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圆柱式出菇高产栽培新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469.20 KB
- 文档页数:3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如下:
1. 环境控制:平菇生长温度适宜范围为15-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90%。
栽培
环境应保持稳定的温湿度条件,可通过通风、加热、遮阳等手段进行调控。
2. 培养基选择:平菇适宜生长于有机质较高的培养基上,如麸皮、稻草、秸秆等。
应选择质量好、无病虫害、干净的培养基。
3. 种菇基质处理:培养基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和杂草种子,常用方法包括蒸汽消毒、热水浸泡、化学消毒等。
4. 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平菇栽培的关键环节,应选择高质量的种菌进行接种,
接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10-15克。
接种时要注意均匀撒置、避免堆积。
5. 养护管理:平菇的生长期一般为15-20天,期间需注意通风、遮阳、补水等养
护管理措施。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湿度过大或过小对菌
丝生长的不利影响。
6. 病虫害防治:平菇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褐腐病、蓟马、蝇类等。
应定期巡视,发
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农药、粘虫板等。
7. 采收管理:平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子实体出现纹路并尚未完全展开时进行。
采
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对菌丝生长的损伤。
8. 清洁消毒:每轮栽培结束后,应对栽培设施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防止病菌
和病虫害的滋生传播。
以上是平菇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平菇栽培的产量
和质量。
早秋高产优质平菇科学栽培8大要点
1. 选择适宜的菇种:早秋适宜种植的平菇种类多样,如口蘑、灵芝菇、姬菇等,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菇种。
2.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早秋的天气温度适中,平菇生长需要在18-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同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
3. 选择优质的菇种菌种:菌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平菇的生长和产量,选择具有较高菌丝发育速度和耐逆性的优质菌种进行种植。
4. 土壤准备:早秋平菇需要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因此在栽培前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和透水性。
5. 控制病虫害:平菇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侵袭,如菌核病、蚜虫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调整栽培环境等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控。
6. 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根据菇种的生长特点和农艺要求,合理确定平菇的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
7. 种植技术掌握:栽培平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技术,如发酵料的制备、菌袋的包菇和接种、日常的管理和维护等。
8. 及时收获和处理:早秋平菇生长周期较短,一般为20-30天
左右,因此要及时观察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收获和处理工作,确保平菇的品质和保鲜度。
平菇栽培技术一、生产工艺流程无公害备料→发酵→装袋(柱)播种→发菌培养温度25~30℃ 温度10~27℃出菇管理空气湿度60%~70% 空气湿度5%~90% 再出菇管理→采收二、生产季节山东一般适宜在秋季和冬季栽培,自然气温以20~25℃为理想的播种时间,15~20℃是适宜的出菇期。
在设备条件较好,既能升温又能降温的环境中,可以周年生产。
另外,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也可实现四季栽培。
三、培养料配制1、配方。
常用棉耔壳85%、麦麸12%、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或用棉籽壳99%、石灰1%。
也可以选用稻草,其中稻草50%、棉籽壳30%、麦麸17%、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2、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准备称好主料和副料。
先将主料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再将麦麸及石膏粉或石灰、糖水溶液依次拌入料中,反复搅拌均匀,适量加水,达到适宜的含水量。
四、装袋灭菌1、装袋。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筒,宽20~22厘米,长40~45厘米,厚度0.02~0.025毫米,装干料0.7~0.8公斤。
采用两头袋口接种。
装袋时,将一头折叠,先放一层菌种,再放培养料并压实。
装到袋长一半时,又放一层菌种,再装满培养料,播种一层后压实。
用木棒在料中央插一空洞。
往孔内填小块菌种,接着在料面撒一层菌种封顶,再用绳将袋口扎紧。
接种量一般为10%~15%。
2、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的工作压力为1.1~1.5公斤/厘米2,温度121~125℃,1.5~2小时;常压灭菌温度100℃时,保持8~10小时。
3、冷却。
灭菌后料袋搬入冷却室冷却,或者在已消过毒的培养室冷却,袋温度降到30℃下接种。
五、接种培养1、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操作。
接种室和培养室在接种前要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料袋和接种用品在菌种搬入后进行二次消毒。
接种时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菌种不宜掰的太大或太碎,以杏核大小为宜。
【平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技术大全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技术的几个要点1)场所选择。
选择未栽培过食用菌、场地无霉源、排水牲好的钢架大棚或温室。
在发菌前,对场地做消毒灭菌处理。
在200平方米的大棚中均匀放置盛有少许易燃刨花的4个铁桶(或铁锅),每个桶中加入2.5千克硫磺,点燃后将大栅密闭熏蒸1-2天。
2)培育原种。
母种应从不同单位引进多株菌种,经过出菇试验择优使用。
原种培养料配方为:棉壳800、麸皮15%、豆饼3%、石膏1%、石灰1%,每支母种接5瓶原种。
原种置22℃恒温条件下培养,每周检查1次,剔除可疑菌种,确保菌种纯度,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原种使用。
3)熟料透气发菌。
纯白平菇营养要求全,基质营养应当丰富,配方为:棉壳62%、废棉20%、麸皮10%、豆饼3%、石灰2%、石膏1%、糖1%、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多菌灵0.2%。
选用20厘米×45厘米×0.03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每筒装0.8千克干料,两头扎口,常压灭菌,i00℃保持i0小时,火焖一夜出炉、冷却。
冷却至30℃,趁热接种,每瓶原种接15-20袋,接种后,茵袋置培养室发菌。
培养室每周喷1次3%来苏尔或1%漂白粉降尘消毒。
4)两段出菇。
当菌棒发菌将接头时,就可破袋出菇。
菌棒破袋前,在出菇场按每行5-8层骑缝式排列,行距40b!米,然后在菌棒两头的上部用刀划4厘米长的出菇口。
破口后喷永保湿,7天左右可出菇,头潮菇转化率可达60%以上。
常规栽培二潮菇产量较低,采用头潮菇后覆土栽培效果较好。
方法是:头潮菇结束后,将菌棒一分为二剥去塑料袋立于室外棚内土畦中,切口向下,菌块相间1厘米左右,覆干细土,填满菌块间隙,覆至菌块顶部,再浇营养水(尿素1%、糖1%、磷酸二氢钾0.5%、微量元素0.5%、石灰0.5%、克霉灵和敌杀死少量),使覆土至完全湿润。
浇水后一般10天可出菇,二潮菇生物学效率也可达50%以上。
二潮菇后,让茵床干3-5天,再浇营养水,一般可收4潮菇,总生物学效率达180%以上。
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夏季是平菇高产的季节。
为了获得丰收的平菇,农民需要掌握一些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选择合适的菇棚平菇适宜在通风良好、光照适中、温度控制稳定的环境下生长。
因此,选择合适的菇棚非常重要。
菇棚的内部温度应保持在25-30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同时,要注意防止菇棚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可采取加湿降温的措施。
二、菇床的准备平菇的菇床可以使用秸秆、木屑、玉米芯等材料制作。
首先,将材料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满水分。
然后,把湿润的材料填充到菇床中,每层厚度约为10-15厘米。
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菇床上,以保持湿度。
三、菇种的选择选择优质的平菇菇种对于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常用的平菇菇种有杨树平菇、黑木耳平菇等。
选择菇种时,要注意其耐高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点。
四、菇种的培养平菇的菇种培养分为菇种发酵和菇种培养两个阶段。
首先,将菇种放入菇袋中,与发酵基质一起进行发酵。
发酵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菇种的良好生长。
发酵完成后,将菇袋移到菇床上,进行菇种培养。
培养期间,要保持菇床的湿度,定期进行适量的通风,促进菇种的生长。
五、菇床的管理菇床的管理是平菇栽培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控制菇床的湿度。
菇床过干会导致菇体生长不良,过湿则容易滋生病菌。
其次,要适时施加有机肥料,提供足够的养分供平菇生长。
此外,还要定期除草,保持菇床的整洁。
同时,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六、采收与储存平菇的采收要在菇盖展开之前进行,以保持口感和口感的最佳状态。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菇体。
采收后,要及时将平菇放入透气性好的包装袋中,并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平菇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5天,因此要及时食用或加工。
七、防止病虫害平菇夏季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保持菇棚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杂草和病虫害源。
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
它的肉质鲜嫩,口感丰富,营养丰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平菇的栽培技术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栽培技术,才能获得高产的平菇。
本文将介绍平菇的栽培技术,帮助您了解如何科学种植平菇。
一、种菇基地的选址平菇的栽培需要建立在合适的基地上,选择适宜的地点对平菇的生长非常重要。
首先,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平坦的土地,方便日后的管理操作。
其次,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区,防止水积渍,影响菇棚通风和排水。
最后,选择地点时还要考虑光照条件,平菇喜欢适度的光照,阳光充足的地区有助于平菇的生长。
二、土壤的准备平菇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有较高的肥力和排水性能好的土壤。
在施肥方面,应在秋季进行基础施肥,投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并在春季播种前再次施肥,确保土壤富含养分。
三、菇棚的搭建搭建菇棚是种植平菇不可或缺的一步。
一般来说,建议采用砖瓦结构的平菇菇棚,因为这种菇棚保温性能好,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同时,菇棚的通风设施也需要完善,以保持菇棚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四、平菇的培养基制备平菇的培养基是其生长的基础,制备好的培养基有利于平菇的生长和发育。
制备培养基可以使用秸秆、麸皮、鸡粪等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将其充分堆肥,使其成为适宜平菇生长的培养基。
五、孢种的接种接种孢种是平菇种植中重要的一步,也是结果的开始。
接种时,应先将孢子粉放入试管中,配制成接种溶液,然后将溶液均匀地喷洒在培养基上,确保每个菌种都能得到足够的孢子数量。
六、菇菌菌丝生长在菌种接种后,平菇菌丝开始生长。
这个阶段需要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来促进菌丝的生长。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菇棚内的通风和光照,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七、出菇管理当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这包括控制温度和湿度,保证菇棚内的空气湿度在80%左右,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
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常年栽培,其中夏季高温期是平菇高产的时期。
平菇夏季高产的关键是合理的环境控制,注意质量管理,以及科学的培养技术。
一、环境控制平菇夏季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环境控制。
夏季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室内环境需要及时调整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平菇的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应注意调整。
(一)空气流通平菇夏季高温期,室内温度较高,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造成湿度过高、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菇丝生长和果体发育。
因此,在平菇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空气流通,并及时进行通风和换气。
(二)温度控制平菇对温度的要求很高,一般在18°C~25°C之间,最适生长温度为23°C~25°C。
夏季气温高,要及时切断太阳直射的光线,尽量减少室内温度过高和过低的影响,同时要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防止温度波动造成影响。
(三)湿度控制平菇生长过程中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夏季湿度高,室内湿度不易下降,容易导致菌丝生长缓慢,半阴热床上的草瓢要覆盖牛皮纸,保持床的湿度,同时要适时喷洒水雾,控制湿度在70%~80%之间。
二、质量管理平菇的质量管理对菌丝生长和发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平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选择良种不同品种的平菇生长特点不同,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能力也不同。
在栽培过程中,要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平菇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科学配置基质平菇的基质配置对培养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夏季养菌要加高粱草杆,谷壳或玉米秸秆等燕麦皮类的基质,30cm高一层,15cm厚。
基质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0%~68%之间,避免基质干湿不均,导致菌丝生长不良。
(三)严格卫生管理平菇是一种有机质生物,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在平菇的栽培过程中,要严格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干燥卫生,污染物要及时清理,菌床要避免破裂或霉变,及时喷洒除菌剂处理等。
三、科学的培养技术平菇的生长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生长期和丛枝菇生长期。
编辑:徐建堂****************蔬菜园地平菇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文/ 任佰刚 夏强瑞 刘洪成青岛西海岸新区食用菌栽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栽培品种主要以平菇为主,栽培方式以生料栽培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发酵料栽培为主。
根据我们多年的食用菌生产经验,现将青岛地区平菇发酵料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使用优质菌种要使用经过脱毒处理的菌种,菌种要求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菌种抗性提高,无种性退化等问题。
选择高产、柄短、抗病、深灰色、耐运输、市场畅销的品种,冬季出菇菌盖无斑点和瘤状物。
如高产8129、德丰5号、8105、650、科佳1号等。
二、发酵料配方1.棉籽壳500公斤,磷酸二铵4公斤,复合肥1公斤,生石灰20公斤,克霉灵1公斤,水650~700公斤。
高效低毒氯氰菊酯等2000倍液,或者防虫灵3000倍液。
2.玉米心500公斤,麸皮(或玉米面)30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复合肥1公斤,生石灰20公斤,克霉灵1公斤,水900公斤左右。
高效低毒氯氰菊酯等2000倍液,或者防虫灵3000倍液。
3.玉米心250公斤,豆秸250公斤,磷酸二铵4公斤,生石灰20公斤,克霉灵1公斤,水750~800公斤。
高效低毒氯氰菊酯等2000倍液,或者防虫灵3000倍液。
三、培养料发酵方法把除了克霉灵、农药、化肥以外的各种主料、辅料放一起加水拌匀,料中水分掌握在料中有水渗出且有3~4滴为宜。
料少就堆成圆堆,料多就堆成高、宽各1.5米,长不限的堆,料上每隔30厘米用粗木棍向下打一深到底的透气孔,再用草帘、麻袋等透气的覆盖物盖好料。
料温第二天即可上升到60℃以上,维持24小时翻堆(大约第三天可以1011第1月 上半月刊翻堆)。
上部发酵好的料铺在底层,中下部温度低的翻到上边,注意不要拍实,整好堆打孔如上。
为防止有蛆虫要喷高效氯氰菊酯、防虫灵等农药杀虫。
第四天又要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前加上克霉灵、化肥),第五天进行第三次翻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