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青州市王坟镇马庄小学孟凡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4页,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要地分析: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理解先算小括号里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引出问题。
小朋友,你们去过养鸭场吗?把你见过的情景讲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演示情境图)看到情境图,你知道是谁来到了什么地方?(小芳跟小强来到他家的养鸭场。
)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问题么?启发学生提出:白鸭有多少?还剩多少个鸭蛋?等一系列数学问题,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小朋友,提出了这麽多问题,真是好洋的。
请先看“还剩多少个鸭蛋?这个问题。
大家要认真读题,仔细寻找相关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班内交流)小朋友,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1)600—200=400(个)400—150=250(个)(2)200+150=350(个)600—350=250(个)先比较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
请列第一种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没想的?指一生说出,老师点拨。
请列第二种的同学说一说。
指一生说出,老师引导。
如果把这两种情况列综合式子该怎样列?600—200—150.也可能有的学生列出:600—200+150,的式子,让这种列式的同学说出计算方法,学生出现先算“600—200”这种错误,老实点拨:如何表示能先算“200+150”呢?就要加上小括号,教师适时介绍小括号及其作用。
“()”这个符号叫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正确的算式为:600_(200+150)老师强调: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笔记第3课时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9例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
▶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情预设】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但对于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难点:发现小括号的作用,理解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准备小括号道具,用于直观展示小括号的作用。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如:3 + 4 × 2,让学生观察并计算结果。
然后提问: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为乘法有更高的优先级。
2.呈现(10分钟)呈现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如:(3 + 4) × 2。
让学生观察并计算结果。
提问:这里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小括号内的运算先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进行计算。
然后,各组汇报答案,并解释运算顺序。
4.巩固(10分钟)继续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三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学生需要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会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2. 正确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3.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一些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运算顺序。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计算过程,并讲解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探究与发现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发现运算顺序。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讲解与示范1. 教师针对学生总结的运算顺序进行讲解,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并进行计算。
四、练习与巩固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3.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小括号的作用- 计算方法及步骤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是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基础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万以内的连加、连减、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完成阶段,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际上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以及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一、复习旧知听说咱们班同学很聪明,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
口算下列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口算接龙比赛)500+200+3035+50-210340-80-60840-240+100320+210+60220+721-300在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他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板书:从左到右。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舅舅家的养鸭场!请看,养鸭场到了。
1.请仔细观察画面。
2. 从图中你能找出那些数学信息?3.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白鸭有多少只?(2)白鸭和花鸭一共有多少只?(3)一共卖出了多少个鸭蛋?(4)第一次卖出200个鸭蛋后还剩多少个?(5)还剩多少个鸭蛋?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还剩多少个鸭蛋?把剩下的放入问题口袋。
你能找出相关信息吗?读一读吗?(板书)原来有600个鸭蛋,已经卖了200个,我买(又卖了)150个,还剩多少个鸭蛋?(大家想一想卖了几次?第一次卖了200个,第二次卖了150个)(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出算式,并解答。
教案:《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这是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此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
2. 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小括号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题目,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通过PPT课件和黑板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此规则。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疑问,纠正错误。
5. 应用: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括号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2. 重点内容: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3. 难点内容:正确运用小括号进行计算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讲评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1. 带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
2. 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小括号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