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0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李煜,南唐末代君主,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词人。
他的词作风格清丽婉转,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在他的词作中,亡国之思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悲剧命运下,李煜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的挽歌和悲愤,这种情感被巧妙地融入到他的词作之中。
本文将从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着手,探讨李煜如何通过词作表达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与表达上。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他写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里通过描绘长亭外的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景象,表现出了他对逝去的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在《渔家傲·秋思》中,他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通过描绘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象和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壮美景观,展现出了对国家兴亡的悲愤之情。
在这些词作中,李煜通过对国家兴亡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怀与抒发上。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他写到:“先悲为念后忧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里通过描绘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客观事实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抒情语句,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抒发。
在《渔家傲·秋思》中,他写到:“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里通过描绘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如春水的境界,表现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抒发。
在这些词作中,李煜通过对民众疾苦的描绘,表现了对国家的深情与悲愤。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体现在他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上。
在《虞美人·宫怨》中,他写到:“宫邨锁闭重黄昏,寂寞空庭春欲暮。
”这里通过描绘宫邨锁闭重黄昏和寂寞空庭春欲暮的情景,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
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他写到:“吴泊前樯绿日新,江头风雨几时休。
”这里通过描绘吴泊前樯绿日新和江头风雨几时休的景象,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与感慨。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论李煜的词李煜,又称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幸的诗人。
他即位于936年,南唐国家的国祚也从此开始了一个短暂而动荡的时期。
李煜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威胁,但这位诗人却能够以他独特的文学天赋和生命力去应对这一切。
李煜的词,以其细腻、柔美、悲怆而著称于世。
他整合了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各种音乐、舞蹈、戏剧元素,使得他的词华彩夺目,极富表现力。
但李煜的词歌照亮了他的文学生涯,无奈政治被挤压,国祚覆亡,他的一生中并没有享受到富裕和荣华富贵,最后被北方的金国所俘虏。
然而我们在李煜的词作品中并没有感觉到他的悲哀和不幸,反而包含了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安慰和力量。
他自己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与他自身的困顿、忧伤隔得极远,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寻找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李煜的人物形象是出色的,那些挥洒着激情和喜悦的情人,清寂孤独的道士,黯然失色的美女,以及在飘渺景象中令人感慨的人物,都在他笔下如实地走向了不同的行当。
他涉及到的情感,触碰到了真切的人类情感的脉搏。
他的词将自己的内心和那个时代的大气象完全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复杂而又鲜活的人性。
毋庸置疑,李煜的作品是有着沧桑感的。
在他那个时代,国家时局风云变幻,生死离别、家国情感书写均深情而细腻,那样的氛围更加映衬出了其作品的幽静感。
他的词描绘的是一种传统时代下的众生面貌,有效地挖出了一个平民的生活、情感的内核。
虽然这些情感与李煜本人的不幸生命之路紧密相连,但他所铸就的词世界,永远成为一种传承和爱慕者的精神寄托和呼唤。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位唯美主义者,用美去面对残酷现实,散发出一种人类固有的独立、坚韧和高尚。
有人说,李煜是一位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所谓“国家不幸”中创作出的艺术品质旗帜鲜明,丰富而深刻。
李煜陈述了丰富的人类情感,他的情感体验除调侃、幽默嬉笑之外,亦有深情、厚道、宽仁、正义。
即使遭遇到家园失落的苦痛,他亦能通过个人艺术成就获得幸福感和精神慰藉。
论李煜作文800字李煜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国主,他的作品多以词为主,并以咏史抒情见长。
以下是一篇关于李煜的作文,约1000字。
南唐李煜,一个被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
他的一生虽然充斥着辛酸与战乱,却凭借着他的才华与聪明机智,创造了一代经典。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抒怀、悲伤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同探寻他的心灵世界,领略那优美的诗意。
李煜的词曲以哀怨、伤感见长。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他善于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才华,以及他对故国失陷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在词中也描写了战乱年代的人民疾苦和流离失所的悲凉。
他的词作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一种深深的触动。
《长相思》是李煜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词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首琵琶曲所描绘的长相思,在乱世中的苦苦寻觅,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怀念和悲凉。
《浪淘沙》也是李煜的一首经典之作。
他用细腻婉约的笔触,描述了南唐末年的水乡景色。
这里有那美丽的江南风光,也有南唐国主的苦涩离愁。
舒缓悠扬的旋律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李煜的《虞美人》是他另一首著名的作品。
这首词把爱情形象化为一个虞美人的故事。
他用细腻的文字,抒发出对美人的恋慕之意。
《虞美人》这首词传达了李煜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
李煜的词作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他的国家陷于动乱,他也身处囹圄之中,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李煜的作品给了后世人们很多启示与教益。
在时代的变迁中,他的词作仍然被人们传颂,世代相传。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间苦难的反思。
这对于当今社会也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李煜的词作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他用他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抒发出了自己对故国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谈李煜的人生价值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摘要:李煜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本是一个才子却误成为君王。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他,注定人生最终走向了悲剧。
然而,恰恰是他悲剧的命运,生成了他悲剧的情感,从而升华出一部充满悲剧意识的作品。
李煜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君主,但是他在词坛上的造诣却是无人可比。
关键词:李煜;人生价值;悲剧意识李煜(公元937—公元978)字重光,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中词最富盛名。
他的词作无论是亡国前写深闺闲情的,还是亡国后的悲秋、哀怨,其感情都真切感人,尤其是亡国之后的词作,其哀伤、真挚、凄婉、悲怆、深沉的感情,犹如字字滴血,句句含泪。
由于他特殊的人生体验和悲剧式命运,他的词作意境宽宏优美,加上他善于思悟,信仰佛教,所以它的部分词作留给人们的还有一种含蓄、深远、意味深长的哲思。
李煜的创作成就很高,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学术界对李煜词的研究成果及其丰富,包括对李煜词的研究也是相当可观的。
李煜曾写过这样两首词:“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读着他的这两首词,我的心不禁会激起一阵感情的震颤。
李后主的这两句词,真可谓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警句,它以极其沉重的语势导出了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人生永远伴随着愁恨,这是任谁都无法避免的,而对那些多情敏感的人来说,则愁恨似乎有点和他们作对,更会袭击的他们黯然销魂。
”可以说,李煜对人生的总结和反思已经达到了精妙的地步。
他以其自身独特的经历在词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而又极为深刻的悲剧性生命体验。
他的词,尤其是在亡国后的软禁生涯中。
以一首首泣尽血泪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上的一朵奇葩。
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以作者真实的血泪倾诉写尽了生命的忧患,故国的悲思,生命的无奈,震颤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煜,去体验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价值。
论李煜作文800字李煜(937年-978年),北宋时期皇帝,南唐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文人皇帝。
他与后妃所写的许多诗词被认为是范文。
在《全唐诗》总计约有900多首诗作至今留传。
李煜所写的诗词以其含蓄深沉、意境优美而著称。
他的诗词往往以音乐和感伤为主题,抒发其对国家兴旺和个人遭遇困境的无奈和哀怨之情。
尤以其关于雪、月、花等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达到了至臻境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的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自己的《南渡离别诗》中写道:“明发香千里,愁销翠两阶。
”表达了他离开故土的伤感之情。
李煜的一生充满了战乱和动荡。
他从小就离乱不安的北方迁居到南方,亲身经历了战争、内乱、家庭破碎等苦难。
在他担任唐朝末年荆南节度使期间,曾经对外威震一时,然而面对北方的军事威胁和南方的政治纷争,他最终不得不向北宋投降,成为北宋的臣子。
李煜在晚年失去了投降的意愿,他深感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在北宋宫廷中,他迷恋上了小调华美的音乐和绘画,对此他写下《渔翁》一诗:“乌啼隐古渡,雨足临江渚。
惆怅江南道,风雨归来路。
”诗中的“渔翁”象征着自己,再现了他思乡的忧伤之情。
尽管李煜的一生充满磨难,他仍然保持了对美好事物和追求真理的信念。
他的诗词流传至今,为后世传颂。
他的一生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诗词成为了后人学习的范本。
李煜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华和追求真理精神的皇帝。
他的诗词以其表达深沉、意境优美而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了离乱和苦难,但他的作品却饱含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无奈的哀伤。
有关李煜的历史论文l李煜后主一生,用一词形容,尤为贴切“天上人间”。
生来荣华,却终国破家亡,身死人手。
尼采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
”后主之词,也终因历经坎坷,而视眼开阔,感慨深远,以愁入词,以苦作词,一本真心,所以动人,自成雍容与苍凉。
王国维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在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后主生于安乐,不知世之沧桑,尘世之苦,而性情天真,不谙世事,故后主之词明净自然,情感天真无伪,似孩子的天真,此在后主前期之词中体现尤为强烈。
刘毓盘在《词史》:“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
愁苦时,能作愁苦语。
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俊。
”如《长相思》两首:“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秀美清丽,意境高远而深挚。
王国维评价李煜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未有别离,而不知离愁,未有国灭,而不知国恨。
后主之词,以血书者也。
以血写词,而知其恨,以泪写词,而知其愁,血泪凝成,声泪俱下,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从一个君王成为阶下囚,这是李煜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思想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转折点。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至此之后,神秀清丽与深沉悲壮融为一体,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清诗人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情感世界之大起大落,帝王囚徒的巨大反差,激起李煜城府不深的真实性灵,一任心中感觉尽情宣泄,从而使其诗词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李煜是南唐末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生于乱世,死于战火之中,他经历了南唐王朝的全盛和日趋衰败以及最后的覆灭,这些国家命运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
亡国之思是李煜词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在不断地颂扬和挽歌南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园的眷恋,展示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以李煜词为例,探讨亡国之思在词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一、意境营造李煜在描绘亡国之痛时,往往采取了悲壮、凄凉的意境来营造一种令人感伤的氛围,比如《长恨歌》中写道:“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如果只是几句话,毫不妨碍。
但细细品味,孤灯神伤,长夜人寂,无奈思量,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深深地沉浸其中。
二、用典贴近实际李煜在表达亡国之思时,经常采用一些典故和史实来贴近实际,突出国破家亡的悲惨和荒芜,如《虞美人》中写道:“浓妆淡抹总相宜,翻来覆去为谁悲。
黄笺瘦搭凤楼西,为问秋风何时来。
这首词中为了表现亡国之痛,词人采用了虞美人这个典故,展示了一个文化沉淀的时代。
三、表现人物心理在描述亡国之思时,词人常常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思考,如《虞美人》中写道:“浓妆淡抹总相宜,翻来覆去为谁悲。
玉楼天半起笙箫,半是流年醉梦中。
”这首词中,玉楼女子沉浸在美丽的场景中却依然无法摆脱亡国之痛,形象地展现了人物心理的矛盾和挣扎。
四、手法运用在表现亡国之思时,词人常常采取大气磅礴、雄浑深沉的词句,让人体会到强烈的豪迈和悲壮。
如《南歌子词》中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一句表现了词人嫉恶如仇的情感,不向权贵低头的坚定立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大义凛然之感,形象而深刻。
综上所述,李煜在表现亡国之思时,通过意境营造、用典贴近实际、表现人物心理和运用各种手法,充分展示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充满情感的词作。
尽管李煜所生活的时代主题时代已过去,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眷恋,始终为我们所铭记。
古人不远——评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记作为一个君王,虽然成了一代亡国之君,但是,抛开一切,他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词人。
每次读他的词,都会感动;那每一字,每一句话,似轻描淡写,但却包含着无限的情思。
读一个人很难,读懂一个人更难。
可是每每诵起,仿佛自己穿越到南唐,默默地感受着这位君王的悲欢离合,好想为他分担。
生在帝王家,不是君王料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他是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命运弄人,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他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
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于是他只好借词抒发自己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感情。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政治上无能使他无心处理政事,然而,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上,并且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早期的词多委婉,清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也希望远离世俗,过上天上人间的生活。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975年南唐被宋灭。
如此大的变故是他从一个有国之君一下子沦为阶下囚。
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变化。
他终日以泪洗面,一景一物,触目生悲,所以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多感伤之语,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他的词开始白若花间派的桎梏,感情更趋向真实,形象更鲜明,语言朴素、洗练,意境深沉,愈发成熟。
这词虽叫做《相见欢》,咏的却是无尽的离愁。
这首词写的就是愁之味:“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词中并未点名,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这种独特而真切的感觉,可谓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共鸣。
“剪不断,理还乱”,是以丝喻愁。
各种感情思绪缠绕在一起,使词人无法用正常的思维审视人间万物,只能任凭一股离愁别绪来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所以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恰当地表达了这种一时间莫可名状的惆怅迷惘之感。
论李煜作文800字
李煜,南唐后主,所作文稿中以詩最多。
在南唐時期,他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這促使他寫出了大量的文章和詩詞。
雖然這些作品大多表達了他對政治和家園的失望和傷痛,但也帶有一種深沉的情感和意境,使得他的作品獨樹一幟。
李煜是一位非常敏銳和有才華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充滿了對世事的思索和對人生的感慨。
他的作品風格多變,既可以描繪悲愴與無助的情感,也可以表達對美麗事物的讚美和詩情畫意的境界。
在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一詞,這首詩描繪了他對政治的無奈和家園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虞美人象徵著他追求的夢想和希望,而春花秋月則代表著美好的事物和時光的流逝。
詩詞之間情感的轉折和意境的變化,使得整個作品充滿了動人的詩意。
李煜的其他作品也同樣耳熟能詳,如《念奴嬌·詞惟美惟玄》和《夢江南·千里天淨無雲》。
這些作品既描繪了他對政治的憂慮和對家園的嚮往,也反映出他對世事的冷靜和對自然的觸動。
李煜的作品被后世文人称为“红玉”,因其作品充满了红尘之苦与江南风光之意。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代表了当时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南唐政权的内忧外患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李煜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中传达了他对政治失望和对家园思念的情感。
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艰难和挫折,但他的作品却充满了深情和意境,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诵。
论李煜词风的变化
宋代李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与作家。
他是唐朝皇室后裔,在唐朝的唐昭宗年间,他
的祖先移居到了岭南地区。
李煜本人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自从宋朝灭亡后,李煜被监禁
在南唐国都的金陵城内,并且终老在监狱之中。
李煜的诗风变化非常明显,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从人生哀怨转向了享乐主义。
本文将
对李煜词风变化进行简单的探讨。
其次,中期的李煜词风则更加显得激情澎湃。
他的作品包括了爱情和性的主题,表达
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享乐的追求。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这首词写了他与美女的一夜情,以及对这段夜晚经历的回忆。
这部作品是李煜最具代表性
的词作之一,同时也表现了他欣赏美好事物和与人生享受的态度。
最后,晚期的李煜词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他的作品开始更加深刻、朴实和宽厚。
他
的词中表现了诚实、真正和空灵的情感。
例如,有一首词《南乡子·重帏深下莫愁堂》,
词中表现出了李煜对授人以爱的态度。
他谈到这种美好品质时说:“掌灯夜坐无客,有酒
盈尊自斟。
须臾随我垂丝,访答年来何事。
我心一知千古,醉倒李侯今夜。
”词末表现了
他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时间流逝的猜测。
综上所述,李煜词风的变化从人生哀怨转向了享乐主义,再到朴实追求人道主义特质。
这个过程表现了他的思想上的深刻领悟和成长,也反映出了自己的生活历程和时代背景。
他的作品一直很有名,因为他的词中表现了对生活的领悟和对时代价值的追求。
论李煜作文800字李煜,南唐末代皇帝,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诗词写作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闻名,与他的身世之痛相映成趣。
李煜的《南唐二主词》是他在被后周军队俘虏后所写下的一组词曲,共一百二十首,向人们展示了他对故国南唐的怀念之情。
他以浓烈的感情抒发对乡土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之念,对战乱所覆盖的土地的沉痛而深沉的感叹,诗中的每一句话都流露着他对乡亲、亲人和被压迫的国家的衷心关怀,他共情于民众的心境,诗句中充满了对亲情、友情和爱国情怀的凝结。
这一组词曲成为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南唐二主词》外,李煜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其中许多描写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
例如《长恨歌》,他以富有描写力的笔触展示了他对唐玄宗的父亲的怀念和对夺取皇位失败的懊悔,同时也揭示了南唐末年动荡和战乱的国家状况。
这首长诗通过对个人悲剧的叙述,既展示了李煜深情的个人感受,也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命运起伏,是一首兼具个人和政治意义的抒情佳作。
李煜的作品中,还有许多篇幅较短的诗,在几句话之间传达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诗句虽然篇幅有限,但每一句话都有深意,堪称李煜诗词的精华。
他对爱情的描绘既浓烈又细腻,他通过对曲折离奇的感情经历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爱情的契识之深,对放下和失去的痛苦之情。
这些诗词追溯多情传统,又与李煜个人的遭遇产生了共鸣,成为许多情思绪绪的投射点。
李煜的作品流传下来,几乎没有经历过太多波折,其理想主义情怀和精神追求一直深深地感染着广大的文人雅士。
他的作品既是南唐文化的瑰宝,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堆砌和技巧的运用上,更体现在他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思索上,他的诗词通向人们内心的深处,引起人们对爱情、家园和命运的反思,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人。
李煜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思考,揭示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痛苦。
论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
李煜为南唐后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李煜对词的主题及意境的开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清新自然的意境:李煜的词作清新自然,唯美主义情感被转化为自然朴素的情感,给人以恬静愉悦之感。
例如《浣溪沙》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达的是纯粹自然,没有复杂的情感色彩;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则表现出深情触动人心的意境。
2. 凄凉切身的主题:李煜的词作受到唐宋文化传统的影响,词题涉及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如宫廷生活、江湖情爱、世态人情等。
他的主题深具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意蕴。
其中以凄凉切身之句最为感人动人。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离愁别绪、境遇悲苦的主题。
3. 抒发内心的情感:李煜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境遇的思考贯穿于其词作之中,表现出作家个人强烈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例如《赤壁怀古》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现出悲叹历史之变幻与命运无常的情感。
总之,李煜的词作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的作品表现了清新自然的情感、凄凉切身的主题和抒发内心的情感。
他的词作体现出唐宋文化的传统精华和南唐时期的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论李煜作文800字李煜,即南唐后主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多写爱情、离别、壮志等主题,以诗词形式表达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以下是一篇以李煜为主题的800字作文。
李煜,他的名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片天空。
他是南唐后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寄托了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被誉为“诗史巨星”。
尽管他的才华受制于命运的捉弄,但他却用他的文学才华感染着每个读者的心灵。
李煜的作品主要以诗词形式表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虞美人》和《长恨歌》。
《虞美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追思,抒发了李煜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纤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爱情纠葛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抱怨。
《长恨歌》更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借景抒情,描写了他对国家和家族衰弱的眷念和深深的伤痛。
诗中,他把自己的遭遇与国家的衰落相对照,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复兴的期盼。
整个诗篇雄辩地表达了李煜的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渴望改变世界的决心。
李煜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些诗句的排列,更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对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歌笔调激昂激情,富有叙事力和感染力。
他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热忱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爱情和欲望的追求,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对封建社会和权力的辩驳。
这种情感和思考使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
李煜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感悟。
他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将内心的激情和思考渲染在诗词之中,用文字书写了自己的心灵轨迹。
他的诗词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更是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反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李煜的诗词作品中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作品虽然受制于命运的捉弄,但仍然能够用自己的才华感动和启迪后人。
他通过一首首诗歌传递着爱与希望,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勇气和希望。
试论南唐词人李煜及其艺术成就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年-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诗词成就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释了一代后主的盛衰荣辱,他一心Saucourt洛佐瓦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习于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兼一个皇家的他,他从并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
然而,历史总讨厌上开这样那样的笑话: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璟在辉祖李昪灵位前提过誓言“兄终弟及”,即为把皇位托付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为李璟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公弘冀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
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与其父李璟的性格就是存有天壤之别的,弘冀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使正在当皇帝的李璟不令人满意,李璟便又想到兄终弟及的事情。
李弘翼害怕父亲遵从誓言将皇位托付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枪杀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未能当上皇帝。
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就是历史。
一门心思想要搞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去了之后没有几月也跟著回去了。
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南唐的烂摊子做起了皇帝。
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
这一点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使得他犯下了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论李煜作文800字
李煜的作品以七绝、五言绝句和词为主,其中以词最为突出。
李煜的词不仅包括了对
人生、爱情、家国的痛苦思索,还对自然界的景色有着深刻的感受。
他词的艺术风格在当
时的文学史上是颇有特色的,被誉为“韵事堪忧优美,情状极深细腻”。
他的词已经成为
了中国词的经典之一。
李煜的词不仅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地位,对后人的文学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是中国词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煜的
词在形式上的突破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他的词体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词的典范之一。
他的词风受后人尊重,对于后人的文学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煜的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以真挚、细腻、深沉著称。
李煜才华横溢的书法,给他的词增添了极大的艺术魅力。
他的书法风格潇洒俊逸,给
人以极大的美感。
他的书法在当时被誉为“汉林象质,意气丹凤”,在书法史上也有着很
高的地位。
他的书法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一。
李煜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匠之一,他的作品堪称为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他的词为后人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一。
他真可谓是一位多
才多艺、卓尔不群的文学巨匠。
论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李煜,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其词作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著称,被誉为“南宋情词第一人”。
李煜词中常常表现出对亡国之思的深切感受,他以细腻的情感和凄美的语言塑造了一幅幅亡国忧民的画卷,深深触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本文将从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表现在对故国的思念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如“美人恋故乡,恋故乡,含愁独自凭栏干。
故国不堪回首,天堂漫漫”、“相思只在月明花满萧墙,独抱浓愁,与谁同?”等等。
这些词句透露出李煜对家国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对亡国的忧虑和对国家兴衰的关注。
他用深沉的情感和凄美的语言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融入到词作之中,使其作品充满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还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时局的忧虑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呈现出一种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如“长门送别, 青楼孤影”、“等闲变却故人心,却教思起旧恩情”等。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还表现在对个人命运的悲凉和对生命的无奈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悲凉和对生命的无奈。
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等。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思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情感真挚、表达直接。
李煜的词作情感真挚,表达直接,他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抒发出了丰富的情感,使人感受到其中的真挚和直接。
其次是意境深远、形象生动。
李煜的词作富有深刻的意境和生动的形象,通过一些简单的词句和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和绚丽的意境。
再次是音韵和谐、语言优美。
李煜的词作音韵和谐,语言优美,他善于运用韵脚和对仗,使词作具有了极高的音乐美和文学价值。
最后是情感饱满、气势磅礴。
论李煜作文800字
李煜(937年-978年),原名赵曙,字重光,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后唐的皇帝。
李煜一生豪情万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有着卓越才华的画家和音乐家。
他继承了父亲李从厚的王位,成为南楚的第二代国君。
他的统治时期却是南楚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国家内部连年战乱,外部也面临来自辽国和北宋的威胁。
李煜在统治南楚期间,他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
他亲自撰写大量的诗歌,并邀请文人墨客参与诗社,共同创作和讨论。
他的诗作多元且富有个人风格,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等。
李煜也是一位擅长绘画的艺术家。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作品气势磅礴,富有灵动的笔墨。
他的画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传达出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悟。
除了文学和绘画,李煜还是一位擅长音乐的皇帝。
他当政期间,重视音乐教育,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
他特别钟爱筝,创作了许多美妙的音乐作品。
据说,他即使在战乱时期仍然坚持弹奏筝,用音乐来抚慰内心的痛苦和忧伤。
李煜的统治时期并不平静。
他执政时期并没有推行明智的政策来改善国家的局势,导致南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渐衰退。
最终,南楚不敌辽国和北宋的攻击,李煜被俘并被北宋俘虏,结束了他的统治。
李煜虽然统治时期并不成功,但他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对国家的热爱,使他成为南楚历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皇帝。
他的诗文和画作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他的音乐天赋也得到了后人的称赞和纪念。
略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煜的词具有情感真挚、意境凄凉、音乐性强、描写手法独特以及婉约的词牌特点。
他在词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无奈,展现出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
李煜的词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通过对李煜词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李煜的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仍然在当今文学界发出璀璨的光芒,彰显着词人无限的魅力与魄力。
【关键词】引言:- 介绍李煜- 论述词的艺术特色正文:- 情感真挚- 意境凄凉- 音乐性强- 描写手法独特- 词牌婉约结论:- 李煜词的艺术价值- 李煜词的影响力- 总结1. 引言1.1 介绍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后周宣帝之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被誉为“南唐二主”,与北宋大文豪辛弃疾齐名,享有盛誉。
李煜以其悲壮的词风和才情横溢的才华成为后世传颂的文学巨匠。
他的词作大多表现了他深沉的爱情和忧愁的境遇,情感真挚,意境凄凉。
他的词语言质朴,节奏鲜明,音乐性极强,让人细细品味,倍感怅然。
李煜词作中的描写手法独特,常以自然景物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巧妙地情景交融,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他还擅长运用古体词牌,如“鹧鸪天”、“蝶恋花”等,娓娓道来,旋律婉约动人。
李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唱,至今仍然被后人传颂。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为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
1.2 论述词的艺术特色李煜,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圣”。
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艺术特色也备受称道。
在李煜的词作中,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包括情感真挚、意境凄凉、音乐性强、描写手法独特以及词牌婉约等方面。
浅谈李煜词中的“愁”摘要:一朝城破,李煜从万人拥戴的南唐后主,变成了“故国不堪回首”的阶下之囚,昔日以泪洗面,备尝艰辛与疾苦。
为了寻得心理上的暂且平衡,他放纵于性情,耽于声色。
可性情声色的麻醉作用只能换来暂时的麻木,一旦回到现实,他开始怀念你那“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梦”,也为当时“几曾识干戈”而悔恨,深夜凭栏远眺,梦回故国,故国的“春花秋月”,“雕楼玉砌”依旧否?故国,故人,故事历历在目,千愁万绪涌上心头,恰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他的一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离愁、思愁、别愁、情愁、哀愁、悲愁、忧愁、家愁、囚愁、国愁......一齐涌上心头。
这无穷无尽的愁,都尽显在他的“愁词”之中。
关键词:李煜;词;生平;降宋;愁一、李煜的生平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亦为五代时最忧郁最悲伤出色的词人。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
莲蓬居士。
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他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
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
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
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
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7],状极痛苦。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中国的诗词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棵奇葩,其中很多的经典名句我们都是耳熟能详,其中,李煜的“愁词”就是奇葩中的奇葩。
对李煜其人其事产生好奇,是缘于他的《虞美人》。
初读《虞美人》就被这首词震撼了,真是欲罢不能。
不由得反复诵读,直到牢记心头。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①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说好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个被命运捉弄,错生帝王之家,误结识敌友,一段意外的邂逅,就此情深种一场宫廷的变革,踏上不归路。
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通音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无奈命运弄人,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最终变成一个亡国之君。
爱恨情仇,功过事非,已成历史,其中,不知道“一代词人”“亡国之君”能有几多“愁”?二、降宋以前的“愁”【喜迁莺 】李煜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这是李煜的前期作品,是一首描写相思的词。
晓月已经慢慢坠落,晚上的云开始消散,天快亮了,这正是该熟睡的时候,然而作者却醒着,辗转反侧。
原因是:“梦回芳草”,他做梦梦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来思念已极,再也无法入睡。
想借雁队与远方的人互传相思之情,可是天远雁难来,自己相思难寄,伊人也音信无凭,依依的思念,却无可托付。
鸟声飞散,晚春的花朵也纷乱。
画堂深院,更添了离人的寂寞愁绪。
作者看着庭院中满地的落花,不禁想:就这样不要打扫落花,任由他飘落在庭前,等待我思念的人回来看。
全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结尾更是意味深远.作者为什么要任由落花满地而不打扫,要留给思念的人看呢?也许是为了告诉她,自己相思难眠,等得辛苦。
也许是要提醒她: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如同春光一样匆匆而逝。
转眼落红满地了,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面虚度了这大好时光,快回来和我同度!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青春年华。
【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台阶下落满点点梅花,零乱似雪,落在人身上,拂去一身又来一身,这岂不是诗人愁苦心情的体现吗?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的家国即在沦亡之睫,作为一国之君,又想到兄弟长留异乡,怎不叫人心乱如麻,偏这梅花不解人意,撩拨人的无名愁思,“言愁之欲去仍来,犹雪花又拂又满”,艺术的体现了愁之多之盛。
叫人奈何不愁。
李煜前期的“愁”,主要体现在思愁、离愁、情愁等愁上。
三、亡国之后的愁【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②,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③,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④,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之“愁”,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叫人奈何不愁。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曾经憧憬岁月如歌,曾经沉溺于爱恨情仇,理不清,看不透。
静静地站立,痴痴地遥想,胭脂泪,不知何人又为它心醉,又不知几人再为它心碎?这一刻的心痛,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叫人奈何不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道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
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
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愁。
叫人奈何不愁。
【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一国之君成阶下之囚,凄惨绝伦。
往日种种盛世繁华,一旦国破家亡,余下沈腰潘鬓的憔悴、弃国远走的仓皇,亡国之君的感怀,平白写来,仍是酸楚难抑,不只是相对垂泪能解这许多愁,叫人奈何不愁。
【子夜歌】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开篇言愁直抒胸臆,人生的遗恨何时才能完结?只有我如此悲痛,没有尽头.睡梦中回到故国,醒来却仍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不由得双泪暗洒,这也正是开篇所言愁,恨的原因亡国后的日子孤单清冷,无人陪伴。
谁还可以和我一起登高远眺,遥望故国呢?以前一起在晴朗的秋日登高望远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可是那种快乐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往事不过是一场春梦,美好但难以留住。
醒来依旧是空,什么也抓不住,剩下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回忆和痛苦。
多么希望现在的悲苦也是一场梦,终有醒来的一天!只奈何,好梦易醒,噩梦却永远没有尽头。
叫人奈何不愁。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
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⑤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变得是叫人不得不愁的愁。
叫人奈何不愁。
四、对人生不感兴趣后的绝命词【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