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49
平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一、平菇品种的分类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
按固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
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缺低,色泽约深。
(1)高温型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
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出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
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的效益并不高。
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
②灰褐色类,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出菇温度12—36℃,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
实践证明,这类品种,尤其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
(2)中高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
(3)广温偏高型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①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最适温度10—29℃,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6月结束,因生长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
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
②灰黑色类,出菇温度为6—33℃,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
突出优点:早秋8月底产菇到11月底,春季产菇可持续到6月。
当中不发生黄菇、死菇。
(4)广温偏低型①黑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2℃,适温10—26℃,黑色品种因韧性强、味鲜、菇质厚,已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但这类品种出菇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温度过高,易产生菌皮,菌袋不现蕾;温度过低,虽然出菇,但柄长、盖小、高品价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