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元件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62 KB
- 文档页数:1
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系统的设计和智能化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机电系统是指由机械、电力、电子、控制、仪器仪表等多个领域相互融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各个领域。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引言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加,机电系统的设计和控制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化控制技术,旨在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满足人们对机电设备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1机电系统概述机电系统是由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组成的综合系统。
它将机械运动与电气信号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能源转换和工艺操作等功能。
机械设备是机电系统中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各种机械元件、传动装置、机构和装置等。
这些机械设备可以通过电气控制来实现运动、传动、定位等功能。
电气控制是机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电气信号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
它包括电路系统、电器元件、传感器、执行器等。
电气控制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信号传递和运动控制等功能。
机电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工业生产线、交通运输、能源领域、医疗设备等。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机电系统越来越智能化。
通过集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等技术手段,机电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自适应调节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总之,机电系统是一种将机械和电气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实际意义。
它通过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的协同作用,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机电系统设计2.1需求分析与机电系统的用户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需求和特殊要求。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方案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方案是把多种可以调整的工作台、工装器具、设备、机床联结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的柔性生产线模式。
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软件管理系统开展信息的调整,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方案可将多种生产模式结合,从而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做到物尽其用。
通过应用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方案把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让员工通过配合自动化生产线,能够实现一人多机,一人多工的开展生产,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柔性自动化生产,大大减低生产设备的投入及维护成本。
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方案通过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合理地结合起来,高效的解决了机械制造高自动化与高柔性化之间的矛盾。
实现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多品种型号产品,企业可根据需求调整生产的型号和产量,提高企业生产应变能力项目名称: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方案;辅导时间:1-3个月现场辅导;辅导方式:诊断+规划+辅导+培训+评价+持续提升;适合企业:所有制造型企业;如汽车零部件、电子、3C 通信等行业大批量生产企业;航空航天、机械装备制造,柴油机、液压元器件等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
服务重点:自动化生产线设计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即生产线优化与设计阶段、生产线制作与试运行阶段和生产线运营阶段。
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方案将提供生产线布局规划图、生产线成品,生产线运营指导等。
我们首先会通过调研,掌握客户生产线体的现状,然后将会以简便自动化为核心,通过设备、工夹具代替纯手工作业等方法开展产线设计。
采用精益手段,实现一个流的准时化生产格局。
通过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方案开展信息化管理,对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数据采集、过程监控、TPM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调度以及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打造低成本、高品质、高效率的简便智能化Cell生产线。
在开展生产线自动化设计方案过程中,我们将:1、导入精益生产方式,围绕产品生产流程以整流化、准时化、自働化为改善核心开展流程优化、动作改善、品质改善等,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一个流拉动式生产模式。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概述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概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厂的电气控制技术也日益成熟和完善。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工厂内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测,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置、配电、接线、控制及监测等一系列内容。
首先是电气设备的选型。
在进行工厂的电气控制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工厂的具体情况和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容量、品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
其次是电气设备的布置。
工厂的电气设备布置应合理,便于维护和操作。
根据工艺流程、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将设备布置在合适的位置。
同时,在布置过程中要考虑电气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
然后是配电系统的设计。
在工厂的电气控制中,配电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负责将电能从主配电室输送到各个电气设备。
配电系统需考虑电源的稳定性、容量的合理分配以及线路的安全可靠等因素。
接着是电气设备的接线。
电气设备的接线是将各种电器元件和设备之间连接起来的过程。
合理的接线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接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线缆的型号、截面积以及正确接线的方法。
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的关键。
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
控制器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它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通过执行器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控制。
最后是电气设备的监测。
为了保证工厂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或维护。
电气设备的监测可以通过仪表和传感器来实现。
综上所述,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置、配电、接线、控制和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还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浅谈机电自动化控制中PCL技术的应用机电自动化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种设备、机械和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在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中,PCL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PCL技术的定义、特点、应用场景及优缺点等方面来浅谈机电自动化控制中PCL技术的应用。
一、PCL技术的定义及特点PCL全称为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它可编程,可扩充,可自主工作,一般涉及到多项基本技术,如硬件控制、软件编程、数据通信、人机界面等。
PCL技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度:PCL采用高速、实时、可靠的处理器,能够快速响应各种控制指令。
2.可编程性:PCL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程,实现特定功能。
3.可扩展性:PCL系统采用模块化标准设计,方便各种模块的升级、添加和更换。
4.稳定可靠性:PCL硬件系统采用高性能、稳定的电器元件和通信接口,具有强大的抗干扰和抗干扰的能力。
二、PCL技术的应用场景PCL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如工业生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
以下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生产线控制系统主要涉及到流水线物料传输、加工、检测、包装、运输等过程的调度和控制。
PCL技术可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自动化控制,并且利用PCL通信协议,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
2.楼宇自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主要包括空调控制、照明控制、能源管理等方面。
PCL技术具有高效、精确的能量控制和管理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用能需求,有效节省能耗并提高环境舒适度。
3.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系统主要指地铁、公交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等接口。
PCL技术可实现线路管理、车辆调度、人流控制等多方面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优点:(1)可编程性强,满足各种复杂自动化控制需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电机与电器的设计与控制、电子技术的应用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等。
电气工程是以电力系统为基础,研究电力的发电、输电、配电和利用等方面的工程学科。
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是将各种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并供应给用户的系统。
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规划、布置、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需要考虑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
电机与电器是电气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电能的转换与控制。
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家庭生活等领域。
电器则是指各种电力设备和电子器件,如开关、插座、电线电缆等。
电机与电器的设计与控制需要考虑功率、效率、可靠性等因素,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的重要支撑技术,研究电子器件与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电子器件是指用于控制电流、电压和电磁场等的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电子电路则是由多个电子器件组成的电路,用于实现信号的处理、放大、调节和传输等功能。
电子技术的应用广泛,涵盖了通信、计算机、医疗、军事等各个领域。
自动控制是电气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研究将各种自动化设备与电气设备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等组成,用于监测和调节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提供了关键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化、可再生能源和电动化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教案第次课(年月日)教学时数:2 学时课题:供料单元的控制教学目标:1、了解供料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2、了解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教学重点:1、了解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
2、供料单元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教学方法:讲授法(PPT课件)、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内容:1、供料单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
教学过程:供料单元的控制一、供料单元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供料单元的主要结构组成为:工件装料管,工件推出装置,支撑架,阀组,端子排组件,PLC,急停按钮和启动/停止按钮,走线槽、底板等。
其中,机械部分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供料单元的主要结构组成其中,管形料仓和工件推出装置用于储存工件原料,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下层的工件推出到出料台上。
它主要由管形料仓、推料气缸、顶料气缸、磁感应接近开关、漫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
工作原理:工件垂直叠放在料仓中,推料缸处于料仓的底层并且其活塞杆可从料仓的底部通过。
当活塞杆在退回位置时,它与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夹紧气缸则与次下层工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在需要将工件推出到物料台上时,首先使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推出,压住次下层工件;然后使推料气缸活塞杆推出,从而把下层工件推到物料台上。
在推料气缸返回并从料仓底部抽出后,再使夹紧气缸返回,松开次下层工件。
这样,料仓中的工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就自动向下移动一个工件,为下一次推出工件做好准备。
二、供料单元的气动控制过程①气动控制元件1、标准双作用直线气缸双作用气缸是指活塞的往复运动均由压缩空气来推动。
图 2-3 是标准双作用直线气缸的半剖面图。
图中,气缸的两个端盖上都设有进排气通口,从无杆侧端盖气口进气时,推动活塞向前运动;反之,从杆侧端盖气口进气时,推动活塞向后运动。
双作用气缸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力稳定,行程可根据需要选择的优点,但由于是利用压缩空气交替作用于活塞上实现伸缩运动的,回缩时压缩空气的有效作用面积较小,所以产生的力要小于伸出时产生的推力。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电气控制系统一般指用电路、电气设备和控制器等构成的系统,用于实现对某一设备、装置或系统的自动控制。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控制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设计和应用两个方面,分别对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探讨。
一、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对被控制器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包括设备类型、工作条件以及操作要求等。
其次,还需要考虑到电路图设计、元器件选型以及线路布局等方面。
因此,设计电气控制系统需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工程经验。
1. 设备类型和工作条件在设计电气控制系统之前,需要对被控制的设备进行分析和了解,明确其类型、工作方式以及控制需求。
例如,对于一台电动机,需要确定其型号、功率、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等参数,以便选用相应的电路和元器件。
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如高温、潮湿、辐射等,还需要选用特殊的防护措施和元器件,以确保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电路图设计在完成设备分析和了解之后,还需要对电路图进行精心设计。
电路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电路表达形式,其能够反映电气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在电路图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元器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保证电路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对电路的布局进行合理分配和布线,以避免电路间相互干扰,同时要确保线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元器件选型电气控制系统的元器件选型对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在元器件选型过程中,需要合理匹配电器元件的参数和性能指标,以满足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要求和使用条件。
例如,对于不同的电气控制系统,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的继电器、开关、控制器、传感器等元器件。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选择不同的元器件类型,以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4. 线路布局电气控制系统的线路布局需要合理布置,以确保线路的安全与可靠性。
在线路布局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元器件和设备的位置安排,并采用合理的线路布线方式,以保证线路距离适当、线材材质优良,并且要有明显的标识和编号。
电子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原理自动化生产线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电子自动化生产线以其高效、准确的特点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子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原理。
一、工作原理概述电子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将各种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结合,实现对生产线上的物料、工件以及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原理:1. 传感器检测电子自动化生产线通过安装在各个设备和工件上的传感器,实时感知生产线上的各种物理信号,如压力、温度、湿度等,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控制系统中。
2. 控制系统电子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是整个生产线的大脑。
它接收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预设的参数和逻辑,控制系统可对生产线上的各个设备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化的生产过程。
3. 自动化设备电子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设备通过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自动化的运行。
这些设备包括机械臂、传送带、搬运机器人等,它们能够根据设定的轨迹和动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4. 数据通信与处理电子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各个设备和控制系统之间通过数据通信进行信息交流。
这些数据包括生产数据、设备状态、故障信息等。
控制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和分析,以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二、电子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流程电子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检测与感知各种传感器安装在生产线上,监测物料的位置、尺寸、质量等关键参数。
同时,传感器还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例如温度、压力和振动等。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控制系统接收传感器发送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控制系统能够判断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
3. 控制指令下达基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控制系统将相应的控制指令发送给自动化设备。
这些指令包括设备的运动轨迹、动作方式以及生产参数等。
4. 自动化设备操作自动化设备按照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操作,并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气控制与PLC、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传动与气动后续课程:毕业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必修二、课程性质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与维护是涉及机械、电气、电子、控制工程、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工业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课程是通过对自动化生产线相关应用与维护技术的讲解,使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相关学科在一定范围内有所衔接,并且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有关自动化生产线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能把之前所学的各项基本知识融合起来,了解其核心技术以及控制器的应用能力。
能够初步分析和处理自动化生产线组成单元的有关调试问题。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74学时,主要内容由八个项目组成。
其中项目一初步让学生对自动化自动化生产线有一个总体的认知。
项目二和项目三让学生能够统领之前所学的核心技术,包括机械传动,气动控制,传感检测,电机驱动,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等领域,为接下来对生产线技术的讲解作好铺垫。
项目四开始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深入的讲解,以各组成单元为单位逐一分析与调试,从而使学生对各项核心技术知识得以应用。
项目五设计对整线系统进行一个纵观和调试,而项目六则对系统附带的人机界面进行讲解。
在各个项目的阐述过程中,配合使用具体的生产线上的各个运行单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生产线模型进行实际或模拟操作,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五、课程的目标(一)总目标学生在学习自动化生产线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对自动化系统中机械、动力、控制、传感检测等四个基本结构要素的技术特点,掌握这些结构要素中典型结构装置的特点、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自动化系统中各个结构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07级高职、07级技师、08级本科、09级机电大专(电气自动化类课题)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及答辩一、目的与要求:毕业设计是教学和工程实践的重要结合点,是学生毕业前进行全面、综合、实践训练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生通过几年的系统学习,已具备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毕业设计选择专业范围内相关课题,通过毕业实习、市场调查、收集资料,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用设计、计算、绘图、实验、安装调试、操作等基本手段,做出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毕业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
通过毕业设计,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应用性人材。
具体有以下目的与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
(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思想,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
(3)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4)一般要求除检索与阅读中、外文献资料、调查外,论文类题目要进行综合分析、模拟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等工作。
(5)课题主要包括选题设计、试验研究、统计分析、参考文献等。
论文规定不少于4000字。
(6)毕业论文格式统一按学校毕业论文格式书写。
二、选题要求说明: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以利于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为目的自主选题;二是根椐教研室下发的课题进行选题。
(选题项目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见后附页)三、答辩及成绩评定(1)答辩委员会由3~5名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答辩学生应在2012年4月30日前向答辩委员会提交WORD文档,经审核,通过审核后方能回校参加答辩。
技术创新基于PLC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王文魁(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辽阳111000)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普遍应用于矿业等领域。
在近些年产业转型压力的影响下,使用自动化生产线是企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制造业总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自动化生产线由送料加工输送与分拣等单元组成,各单元有控制工作的PLC,信号经PLC处理后发出执行原件动作指令,用PPI通信协议完成各单元通信,设计完成PLC控制的软硬件自动化生产线。
关键词:PLC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工业生产中图分类号:p4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01(a)-0040-03 Design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PLC TechnologyWANG Wenkui(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College,Liaoyang,Liaoning Province,111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technology,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mining and other fields.Under the pressure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use of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s to reduce labor cost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is composed of units such as feeding processing,conveying and sorting.Each unit has a PLC to controlthe work,the signal is processed by the PLC and then issues the action instruction to execute the original,the communication of each unit is completed with PPI communication protocol,an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controlled by PLC is designed.Key Words:PLC technology;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Control system design;Industrial produc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由于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为机械制造领域带来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促进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影响了其他诸多领域。
生产线自动化过程存在问题探究摘要:自动化生产线的运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减轻人员工作量,因而被广泛采用。
但是,因为自动化生产线需判断数据较多,当某条件不满足则不能正常生产,且出现故障后查找、判断原因较复杂。
笔者从工作中遇到的实例来分析不同故障对自动化生产线停车影响。
关键词:自动化;干扰;故障;分析1 前言首先将自动系统的辅助设备按产品的生产顺序组合,然后以一定的节拍完成生产。
物品由一端不断送入,生产材料在相应工位加工,经过各操作单元的加工后,产品从末端输出,这[1]种生产设备的组合系统称为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的运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因而被广泛采用。
但是,因为自动化生产线组成复杂,用于信号指令传输的电器元件较多,需判断的数据较多,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干扰是生产控制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而干扰形式的多样性又会造成控制系统故障的多样性、反复性。
因而,自动化生产线故障查找与处理相当困难。
2 几种自控系统的故障分析现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几例不同干扰对自动化生产线影响及其故障分析进行总结。
2.1膜过滤系统异常停机现场控制系统情况:控制系统硬件使用西门子 S7-400 系列 CPU 及硬件,编程软件为西门子 STEP7 V5.2,组态软件为INTOUCH8.0。
故障现象:膜过滤为自动化生产线,总共有1#~6#六组膜管,在开机后应为1#~6#膜管电机顺序启动,相配套阀门开启开始生产。
故障时为 1#电机启动后约30 秒,2#电机准备启动时突然所有电机、阀门停车,生产线不能启动,无故障报警。
原因查找:在故障停机后,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测试,无异常;对开机条件信号进行测试,无异常;观测生产数据,无异常;对控制程序进行静态检查,无异常。
试开机故障依旧。
对相关开机参数安排进行观测,均无异常,开机前其开机中均满足条件,因电机功率较大,不能频繁开启,故障查找较慢。
后来在开机时将程序联线进行观测,一次偶然发现有信号瞬间变为红色(信号断开),而后恢复,同时设备停机。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总结1经过_天的实习,我感慨万千。
首先,我看到了自动化对于生产、生活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我觉得自动化首先真正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让生产得以摆脱劳动力的限制,打破了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他可以不断地工作,不用休息。
比如说--水厂的水处理系统。
生活中自动化的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像我们参观的变电所和物联网基地。
工作人员只需在办公室通过电脑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发送信息通知相关人员即可,减少了由于人员进入场所误操作而产生的意外因素的概率。
再如自动门、ATM都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其次,这次生产实习坚定了我继续深造,学习的信念。
通过此次生产实习,我看到了自动化美好广阔的前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几乎所有环节必将实现自动控制。
自动化方面的科学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区研究,自动化方面的投资和建设将是无法估量的。
继续在自动化领域深造将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最后,我们国家的自动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待我辈早日长成,扛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这次_天的生产实习让我最遗憾、最痛心的地方就是我们所参观的三个工业工厂核心设配都是从国外进口。
--电器厂磨具生产设配进口于--技术合作,--水厂膜处理系统购自--,--锡柴生产设配进口。
纵然--锡柴发动机是我们自主研发,可是没有制造机具,或者生产不出符合规格的零件再好的设计也只是空谈。
好比爱因斯坦从未读书一样可惜,天才没有用武之地。
我们不应只兴奋与表面的繁华,更应看到我们国家自动辅助设配的落后局面,为之发奋努力、奋斗终身。
之前周遭的亲人和好友都说出国学习辛苦,国外要求高、技术先进难于学习掌握,在国内读研相对轻松。
参观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要出国学习的信念。
电气自动化实习周记第一周:本周我开始了我的电气自动化实习,在实习的第一天,我和其他实习生一起接受了公司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了公司的产品和项目介绍,以及相关的技术知识的学习。
在这一周里,我主要负责了现场实习的工作。
由于对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我需要先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做起。
第一天的工作是帮助工程师们组装电气控制箱。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
我了解了各种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并学会了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接线。
第二天,我开始了对一台自动化设备的调试工作。
这个设备是一台自动包装机,主要用于食品行业。
我的任务是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是否正确连接,并进行简单的调试工作。
通过这个工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气控制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备的要求,调整电气控制系统的参数,以实现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天,我参与了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会议。
这个项目是一个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包括输送系统、分拣系统和包装系统。
在会议上,我们讨论了各个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
我在会议中扮演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虽然还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但我通过聆听和观察,对整个项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四天和第五天,我参与了一个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工作。
这个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生产线的一部分,突然停止工作了。
我们查找了设备的故障原因,并进行了维修。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如何快速定位和排除设备故障,以及如何进行设备维护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一周的实习让我更加明确了电气自动化工作的目标和职责。
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
接下来的几周,我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项目,亲自动手进行更复杂的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控制系统的设计系(院):工业与信息化学院专业:电气自动化姓名:学号:校内指导教师:职称:讲师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德国西门子PLC S7-200进行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控制,在本次设计中,我们从自动控制技术器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及电镀生产线生产现场的环境来考虑,以使该生产线真正具备自动生产运行为目的,制定了采用在当前及以后都应用广泛且能适应多种环境的可编程控制器来控制整个工作流程的方案。
重点分析了系统软硬件设计部分,并给出了系统硬件接线图、PLC控制I/O端口分配表以及整体程序流程图等,实现了电镀生产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使工厂的利益最大化,方便了工厂的规模扩产和产量的提高。
为适应现代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我们还采用了基于组态软件的系统作为上位机,配合下位机PLC完成了该系统的实时监控系统功能,更好的使该自动生产系统融入到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中。
技术上也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关键词PLC 组态王电镀目录第1章绪论................................................................................................................................... - 1 -1.1 PLC的发展和历史趋势 ................................................................................................... - 1 -1.2 PLC的分类 ....................................................................................................................... - 1 -1.2.1 按I/O点数分类 ..................................................................................................... - 2 -1.2.2 按功能分类............................................................................................................. - 2 -1.3 PLC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 - 2 -1.4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 - 3 -1.5电镀生产线的控制系统概述与选题背景意义................................................................ - 3 -1.5.1 生产线的控制系统的概述..................................................................................... - 3 -1.5.2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3 -1.6 控制对象的设计要求详述............................................................................................... - 4 - 第2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 5 -2.1 PLC机型选择 ................................................................................................................... - 5 -2.2 I/O分配表及其端子接线图 ............................................................................................. - 5 -2.3主电路的设计.................................................................................................................... - 8 -2.4电镀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图................................................................................................ - 8 - 第3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 10 -3.1 软件的组成及作用......................................................................................................... - 10 -3.1.1 PLC内部资源 ....................................................................................................... - 10 -3.1.2 PLC编程语言 ....................................................................................................... - 10 -3.1.3 组态软件............................................................................................................... - 11 -3.2 PLC梯形图设计 ............................................................................................................. - 13 -3.3 组态王软件设计............................................................................................................. - 15 - 第4章软硬件调试实现............................................................................................................. - 24 - 第5章结论............................................................................................................................. - 27 - 致谢............................................................................................................................................. - 28 - 参考文献....................................................................................................................................... - 29 -第1章绪论1.1 PLC的发展和历史趋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科技论坛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工业自动化中有着重要的关系,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进步,特别是极大地推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电气元件自动生产线不仅需要各种机械加工设备的移动,生产线还可以自动完成每个工序、产品加工以及产品的测试和包装。
由此可见,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a.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参与率,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b.能够有效的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紧跟生产要求;c.能够实时监控生产情况,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针对电器元件的生产线进行研究,解决传统生产线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这些要求设计了一款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器元件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存在能够很好的帮助电器元件生产企业开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活动,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那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电器元件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本次设计基于手机的终端控制功能,实现对整个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和电气设计,根据不同组件的特性和动作顺序,设计不同的控制方案。
同时,仔细研究了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互相制约现象,通过总结归纳,为该控制系统设计一套完整的工作方式,然后通过手机对整个工艺实现控制。
在结构原理上,手机开关包装检测集所有功能于一身,和原来的手动测试包装生产线很相似,不同的是,原来的手机生产线的测试对手机生产商的依赖程度较大。
而目前生产线可以脱离生产商,采用流线型的生产方式(启动结构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来自生产商的费用,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大大节约了生产面积。
2基于PLC的硬件设计
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面,选取PLC作为控制器件,运用其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确的数据计算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该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然后经过仿真和调试,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使数据更接近真实值。
整个PLC控制系统应该完成以下功能: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完成数据计算、数据保存、信号报警功能等,控制系统的梯形图。
本工程采用PLC作为主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该控制系统的梯形图采用顺序设计方式,根据生产工艺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保证所有装置有序运行,通过事先编写好的梯形图,实现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在选择PLC型号时,应该综合考虑实际需求,控制系统需要什么样的PLC才能满足实际控制需要,既不能浪费资源,也不能无法满足要求。
各项性能指标均合理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型号作为本次控制系统的PLC控制单元。
特别注意的是,要合理确定PLC的输入、输出口个数,以及IO扩展功能接口的个数。
选择好PLC型号就可以具体分析控制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根据实际需要绘制梯形图的,通常来说,梯形图的绘制采取模块化的设
计方案,然后对梯形图程序进行仿真,并修改,这样可以缩短程序设
计周期。
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在本文中,软件部分的控制系统采用Keyencekv5000,它是一款支持KVSTUDIO版本的编程软件。
另外,该软件也可以作为软件控制系统的开发环境,功能十分强大,下面简要介绍以下软件设计的主要功能:
a.系统硬件配置设计,完成相关参数的设定;b.完成应用程序的设计;c.完成通信系统的设定,并设置连接属性;d.实现软件程序的编写、修改、维护和管理等。
KVSTUDIOVer.7支持非常多的编程模式,主要包括梯形图、功能块图、指令表和顺序控制图等,它们都是软件编程常用的模式。
其中,梯形图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它采用模块化编程的方式顺序编程,可以近似理解为继电器逻辑图的程序编写,当有信号通过线圈时,就会发生信号传递,跟踪的电源信号线的梯形图编程语言之间流动。
目前,KVSTUDIOVer.7作为PLC机器的软件支持,得到了更多工程技术人员的信任。
4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自动生产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设备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工作量,为生产带来了方便。
因此,自动化生产线必须经过合理的设计,使其可以配合各自自动化设备完成生产任务,并且不会造成生产事故,如装卸工件之间的位置不同、切割(排除)处理的时间间隔、甚至包装数量等都应该经过精确的设定。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自动化生产线必然会得到更加开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穆斌.自动化生产线中的纸箱包装技术[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0.
[2]刘海松.自动化机械设备设计研发与机械制造思路探索[J].硅谷,2013:24-52.
[3]赵建朋.基于PLC 控制的化油器自动化生产线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4]梁延立.浅谈电气控制柜的装配工艺[J].科学中国人,2014(8).
作者简介:屈科科
(1985-),男,汉族,河南济源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电器元件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
屈科科解军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印刷和制造业。
但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行业转型,在
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应用下,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的时代潮流。
电气元件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设计开发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设计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送料装置,自动检测,挑选出的不合格产品和包装数量,等功能。
在降低生产空间和人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提高效率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