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ppt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
3 图形与变换: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二 (1)3 图形与变换:平移和旋转说课稿三 (1)3 图形与变换:平移和旋转说课稿四 (1)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说课稿 (1)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说课稿二 (1)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说课实录 (1)4 表内除法(二) (1)4 表内除法(二)教案 (1)4 表内除法(二)教案二 (1)4 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1)4 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二 (1)4 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三 (1)4 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四 (1)4 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1)4 表内除法(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1)4 表内除法(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除法应用题说课稿二 (1)4 表内除法(二):乘、除法应用题说课稿 (1)4 表内除法(二):乘、除法应用题说课稿二 (1)4 表内除法(二):乘、除法应用题说课实录 (1)4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两步计算)说课稿 (1)5 万以内数的认识 (1)5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5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二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二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三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二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三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二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二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读写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二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近似数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说课稿 (2)5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说课稿二 (2)6 克与千克 (2)6 克与千克教案 (2)6 克与千克教案二 (2)6 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2)6 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二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二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二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说课稿二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说课稿三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2)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三 (3)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加减法估算说课稿 (3)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加减法估算说课稿二 (3)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整理和复习》说课稿 (3)8 统计 (3)8 统计教案 (3)8 统计教案二 (3)8 统计: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3)8 统计: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说课稿二 (3)8 统计: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说课稿三 (3)8 统计:简单的统计图说课稿 (3)9 找规律 (3)9 找规律教案 (3)9 找规律教案二 (3)9 找规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3)9 找规律:第一课时说课稿二 (3)9 找规律说课稿 (3)10 总复习 (3)10 总复习教案 (3)说课基本要素简短介绍 (3)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 (3)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3)说课的程序 (3)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 (3)试讲十要点 (3)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3)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 (3)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3)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 (3)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3)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3)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 (3)小学数学说课模板一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表内除法(2)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研究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整理复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研究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养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联合二年级学生阐发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全部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起兴趣,引导探究;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上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
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
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
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
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
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北师大版一、说教材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它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
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学具准备: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教法选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