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几种先心病
- 格式:ppt
- 大小:6.00 MB
- 文档页数:60
先心病知识点总结一、先心病的分类先心病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青紫型和发绀型两类。
1. 青紫型:指肺动脉血管过多,导致肺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增加,肺和左心室排血增加,肺动脉流量增大,引起肺循环充血、血容量增多和心力衰竭。
其临床特征是面部和上肢发绀、呼吸短促等。
2. 发绀型:是指在心脏右至左分流时,导致动脉、静脉血混合在一起,动脉血含氧量减少而致发绀。
根据心脏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特点,又可把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左心室输血道疾病、右心室输血道疾病、肺循环合并疾病和主动脉疾病四类。
1. 左心室输血道疾病: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乳头肌断裂综合征等。
2. 右心室输血道疾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
3. 肺循环合并疾病:包括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等。
4. 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瓣闭锁、主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闭锁等。
二、先心病的病因先天性心脏病多是由于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孕期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
下面就是一些导致先心病的主要因素:1.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患者,其后代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2. 环境因素:如受到孕期感染、母体吸烟、饮酒或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先心病。
3. 染色体异常:例如唐氏综合症、爱泼斯坦畸形等都与先心病有一定关系。
4. 药物使用:孕期使用一些药物,尤其是治疗癫痫或抗抑郁的药物,对胎儿心脏发育有不良影响。
5. 母体感染:如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感染等都会增加孩子患上先心病的风险。
6. 其他:孕妇患有糖尿病,特别是未经控制的高血糖状态也会增加孩子患病的风险。
三、先心病的症状先心病症状并不明显,通常在婴幼儿时期才能被发现。
初期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吃奶时出现出汗和气喘、体重发育缓慢、容易疲劳等。
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还会出现运动能力下降、学习困难等现象。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几种类型大家都知道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这种病发病率不容忽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先天性心脏病有哪几种类型,患儿家长们速来围观评论了。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类型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心脏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而产生先天性性畸形。
1.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1)感染,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均有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2.遗传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
遗传学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3.其它: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但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先天性心脏病症状一、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
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一、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孕妇妊娠期间,在怀孕初期的2-3个月内,是胎儿心脏和大血管形成的时期。
在此时期内,如心脏、大血管的形成发生障碍,并因而引起心脏、血管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除个别小的室间隔缺损在2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二、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几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目前尚不完全统一,根据血液分流情况,临床上有无紫绀及紫绀出现的早晚可分为三型:a.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
如右位心、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b.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存在异常的通道。
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
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c.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有异常通道,使血流从右侧心腔向左分流,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
如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三联症、大血管错位、永存动脉干等。
三、先心病患儿有哪些主要表现?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
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
可听到奔马律。
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内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心脏病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
一、先天性心脏病1. 可能由于母亲在怀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药物有关。
2.与遗传有关。
二、后天性心脏病1.冠状动脉心脏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
2.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性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导致右心室肥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四、肺性心脏病。
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导致肺动脉高血压症,使得右心室肥大或衰竭。
五、心肌病。
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
六、心脏肿瘤。
大多为良性肿瘤,以黏液瘤为最常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很少见。
一.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累及的瓣膜部位数量可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的一个或几个瓣膜病变。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是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脏瓣膜的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双病变,约占联合瓣膜病的48%-87%。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累及心脏各瓣膜的发生率不同,据研究结果表明:二风心病瓣膜病变图例&人工瓣膜图例尖瓣为100%,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6.7%,为比例最高,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病变主要是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并逐渐扩大到瓣膜全部,甚至累及腱索和乳头肌,使瓣膜交界区的瓣叶融合、腱索融合与缩短以及瓣叶的纤维化、僵硬、卷曲与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开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
瓣膜狭窄:瓣膜交界粘连,增厚、变硬,不能完全开放,瓣膜口小,阻碍血液正常流动。
瓣膜关闭不全:腱索和乳头肌增生、缩短、硬化,瓣膜不能完全闭合,血液返流。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症表现和预防概述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结构发生异常导致的心脏先天性疾病。
它是孕妇产妇及新生儿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症表现,并提供预防措施。
病症表现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症表现可以根据心脏的异常结构和功能异常来分为不同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病症表现:1.蓝心病:也被称为永存性肺动脉高压症。
此类型心脏病的特征是在体循环中出现缺血或缺氧,患者的皮肤和黏膜会呈现青紫色。
常见的蓝心病包括法洛四联症、D型博坦窦等。
2.左右分流型:此类型心脏病的特点是右心和左心之间有异常的血液通道,导致氧合血与非氧合血混合。
常见的左右分流型疾病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
3.增加负荷型:这些疾病主要指心脏在与体循环负荷增加相应适应不良。
增加负荷型心脏病病症表现多样,包括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
常见的病症有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狭窄等。
4.功能不全型:此类心脏病主要是指心脏功能丧失或异常,往往导致心排血量降低,患者体力下降。
常见病症有主动脉缩窄、三尖瓣闭锁等。
以上只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些常见病症表现,不同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预防措施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预防孕期感染:感染因素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健康生活方式: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此外,孕妇还应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
3.注意用药安全: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谨慎使用药物。
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因此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并按其指导用药。
4.遗传咨询: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夫妇,建议在怀孕前进行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夫妇了解其携带异常基因的风险,并根据咨询结果做出适当决策。
常用先心病英文缩写英文缩写中文名称APV 肺动脉瓣缺失APVC 肺静脉连接异常APVR 肺静脉回流异常AR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S 主动脉瓣狭窄ASD 房间隔缺损A VB 房室传导阻滞A VSD 房室间隔缺损BA V 双叶性动脉瓣BT BT分流术CAD 冠状动脉疾病COA 主动脉窄缩DAA 双主动脉弓DILV 左心室双入口DIRV 右心室双入口DCM 扩张性心肌病变DOLV 左心室双出口DORV 右心室双出口DYS 节律异常、心律不整EBS EBSTEIN氏畸形ECD 心内膜垫缺损HCM 肥厚型心肌病变HLHS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V 左心室发育不全HRV 右心室发育不全IAA 主动脉弓中断IE 感染性心内膜炎IHSS 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JPC 房室节早期收缩KD 川崎病LAA 左主动脉弓LAI 两侧左心房LAR 左心房节律LCA 左冠状动脉疾病LSVC 左上腔静脉MA 二尖瓣闭锁MAPCA 联接主动脉与肺间的侧枝血管MR 二尖瓣关闭不全MS 二尖瓣狭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MVP 二尖瓣脱垂PA 肺动脉瓣闭锁PAB 肺动脉绷扎PAPVC 部份肺静脉连接异常PAPVR 部份肺静脉回流异常PDA 动脉导管未闭PE 心包膜积水PFO 开放性卵圆孔PHT 肺动脉高压PR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PSVT 阵发性室上性心搏过速PS 肺动脉瓣狭窄PVO 肺静脉阻塞RAA 右主动脉弓RAI 两侧右心房RCA 右冠状动脉疾病RCC 右冠状动脉瓣脱垂RDS 呼吸窘迫症候群RF 风湿热RHD 风湿性心脏病SA 单心房SBE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SS 病窦症候群SV 单心室TA 三尖瓣闭锁TAPVC 全部肺静脉连接异常TAPVR 全部肺静脉回流异常TGA 大动脉转位TOF 法洛氏四联症TR 三尖瓣关闭不全TS 三尖瓣狭窄VPC 心室早期收缩VSD 室间隔缺损WPW SYNDROME WPW症候群。
先天性心脏病模板(1)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妊娠前8周至胎儿出生前)出现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这种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儿童心脏病的主要类型。
以下是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内容。
1.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
其中最常见的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等。
2.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婴儿出生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心脏负荷过重时,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发绀、疲倦、食欲不振、增加的呼吸次数等。
3.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手术矫正和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心脏移植。
除此之外,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早期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4. 先天性心脏病对生活的影响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定期检查和定期随访。
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休息、营养和锻炼等方面,以减少疾病对生活的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剧烈锻炼、竞赛和高强度运动时可能会有较大风险,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5.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先天性心脏病预防方法。
但是孕妇在怀孕初期应该就行细致的筛查,及早发现潜在风险,并在孕期间充分补充营养,避免暴饮暴食和吸烟饮酒等有害习惯。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了解,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认识将更加充分。
尤其是在遇到相关疾病前,提前了解预防和治疗方法,可以为患者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
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可发为三类:一、无分流类。
二、左至右分流类。
三、右至左分流类。
先天性心脏病-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
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
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先天性心脏病- 分类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
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组(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
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
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以及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或肺动脉等。
(3)右向左分流组(青紫型)该组所包括的畸形也构成了左右两侧心血管腔内的异常交通。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重者可有活动后呼吸困难、紫绀、晕厥等,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症状有无与表现还与疾病类型和有无并发症有关。
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可发为三类:一、无分流类。
二、左至右分流类。
三、右至左分流类。
疾病简介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
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 岁死亡。
发病可能与遗传尤其是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性接触和药物等因素有关。
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编辑本段分类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三组。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
包括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以及肺动脉瓣狭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组(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
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
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以及主动脉窦动脉瘤破入右心或肺动脉等。
(3)右向左分流组(青紫型)该组所包括的畸形也构成了左右两侧心血管腔内的异常交通。
右侧心血管腔内的静脉血,通过异常交通分流入左侧心血管腔,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