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46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是指废气排放中含有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活动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苯、甲醛、苯酚等有毒有害物质。
这些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中长时间滞留,易与其他气体和颗粒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二次污染,导致雾霾等严重空气污染问题。
有机污染物还会降低空气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变等。
尤其对老人、儿童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影响更为明显。
加强对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废气进行监测和处理,才能有效减少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监管力度,可以有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
1.2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重要性1. 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机污染物是废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会形成光化学污染物,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等环境问题,对植物、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
而人类长期暴露于有机污染物环境下会引发呼吸道疾病、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
2. 促进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有机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治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能改善大气质量,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
3. 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要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各国对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治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是企业的法定责任,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长远规划的需要。
只有加强废气治理,减少有机污染物排放,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确保生产安全,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要求。
2. 正文2.1 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有机污染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
第三章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物效应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后果。
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态效应。
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海,对生态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使鱼类受害而减少甚至绝灭;任意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干旱、风沙灾害,同时使鸟类减少,害虫增多;致畸、致癌、致突变物质的污染引起畸形和癌症患者增多。
这些都是污染物环境生态效应的表现。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放大及生物迁移的过程是导致环境生物效应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资料来源王焕校,2000)一、有关生物对污染物吸收、迁移的几个基本概念1.安全浓度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症状的污染物浓度称为安全浓度。
2.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内,或者是对污染物最敏感的时期内,该污染物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力和生产力没有发生明显的影响的最高浓度,称为最高允许浓度。
3.效应浓度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接触毒物时间越长,受害越重。
这种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效应浓度。
EC50、EC70、EC90 分别代表在该浓度下有50%、70%、90%的个体出现特殊效应。
4.致死浓度当污染物浓度继续上升到某一浓度,生物开始死亡,这时的浓度称为致死浓度。
LC50、LC70、LC90、LC100 分别代表毒害致死50%、70%、90%、100%的个体的阀门。
二、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与迁移(一)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1.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和吸收植物能粘附和吸收气态污染物。
植物粘附污染物数量,主要取决于植物表面积和粗糙程度。
污染物能通过叶面气孔或径部皮孔进入植物体内。
2.植物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植物吸收水溶态污染物的器官是根,但叶片也能吸收水溶性污染物。
水溶性污染物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达到根表面:(1)质体流途径,即污染物随蒸腾拉力,在植物吸收水分时与水一起到达植物根部;(2)扩散途径,即通过扩散作用而到达根部。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治理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废气排放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相应的治理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查和分析,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苯、甲醛、苯酚、二甲苯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呼吸这些有机污染物的空气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受到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例如咳嗽、呼吸困难、支气管炎等。
有机污染物还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加速衰老,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2. 对环境的危害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会通过大气传播,并在大气中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臭氧和二次颗粒物,加重大气污染。
这些污染物还会降落到土壤和水体中,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极大影响。
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1. 技术改造针对工业废气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情况,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改变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高效的污染治理设备,如催化氧化、吸附剂、膜分离等技术,降低有机污染物排放浓度。
2.源头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有机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有机污染物排放。
3. 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有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力度,对违规排放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有机污染物排放。
4. 完善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废气治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废气排放标准和治理技术标准,加强废气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废气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力度。
5.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适用于工业废气有机污染物治理的高效、低能耗的技术装备,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废气治理技术水平。
土壤污染的类型1.有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微生物等。
(2)主要特点:具有蓄积性、收放性、半挥发性等特点。
(3)主要原因:主因是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弃物的残留、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堆放等。
工业发达城市,人为燃料燃烧是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逐渐扩散到农业土壤中;重化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煤炭、石油生产也使得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继续增加。
农药的残留及分解产物,苯氧基链烷酸酯、多环芳烃、二噁英、四氯邻甲苯胺、乙撑硫脲等,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生物富集作用,严重的污染了土壤,破坏了农作物的质量,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
(4)目前现状:据统计,我国约有1300万~1600万亩的农田土壤受到农药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2.无机污染(1)主要污染物:土壤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硒、氟等物质。
(2)主要特点:与有机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
而无机污染物具有富集性强、滞留时间长、降解难、移动性差等特点。
(3)主要原因:造成无机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的使用、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等。
(4)目前现状: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3.放射性元素污染(1)主要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2)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受污染的沉降物,以及各种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气、废水、废渣。
随着雨水的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地表径流污染至土壤。
土壤一旦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很难自行消除,只有等到自然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
(3)目前现状:土壤受到放射性元素污染后会进入到食物链,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氡子体的辐射会诱发肺癌,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的约有5万例,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与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各类有害物质的废水。
由于工业活动种类繁多,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也各不相同。
本文将就常见的主要工业废水污染物进行探讨。
一、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是工业废水中常见的一类有毒有害物质。
主要包括铅、镉、汞、铬等,它们具有高毒性、累积性和难降解的特点。
在工业生产中,重金属通常以溶解态或悬浮态的形式存在于废水中。
当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环境后,不仅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威胁人体健康。
二、有机物污染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源于化学合成、石油加工、造纸等工业过程。
常见的有机物污染物包括苯、甲苯、酚类化合物等。
这些有机物不仅具有毒性,还具有难降解的特点,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一定风险。
三、氨氮和总磷氨氮和总磷是工业废水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氨氮主要来自于冶金工业、化工行业和畜禽养殖等,它对水体生物的生长和富营养化现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总磷主要来自于食品加工、洗涤剂制造等行业,过量释放的总磷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繁殖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等问题。
四、氰化物氰化物是一类有毒的无机化合物,广泛用于电镀、冶金、化工等行业。
氰化物污染物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威胁。
氰化物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复杂,它既能以离子态存在,也能以氰合物、金属氰化物等有机结合态存在。
五、油类油类是工业废水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
废水中的油类主要包括石油类、脂肪类和乳化液等。
油类污染物不仅影响水体的透明度,还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并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六、氯化物氯化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氯化钠、氯化铵、氯化铁等。
氯化物的存在会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加速金属腐蚀、影响水体可生物降解性等。
综上所述,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氨氮、总磷、氰化物、油类和氯化物等。
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
溶解氧DO
溶解氧是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有机物分解消耗氧,使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当氧化作用的耗氧速度超过水体从空气中吸收氧的速度时,水溶解氧不断减少,甚至接近于零。
此时,厌氧性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有机物发生腐败作用,使水质恶化发臭。
因此,测定水中溶解氧,可间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状况,也直接反映水体自净能力和自净速度的大小。
测定方法主要有碘量法、溶解氧测定仪法和电导测定法。
生化需氧量BOD
在20℃有氧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作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化学需氧量COD
还原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被强氧化剂氧化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换算成相当于氧的量,它包括碳水、蛋白、油脂、腐殖质。
化学需氧量可以间接评价有机污染状况。
它的测定方法有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重铬酸钾法、密封管法、光度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总有机碳TOC
用含碳量间接表示有机物的综合指标。
测量:酸化水样后吹脱无机碳,用氧气流900℃催化燃烧水样中的有机物转化为CO2,测定CO2生成量,并折合成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
水中有机物在高温下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需氧量(mg/L)。
总需氧量不受物种差异的影响。
有机污染物及其防治措施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学物质,它们经常被用作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的化学品和物质。
然而,这些有机污染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治有机污染物的生成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这类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家庭使用的化学产品,如清洁剂、油漆等。
2.农药和农化产品:这些物质通常用于农业生产,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
3.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使用,如甲醛、苯和二甲苯等。
二、防治有机污染物的措施:1.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对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和使用进行监管和限制。
同时,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处罚。
2.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进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有机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
例如,开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拓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3.加强废水和废气处理:建立和完善废水和废气的处理设施,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去除。
同时,提倡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排放和浪费。
4.改善室内环境:提高室内通风设备的性能,减少室内有机污染物的积累。
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清洁产品,减少室内有机污染物的源头。
5.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机污染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时,宣传和普及防治有机污染物的知识和技术。
6.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跨国和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污染物问题。
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信息和技术的共享。
在防治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除了上述措施外,科学研究的持续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