,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冲突和摩擦。
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阅历,是我们完全信任,在类似的状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看法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意,就是创建条件来支配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给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同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同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干脆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发展,恒久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
民族关系,既是各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必定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作业1(供大家参考)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答:(1)引起中毒工业“三废”中排出的废水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毒物,灌田后可以通过稻米造成慢性镉中毒(疼痛病)和铅中毒;含砷、汞农药污染土壤引起慢性砷中毒和汞中毒;“三废”和农药污染土壤后,再经雨水冲刷而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人们通过饮水、食物以及家畜通过饲料都可引起中毒。
(2)诱发癌症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镉、苯氧除草剂和氯酚农药等对人有致癌作用。
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通过对人体的外照射和内照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操作,除诱发癌症外,还会导致头昏、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病症。
(3)传播疾病被含有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和污水污染的土壤,可成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媒介,如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病等。
还有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杆菌等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成为人们感染这些疾病的重要来源。
(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睡眠和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思考和谈话等不协调的声音,均属噪声。
我国规定每天工作8小时岗位的噪声强度:新建企业不得超过85分贝,现有企业适当放宽至90分贝。
生活生产中主要噪声源有:① 工业噪声:来自工厂各种机械和高速设备的撞击声和马达轰鸣声,如织布机、风动工具、冶炼设备、球磨机、锻压、电锯以及建筑工地的搅拌机、打桩机等产生的噪声。
② 交通噪声:主要来自各种车辆、火车、飞机、轮船等在发动和运行中产生的噪声。
③ 生活噪声:主要来源是集贸市场的嘈杂声,娱乐、体育场所和宣传工具的高音噪声,家庭的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和缝纫机等发出的噪声。
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
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噪声还可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对消化系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等。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答案】:B2.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平等、团结、互助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答案】:D3.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B.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答案】:D4.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A.有利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B.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D.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答案】:C5.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
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
这一行动叫做()。
A.西部开发B.手拉手行动C.阳光工程D.对口支援【答案】:D6.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民俗文化【答案】:B7.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B.民族语言的发展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答案】:A8.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
A.12B.13C.14D.15【答案】:D9.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满、回B.回、壮C.满、壮D.满、蒙【答案】:A1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B.12C.13D.14【答案】:A11.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58)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理论性
B.学术性
C.实用性
D.政治性
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
C.满、壮
D.满、蒙
3.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
A.,佛教和道教
B.佛教和基督教
C.佛教和伊斯兰教
D.佛教和原始宗教
4.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上。
A.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B.民族语言的发展
C.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D.民族文化结构的改善
5.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
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
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第一次作业一、填空1、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2、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3.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4.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5.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6.民族( 融合) 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7.民族( 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8.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9.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10.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二、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D政治性)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2.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的问题.3.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D.1987年).6. 民族(D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7.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自然)同化.8.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性质)决定的.9.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10.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和平与发展).三、多项选择1.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B. 信息综合方法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D. 定性分析方法E. 定量分析方法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A.血统B.生活C.语言D.宗教E.风俗习惯3. 民族发展包括(BCD )等.A.原生态发展B.经济发展C.政治发展D.文化发展E.次生态发展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B.民族自身因素C.社会因素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D.民族间通婚情况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四、辨析题1.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2.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对)3.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4.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5.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五、论述题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2023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带答案)一、填充题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的形成,是(原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 (胞族)一 (部落)一 (部落联盟)一民族,通过 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 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民族内部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促使民族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 影响下, 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 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它是由不同民族之间(生产)、(生活)、(文化)发生发展的。
二、 单项选择题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演变B.演进C. 进化D.形成3.民族(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B.演变C.退化D.同化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C)同化。
A.自觉B.自 由C.自然D.自愿三、 多项选择题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 )。
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 跳跃式发展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ACD )。
A.社会生产B.社会分工C.内部交往程度D. 外部交往程度E.地理位置3.民族发展包括 (BCD )等。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三答案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至第十四章之后。
形式:模拟测试
一、填充题族发展规律2. 民族属性、民族特征。
3.、血缘、4.、社会、历史5.利益,权益6.阶级斗争7.大分散、小聚居。
8. 1.9万。
9.提高民族素质、民主的组织形式10.设立和建设、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发展与进步
二、单项选择题
BBDDD CBCBD
三、多项选择题
ABDE ABE ABD ABCDE ABCD ABCE ABCDE BCE ABCD ABCDE
四、辨析题
1.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
4.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对
6.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1。
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参考答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习它们的知识也非常必要。
国家开放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其内容主要是讲解各种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
下面是国家开放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的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民族”的概念及其存在的形式。
“民族”一般指人类社会中以共同语言、文化、信仰、传统等为联系依据的一定人群。
其存在的形式可以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分布,或是发展方向的不同,也可以是不同民族在同一国家或地区生存与发展。
2. 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适应我国民族国情和发展阶段,形成并逐步完善的科学理论。
其内涵主要包括:民族统一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经济发展;民族平等和区域平等的重要性;民族团结和互助合作的制度保障等方面。
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民族事业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3. 请简述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体现。
我国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包容性政策、平等发展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文化保护政策、外交政策等。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紧密,因而需要进行互相理解、相互帮助和协作发展。
我国实践了动员全社会力量来支持国家民族政策,调动各民族积极性,推动党和政府各项民族工作经济、文化、科教、人口等多方面的力量协同发展,并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题1. 请你谈谈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点及问题。
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在于:推进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加强民族意识教育,调动民族积极性,促进共同繁荣与发展。
我国的民族工作,尤其是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开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任务答案形考作业1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民族第四章民族关系形考作业2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形考作业3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第九章形考作业4下列选一个完成即可第十四章形考作业1第一章绪论【探讨题目】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意义。
【活动步骤】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低于300字的发言提纲。
(10分)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
(15分)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1.发言提纲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举出相应的社会实例加以说明。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应仔细领会文字教材所述的精神,选择恰当的社会实例。
不一定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有深刻认识亦可。
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4.可供参考的相关资源:(1)文字教材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2)视频资源相关部分;(3)本课名词术语、常见问题、知识拓展栏目中的相关内容;(4)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参与讨论吧!第二章民族【探讨题目】1.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同斯大林的理论的同异。
2.联系我国某一民族的实践说明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
【活动步骤】本次活动共25分,活动步骤具体如下:1.请自行写出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发言提纲;(10分)2.将自己的发言提纲展示于网上讨论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讨论并互评;(15分)3.任课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总结,在课堂上或网课讨论区进行讲评。
【活动导引】1.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的发言提纲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能进一步说明;2.说明我国民族识别的依据时,同学们应仔细领会文字教材所述的精神,选择恰当的社会实例。
不一定面面俱到,在某一方面有深刻认识即可;3.学生互评应主要着眼于观点是否正确、举例是否恰当,可参照文字教材所示进行评判。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新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纸考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 )、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社会C.民族与自然. D.民族与环境3.(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经济发展 D.民族文化教育发展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的中心环节。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B.加快民族地区发展C.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D.长治久安5.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6.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
A.满、回 B.回、壮C.满、壮 D.满、蒙7.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
A.基本前提 B.必然要求C.必然结果 D.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8.民族(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融合 B.演变C.退化D.同化9.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A.7 B.11C.14 D.2110。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个。
A.135 B.145C.155 D.165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试卷总分:100 得分:97.75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群体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个体之间
D.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答案】:A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B.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C.不同民族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答案】:D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A.性质
B.发展规律
C.社会基础
D.结构
【答案】:A
4.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A.和平共处
B.和平与发展
C.互助与互利
D.求同存异
【答案】:B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A
6.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民族与阶级
B.民族与部落
C.民族与部落联盟
D.民族与氏族
【答案】:A。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作业一参考答案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地域发展规律研究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主要内容有人地关系发展规律,区域发展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等。
地域发展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地域综合规律组成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基干。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性质。
从整体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从个别场合分析,对于一些特定的课题,自然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
1、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自然环境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城市和区域发展、工农业布局等方面都有反映。
“蜀道难”,说的是山地环境对四川交通的直接影响。
重叠的险峰,陡峻的峭壁,凶猛的山洪、泥石流和塌方,是古代交通的巨大障碍。
2.自然环境的间接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多数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媒介体现。
第一类间接影响是“自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型连锁反应。
我国东南沿海盛产柑桔、菠萝等水果和水产,罐头工业原料丰富,成为我国罐头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美国芝加哥在附近农牧业基础上发展肉类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工业。
背景都是适宜的农业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阶段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断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
(1)采集经济和狩猎经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度较大。
(2)农业社会阶段,栽培的作物,驯化的家畜、家禽是主要生活来源。
(3)工业社会阶段,煤、石油、水力等能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和航道、港口等交通孔道,成为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4)后工业化阶段,新技术产业兴起,生活资料自然富源与劳动资料自然富源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上升。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一、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答案一、填充题(每题1分, 共15分。
写错别字不给分)1. (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 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 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P22. 民族的分类, 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性)为基本依据。
P173. 在民族形成以前, 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P274. 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历史)现象, 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P495. 民族发展的(利益、权利), 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P546.在阶级社会里, 民族斗争, 说到底, 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P737.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P908. 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 有(1.9万)公里。
P90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 主体条件涉及(提高民族素质),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涉及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P104-10510.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P110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规定(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1项是对的的, 请将对的答案的序号, 填写在题中的括号中。
每题1分, 共10分。
)1. 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P4A. 政治发展B. 经济发展C. 文化教育发展D. 社会发展2. 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
P10A. 夷狄C. 夷族D.蛮夷3. 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从而彻底否认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
P12A.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4. 以地区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P29A. 氏族B. 部落C. 部落联盟D.民族5. 2023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考1一、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20分,共80分。
)1、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答:错,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应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2、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答:错。
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答:错。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答:错误。
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二、论述题(20分,字数不得少于200字)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答: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就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
通过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执政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为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而奋斗。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首先,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其次,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再次,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答案
1.填充题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经济发展)。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族类)。
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
D.斯大林
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D.民族
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D.和谐
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C.社会因素
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
B.18个
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C)个国家接壤。
C.10多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
B.精神文化
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D)。
D.1亿多人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E.跳跃式发展
3.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普遍性
B.国际性D.敏感性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5.下列省、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33%以上的是()。
A.青海
B.贵州
C.云南
D.宁夏
6.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有()。
A.广
B.多
C.杂 E.散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8.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数的自治区有()。
B.宁夏
C.新疆 E.西藏
9.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要努力做到()。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
C.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D.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10.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民族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发展性
E.交融性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
4.民族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将消亡。
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
6.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往往涉及政治问题。
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