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2010-2011学年度上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抽检题历史
- 格式:docx
- 大小:609.64 KB
- 文档页数:3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汇编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2.2014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进行耕作文化内容拍摄。
请问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3.下列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4.2006年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被列为2007年第30届遗产大会上我国的申遗项目。
殷墟展现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以造型奇特,花纹秀丽成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三星堆青铜树D.三星堆青铜立人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7.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大运河8.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编钟9.《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道德教化B.因材施教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测定出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是我国历法的重大成就。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24个节气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1.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后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2.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3.编钟属于A.乐器 B.容器C.祭器 D.瓷器4.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5.“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贡献是A.设计建造赵州桥 B.修建都江堰 C.修建万里长城 D.开通大运河6.商鞅变法时期,“某平民勤劳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和布帛”。
按照法令,他可以A.授予爵位B.免除徭役C.授予田宅D. 免除赋税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8.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最早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9.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0.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11.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汉书》B.《史记》C.《论衡》D.《神灭论》13.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2007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祭典礼。
东营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七年级历史试题(附答案)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卡内。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制造彩陶C.会使用天然火D.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以下关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主食是粟,副食是鱼、肉、蔬菜B.会纺线、织布、制衣C.使用有美丽图案和刻画符号的彩陶盛水D.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3.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该战役发生在A.牧野B.涿鹿C.长平D.城濮4.温总理提出“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主法制的进步。
下列古代尧舜哪一制度中就含有“民主”色彩A.私有制B.世袭制C.等级制D.禅让制5.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分封制C.残酷压迫奴隶和平民D.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足迹馆”展出了金面罩青铜头像、青铜大立人等珍贵文物,揭示了4000年前非常奇妙的古巴蜀文明。
这些文物出土于A.三星堆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大汶口遗址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B.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C.霸主“尊王攘夷”,辅助弱国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8.下列各项中,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A B C D9.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10.“一位诗人,延续千载的爱国情怀;一样食物,属于中国人的温暖之味;一种文化,坚守的永恒纪念。
历史初一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工作者通过某种研究方法得出了“北京人是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的结论。
这种研究方法是A.研究化石B.肉眼观察C.经验推断D.走访了解2.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
这些发现说明他们都A.过着定居生活B.使用磨制石器C.学会制作陶器D.养殖家禽家畜3.大禹治水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体现的精神是①科学创新②公而忘私③奉献精神④采用堵的办法治水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正是古代工匠秉持着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这两件绝世青铜精品(见下图)。
它们最能印证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是()A.分布广B.种类多C.工艺高超D.数量多6.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其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诸侯国势力逐渐缩小B.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C.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7.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该水利工程A.修建于春秋时期B.助力秦统一六国C.连接湘水和离水D.减少了黄河水患8.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9.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中央集权D.商鞅变法10.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的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 B.陈胜、项羽 C.项羽、刘备 D.吴广、刘备11.“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A. 元谋人遗址B. 半坡人遗址C. 大汶口遗址D. 山顶洞人遗址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3、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其中的残缺部分是:A. 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 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 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 选举制,禅让制;公,家4、我国的皇帝制度开始于A.传说时代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5、阿东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奴隶,在奴隶主的支持下,他租用了一块耕地,定期交租,他的身份由奴隶变成了:A. 奴隶主B. 地主C. 平民D. 农民6、“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7、考古人员在一古代遗址里,发掘出一件铸有铭文“武王伐纣”字样的青铜器,该青铜器制作的朝代是A. 夏B. 商C. 西周D. 夏商之间8、战国时期墨子的主张是A.“仁政”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爱人”9、你知道与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有关系的人物是谁吗?A. 陈胜B. 吴广C. 项羽D. 刘邦10、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刺史,你的职权范围是A.监督地方官员 B.负责州县的政务C.负责监督皇族 D.负责地方军事防务11、汉文帝、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但汉代却禁止商人穿上等的衣服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还向他们加倍增税。
这是典型的A.激励商人艰苦创业的政策 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C.分封制度 D.重农抑商政策12、西汉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要抬进宫。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去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参观该馆组织的“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他们能看到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房屋 C.打制石器D.骨耜2.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先民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干栏式和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建筑不同的原因是()①地理位置②生活方式③气候条件④生活环境⑤社会习俗A.①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3.为纪念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孙中山纪念的人物是()A.炎帝B.黄帝C.秦始皇D.大禹4.“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中国历史上,“家国一体”源于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刺史制5.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6.他是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被吴王夫差击败,屈服求和,入臣于吴。
回国后发奋图强,灭掉吴国,成为霸主。
下列与他有关的成语是A.朝秦暮楚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纸上谈兵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A.确立县制,便于国家管理B.承认土地私有,快速发展经济C.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D.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积极性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段话体现哪家学派的思想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说: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1、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遗址,应去哪里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县C.西安半坡D.余姚河姆渡2、半地穴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在陕西有一组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主殿悬挂“人文初祖”匾额,这里祭祀的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中与楚庄王参与争霸史实有关的是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纸上谈兵D.草木皆兵6、著名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西汉7、殷墟残片上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的文字是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B.牛耕得到推广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实行商鞅变法9、下列各项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反映的是A.秦完成统一B.楚汉战争C.长平之战D.商鞅变法1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A.西周B.秦朝C.西汉D.战国13、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长安②西亚③河西走廊④欧洲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14、你知道我们经常说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与下面何种宗教有关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5、“百家讲坛”栏目“王立群读《史记》”节目,其中不可能讲述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B.秦始皇C.刘邦D.诸葛亮16、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模拟试题班级姓名(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最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表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你喜欢恐龙吗?2003年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你知道元谋人的故乡在--------------------------------------()A.四川省 B.陕西省 C.北京周口店 D.云南省2.右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A.种植粟B.普遍使用打制石器C.过着定居生活D.使用陶器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A.尧 B.神农氏 C.轩辕氏 D.禹4.老师让欣欣做组长。
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的再现啊!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 D.大一统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C.巩固对西周周边的统治D.炫耀周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6.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8.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9.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A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B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 .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下列关于①处古人类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址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该遗址的古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C.该遗址的古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D.该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据考古发现,半坡遗址有较为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商业贸易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3.国庆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王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炎黄大战板泉B.黄帝发明历法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4.《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导致“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的主要原因是A.私有制的发展B.原始社会的解体C.统治者的自私D.早期国家的建立5.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A.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B.青铜时代与西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C.帝国的衰落与分裂D.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6.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7.《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其中在战国初期消失不见的诸侯国是A.齐B.楚C.秦D.晋8.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历史研究的原则是依据真实史料说话,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灰烬、烧石和烧骨等遗存,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已经会使用火B.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C.已经有了私有财产D.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2.“建造住宅时,他们往往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他们可能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3.新华网消息: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始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A.炎帝和蚩尤 B.黄帝和蚩尤 C.炎帝和黄帝 D.尧和舜4.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几次烽火戏诸侯,最初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之所以会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甲骨文6.下面图片中的实物能够反映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B.C.D.7.商鞅变法触动了各方的利益,其改革措施最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是A.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8.某同学在期中考试时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坏事变好事,以后才能进步。
”老师引用的思想出自的学派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9.它“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它的兴修,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它是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郑国渠10.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许多成语源于历史典故。
下列与秦朝历史无关的成语是A.四面楚歌B.揭竿而成C.破釜沉舟D.指鹿为马11.《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真情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说明:1.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答案填写在第II 卷答题卡上,将第II 卷上交。
2.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多选哦!)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日子,假如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的遗址,你能告诉我,它在哪个省吗? A 广东 B 云南 C 湖南 D 陕西 2、韩愈曾经说过“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可以称之为伊尹的伯乐: A 汤 B 盘庚 C 周武王 D 周文王 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 )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 盘古 B 黄帝 C 大禹 D 炎帝 4、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5、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 民,你知道是谁吗?( ) A 尧 B.尧 C.舜 D 禹 6、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是: A 古印度 B 古中国 C 古埃及 D 古巴比伦 7、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秦始皇派蒙恬打败了匈奴,修筑了万里长城,秦长城的西起点是哪里:A 临洮B 鸭绿江C 辽东D 嘉峪关 8、下列制度在西周没有实行过的是 ①禅让制②郡县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做出最大的贡献的是: A 张仲景 B 华佗 C 蔡伦 D 张衡 10、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 边和最东边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A 秦、齐 B 赵、楚 C 燕、楚 D 秦、魏 11、观察图片,在古代能测定地震方向的是: 12、有一幅书法藏品,专家根据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等特点,断定作者是 A 颜真卿 B 王羲之 C 柳公权 D 黄庭坚 13、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故事与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有关,他是:A 曹操B 诸葛亮C 周瑜D 鲁肃 14、秦朝时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市集一样。
初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生产生活工具中,北京人使用的是A.B.C.D.2.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古人类活动遗址时,强调了“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
此遗址是A.河姆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元谋人遗址3.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A.农业的起源 B.手工业发展 C.商业的发展 D.畜牧业繁荣4.周天子通过“分而治之”的方式,实现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与这一局面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君主制C.分封制D.郡县制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和结构不仅已经由独体趋向个体,且出现大量的形声字,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这说明甲骨文A.年代最早B.内容丰富C.影响深远D.造字成熟6.《史记》中记载: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于是来到洛河,耀武扬威的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A.王室衰微,分封破坏B.礼法破坏,百家争鸣C.王室内讧,等级不再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7.与下面示意图关系最密切的人物是A.商鞅B.李冰C.张角D.贾思勰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道:“(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
这反映出孔子的贡献是A.创立儒家学派B.提出仁者爱人C.主张以德治国D.促进教育发展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世袭D.地方自主10.18年前,38000多枚秦简在湖南里耶小城出土,“复活”了秦朝历史。
其中最能体现“一统之治”的是A.鼓励耕织、奖励军功B.设置郡县、征调徭役C.开垦农田、制作农具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除掉外戚闫氏势力被封侯。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 )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2.下列制度在西周时实行的有 ( )①王位世袭制②禅让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羌族C.犬戎族D.鲜卑族4.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墨家学说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结合右边时间轴)西汉持续时间是 ( )A.211年B.193年C.210年D.194年7.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粟、小麦B.水稻、玉米C.水稻、粟D.水稻、小麦8.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日常用语来源于佛教,如“世界”“无常”“无事不登三宝殿”等,你知道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吗 ( )A.西汉初年B.东汉初年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B.种植水稻C.北人南迁D.土地肥沃10.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大量使用 ( )A.磨制石器B.陶制农具C.青铜农具D.铁制农具11.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12.下列有关我国先秦历史朝代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商→西周→东周B.夏→商→东周→西周C.夏→西周→东周→商D商→夏→东周→西周14.下列主张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提倡节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5.南朝开始时的第一个王朝是 ( )A.齐B.陈C.宋D.梁16.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阅竹木简奏折。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60分钟。
2.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的答题表中,第Ⅱ卷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2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选项的代码选出,并填入答题表里。
(每小题2分,共44分)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这样一群远古人:距今约三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下列属于干栏式房屋的是A B C D3.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
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该战役发生在A.牧野B.涿鹿C.长平 D.城濮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 B C D5.而今,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五谷杂粮”越来越青睐。
历史上,“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是在A.商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商周时期6.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是①韩②赵③楚④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修建于隋唐时期②由李冰主持建造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至今仍发挥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
我国的24节气最早被测定应该在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9.“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
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时间:50分钟满分: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华文明以农耕为基础,最能体现出半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水稻的种植 B.粟的种植C.铁器的使用 D.玉器的加工【答案】B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材料所反映的这种政治制度,要求继承者具备的条件是()A.血缘至亲B.德才兼备C.战功显赫D.学富五车【答案】B3.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
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由此可知()A.春秋时期部分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在全国推广C.春秋时期人们已不再使用青铜农具D.春秋时期人们已经采用牛耕【答案】A4.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这个王朝是()A.夏B.商C.周D.秦【答案】A5.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通常很小,“未有杀人累万者”,战争通常会在一天之内结束,战争旷日持久,十分惨烈,杀人盈野,争城以战()A.周王室的消亡 B.民族交融的加强C.分封制的终结 D.兼并战争的加剧【答案】D6.如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齐国农具所做的分类概况。
由此可推断当时的齐国()C.农业生产工具多样D.政府提倡发展农业【答案】C7.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生活状况的改善得益于()A.商鞅变法B.江南地区的开发C.武王伐纣D.陈胜吴广起义【答案】A8.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组织,郡守、县令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表明秦朝()A.实行文化专制B.推行郡县制管理地方C.凸显皇帝独尊D.实行分封制管理地方【答案】B9.下图所示秦器上为秦始皇诏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中)1.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统一是在 A .夏商周时期 B .西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秦汉时期2.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 奴隶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3.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 .华陀B .张仲景C .扁鹊D .鲁班4. 国劳动人民掌握了炼铁方法最早是在 A.商朝B. 西周C. 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5.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 道家和兵家6. 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B.蔡伦C. 张仲景D. 华佗7.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 秦始皇B. 陈胜C.汉武帝D. 班超8.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9. 我国古代出口商品中最早享有国际盛誉的是 A. 丝绸B. 瓷器C.茶叶D.纸张10.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医圣”的是A .顾凯文 华佗B .王羲之 张仲景C .祖冲之 李时珍D .郦道元 陶弘景11. 老子的思想记录在A .《春秋》一书里B .《道德经》一书里C .《论语》一书里D .《中庸》一书里12.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西汉前期发明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造纸术 1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汉书》 B .《三国志》 C .《史记》 D .《后汉书》 14. 位于山西大同的著名石窟是A. 龙门石窟B. 云冈石窟C. 莫高窟D. 千佛洞15.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汉书》B.《兰亭序》C.《女史箴图D.《洛神赋图》16.公元46年用世纪、年代表示,正确的表述是A .公元一世纪40年代B .公元二世纪40年代 C. 公元一世纪50年代D .公元四世纪60年代17. 祖冲之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A .第七位B .第八位C .第九位D .第十位 18. 石窟艺术是随着哪种宗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A .道教B .天主教C .伊斯兰教D .佛教 19. 我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是 A. 《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兰亭序》 D.《太初历》20. 春秋时期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孙子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二、简答题(共10分)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为什么会得到发展?(10分)三、读图并回答问题(共25分)1.观察右图(6分)(1)此人是谁?(1分)他生活在什么时期?(1 分)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2)请列举他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三句名言。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登上英国《自然》杂志的我国远古人类头骨复原图,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这种远古人类生活的年代,可推测到距今约77万年前。
这种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考古学家一致认为在河姆渡遗址出图的骨耜是用来翻地的工具,上面还应该有一根木柄,根据生产常识,你认为木柄的正确安装方式是()A.B.C.D.3.《史记》记载,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
这种推举首领的办法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
材料中推举首领的原则是()A.推举自己的亲人B.推举有才能的人C.推举贤德的人D.推举实力强大的人4.“陈姓先祖是黄帝的孙子颛顼,妫(ɡuī)满是颛顼的三十八世孙。
周武王封妫满于陈国,其谥号为胡公。
妫满是陈姓的始祖,其后代以国为姓。
”由此可见,与陈姓起源有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殷墟文物里的晚商盛世”展览于2013年4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A.B.C.D.6.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有了显著提高,这主要是因为()A.商业活动的发展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兴修D.青铜农具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7.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
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
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战争规模很大B.人口迅猛增长C.天子权威下降D.武器更加先进8.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局面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9.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三公,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司隶校尉10.“壮士不死则己,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壮士高举反抗的大旗,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八王之乱11.依据下表可以得到的历史结论是()时间全国户籍人口光武帝初年1000多万57年(光武帝去世)2100多万105年5300多万C.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光武帝把东汉的统治推向鼎盛1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一、精挑细选(看谁记得牢,看谁眼力好。
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1、云南省的元谋县是我国最著名的县之一,元谋县之所以出名是因为: A 、这是全国风景最优美的县 B 、这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县C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在此地兴起D 、这里发现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2、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形式,我国的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的是:A 、农耕文明B 、工业文明C 、海洋文明D 、商业文明3、一群中学生历史爱好者来到西安黄帝陵,他们看到拜谒黄帝陵的有白发苍苍的海外华人,千里迢迢回来寻根,他们上香的手是颤抖的,眼里含着泪花;有的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祭祖,他们那么虔诚的长跪、叩首!你认为他们拜谒黄帝陵的主要原因是: A 、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 、因为那里的风光特别的美丽C 、因为传说中黄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D 、因为黄帝治理水患,造福百姓 4、这幅图反映的社会情况是:A 、当时没有马,国王只能把人作为坐骑B 、这是当时的一项体育活动C 、这是当时的一种娱乐活动D 、当时的奴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5、右边“天子——诸侯——大夫——士——平民——奴隶”的图示表明这是我国古代实行的哪一制度?A、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郡县制6、“春秋时期”、“春秋五霸”其中“春秋”一词的来历是: A 、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B 、因为争霸战争主要是在春天和秋天进行 C 、春秋是五霸中最著名的一个霸主 D 、没有什么意义,后人随口说说而已7、从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千耦其耘)到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农耕),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A 、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B 、青铜器代替石器C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 、奴隶获得了自由8、中国商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