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3
2023 年第 9 卷第 4 期Vol.9, No.4, 2023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刘爱1, 颜红2, 佟璐1(1.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急诊科, 北京, 100029;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29)摘要: 肠内营养(EN )是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治疗性措施之一。
本文阐述了肠内营养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法,包含风险筛查、营养评估、管路的护理、营养液配置、并发症的预防等,明确操作规范和实施的过程管理,以期为EN 护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管理;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营养风险评估; 并发症预防中图分类号: R 4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4-0041-10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management inenteral nutri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LIU Ai 1,YAN Hong 2,TONG Lu 1(1.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 100029;2. Department of Nursing ,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 Beijing , 100029)ABSTRACT : The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rapeutic measuresduring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is paper , the interventions of cluster nursing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was described in perspectives of risk screening , nutrition assessment , pipeline nursing , nutrient solution configuration ,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 and the operation standard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management were clarified ,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process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 cluster nursing management ;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 enteral nutrition ; nutrition risk assessment ;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肠内营养(EN )是指患者自身不能主动进食,或是进食后呛咳,易造成误吸后吸入性肺炎的风险,通过肠道为患者提供能量营养的方法,是急危重症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析发布时间:2023-03-07T03:35:34.40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3期作者:翟会民[导读] 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翟会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12月在我院诊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首先对观察组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分析,并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是85%,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
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是70%,患者的恢复效果一般。
通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干预治疗,恢复效果较好,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加入干预治疗,患者的恢复效果较好,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效果分析医学界的相关专家学者在各大医院内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在近几年,危重症患者的人数逐渐增多,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会出现意识模糊、吞咽困难、进食困难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90% 的危重症患者会出现应激反应,新陈代谢速度照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免疫水平下降,同时还会伴有急性低蛋白血症状[2]。
针对危重症患者的以上症状,需要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干预护理,在临床实验中发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干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结果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5月~12月在我院诊治的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补充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的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ICU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需要密切监测和治疗,其中包括合理的肠内营养补充。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的肠内营养补充方法,从食物选择、饮食调控和饮食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合理的肠内营养补充,可以促进ICU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一、食物选择在ICU中,患者的食物选择应考虑到其病情和身体状况。
通常情况下,轻、中度病情的ICU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进食来摄入充足的营养。
然而,对于重症患者、手术后患者或存在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口服进食常常不可行。
此时,可选用肠内营养方法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对于ICU患者而言,选择适合的食物非常重要。
一方面,食物应具有高能量、高蛋白、低脂的特点,以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
另一方面,食物的选择还应根据患者的肠道接受程度进行调控。
常见的肠内营养食物包括流式饮食、免洗型饮食、特殊膳食等,其中流式饮食更适用于需要限制患者体积或者需要大量液体的情况。
二、饮食调控在ICU中,饮食调控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调控,可以保证ICU患者获得适宜的肠内营养补充。
首先,饮食调控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例如,对于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摄入量,使其适应并逐步增加肠道的功能。
另外,饮食调控还应考虑到患者的能量消耗、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在确定饮食配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基础代谢率、蛋白质需求量和营养指标等因素,以确保营养的均衡和供给的充足。
此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水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合理控制饮食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含量,以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和水平衡。
三、饮食方法在ICU中,肠内营养的补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常见的饮食方法包括鼻饲、直肠灌注和胃肠几点营养等。
鼻饲是把肠内营养配制液通过喉鼻饲管输送到十二指肠中,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肠内营养补充的患者。
医药健闻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胡柳芳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1)进入ICU的患者病情比较危重,饮食、代谢能力、分解水平均受到影响,体内能量消耗快,多存在营养状况不良的情况。
因此,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支持干预,提升细胞免疫功能,以提升机体抵抗力。
肠内营养属于简便、安全和科学的营养补给手段,但极易出现不耐受的问题,从而导致腹泻。
腹泻属于肠内营养中的常见性并发症,需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什么是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患者,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对于控制住院患者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诱因腹泻属于ICU患者营养肠道干预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营养液输注的量和速度、患者是否并发低蛋白血症、抗生素的应用等存在关联。
(1)肠道处理食物速度较快,胆盐吸收质量差,小肠对营养的吸收不足。
(2)营养液输注速度快,肠腔内渗透压力大。
(3)危重患者在应激和高分解代谢下,机体会出现葡萄糖不耐受现象,能量消耗依赖肌肉蛋白质和细胞结构蛋白质的大量持续分解,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造成胃肠道水肿,绒毛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引起腹泻。
(5)营养液温度低或者用量过高。
(6)营养液受真菌或细菌污染。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护理密切观察在腹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肠音、肠动、粪便量、黏度、颜色、气味,并及时取样检查。
同时对患者脱水情况进行检测,避免频繁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当出现异常问题时,需要及时上报,严格按照正确指示进行干预,以缓解腹泻和痉挛。
如果患者腹泻未得到良好改善,需要由全肠外营养干预取代肠内营养干预。
护理过程中,使用毛毯覆盖ICU患者的腹部,避免受凉引发腹泻。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ICU患者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他们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和生命威胁。
在ICU 中,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营养不良的风险更大。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一、ICU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在ICU中,患者往往处于重症状态,代谢率增高,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而且,许多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原因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肠道吸收营养的能力受损。
这就需要通过肠内途径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生命和康复。
二、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1. 体重变化:ICU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的原因,体重常常会发生剧烈的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2. 大便情况: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来判断。
正常的排便情况表明肠道功能正常,有利于肠内营养的吸收。
3. 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三、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1. 建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念: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和医生进行沟通,配合医生及时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2.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包括体重、大便情况、营养指标等,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 护理要点: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时,需要注意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
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注意观察有无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
四、结语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是重要的一环,它关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营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与护理发展现状本文通过阐述ICU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越性、重要性以及肠内营养的优点,从而探寻肠内营养支持最佳时机、途径选择及适宜的营养供给方式,并针对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出观点,认为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标签: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发展1概述1.1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越性肠内营养支持(EN)作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更符合生理模式,对于防止肠道内的微生物易位进入血液而导致肠源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1],越来越受到更多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关注。
随着临床营养的研究和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有更多的优点[2]。
近年来,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临床应用肠外营养与EN的比例已由以前的8:2转变为2:8[3]。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4]。
1.2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ICU重症患者中绝大部分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多数伴有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短期内不能恢复经口进食。
而器官功能的改变是一个强烈的应激过程,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明显增高,出现一系列的代谢紊乱,体重丢失平均0.5~1.0kg/d,机体营养状况迅速下降及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10%)是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5];表现出高消耗、高代谢反应,机体对能量、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临床调查研究表明,仍有近30%~50%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6,7],而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更为突出,可导致骨骼肌体积与力量、胃肠道功能完整性、免疫功能和抗应激反应能力不同程度下降[8];获得性感染增加、伤口愈合不良,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延长以及病死率增加[9,10]。
2肠内营养的输注2.1输注时机周林玲等指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作为一种肠内治疗的手段,因其更符合机体的生理状态和能更有效的促进肠功能的恢复,而被危重病医学领域广泛接受而普遍采用[11]。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11-01T16:28:11.9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作者:李黎[导读] 肠内营养(EN)是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患者。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B区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于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
方法:危重患者通过对经胃肠道供给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的、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流质营养制剂的分析和护理进行讨论。
结果: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成分全面均衡,能直接经肠吸收,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的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
结论:操作方便,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医疗费用,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患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240-02【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 The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which was only need to be digested or not digested by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made up of small and medium molecular nutrient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is balanced and can be absorbed directly through the intestine. It is helpful to maintain the structure and barrier function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can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medical treatment,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Key words】Enteral nutritio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Nursing肠内营养(EN)是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正常饮食的患者,将胃管或十二指肠营养管经鼻腔、口腔、肠内或胃肠造瘘口,通过泵匀速的将流质饮食间断或持续的滴入,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
在医院中,危重症患者是需要特殊照料和关注的重要群体。
这类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常常面临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问题。
肠内营养不耐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康复速度,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因此,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来说,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解决肠内营养不耐受问题至关重要。
本篇科普将为您介绍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原因和护理措施,希望能够为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原因有哪些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不耐受,指的是在给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出现异常和不适,由此阻碍了肠内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胃肠道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给患者胃肠道的蠕动带来了限制,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吸收。
其次,胃肠道黏膜受损也是重要原因,受病情和治疗手段的影响,患者的胃黏膜会受到损伤,进而危害到患者胃肠道的吸收功能,阻碍肠内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此外,还有胃肠道感染,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风险,容易引发胃肠道感染。
最后,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肠道菌群的稳定性,给胃肠道的正常功能造成干扰,致使肠内营养无法被吸收和利用。
有什么护理方法1.重视对患者的监督和检测医护人员要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利用测量体温、心率和血压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方便及时掌握患者的异常,做出恰当的处理。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肠内营养情况,利用采血检查的方式获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电解质平衡指标等等,为评估肠内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便于医护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营养方案。
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腹痛或腹泻等问题来判断患者对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
2.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饮食方案,结合患者对于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调节营养物质的摄入量。
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患者,可以选择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配方。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1 危重症营养支持的方法危重症患者身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的状态,如果其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则极其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并由此导致患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伤口愈合时间延迟,胃肠道功能受损等,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危险性,同时也会让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等显著增加。
有鉴于此,在进行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恰当的营养支持措施对于患者而言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包括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方法,肠内营养支持所指的是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至患者的胃肠道之中,利用胃肠道来实现对相关营养的吸收,从而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充足性,保证患者的安全。
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则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患者可以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输注到患者体内。
对于肠内营养而言,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一般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如果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仍然存在,但是无法实现经口进食过程,则一般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案。
而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肠梗阻、倡导缺血或者是腹腔间室综合征等疾病,则一般不选择这种营养支持策略。
当然肠内营养支持的措施,也有可能导致患者肠管或腹腔内的压力过度增加,并引发肠坏死、肠穿孔等并发症现象。
如果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发生了腹泻、腹胀等问题,且问题较为严重,则需要及时停止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相比之下,肠外营养支持策略则可以适用于无法有效耐受肠内营养,或者是存在肠内营养支持禁忌症的患者之中,其本身的效果良好,营养的利用率也比较高,但是这种方法的营养摄入不经过胃肠道,从而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降低胃肠道的蠕动等问题。
且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循环功能障碍、水电解质紊乱或者是肝肾功能障碍的现象的时候,都不建议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策略。
2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在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时候,所需要关注的内容实际上是比较多样的,首先相关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喂养管得到了有效的固定,在进行营养支持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各种现象而出现脱落现象。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虞红兰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9期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4例,实验组中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神经内科危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疗效
神经内科危重症主要包括了脑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癫痫等[1]。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往往会有头脑不清醒,健忘,难以吞咽等症状[2],饮食不畅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出现营养不良、虚弱,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衰竭。
本文主要研究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疗效,针对这48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给出了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的治疗方法。
并将该实验分成了对照组与实验组,最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为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8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中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常规的葡萄糖、氨基酸溶液进行常规输注,实验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对照组总人数为24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30至85岁,平均年龄为(62.3±5.5)岁;病程为1至3年,平均病程为(1.4±0.89)年。
实验组总人数为24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28至88岁,平均年龄为(61.2±4.8)岁;病程为1至3年,平均病程为(1.3±1.09)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中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适量的葡萄糖、氨基酸溶液进行常规输注,持续输注20天。
给予实验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避免紧张情绪,尽量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并在患者感觉不适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第一天为实验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接通机器,插上鼻胃管滴注适量的Nacl溶液,第二天先滴注五百毫升Nacl溶液和五百毫升能全力营养液,随后按照患者的适应程度适当增加能全力的量,持续滴注20天。
在给患者肠内进行营养支持的时候,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理反应。
输注营养液的速度应先慢后快,输注营养液的量应先少后多,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度。
输注使用的管道应该一天换一次,避免患者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并发症。
若出现相应的一些并发症,比如:腹泻、感染、便秘等。
护理人员应该细心照顾病人,熟练掌握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安心治疗。
1.3 观察指标
可根据对照组与实验组这两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将该指标分为显著改善,改善,未改善,总改善率这四项,总改善率等于显著改善率加改善率。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处理, 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中,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的是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的方法。
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且饮食过程中难以吞咽。
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心情,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该病患者体内代谢旺盛,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大于蛋白质的合成[3],而患者的肠胃消化吸收能力仍然处于正常状态,由于难以下咽,则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4]。
体内的营养物质会显著下降,如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等会低于正常水平。
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可以补充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
本文主要通过肠内营养支持以及护理来治疗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其中使用的营养液是能全力,简称(TPF),它含有肠子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物质,一般术后患者可以滴注该药液,能全力还可以治疗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
在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对营养液的输注量进行调整。
并时刻关注病人的生理反应,若病人不小心误吸,应当立即停止输注。
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安全可靠,并且效果极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张咏梅,张润军,王润萍等.肠内营养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85-1386.
[2]张咏梅,张义,罗月彬等.肠内营养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7):95-97,100.
[3]刘铎芬,梅树琼,刘飞等.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32-34.
[4]陶鲭羽,杨艳,谭萍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200例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13,115.。