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课重点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1.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和起止年限鸦片战争(1840-1842)近代史(1840-1949)2.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无产阶级3、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
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6、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7、《天朝田亩制度》1853、1859 (无真正实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评价:积极:它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欲望,将农民运动推向了高峰。
具有革命性。
消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是一种空想。
落后性:都是简历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
8.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2、“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1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24.1 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5、北伐战争 1926年7月。
(广州-武汉)16、八七会议1927.8 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城市。
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21.抗战初期国共两党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2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23、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P209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建国后: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报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中国社会逐步变成“半殖半封”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反帝反封”资产阶级革命。
2.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任务的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4.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5.反外国侵略的意义1.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中华民族之魂2.国家民族不亡3.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灭亡中国的图谋。
6.反侵略战争失败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训:必须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7.太平天国意义:打击封建统治阶级,撼动清政府统治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儒家经典,削弱封建统治精神支柱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冲击西方殖民统治失败的原因:无法克服借机局限性拜上帝教不科学,不能正确指导战争。
不能正确对待儒学缺乏对西方资本主义理性认识教训: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8.洋务运动性质:维护封建统治失败的原因:封建性;对外国依赖性;管理腐朽性;教训:洋务运动不能摆脱贫穷9.戊戌意义: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移风易俗失败的原因:自身局限性,封建势力的强大教训:资产阶级是行不通的必须以革命的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如何论述革命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11.为什么辛亥革命引起近代史巨变?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推动社会变革打击帝国主义侵略12.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根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存在弱点和错误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辛亥革命失败说明什么:要进行新的探索13.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长期探索的选择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1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人民从此踏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开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程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新面貌: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采用群众路线16.大革命原因:客观:反革命力量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主观: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一些错误指导意义: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演习教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尤其武装领导权要开展土地革命、革命武装17. 共产党如何探索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依靠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智慧18.20C20、30n,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及重点内容简答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盾是什么?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2.1840-1919年西⽅列强发动的对中国的5次⼤规模军事战争是什么?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动发动侵略中国的第⼆次鸦⽚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94年,⽇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甲午战争1900年,⼋国联军侵华战争3.⾟亥⾰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法是根本⾏不通的。
从主观⽅⾯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资产阶级⾰命派本⾝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主要是:第⼀、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命纲领。
第⼆、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坚强的⾰命政党,作为团结⼀切⾰命⼒量的强有⼒的核⼼。
4. ⼋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武装起义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州起义5.列举5位在抗⽇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佟麟阁,赵登禹,赫梦龄,张⾃忠,左权,孙⽴⼈赵⼀曼冯⽟祥杨靖宇李宗仁6.社会主义改造指的是哪三⼤改造1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业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改造的重点。
7.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3种主要的政治⼒量是什么?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阶级8.新中国成⽴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第⼀,从争取经济独⽴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从赢得政治独⽴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化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辨析题先辨别正确与否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1/3 的分数说明认为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什么 2/3的分1.军事侵略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主要⼿段。
正确,他们⼀张先进的俗⽓和军事结束,或者进⾏武⼒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涉中国内政,升值直接出兵镇压中国⾰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斗争1、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灾难?2、为什么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4、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5、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6、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有哪些?7、简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8、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特点有那些?9、简述外国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的政治控制。
10、简述外国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操纵。
11、简述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1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1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有哪些?14、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15、简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6、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17、中国的工人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具有哪些特点?18、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9、试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未能实现的原因。
20、19世纪70—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21、如何认识天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2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2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24、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5、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6、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27、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里程。
28、简述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29、简述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形式。
30、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1、简述维新运动的发展历程。
32、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33、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36、论述天京事变的原因及其后果。
37、论述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中国近代史纲要导言(2学时)(上篇)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答: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2、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答: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前是封建社会)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相互关系: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所以要改变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所以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资产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赋予幸福。
3.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五,具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绞杀。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原因有四点: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没落的封建大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的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 相互关系: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1)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三)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快(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案: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案: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四、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 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难点:晚清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鸦片战争及其影响、晚清社会变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鸦片战争:详细阐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分析晚清社会变革:引导学生探讨晚清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晚清社会变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和晚清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3.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课件:辛亥革命及其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中国现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汇总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11年10月10日,清朝政府的统治危机、日本的侵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是背景。
- 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是什么?- 主要内容: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 主要成果:清朝政府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宣布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平等自由、结束了封建、实现了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
中国的成立- 中国的成立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1921年7月1日,在上海。
- 中国的成立原因和宗旨是什么?- 原因:中国社会出现空前的危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若干重大问题。
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革命觉醒。
- 宗旨: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集经济建设和政治革命于一体的新型政党。
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37年7月7日,日本进行全面侵华。
中国和中国国民背景下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共同抗日、实行统一战线政策。
- 意义: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和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统一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论》的作者和发表时间是什么?- 作者:。
- 时间:1940年。
- 《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阐述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过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然后才有可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 影响:这是中国的一个独立思考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1966年5月,认为中国内部存在一些走资派,为了重新夺回权力,发动了这场革命。
-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主要内容:打倒一切反动派、所有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惯、旧道德,削弱党和政府机关的权力,提高群众的权力,推进中国共产规模重组。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解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概括性地介绍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教材,它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时期。
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重点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包括领土割让、主权丧失、经济结构变化等方面。
- 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即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渡。
2. 太平天国运动:- 着重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性质、主要成就及其失败原因。
- 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3. 洋务运动:- 详细介绍洋务运动的自救思想、主要内容和成果。
- 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4. 戊戌变法:- 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过程及其失败原因。
- 探讨戊戌变法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思想启蒙方面的意义。
5. 辛亥革命:- 详细描述辛亥革命的经过、成果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改变。
- 分析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6. 五四运动:- 着重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 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启作用。
难点解析: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 难点在于把握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 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2. 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复杂性,包括背景、过程、影响等多个方面。
- 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而深入地讲解这些事件。
3. 历史评价的多维性:- 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往往具有多维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客观、全面的历史评价。
4. 历史理论的运用:- 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等历史理论来分析历史事件。
- 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些理论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归纳
一开篇,咱们聊聊中国近代史那些事儿,得用大白话,让大伙儿一听就明白。
头一桩,咱们得说说那“闭关锁国”的年代。
清朝皇帝老儿,觉得自个儿天下无敌,大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跟咱没关系。
结果呢,外头工业革命轰隆隆,咱们还在原地踏步走,那叫一个“井底之蛙”啊。
紧接着,鸦片战争一炮打响,咱们这才如梦初醒,原来外面的世界早已变了天。
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心里那叫一个憋屈,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到了洋务运动那会儿,洋人船坚炮利,咱们也想学学。
建工厂,造军舰,想来个“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惜啊,只学了点皮毛,没学到精髓,最后还是没能翻盘。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那可是咱们心里的痛啊。
白花花的银子造的船,就这么沉了,心里那个悔啊,真是“恨铁不成钢”。
再后来,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封建帝制终于被推翻了。
皇帝老儿没了,大家伙儿那叫一个高兴,感觉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鸟儿,自由自在了许多。
不过啊,这自由的路也不好走。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苦哈哈的。
直到共产党出现,带着大伙儿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这才算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咱们中国近代史啊,就是一部从落后挨打到奋起直追的奋斗史。
虽然现在咱们强大了,但也不能忘了那段历史,得时刻提醒自己,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在谈论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厚重感。
这里面有太多故事,有荣耀,有苦涩。
我们从鸦片战争说起,翻开历史的第一页,仿佛看到那一个个勇敢而无奈的身影。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觉醒1.1 鸦片的引入鸦片,听起来可能没啥了不起。
但在19世纪初,它成了侵略者手中的利器。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鸦片大量走私进来。
那些年,麻木和无知笼罩着整个社会。
清朝相关部门对此视而不见,民众深受其害。
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阴霾之中。
街头巷尾,满是因吸食鸦片而迷失的灵魂。
1.2 战争的爆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不只是为了鸦片,更是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未来。
英军的炮火轰鸣,仿佛在对清相关部门发出挑战。
面对强敌,清军士兵们虽然勇敢,但武器落后、训练不足,显得无比苍白。
最终,清朝以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不仅是屈辱,更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二、辛亥革命与民主的曙光2.1 革命的火种时间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悄然酝酿。
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青年人都在渴望改变。
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犹如点燃了整个国家的心。
孙中山等人站出来,倡导民主和科学。
他们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仿佛带来了久违的春风。
2.2 新的政权经过几个月的斗争,清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民国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
各地军阀割据,国民相关部门的权威被削弱,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令人心痛。
2.3 文化的变革辛亥革命不仅是政治上的变革,还是思想文化的洗礼。
五四运动随之而来,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白话文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新思想,参与社会变革。
青年人的热情,犹如春天的嫩芽,蓬勃而生。
三、抗日战争与民族的团结3.1 侵略的威胁抗日战争的爆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中华大地。
那段历史,犹如一把刀,划破了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
面对外敌,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量包括党、多数民主革命派、黄兴、孙中山等。
革命的胜利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确立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2.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革命派成立了北洋政府,但由于政权缺乏统一和中央集权,以及国内各地军阀的割据,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
军阀混战不仅打击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还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此次运动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抗议巴黎和约中对中国的背叛。
五四运动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渴望,还培养了许多后来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
4.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时代的开始。
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果,结束了国共内战,使中国成为一个单一政权的国家。
5. 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
在这个时期,政府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来组织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在初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浪费、低效率等。
6.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
该运动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然而,文化大革命很快演变成一场广泛的社会动乱,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7. 开放与改革(1978年至今):乌鲁木齐会议标志着中国的国家政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和外资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资产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赋予幸福。
3.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第五,具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绞杀。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中国在军事技术、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上与西方列强存在巨大差距。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赔偿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清朝1.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迅速崛起并发展成帝国。
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
2.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
但这些未能持续,清朝逐渐变得腐败,国力逐渐衰退。
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戊戌变法是清政府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尝试。
变法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为主要目标,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2.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激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运动。
尽管义和团起源于农民阶级,但后来得到清政府和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四、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第一次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
但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民主共和国持续时间很短。
五、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法制政府,袁世凯成为首任大总统。
但政府内部腐败严重,民主体制未能建立。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步。
共产党通过国共合作,与国民党联盟以推翻北洋政府和推进民主革命。
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军民经历了八年艰苦的战斗,并以牺牲巨大代价最终取得了抗日胜利。
七、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解放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包括土地、合作化运动、三反五反和大跃进等。
八、文化大革命和开放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面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