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质不粘锅行业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2.24 KB
- 文档页数:7
国家对不粘锅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材料:不粘锅的主体材料应该是具有良好导热性、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金属材料,
如铝合金、不锈钢、铜等。
涂层材料应该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如聚四氟乙烯(PTFE)等。
2.不粘性能:不粘锅表面涂层应该具有良好的不粘性能,避免食物粘在锅底,使清洗
更加容易。
此外,涂层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安全性:不粘锅应该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如不含有害物质、热稳定性好等。
不
粘锅的材料、涂层和生产工艺应该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4.热效率:不粘锅应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热传递效率,能够保持食物的原有营养成
分。
5.耐用性:不粘锅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抗磨损性,能够长时间保持使用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具体的标准以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
不锈钢锅具行业标准不锈钢锅具作为厨房必备的烹饪工具,其品质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不锈钢锅具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不锈钢锅具行业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不锈钢锅具的材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使用劣质或不合格的不锈钢材料。
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锅具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其次,不锈钢锅具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包括模具制作、冲压成型、焊接工艺等环节。
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和性能,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不得出现任何瑕疵。
另外,不锈钢锅具的表面处理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得使用有害物质进行镀铬或喷涂处理。
表面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卫生安全性,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卫生要求。
此外,不锈钢锅具的设计和结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手柄结构、盖子密封性能、底部加厚度等方面。
设计和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标准要求,不得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最后,不锈钢锅具的质量检测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得存在任何质量问题。
质量检测的严格执行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因此必须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不得存在任何质量问题。
综上所述,不锈钢锅具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确保不锈钢锅具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放心的使用体验。
希望全行业能够共同遵守标准,共同维护不锈钢锅具市场的良好秩序,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ICS 97.040.20Y73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 2174-200×代替QB/T 2174-1995不锈钢厨具Stainless Steel Equipment(征求意见稿)(请将你们发现的有关专利的内容和支持性文件随意见一并返回)××××-××-××发布××××-××-××实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8442:1997《接触食物的制品及材料》系列标准。
本标准代替QB/T2174-1995《不锈钢厨具》。
本标准与QB/T2174-1995《不锈钢厨具》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删除原标准中产品规格尺寸的规定;——将原标准产品分类中增加夹(子)持类、网筛类;——增加了对材料、卫生要求方面的规定;——参照ISO8442系列标准和不锈钢餐具GB/T15067的规定,增加了产品的永久性变形、气密性、塑料手柄抗热变形性、塑料手柄的耐高温软化性、塑料手柄抗环境应力裂纹等指标要求;修改了原标准中产品焊接处抗剪性能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B/T2174-1995。
不锈钢厨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厨具(以下简称厨具)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不锈钢为主体制成的勺类、铲类、夹(子)持类、网筛类等厨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ICS 97.040.60Y73备案号:QB/440605 97****-2007 Q/YC XX阳晨厨具XX企业标准Q/YC1—2007钢质不粘锅2007-××-××发布2007-××-××实施钢质不粘锅1 X围本标准规定了钢质不粘锅产品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材和镀铝板为基体,内表面涂敷不粘涂层,外表面抛光或搪瓷或涂敷不粘涂料或涂敷耐高温漆等其它表面处理的家用钢质不粘锅。
2 规X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5009.8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81-2003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213-2001 深冲压用冷轧薄钢板及钢带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 11678-1989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GB/T 6807-2001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QB/T 2174-2006 不锈钢厨具QB/T 2421-1998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IEC 62321Ed.1111/54/CDV,用ICP和AAS方法测定镉的含量IEC 62321Ed.1111/54/CDV,用ICP和AAS方法测定铅的含量IEC 62321Ed.1111/54/CDV,用ICP测定汞的含量IEC 62321Ed.1111/54/CDV,用比色法测定六价铬的含量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不粘锅的执行标准号不粘锅的执行标准号是什么?这是许多人在购买不粘锅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不粘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厨房用具,它的表面涂层可以防止食物粘在锅底上,使烹饪更加方便和快捷。
为了确保不粘锅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标准。
在中国,不粘锅的执行标准号是GB/T 31384-2015《家用不粘涂层炊具》。
这个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于2015年发布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家用不粘涂层炊具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根据GB/T 31384-2015标准,家用不粘涂层炊具主要分为两类:干热炊具和湿热炊具。
干热炊具是指在没有水分的情况下进行烹饪的锅具,如平底锅、煎锅等;湿热炊具是指在有水分的情况下进行烹饪的锅具,如汤锅、蒸锅等。
标准对于不粘涂层的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不粘涂层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磨性,能够经受日常使用和清洁的考验。
其次,不粘涂层应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并且不会释放有害物质。
此外,不粘涂层还应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抵御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为了确保不粘涂层的质量,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例如,要检测不粘涂层的耐磨性能,可以使用刮刀进行刮擦试验;要检测不粘涂层的耐高温性能,可以进行高温老化试验。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检验规则和标志,以及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执行标准号GB/T 31384-2015,《家用不粘涂层炊具》可以确保不粘锅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费者在购买不粘锅时,可以查看产品包装上是否标有该标准号,并注意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
同时,在使用不粘锅时,也应遵循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不粘锅的执行标准号是GB/T 31384-2015,《家用不粘涂层炊具》。
该标准规定了不粘锅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旨在保证不粘锅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不粘锅时应注意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并遵循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及测试规范1 范围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以下简称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通用要求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以金属为基体,与食品接触的表面采用不粘涂层处理的家用食品烹饪器具。
包括煎炒类、蒸煮类、饭煲类、烘烤器具类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739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T ××××-20××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不粘性及耐磨性测试规范GB/T ××××-20××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耐腐蚀性测试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烹饪器具 cooking utensils通过加热源对食物进行烹饪的器具。
3.2不粘表面 non-stick surface烹饪器具与食品接触表面采用涂装处理后形成的具有不粘性能的表面。
3.3附着牢度 adhesion涂层和基体粘结的程度。
3.4剥离牢度 peeling resistance将涂层从基体上剥开的程度。
3.5抗划伤性 scratch resistance涂层抵御硬性物质划破的能力。
3.6不粘性 non-stick performance烹饪器具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具有的不粘着或不易黏附的性质。
3.7耐磨性 abrasion resistance不粘表面能够承受磨损的能力。
3.8耐腐蚀性 corrosion resistance不粘表面抗食物介质腐蚀破坏的能力。
4 分类烹饪器具类型按使用功能分为:煎炒类、蒸煮类、饭煲类、烘烤器具类等。
食品级不锈钢国家标准
食品级不锈钢是指用于接触食品的不锈钢材料,其质量安全对于食品行业至关
重要。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我国制定了食品级不锈钢国家标准,对食品级不锈钢的材料、组成、性能、加工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食品级不锈钢国家标准对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
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必须
符合国家标准GB9684中规定的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要求,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
物质,如重金属、有害元素等。
同时,食品级不锈钢的材料成分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 1220中不锈钢化学成分的规定,保证其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要求。
其次,食品级不锈钢的性能要求也是标准中的重点内容。
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在
使用过程中必须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耐高温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这些性能要求的达标,可以保证食品级不锈钢在接触食品时不产生化学反应,不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造成影响。
此外,食品级不锈钢国家标准还对食品级不锈钢的加工和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食品级不锈钢在加工过程中必须符合卫生要求,避免污染食品。
在使用过程中,食品级不锈钢制品必须符合食品安全的卫生标准,不得对食品造成二次污染。
总的来说,食品级不锈钢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级不锈钢作为食品接触材料,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
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才能保证食品级不锈钢的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食品。
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接触材料生产企业都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确保食品级不锈钢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
不粘锅耐磨标准
一、耐磨性等级
不粘锅的耐磨性等级通常分为四个等级:
1. 等级1:低级耐磨,适合日常使用,如煮饭、煮汤等。
2. 等级2:中级耐磨,适合一般烹饪需求,如煎炒等。
3. 等级3:高级耐磨,适合较长时间的使用,如炖煮等。
4. 等级4:超级耐磨,适合非常频繁的使用,如商业厨房等。
二、耐磨时间
不粘锅的耐磨时间指的是锅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时长。
一般来说,耐磨时间越长,锅具的使用寿命就越长。
通常,不粘锅的耐磨时间应不少于2000小时。
三、耐磨次数
不粘锅的耐磨次数是指锅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经受住的摩擦次数。
一般来说,耐磨次数越多,锅具的耐磨性能就越好。
通常,不粘锅的耐磨次数应不少于5000次。
四、耐磨材料
不粘锅的耐磨材料是影响其耐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高品质的不粘锅会采用硬质合金、不锈钢等耐磨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提高锅具的耐磨性能。
五、耐磨工艺
不粘锅的耐磨工艺也会对其耐磨性能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经过特殊耐磨工艺处理的不粘锅会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如喷涂高硬度涂
层、采用激光刻蚀等工艺。
综上所述,选择一款符合标准的不粘锅需要考虑其耐磨性等级、耐磨时间、耐磨次数、耐磨材料以及耐磨工艺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选购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不粘锅。
产品标准不锈钢制品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制品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以下不锈钢板材料加工成型的不锈钢制品。
2、引用标准QB/T1622.1——1622.11——92EN12983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专用名词3.1.1 内径制品口部内沿主要径向长度,也称直径。
3.1.2 身高指未复底锅的外底平面到口平面的垂直高度。
3.1.3 边口部口平面至其锅身部有明显分界处的地方。
3.1.4 底部与锅身下部相接的底平面,分内底和外底。
3.1.5 容量到边口部下限所能容纳纯水的量。
3.2 缺陷3.2.1 瘪制品同一部位,一侧表面有凸起,另一侧为凹陷的现象。
3.2.2 尖形瘪制品表面成尖形的瘪3.2.3 波纹制品表面不规则的波浪形皱纹。
3.2.4 划伤制品表面受硬物擦划而产生的有一定深度的条状沟痕。
3.2.5 凹坑制品一侧面形成的凹陷。
3.2.6 复合层针孔(压点压坑)复合层内外表面上较小的孔。
4、产品分类本公司所属产品共分如下几类a、锅类b、盘类c、盆类d、其它类4.1 规格划分4.1.1 优先采用单位为升的容量表示,此时在容量数后加上字母“L”,如:2L。
4.1.2 用单位为厘米(cm)的顺序数表示时,以制品内径尺寸乘以身高表示,12cm起,级差2cm,如:12*6.5cm。
4.2 底层结构a、普通(单底)b、复底加工方式分:钎焊复底,压力复底。
材质分:复不锈钢(304),复不锈钢(430),复铜。
4.3 表面处理a、抛光b、砂光c、磨砂d、喷砂5、技术要求5.1 使用性能5.1.1 铆接性能按6.2.1 试验,铆接处不得有松动、渗水缺陷。
5.1.2 焊接性能按6.2.1 试验,焊接处不得有脱焊、脱焊痕迹或分离缺陷。
5.1.3 复合层稳定性按6.2.2 试验,经稳定性试验复合层不开裂。
5.2 材料要求5.2.1 不锈钢材料5.2.1.1 不锈钢应符合规定的使用性能牌号。
不锈钢厨具国家标准不锈钢厨具是现代厨房中常见的一种厨具材料,其具有耐腐蚀、易清洁、耐高温等特点,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对不锈钢厨具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以规范不锈钢厨具的生产和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不锈钢厨具的国家标准明确了材料的要求。
不锈钢厨具的主要材料是不锈钢,国家标准规定了不锈钢的成分和性能要求,以确保其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的特性。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不锈钢的生产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保证不锈钢厨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国家标准对不锈钢厨具的外观和尺寸进行了规范。
不锈钢厨具作为与食品接触的器具,其外观和尺寸的合理性对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至关重要。
国家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厨具的外观质量要求,包括表面光洁度、无划痕、无氧化斑点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国家标准还对不锈钢厨具的尺寸进行了规定,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方便消费者使用。
此外,国家标准还对不锈钢厨具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详细规定。
不锈钢厨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性能,如耐腐蚀性能、耐磨损性能、耐高温性能等。
国家标准对这些性能进行了具体的测试方法和要求,以确保不锈钢厨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国家标准还对不锈钢厨具的包装、运输和贮存进行了规范。
不锈钢厨具在包装、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划伤、碰撞等情况,以免影响其质量和外观。
国家标准对不锈钢厨具的包装材料、包装方式、运输条件、贮存条件等进行了规定,确保不锈钢厨具在流通环节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总的来说,不锈钢厨具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不锈钢厨具的生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遵循国家标准,生产出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不锈钢厨具,不仅能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希望生产厂家和消费者都能够重视国家标准,共同维护不锈钢厨具市场的良好秩序。
精心整理Y73备案号:QB/44060597****-2007Q/YC广东阳晨厨具有限公司企业标准2007-1范围2 GB/T6388-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6739-2006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11678-1989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 GB/T6807-2001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QB/T2174-2006不锈钢厨具 QB/T2421-1998铝及铝合金不粘锅IEC62321Ed.1111/54/CDV,用ICP 和AAS 方法测定镉的含量 IEC62321Ed.1111/54/CDV,用ICP 和AAS 方法测定铅的含量IEC62321Ed.1111/54/CDV,用ICP测定汞的含量IEC62321Ed.1111/54/CDV,用比色法测定六价铬的含量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不粘涂层4分类4.1产品按用途分为:汤锅、煎锅和炒锅三类。
4.2产品按涂层种类分为:a)外涂层:分不粘涂层和高温漆两类;b)4.35要求5.1材料5.1.1分。
5.1.25.1.2.15.1.2.25.1.35.25.35.3.15.3.25.3.3锅体内外涂层应平滑、均匀、色泽均匀一致,不漏底,不得有明显的流痕、桔皮、气泡、划痕、颗粒、水渍和夹杂物,也不得有其他影响使用性能和外观的表面缺陷。
5.3.4把手安装正确、牢固。
5.3.5锅沿不锈钢包边应均匀一致、伏贴、牢固,表面光滑,不得有毛刺。
5.4涂层性能涂层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5.8锅身渗水锅身注入常温水至铆接部位以上,放置3min,铆接处应不渗水。
5.9盖与锅身配合盖与锅身应吻合,转动自如,开合灵活,经盖与锅和锅身配合试验时,盖的径向移动距离不大于3mm。
5.10卫生要求5.10.1不粘涂层应符合GB11678的规定。
5.10.2不锈钢包边材料应符合GB9864的规定。
6试验方法6.1基体材料的检验在锅体未进行涂层处理前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国家一级不粘标准
国家一级不粘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质量:标准要求不粘锅内不粘涂层光滑,颜色、遮盖力、光泽基本均匀,无气泡、无脱落,涂层完全热熔,无污垢、裂纹、爆炸点等明显缺陷。
2. 物理性能:标准要求不粘锅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抗划伤性,能够承受高温和划伤。
3. 安全性能:标准要求不粘锅涂层无毒无味,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4. 使用寿命:标准要求不粘锅的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用户长期使用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牌的不粘锅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看相关产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
铁锅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锅的分类与命名、要求、抽样、试验方法及标志、标签、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板为基材,表面经喷涂树脂或搪瓷处理的铁锅。
2 分类与命名2.1 分类2.1.1 按使用功能分为:炒锅、煎锅、汤锅、蒸锅、奶锅等。
2.1.2 按表面处理方式分为:树脂喷涂、发黑树脂喷涂、搪瓷喷涂、热处理后喷涂。
2.1.3 产品规格:按锅口最大内径尺寸表示,单位为厘米(cm)取整数,并优先采用偶数系列。
3 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所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 锅身渗水锅身应无裂纹和渗漏现象,铆接处不渗水。
3.3 锅身、盖配合盖与锅身配合应吻合,转动自如,开合灵活,盖的径向移动距离不大于3mm。
3.4 耐热性手柄及其他塑料件应有良好的耐热性,经耐热性试验后应无裂纹、气泡及明显挥发性气味。
3.5 手柄载荷强度经6.4规定试验后,手柄支架不松动、不变形、手柄无裂纹、铆接处不松动、锅体不许有永久性变形。
3.6 表面处理3.6.1 涂层3.6.1.1 耐烧煮性经6.5规定试验后,涂层不许起泡、脱落。
3.6.1.2 硬度应不低于3H。
3.6.1.3 附着牢度不透明涂层经6.7规定试验后,划格区内涂层不脱落。
3.6.1.4 厚度透明树脂涂层厚度为5μm ~10μm,不透明涂层的厚度为11μm~15μm。
3.6.2 搪瓷涂层3.6.2.1 厚度搪瓷层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80μm,且最低厚度不小于60μm。
3.6.2.2 密着性按GB/T 13484中5.2一等品规定的要求。
3.6.2.3 耐温急变性按GB/T 13484中5.1一等品规定的要求。
3.6.2.4 耐碱性按GB/T 13484中5.1一等品规定的要求。
3.6.2.5 耐酸性按GB/T 13484中5.1一等品规定的要求。
3.6.2.6 耐热水性按GB/T 13484中5.1一等品规定的要求。
3.7 外观质量3.7.1 发黑膜层色泽应基本一致。
Y73备案号:QB/440605 97****-2007Q/Y C广东阳晨厨具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C1—2007钢质不粘锅2007-××-××发布 2007-××-××实施钢质不粘锅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质不粘锅产品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材和镀铝板为基体,内表面涂敷不粘涂层,外表面抛光或搪瓷或涂敷不粘涂料或涂敷耐高温漆等其它表面处理的家用钢质不粘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 5009.8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81-2003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213-2001 深冲压用冷轧薄钢板及钢带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GB 11678-1989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GB/T 6807-2001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QB/T 2174-2006 不锈钢厨具QB/T 2421-1998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IEC 62321Ed.1111/54/CDV,用ICP和AAS方法测定镉的含量IEC 62321Ed.1111/54/CDV,用ICP和AAS方法测定铅的含量IEC 62321Ed.1111/54/CDV,用ICP测定汞的含量IEC 62321Ed.1111/54/CDV,用比色法测定六价铬的含量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不粘涂层4分类4.1产品按用途分为:汤锅、煎锅和炒锅三类。
4.2产品按涂层种类分为:a) 外涂层:分不粘涂层和高温漆两类;b) 内涂层:不粘涂层。
4.3 产品按口径和锅体高分为多个系列,其中口径以厘米为单位取整数并采用偶数系列,特殊规格的产品按供需双方商定。
5 要求5.1 材料5.1.1 钢质不粘锅应使用能够使成品满足于本标准规定的所有的性能要求的材料制造。
所选材料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应释放出任何可能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或对任何有机组织产生不良影响的成分。
5.1.2 金属材料5.1.2.1 钢质不粘锅的基体材料应选用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符合GB/T 5213-2001中的钢材或其他类似钢材,产品基材料最小厚度在0.4mm~1.2 mm。
5.1.2.2 钢质不粘锅锅沿包边应选用符合GB/T 4237-1992不锈钢材料制造。
5.1.3 非金属材料钢质不粘锅的非金属部分可以采用尼龙、塑料、木质或其他能够达到本标准相关性能要求的材料、合成材料制成。
5.2 尺寸偏差按产品标示的尺寸,锅口内直径尺寸偏差为±1mm,锅体高度尺寸偏差为±2mm。
5.3 外观质量5.3.1 产品及零配件的外露部分应光滑,不得有刺手的毛刺、裂边和锐边。
5.3.2 锅体应端正、对称,不扭曲,在平面上放置稳固。
5.3.3 锅体内外涂层应平滑、均匀、色泽均匀一致,不漏底,不得有明显的流痕、桔皮、气泡、划痕、颗粒、水渍和夹杂物,也不得有其他影响使用性能和外观的表面缺陷。
5.3.4 把手安装正确、牢固。
5.3.5 锅沿不锈钢包边应均匀一致、伏贴、牢固,表面光滑,不得有毛刺。
5.4 涂层性能涂层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5.5塑料耐煮性手柄及锅钮塑料经耐煮性试验后,应无裂纹、气孔、气泡及明显变色及刺激性气味。
5.6塑料手柄耐高温软化性塑料手柄经耐高温软化性试验后,塑料手柄应不会发生松动或软化痕迹。
5.7手柄载荷强度手柄经表2所规定的载荷力试验后,手柄支架不松动,不变形,手柄无裂纹。
5.8 锅身渗水锅身注入常温水至铆接部位以上,放置3min,铆接处应不渗水。
5.9 盖与锅身配合盖与锅身应吻合,转动自如,开合灵活,经盖与锅和锅身配合试验时,盖的径向移动距离不大于3mm。
5.10 卫生要求5.10.1 不粘涂层应符合GB 11678的规定。
5.10.2 不锈钢包边材料应符合GB 9864的规定。
6 试验方法6.1 基体材料的检验在锅体未进行涂层处理前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
6.2 尺寸偏差的检验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或精度为0.5mm的钢直尺测量。
6.3 外观质量的检验用目测手感法检查。
6.4 涂层性能的检验6.4.1 显微外观用10倍显微镜的样本底部任取不同区域进行观察。
6.4.2 涂层厚度6.4.2.1 内涂层厚度测量采用精度为0.1μm的涡流式涂层测厚仪测量试样内壁底部8点(见QB/T 2421-1998图4),取其平均值。
6.4.2.2 外涂层厚度测量采用精度为0.1μm的涡流式涂层测厚仪按QB/T 2421-1998附录A的规定进行。
6.4.3 涂层硬度按GB/T 6739-2006的B法进行,用样品代替试板。
6.4.4 附着牢度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3的规定进行。
6.4.5 剥离牢度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4的规定进行。
6.4.6 抗划伤力性试验将连接到气动笔的空气压力调节到0.12MPa,然后按QB/T 2421-1998中6.5的规定进行试验。
6.4.7 抗冲击性试验按GB/T 1732-1993的规定进行。
6.4.8 不粘性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6的规定进行。
6.4.9 耐热骤冷稳定性试验6.4.9.1 不粘内涂层耐热骤冷稳定性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7的规定进行。
6.4.9.2 不粘外涂层和高温漆耐热骤冷稳定性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15的规定进行。
耐碱性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8的规定进行。
耐酸性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9的规定进行。
耐盐水腐蚀性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10的规定进行。
6.5 塑料耐煮性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22的规定进行。
6.6 塑料手柄耐高温软化性按QB/T 2174-2006中7.7的规定进行。
6.7 手柄载荷强度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1的规定进行。
6.8 锅身渗水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21的规定进行。
6.9 盖与锅身配合试验按QB/T 2421-1998中6.23的规定进行。
6.10 卫生要求的检验6.10.1 不粘涂层按GB/T 5009.80-2003的规定进行。
6.10.2 不锈钢按GB/T 5009.81-2003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7.1 组批以同一班次同一原料生产的同类产品为一批。
7.2 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3 出厂检验7.3.1 每批产品须由公司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
7.3.2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3。
7.3.3 出厂检验按GB/T 2828.1-2003规定进行,采用特殊检查水平S-3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AQL值和不合格分类见表3。
7.4 型式检验7.4.1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品;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d) 停产半年以上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7.4.2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全部技术要求和标志。
7.4.3 型式检验按GB/ 2829-2002的规定,采用判别水平I的一次抽样方案。
7.4.4 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n=12),先按出厂检验项目检查,其中B类RQL 值为6.5,C类RQL值为80,A类不允许出现不合格。
再按表4进行检验。
8 标志、合格证、使用说明书8.1 标志8.1.1 产品上应有如下标志:a) 生产厂名称;b) 商标。
8.1.2 销售包装上应有如下标志:a) 产品名称;b) 生产厂名称、厂址;c) 商标;d) 规格;e) 产品执行标准号。
8.1.3 运输包装上应有如下标志:a) 产品名称;b) 商标;c) 规格;d) 数量、重量;e) 生产厂名称、厂址;f) 符合GB/T 191-2000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和GB/T 6388-1986的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8.2 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有如下内容:a) 产品名称、规格;b) 合格证(字样);c) 检验员(签名或盖章);d) 生产日期;e) 生产厂名。
8.3 使用说明书产品的使用说明书内容应包括:a)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b) 使用说明;c) 安全、清洗注意事项;d) 执行标准号;e) 生产厂名称、厂址。
9 包装、运输和贮存9.1 包装产品包装应牢固,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9.2 运输9.2.1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掷、翻滚和踩踏。
9.2.2 运输途中应谨防受潮、挤压及雨雪淋袭。
9.2.3 严禁与腐蚀性物品同时装运。
9.3 贮存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气体的仓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